目前分類:道醫秘本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脾病

脾稱濕土,土濕則滋生萬物,脾潤則長養臟腑。胃土以燥納物,脾土以濕化氣。脾氣 不布則胃燥而不能食,食少而不能化,譬如釜中無水不能熟物也。故病膈食,大便難,口 燥唇焦。又不能生血則血虛火旺,發熱盜汗。若濕氣太盛則穀亦不化,則痰飲泄瀉,腹疼 腫脹之症作焉。若濕氣挾熱則發黃發痢,壯熱,手足不仁,小水赤澀。脾外合肌肉,邪在 肌肉則手足蒸熱汗出或肌肉不仁。其體陰而其用陽,不得命門之火以生土則土寒而不化。 食少虛羸即土虛而不運,不能升達津液以奉心化血,滲灌諸經。經雲:脾統血。血之運行上下全賴乎脾。脾陽虛則不能統血;脾陰虛則不能滋生血脈,血虛津少則肺不得潤養,是 為土不生金。土之生金全在津液以滋虧。蓋凡食入胃,若胃氣和則津液充足,遊溢精氣, 上輸於脾,脾以陽氣旺則能散精上輸於肺,如土膏之脈動,此地氣上升也。肺得潤養,其 葉下垂,肺以陰氣旺則津液又隨之而下,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使其有度,不得違礙,如 雲霧配布,此天氣下降也。凡飲入胃,脾以陽氣旺則能化胃之水,由三焦下輸於腎,腎以 陽氣旺達於膀胱,蒸發水氣使其上騰,不得直瀉腎之陽氣,乃從水中蒸騰而上如海中之氣。 腎之清氣升而津液四布,如雲霧之氣。腎之濁氣降而水道下行如江河之水,腎氣下行則水 能出膀胱,若腎之陽氣虛則火不升,而腎氣不化於膀胱則腎陰反載膀胱之水上行,為痰為 飲,為腫為脹,此即濕氣氾濫無陽氣以蒸發也。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胸病

胸痹之症 蓋胸中如太空陽氣所過以布氣息,若陰乘陽位,阻其陽氣往來之道,陽氣 衰微則寸口脈沉遲,胃上陰寒結聚則關上緊小,所以胸滿氣短,心痛徹背,以栝蔞薤白白 酒湯主之。瓜蔞性潤,專滌垢膩之痰,薤白臭穢,用通穢濁之氣,白酒熟穀之液,色白上 通胸中,傳佐藥力,上行極而下耳。蓋陽微陰寒上幹胸中氣分即為胸痹,陰寒之脈上乘於 心即為心痛。若心痛徹背為陰邪厥逆上幹胸背經脈之間牽連痛楚,亂其血氣,紊其疆界則 轉益其痛,以烏頭赤石脂丸治之。烏頭、川椒一派辛辣溫散其陰邪,又恐胸背既亂之氣難 安,即于溫藥隊中用幹姜、赤石脂之澀以填塞厥氣攻沖之經隧,胸之氣自行於胸,背之氣 自行於背,各不相犯,其患乃除。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外侵

真中風症 夫天地之間惟風無所不入,故為六淫之首,百病之長也。人受之者,輕為 感冒,重為傷,又重則為中。然必真氣先虛,營衛空疏,然後外邪乘虛而侵,由表及裏, 由淺及深,若血虛風中左為左不遂,氣虛風中右為右不遂,風中筋脈則拘急,風中口面則 口喎斜,風中舌本則語澀,風中腰則腰痛。若傷於風有汗,項背強直,手足反張為柔痙, 以風能散氣也。若傷於寒無汗,項背強直,手足反張為剛痙,以寒能澀血也。亦有血虛筋 脈無所榮養而成痙者。若風中於絡,邪方入衛尚在經絡之外,故但肌膚不仁。若風中於經 則入榮脈之中,骨筋肉皆失所養,故身體重著。至於中腑,必歸於胃,因胃為六腑之總司, 風入胃中,胃熱必盛,蒸其津液則結為痰涎,胃之大絡入心,痰涎壅盛,堵其出入之竅, 故中腑則不識人也。至於中髒,必歸於心,因心為神明之主,風入心中則神明無主,故中髒則舌縱難言,舌下廉泉穴通於腎,津液之所出也,舌縱則廉泉開,即口流涎沫也。中髒 以侯氏黑散治之。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女天癸

人之先天陰陽,陽曰元陽,陰曰元陰。元陽者即無形之火,以生化神機是也,性命 系之,故亦曰元氣;元陰者即無形之水,以長生天癸是也,強弱系之,故亦曰元精。元氣、 元精者即生化精氣之神也,生氣通天惟賴乎此。經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即此之謂。 慎之,不可以後天勞欲戕及先天。宗氣積于上焦出喉嚨以司呼吸,而行入十二經隧之中。 彌淪布護,如天之有霧也。榮氣並胃中,出上焦之下,泌別糟粕為精微之氣,而心中之血 賴之以生凝聚,浮沉如水之有漚也。胃納水穀,脾實化之,糟粕入于大腸,水穀滲入膀胱, 故三焦為決瀆之官,膀胱為洲都之官,正以下焦如瀆之畜泄乎水也,然下焦之陰中有陽者, 從是生中上二焦,而衛氣生矣。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身之脈息乃先天之原氣也,始起於腎中動氣。人之成胎,兩腎先生,故曰先天,兩 腎中間白膜相連,即腎系也。又謂命門結束於脊十四椎下即命門穴(腎俞穴),上循脊骨 生髓一條,即督脈也,督脈上頭生腦,在腦前有竅又通於鼻,以為呼吸。腎中動氣為水中 之陽,外通天氣,為生命之根。兩腎薄膜包裹,此膜發於腎系,乃三焦之源。腎系下連網 膜又有氣管由肺而下,附脊下至命門穴,再透網膜達于丹田。兩腎屬水,腎系屬火,又為 三焦發源之所,故命門相火布于三焦,三焦即上中下油膜也,所以三焦資生於腎間動氣, 乃原氣之別使,主通行上中下之氣。下焦秉原氣上達於中焦,在中焦受後天臟腑水穀精悍 之氣,二氣相合,成為宗氣。宗氣再達于上焦,始經歷乎五臟六腑,又分為三:精氣即歸 於心,化成營血,隨心宣化,灌溉五臟,灑陳六腑,又隨各臟腑之經道貫穿于脈管之中; 悍氣即歸於肺,化成衛氣,散佈於肺,又隨各臟腑之經道循行于脈管之外;原氣即歸肺, 循喉嚨出於鼻口,呼則由腹上膈歸肺出於鼻,吸則由鼻入腦歸脊至丹田,隨氣管上下以為 呼吸,摧動著脈內營血、脈外衛氣運行周身,是為脈息。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