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何理解空性

 

行者:如何理解空性?

愚仁:剛出生的嬰兒,他的心理是什麼樣的狀態?空空蕩蕩什麼也沒有。不是外面大千世界空空蕩蕩什麼也沒有,我們學佛人不要把心向外,認為外頭的世界空空蕩蕩,不是這麼回事。是你的心,沒有任何概念,沒有任何認為的心是什麼樣?它就是空空蕩蕩,呈現出來的這種現象,給它起了個名字,叫“空性”。為什麼佛家很講究空性,佛祖在哪篇文章裏也講空性,他變個名字也說,說它覺性、真如、實相,都是說的空性這一個事。

行者:具體怎麼能空呢?

愚仁:空好說,不好做到。當我們在嬰兒的狀態時,什麼想都沒有,什麼念都沒有。我們現在的認識能力增強了、提高了,我們在認識世界的時候,把大腦裝滿了,進不去東西了,我們現在回過頭來,借我們的認識能力——知道的知,考慮一下,當別人打了你一下,你知道痛,你知道痛的那個知,它痛不痛?只能說打到你的身體痛,但你的知不痛。當你煩惱的時候,你知道煩惱,你那個知,煩惱了嗎?

行者:沒煩惱。

愚仁:當你高興的時候你知道你在高興,但你的知並沒有動,它沒高興。回過頭來看看自己的知,它到底動沒動,它到底淨還是不淨?你知道你心亂,知道你心亂的那個知,它亂了沒有?如果它沒亂的話,你還用找淨嗎?它本來就在那裏放著,本來它就沒動過,本來它就是清淨的,只是回過頭來認識它一下,你的識和你的知合二為一就行了,這就叫合一。當合一的時候,它是空的用,知、識、空合一了,空遍一切處,你就遍識一切。這是很簡單的理性,不要把它搞得這麼神秘。你本來就是清淨的,沒有你這個清淨,那個不清淨的你不存在,只是你把這個不清淨的自己當成真正的自己了,沒有把清淨的你當做自己。我們在顛倒中,顛倒過來就可以了。

 

 

3、你就是那個什麼也沒有

 

行者:修行就是要斷我執是嗎?

愚仁:是的,修行就是放下我執。

行者:如果把我執放下了,應該是個什麼狀態?怎樣才是自然而然?

愚仁:當你放下了,你是周圍的一切,你是宇宙,你是虛空,你是自然界,你說不清楚。當你不在意這些時就成為自然而然。

行者:這種狀態是時時存在的呢,還是不時地會出現呢?

愚仁:如果你什麼念也不動了,你就是一切,你就是那個什麼也沒有。什麼也沒有,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所以不會有出有入。

行者:我還是不認識空性呢?

愚仁:阿彌陀佛是一句佛號,前一句佛號滅了,後一句佛號還沒起,佛號與佛號之間那個什麼也沒有,它無形無相,佛號是從這裏升起,然後又落入這個什麼也沒有裏,這個“什麼也沒有”,它在這裏從來不動,你能想辦法讓它滅掉嗎?

行者:這個什麼也沒有是滅不掉的。

愚仁:是的,它滅不掉,你能把它拿掉一塊減少它嗎?或是你能增加它嗎?

行者:不能。

愚仁:在它上面你什麼都可以想,善的、惡的——既然它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它就是那個本來。所有的一切都從這裏升起,又回到這裏滅掉。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地步了,為什麼不認識它呢?

行者:就這麼簡單?

愚仁:是的,就這麼簡單,你想複雜都不可能。真正明白了就不可能把它變複雜。只有不明白的人才把它越搞越複雜。

 

 

4、“我”是什麼?“我”從哪兒來

 

行者:“我”是什麼?組成“我”的材料是哪些?

愚仁:在論述“我是什麼”的時候,要知道“我的”是哪些東西,如我的思維、我的大腦、我的腿、我的腳、我的概念、我的認為、我的想法等,這一切都是“我的”。在“我的”基礎上再看我是什麼?我是通過眼、耳、鼻、舌、身、意接受外來的資訊組成了很多的概念,這些概念的組合成為了“我”,“我”實際上是一大堆概念而已,這些概念都是一些虛幻不實的,虛幻不實的東西組成了一個虛幻不實的“我”,“我”是什麼?是虛幻。

行者:沒有真實的我了?

愚仁:不是。山能造成我對山的概念,虛空能造成我對虛空的概念,自然界能造成我對自然界的概念,芸芸眾生能造成芸芸眾生的概念,把這些概念還回去,山的概念還回山,虛空的概念還回虛空,自然界的概念還回自然界,眾生的概念還回眾生,這時的我是一個什麼狀態?不是空空蕩蕩什麼也沒有麼?那個什麼也沒有,不就是我嗎?既然山能造成我的概念,我應該是山;虛空能造成我的概念,我應該是虛空;自然界能造成我的概念,我應該是自然界;眾生能造成我的概念,我應該是眾生;我是一切,一切是我。這就是“我”的本來面目。

行者:“我”這麼尊貴,“我”從哪兒來?

愚仁:從不生不滅的空性中來,從自性中來,“我”是空性的用。

行者:“我”是誰?“我”來幹什麼?

愚仁:“我”是大海的一個波浪,空性中的一個念。“我”來體驗痛苦,“我”來體驗孤獨,“我”來找回自己。

行者:既然找回,回到哪里去?

愚仁:讓波浪回歸大海,讓念回歸空性,還“我”本來面目。

行者:佛出世後,走過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是真的嗎?

愚仁:這當然是真的,佛無虛言。

行者:佛出世後,是出生的當時走過七步,還是過了一二年後走過七步?這裏有個可信度的問題。

愚仁:恐怕你的理解有點問題。

行者:你不是說佛無虛言嗎?為什麼我的理解有問題呢?怎樣理解才算沒問題?

愚仁:佛是什麼意思?

行者:佛是覺者、覺悟、覺性等多種義。

愚仁:一個覺者出世後,必須走過七步才行,同樣一個人出世後也必須走過七步才行。

行者:佛出世走過七步,還可勉強相信,因為他是天才,平常人也必須走過七步,就不能理解了!因為我沒見過平常人出世後,誰能走七步的,您所說的這七步是怎麼走的?

愚仁:第一步,人出生後首先和外界接觸,身體對外界溫度的感知,對濕度的感知,產生觸覺。第二步,他需要生存,需要吃東西,建立起味覺來。第三步,確認所能吃的東西,嗅覺建立。第四步,他想知道他所在的環境,視覺建立。第五步,他想知道視覺達不到的地方,聽覺建立。第六步,綜合前五步的覺,對覺的確認建立起意識。第七步,誰在覺?誰的意識?確立了一個“我”。到此七步走完。

行者:“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怎麼講?

愚仁: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天,什麼是地。剛出世的人對外界只有兩種感覺,他感覺他的上方什麼也沒有(當時沒有上下的概念),他感覺他自己和他自己的下方是“有”(當時沒有生出“有”和“沒有”的意識),他感覺他是周圍的一切“有”,對應著周圍的“沒有”,如果“沒有”為天的話,那麼“有”就是地,至此才有“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說法。一是整體,天地是整體的兩個名而已,所以首先要知道天和地指什麼。

行者:“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怎麼講?

愚仁:天為沒有,是空;地為有。空有之間是“我”,“我”不是空,“我”不是有,沒有“我”誰知天?沒有“我”誰知地?因有我,而有迷;因有我,而有悟。因我,而知空;因我,而知有。我生則萬法生,我滅則萬法滅。因有我,而有天堂;因有我,而有地獄。我是虛空,虛空是我。我是那個沒有,我遍一切處,我是一切。我之尊貴,可見一斑。

 

 

5、修行與苦行

 

行者:現在很多人都認為修行和生活是兩回事,修行一定要在深山老林裏才能修成。這個問題您怎麼看呢?

愚仁:遠離人間的修行,不是真修。現在有些修行人都在修釋迦牟尼的相,修他的邪法,那就是外道,不修釋迦牟尼佛的正道。

行者:那佛法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愚仁:降伏自己的心,制心的方法就是佛法,讓自己的心不動就是佛法,心無掛礙就是佛法。有別於當下的所有這一切事都不是佛法。

行者:離開當下想修行的法,都不是正法。

愚仁:是的。正邪以什麼為標準?就是以一心為標準!只要讓你降伏其心、自淨其意的,都是正法。拿著邪法來降伏你的心、淨你的意,只要把你的心能穩住不動,那麼邪法也是正法。你修釋迦牟尼佛說的這個最高境界的法,而沒有降服自己的心、自淨自己的意,那麼這個法就是邪法!所謂的法,是指自己降伏自己的心。這是正邪的分別。

行者:生活中我們一心一意做事,不胡思亂想,這是修行?

愚仁:對,這是修行。

行者:可不可以這麼說:釋迦牟尼在悟道前走過的六年苦行路,這個過程我認為是正確的。

愚仁:說這個可能有點打擊人,有點和現實中人們的行為相違背,但這的確是個事實,修苦行的,“苦其心志”還勉強,因為還有個“心志”。如果是苦其欲望,那方向就是錯誤的。苦自己的心智,為的什麼呢?只是讓它不動而已。六年的苦行釋迦牟尼知道錯了,他才放棄不幹了。

行者:通過苦行,把他躁動的心給降伏了,應該也不為錯吧?

愚仁:如果苦行可行的話,還沒離開這個世間的東西。必須先有個樂在,才能出現這個苦。如果沒有那個樂,什麼叫苦行?這個苦行,最後是粘在兩邊了。如果沒有你自己苦樂的角度了,你可以苦行,但是那時候沒有苦的概念,也就無所謂苦行了。

行者:可以不可以這樣理解,在深山老林裏,給這個修行者提供了一個好的環境,更容易成才?

愚仁:那也不一定就容易。那些證悟的大德們,大都不是在深山老林裏證道的。近代的虛雲老和尚,在深山老林裏呆了一段時間,但他仍然是在這個世間修成的。

行者:或許也是對現實的一種逃避吧?

愚仁:但是那些苦行的人不承認他在逃避,他以為他行的是正法。本來是降伏其心,他們成降伏其身了,拿自己的身體在那受罪呢。弄了個腰痛胳膊痛,坐了一身的毛病出來了,還誇誇其談“我在哪個山上呆了三年”。

行者:也就是說這個法不是修的,是悟的。

愚仁:這個說法是對的。所以說釋迦牟尼佛是證悟了,心如如不動。他老人家叫你站在如如不動的心上,去處理世間一切的有。

 

 

6、全息與佛法

 

行者:佛法和全息理論有關聯嗎?

愚仁:我們看佛經,經常有這樣的語句“一微塵含三千大千世界”,這是什麼意思?就是說一微塵裏含著整個宇宙的所有資訊,這就是“全息”。

行者:這和學佛有什麼關係?

愚仁:我們都知道有個克隆技術,取下人體的一個細胞,就可以培養出和你一樣的人來,因為你的細胞含著你身上一切的有,它一樣不缺的都可以培養出來。這個細胞含著身體所有的資訊,它是個全息,稱作全息理論。佛家說的空性,也是個全息。我們這些人都五、六十公斤重,哪個都比微塵大得多,沒有一個是全息的,這是為什麼呢?只因為我們的概念太多,角度太強,欲望太盛。這些東西把我們能生萬法的空性覆蓋得嚴嚴的,而不自知。學佛就是打破那些固有的概念,發現自己的角度,站在沒有角度的角度上,讓欲望降到最低限度,使自己的心處在一個空空蕩蕩什麼也沒有的“狀態”。因為沒有(空)含著一切的有,這時如果有個覺的話,你就會感覺你就是一切,這就是空生萬有。

行者:空生萬有與萬法皆空,不是很矛盾嗎?

愚仁:沒有空哪來的有?哪一個法過後不是空?空有是一體兩面,與萬法皆空沒有什麼不同。所有的法就是一個過程,過程一結束,連法的一個痕跡也沒有,不管你有多少想法、多少說法、多少做法,過後都是一個空,說白了就是自己騙自己,直來直去就是了。所有這些法的緣起本性皆空,過後還要歸於空性,空生萬有,有即是法,與萬法皆空是一樣的。

行者:真有古佛再來嗎?

愚仁:難道你不是古佛嗎?無始劫前還沒到這個世間來時,那時你是什麼?

行者:我聽一些修行人說他們是什麼佛再來,什麼菩薩再來,這是怎麼回事啊?

愚仁:如果落實到誰是誰再來的話,我就有點不敢苟同了。

行者:為什麼呀?

愚仁:因為全世界的所有生命,動的、不動的,有形的、無形的,它們都來自於空性。空性是一個整體,誰也沒有離開過這個整體,這個整體含著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資訊。不管是誰,只要他放下自己的概念、角度和認為,它就回到了“本來沒離開過”的這個整體,它就是這個整體。如果你已經知道你就是整體,此時,你想誰你就是誰。想起釋迦佛時,當時你的感覺你就是釋迦佛;當你想起你家的小狗時,你的感覺你就是小狗;當你看到張三時,你就變成了張三,張三還沒有死,你不能說你是張三再來。這是一個自性化現罷了,不能說誰是誰再來。

行者:聽你這麼說,我還不能太小看自己了?

愚仁:是的,不管你是哪個佛再來,你都是在小看自己。當放下你的概念和角度時你就是整體,你就是一切,整體和一切含著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佛,只因這個整體是個全息,它含著所有的一切資訊。

行者:這樣說來,每個人本身都是全息?

愚仁:你自己是個全息,只是你自己不知道,當你放下這一切的時候,你感覺你自己是什麼?這裏不再是資訊的發射源,這裏是資訊真空,就像把一個容器裏的空氣抽出來了一樣,外面所有的空氣都壓在這一個容器上。當你的大腦是資訊真空的時候,整個宇宙的資訊都壓到你這裏了,你不可能不知道,只是你的資訊滿了,資訊進不來了,你才不知道。所以佛家要求你空、空、空,一直要求你空,真正空出來了,你是全息,你知道一切,空無二空,所有的萬物、大千世界,都在一個空裏,不可能沒有資訊,只是定向摘取就是了。我想張三了,我把張三的信息拿來,我看完了張三的資訊之後,我就空出來了,我又想起李四來了,我把李四的資訊拿來,僅此而已。這不是什麼功能,人人都會,人人都行,之所以不行就是因為你的認為、概念太多,把你的功能覆蓋了而已,不要把它搞得這麼神秘。

 

 

7、神通是怎麼回事

 

行者:神通是怎麼回事,佛法講不講神通啊?

愚仁:講神通就把人領到邪道上去了,神通是偏知。

行者:所謂神通就是證量,是證得的,對嗎?

愚仁:那是胡說八道,是邪法。拿著神通檢驗別人修得好壞的人,他本身就在邪裏。因為他能勾起你的欲望來,讓你追隨神通去了。追隨神通的結果是什麼呢?到最後就是神經分裂症。修成神經分裂症了,修成魔道了,見人就說“我給你看看”,那還是個人麼?

行者:那他修到一定程度了,總會有一個顯現吧?

愚仁:為什麼要叫他有一個顯現?這不是自己在動心麼?想比別人高級,想能看出別人的心,那算是個什麼呢?說人不人,說鬼不鬼。

行者:我在網上遇到一個人,他從小就有神通,後來通過自己修行神通就更廣大了,然後他就用這個神通為人民服務,凡是得到他的好處的人他都把他規勸到學佛這一塊,那您說他是不是濫用呢?

愚仁:我認為,只要給你造成欲望了,就是濫用。沒給你造成欲望,就不是濫用。他說的這個神通,舉個例子,一個大海,能產生千百萬億個波浪,有你的波浪,有我的波浪,有芸芸眾生的波浪。你如果站在波浪上,你看到的是芸芸眾生,你看到的是你周圍的這個社會,屬於你的那個波浪平息下來的時候,不再是個波浪了,你認為你是什麼?你是水,你是大海。你那個波浪平息下來了,就算你不想當大海,你自己都當不了家,你必須是大海。當你是大海、是水的時候,所有的波浪都是水做的,所有的波浪都是大海興起的,你興起的這些波浪,你不瞭解哪個波浪?你是大海,你知道大海的一切,這難道說是功能麼?難道說是神通麼?本來就該這樣,為什麼非要叫它個神通?說神通這兩個字本身就已經偏了。

行者:那在修行當中確實出現了這個問題,就是有的能給人看病,有的能……

愚仁:那是你羡慕人家有這個本事。

行者:那不也屬於神通麼?

愚仁:為什麼要叫它個神通,本來就該這樣!

行者:本來就該這樣?

愚仁:你想想一個人清淨出來了,把你的大腦空出來,沒有自我的思維概念,在自己的清淨心裏,在自己的空性裏,你能捕捉到宇宙所有的資訊,捕捉到你自己的過去、現在、未來的資訊,捕捉到他人的過去、現在、未來的資訊。你上外國去了,你看見一個外國人,只要看見他了,你就可以捕捉到他的現在、過去和未來。在你的空性裏,這一切都有。因為整個宇宙有生滅的東西都是一個空性。只要你悟到自己的空性,契入到自己的空性,你就契入到千百萬億生命的空性,契入到宇宙一切的空性裏了,讓自己成為這個空性,成為這個空性後,宇宙有生滅的東西同時展現在你跟前,給你的感覺就是你是整個自然界,你是宇宙一切。你可以從空性中提取資訊,說出來的話入木三分,這樣會給別人一種思維深刻的感覺。然後他們再一想,這個人是學佛的,有特異功能,他們給你掛上了個東西,叫神通。這叫神通嗎?本來就該這樣,自自然然的,人人都會。誰沒有識?誰沒有知?誰沒有空性?你和佛祖比比有什麼兩樣?大家互相比比有什麼兩樣?就是你執著於漂亮,他執著于英俊,這個執著於財,那個執著于權,讓這些執著把自己的功能給泯滅了而已。

行者:哦,是因為不瞭解才把它神化了,謝謝老師!

 

8、波和場

 

行者:意識與知“合二為一”是種什麼狀態?

愚仁:佛祖提出來了一個“色、受、想、行、識”五蘊,就是讓你體會這件事的。你眼睛能夠看見的這一切統稱為色相,身體和心理的波動都為受,你高興了、你煩惱了、你痛苦了,這些都是受;身體痛了、熱了、涼了,身體向外擴大了、向內縮小了,這些也都是受。受是誰受?是誰知道的那個小了、痛了、熱了?還應該有個知道者吧?所以,還有看見一切色相的這個“見”,知道身體的這個“知”,“想”想到的這一切,虛妄的和不虛妄的,現實的和非現實的,過去的和未來的,這一切的想,那個發出這些想的那個地方是什麼?後面還有“行”和“識”。行是行為是規律,識是決定意,後面這兩個咱今天先不討論,因為它是另外一種性質的東西。前面的那三個,“色”是你看到的東西,比如:你看到了一隻杯子,你是看見的杯子嗎?你用手觸摸著的那個杯子,不經過大腦思維,你觸摸著的是個實相,因為沒經過大腦處理,那麼你看到的杯子就是實相,如果把這只杯子放在一個沒有光線的地方,你能看見它嗎?是不是看不見了呀?為什麼你能看見它呢?是因為有光線,看到光線射到杯子上又反射到我眼睛裏面的那個光波。如果光線照不到你身上,你身上的光線反射不到我的眼裏,我就看不到你;如果太陽照不到大海上,大海的反射波反射不上來,我們也看不到大海。所以你與外界打交道,你所感受的這一切都是你所接收的光波。

行者:也就是說都是虛的,是相,它只是一個波。

愚仁:是的,只是個相。你聽到的呢?

行者:聽到的也是波?

愚仁:對呀,那不都是聲波嗎?你聞到的呢?就應該是氣味波。你到太陽下面就熱,你到涼水裏面就涼,你所感受到的這些是什麼呀?不都是輻射波嗎?輻射波的傳播也是波。那麼人的“想”呢?就是腦電波。所以說“色受想”完全與波打交道。

行者:也就是說萬物都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是嗎?

愚仁:是的。話說回來了,在這個虛空中的一切,哪個不是在以波的形式傳播?既然是以波的形式傳播了,那麼這個空當中有北極的波,有南極的波,有銀河系的波,有大海的波,有高山的波,當你清淨的時候你就變成了一個接收波的接收器,通過你的大腦在你的松果體上呈現出像來,你就是能看見。當你定向在張三身上時,你就能看到張三在幹什麼,只要你清淨下來就行。你清淨下來還需要這些“觀”嗎?清淨下來是什麼樣?當你有思維的時候,你是向外發射腦電波。當你清淨下來的時候呢?你就是接收器,就能接收這一切的波。同時接收所有的波時,你就感覺到你就是一切。

行者:電磁波是沿著電磁場發射的,這些波是怎麼發射的呢?

愚仁:是通過人體生物場。

行者:人體生物場?

愚仁:是的。導體切割磁力線形成電流電壓,形成電,正負極的放電現象形成電場,同時也有電磁波沿著電場向外發射。每種物體都有一個類似電場的場,人體有個生物場,人體的生物場極其龐大,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大腦神經組放電形成腦電波,這種腦電波會沿著自己的生物場向十方輻射,這種波被稱為生物波。

行者:那人和人的生物場一樣嗎?

愚仁:清淨的人不亂發射腦電波,他的生物場是有序的。不清淨的人不停地向十方發射,他的場是無序的。

行者:無序有什麼壞處?

愚仁:這樣的無序最先受害的就是自己,這樣的生物場首先會導致自己身體的無序,因為胡思亂想多了就會有情緒,情緒就會引起疾病。

行者:哦,謝謝老師!

 

9、潛在意識

 

行者:潛在意識是怎麼回事?

愚仁:事實上沒有潛在意識。所謂的潛在意識,是你周圍的自然環境或非自然環境對你產生的影響,而你還沒有意識到,當你意識到的時候已經不是潛在意識了。潛在意識在人們的意識中占絕對的優勢,如果按比例來講的話,潛在意識占99%,而意識不過1%而已。就潛在意識而言,我們人類對自己不瞭解的地方太多了,潛在意識的形成、潛在意識的內容、潛在意識的存在形式,這些我們都不瞭解。還有胎兒在母體中的意識,人身死亡之後的死亡意識等等。

行者:潛在意識是怎麼形成的?

愚仁:前面講過,我們眼見的是物體的反射波,耳聽到的是聲波,鼻接受的是氣味波,身體感知的是輻射波,觸摸到的是神經線的有線波。這些資訊通過大腦的組合成為意識。潛在意識與此相同,只是接觸到的自然的資訊,意識不到而已,原因是自己有個固定角度和概念,潛在意識不能像意識那樣顯現出來。

行者:潛在意識都有哪些內容?

愚仁:我們人與外界都是以波的形式打交道,接受這些波之後,就會產生潛在意識,只要能發射波,這些波所載的內容都能形成你的潛在意識。例如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光的反射波,接受這些波就形成自己的潛在意識。

行者:“只要能發射波”是指怎樣的波?試舉例說明。

愚仁:從長波到短波,從遠紅外線到紫外線,人體都能接收到,如:銀河系及銀河外星系我們都能感知;地球內部,太陽內部也有大量的資訊發出,我們也能感知;他人身體內部的情況,人的腦電波和大型動物的腦電波等。只要我們沒有自己的固定角度和概念就可以感知。當我們同時感知這些資訊內容時,我們就會感覺到,我們是宇宙,我們是一切,我們是全息。但是這個“一切”,這個“全息”,它還有個載體“空性”,沒有空性,全息不成立。

行者:潛在意識以什麼形式存在?

愚仁:外部的資訊以波的形式傳導,波不會停下來,它不斷地在“流動”,所以潛在意識也不斷地在流動更新,只是因為外部的物體比起波來要穩定得多,物體連續發出的波變化不大,這個連續不斷的波使我們感覺到一個穩定的存在。

行者:這些潛在意識能不能影響我們?

愚仁:人受到萬有引力的影響,就會有強烈的自私行為;如果受到向外散射波的影響,就會有利他行為。自私和利他,只是接受引力與斥力強弱而已。當自然規律不知不覺影響到我們的時候,我們就不自覺地順應自然規律行事,這就是潛在意識。當我們有意識的時候,就會按自己的角度行事。

行者:您說到物體不斷發出資訊,這些資訊是流動的。既然資訊是流動的,那麼記憶也應是流動的。資訊和記憶有何區別?

愚仁:資訊是流動的,是因為有個時間的存在,世界萬物無不在悄悄地變化著,沒有一樣是不變的東西,只有虛空本身不變,虛空中的資訊不斷在變化。因為它不是物,虛空是載體,它載著所有的星系體,而星系體的資訊在虛空中穿過,瞬息萬變。記憶是記錄下事物變化的瞬間,就像電影膠片一樣,無數個瞬間,記憶可以像電影膠片一樣重複地播放,記憶並非是流動的。我們所記住的事物是連續的,而資訊是流動的,不可重複的。

 

 

10、寺廟的結構

 

行者:很多寺廟都是三層殿結構,進門就是天王殿,過天王殿是大成殿,過大成殿就是如來殿。為什麼是三層結構?有什麼意義嗎?

愚仁:當然有意義了。第一層天王殿,它代表人的意識,處在整體結構的最前面;第二層大成殿,它代表人的心,處在整體結構的中心地帶;第三層如來殿,它代表人的空性,處在整體結構的最深處。

行者:天王殿代表人的意識,代表的什麼意識?

愚仁:對外意識和對內意識。

行者:對外、對內意識是什麼內容?請說明一下。

愚仁:先說對外。進入寺廟,首先看到的是彌勒佛,他面向寺外,面對的是一個大千世界,對外迎接的都是“迷了佛”。對外,彌勒面帶笑容,其意是笑迎八方客。大肚的意思是能容閒言碎語,能容難容之事,面對世間的行為就是彌勒。他的左右各有一尊天王,一位是護國天王,是護持國家的意思,一位是增長天王,可增長人們的善根。這倆天王還有個別名叫哼、哈二將,其意是對外哼哼、哈哈,不能和客人頂撞。彌勒佛背後是韋陀菩薩,面向裏,看著大成殿,面部嚴肅,其意是對內,對自己必須嚴格要求,不能有半點的馬虎,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就叫韋陀。他的左右有兩尊菩薩,一是廣目天王,要求自己多看多學,一是多聞天王,意思是多聽多學,這是對內。四大天王各代表地、水、火、風。

行者:能代表人心的大成殿,是以什麼內容設計構思的?

愚仁:以心為主,表現出心的狀態來,而這種心態是本有的。佛的眼睜三合七,面帶微笑,表達的是閉上六根,不納六塵,不動六識,讓自己的心如如不動。心動就起作用,佛代表的是不動的心。如有因緣而動的話,其表現為慈悲和智慧,所以才有普賢行、文殊智,才有觀世音、大勢至,這些都在韋陀的監督之下。

行者:最後一層殿按照什麼構思設計的?

愚仁:一般來說,最後一層殿,是如來的意思。如是本來,意思是如如不動的心,從來就沒動、沒變過,也從來沒離開過。不管你怎樣折騰也跳不出自己的本來,之所以不認識它,就是因為我們那個牢固的角度放不下,一旦放下就是本來。本來的表現是空空蕩蕩、什麼都沒有,是空性,所以如來殿是空的,不塑像、沒畫面,只是一間空屋,乾乾淨淨的空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