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能量從大腦被釋放到全身;
第二步,全身的能量平衡,身體和頭腦的能量結合成一體;
第三步,這個個體的能量向周圍擴大,能量不再局限於個體內;
第四步,內外的能量達到一種平衡,意識超越個體而存在。

如果從現象來看這幾個過程,第一步是煉好身體,祛除疾病;第二步是超越大腦,身心平衡;第三步是慈愛佈施,改造命運;第四步是生命自控,我命由我不由天。當然修煉不止四步,但做到這四步,以後的路該怎麼走就清楚了。

 

修 煉延緩衰老,人的衰老是“送精真氣”不暢造成。衰老現象首先從皮膚開始,得不到充足精氣滋養的皮膚,猶如乾枯的河道,逐漸枯燥乾裂,失去生命力。有兩種方法可以延緩衰老,一種是加強“送精真氣”,通過強有力的真氣流量,疏通河道,這是比化妝品、營養品高明一點的方法,但同樣是治標不治本,人一旦真氣量下降,很快就會發現,一下子就衰老了。第二種方法就是找到河道不暢的原因,把阻礙河流的淤泥都清除掉。淤泥是什麼呢?就是人們的緊張和恐懼的日積月累,修道 就是清除“淤泥”的工作,最後河道暢通,跟宇宙的能量接軌,時刻得到宇宙的滋潤。不修自修,不練自煉。

身體和精神有對應關係,每一個念頭,都會有相對應的緊張點。不知道是先有念頭,再有緊張,還是先有緊張,再有念頭。人生就是在緊張中思想,在思想中緊張,不斷縮小僵硬,最後成為硬邦邦的屍體。注意觀察精神和身體的對應關係,有意識放鬆,這就是在修煉。

 

古人雲: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鳳毛麟角。為什麼會這樣呢?世界不缺乏明師,無論是佛經道藏,都如汗牛充棟;世界上也不缺乏勤奮好學的聰明人,無論是博士研究生,都人才濟濟。……問題到底出在哪里?請三思而行。

佛 說法,說的話就成了佛經;人朗讀佛經,念出來的還是人話。說什麼話,作什麼事,不在於說的是什麼話,作的是什麼事,而在於說話的是什麼人,作事的是什麼人。很多人喜歡追求“更高明”的法,作“更大”的善事,可惜就是不懂得回頭看看自己,照照鏡子,看看到底是誰在說話幹事。
沒智慧的人,往往會不斷彰顯自己,到處賣弄自己的“智慧”,因為“智慧”是他們的。真正有智慧的人,會清楚意識到智慧根本不屬於他,他只是把它們帶來,但他們沒有一分一毫是出自他。智者和智慧的關係,就如同水管和水,能流出水的管子,會很明白,水不是出自管子,而是出自源頭。

眾生本性是 佛,因此修道人要用佛心佛行來要求自己,但在行為上卻不要勉強自己,通過不斷觀察自己的思想行為和佛心佛行的差距,洞察這些偏頗的源頭……慢慢就會發現自 己和佛的距離越來越小,不和諧不應該的部分自然脫落,最後與佛心相應,心佛不二。這種修道人心靈最健康,修道最快樂,成佛最輕鬆。他於“無所為”中,反而 成就“無不為”之功,猶如冬雪暗自消融于豔陽之下,他也成道于自然之間。

 

智慧和知識的關係,如同睡眠和語言。語言可以描述睡眠的種種狀態,但睡眠只有在語言不在的時候發生。因此有道的人懂得沉默,沉默讓他處於宇宙的極樂中,讓他處於宇宙的保護中,沉默不是出自大腦的策劃和設計,而是出自 內心的喜悅。而有知識沒智慧的人,會不斷說話,說服別人相信他,通過別人的“相信”,他才對自己產生信心,這是一種自我催眠。

從前有個 人,因為他的房子東面有座大山,擋住了清晨的陽光,於是他就決定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把山挖掉。他挖啊挖,他覺得每天都有進展,直到有一天,有個智者 經過,問他,為什麼不把房子移到看得見陽光的對方,反而要挖去大山?這個人啞口無言,恍如大悟。人們總是習慣改變外在,改變世界,殊不知,自己改變了,世界也就改變了,就如同搬遷後的房子,可以見到清晨的陽光,山沒有改變,水沒有改變,但對於房子來說,陽光改變了!

如果有這麼個人,試圖把 大山挖掉,我們可能會大笑他傻。但事實上,每個人都在幹這樣的事情。我們每天不斷重複的生活,就是在挖“大山”,我們每天都會感覺到生活有變化、有進步、 有意義,所以我們不斷在努力……但天上的神仙可能會笑我們傻,因為他們看到這座大山,我們千千萬萬輩子也挖不完。看到生活的實際情況的人,就會生出離心, 發菩提心,去解放自己,把自己從生生世世的愚蠢中解放出來。

 

每件事,每個情緒,每種心態,每個遭遇……都有很深的原因。修道人會通過這些 現象,去探尋這些問題的根源,從根底上把問題解決,這樣浮現外在的表像也會慢慢消失;而普通人會緊張恐懼外在的表像,並讓這些恐懼推動著前進,或者試圖控制這些東西,結果無論是如何行動,都是在天羅地網中作繭自縛,掙扎不出。

要是真正深刻地領悟了“任何人的表現、事物的發展都有很深刻的原 因”,就不會再抱怨或者評判外在的事物了,因為每個人、每件事都有那麼深刻的根源,以至於連當事人也懵懂不知,那麼還有什麼好抱怨責怪的?“命運”就是在 大家身不由己、在大家根本不知道的深度上發生作用的,不同人的不同命運決定於他的意識深度。但無論深淺,命運總會在你意識深度的更深度出現,除非意識已經徹悟根源。

驕傲狂妄的人根源於無知,無知帶來僵硬固化。真正看清楚的人不會跟這種人計較,就如同人們不會跟石頭計較一般,你踢石頭一腳,疼的是自己。大道似水,懂得如何繞過石頭,奔流到海。有智慧的人退一步海闊天空。

所 有的傷害都是自己傷害自己。一句同樣的話,為什麼有的人聽了,甘之如澧;有的人聽了,暴跳如雷?這兩種人都沒有真正聽到別人的話,他們聽到的是自己的大腦的解釋:順從自己的自我、滋養自己的自我的話,就喜歡聽;反之則不喜歡;本質上這兩種人都是一樣的。修道者超越這兩種“幻知幻見”,不落兩邊,以中為度, 所以他能聽到真正的話,這些話毫無抗拒直接流入心裏。

我們擔心被語言思想污染嗎?用大腦生活的人會很恐懼,所以要緊張、要抵抗、要挑選。 思想就像房間,放太多垃圾,就會發臭,所以它要求完美、要求芬芳。但心靈就像廣闊的天地,它敞開接受,不固著,清濁並包,善惡相容。大腦封閉著尋找“芬 芳”,反而發臭了;天地容納了“清濁善惡”,反而清新自然。放下“小房子”(大腦、思想)的人,反而得到了更大的、沒有邊界的“房子”(心靈)。

 

每 個人都是“水龍頭”。有道的人,把水管架設在水的源頭上,這樣的水特別清澈甘甜。而有的人把水管架設在自家自我的小水溝裏,流出腐爛發臭的味道。有道的人沒有比別人多出什麼東西,只不過是個懂行的“水管工”而已,他或許還能幫別人“改造水管”,讓別人也一樣有甘甜的泉水飲用,但也要別人願意才行。

人 可以在地面上走很多路,繞很多圈,他自己辦得到。但人無法把自己從地上舉起來,他辦不到。因此上乘的人,會要求幫助(發心發願),等待幫助(放鬆和信任),接受幫助(萬事萬物都是天的安排),他們很快會離開地面,在廣闊的天空自由翱翔。但那些硬邦邦的,自以為博學、自以為知曉、自以為勤能補拙的、自以 為人定勝天的人……都是在地面團團轉的“螞蟻”,他們可以幾千年,幾萬年轉下去,直到他們被折磨得受不了,放下這些“努力”為止。

 

人們講 “天人合一”、“佛我合一”、“梵我合一”、“人道合一”……問題的關鍵在於瞭解:天在哪里,佛在哪里?梵在哪里?道在哪里?人在哪里?我在哪里?只有去 觀察、去瞭解“合一”的雙方到底是什麼,否則根本就是無意義的。但人們往往在“合一”上下功夫,就如同結婚宴席上,沒有新郎和新娘,卻在辦喜宴,不可笑 嗎?而真正的修道者,當他知道天在哪、人在哪的時候,他發現根本就已經“合一”了。上乘人尋根,下乘人求果;求根的人,在發現根的同時,也獲得了果;求果的人,虛假短暫和諧,很快就分崩離析了。

 

求道者不知何謂道
談道者不知道為何”
這句話,含義可淺可深!就看發言者是否言出內心、語出肺腑了!

沒 有才要求,“求者”本來就沒有擁有,所以修道人不要以為自己能挑選、能鑒別,並且奇貨可居,贊成一處,否定他方。求道者要認識到自己根本不知何謂“道”, 因此不在內心留下任何軌跡,這樣才能讓“堅硬的執著”變得柔軟。柔弱和順從反而能順流到海,直至真理。(參考《十二時頌》“只守玄,沒文字,認著依前還不 是”。念念覺,念念舍,片刻前的真理再拿起來就已經不是“真理”了。)

言語道斷。世界上沒有什麼語言可以完美表達“道”的,“道”本來就 是一種超越語言思想等對立觀察面的“統一”,是不可言說的。言說的一切都只是“指月的手指”,是一把“開門鑰匙”。執著“手指”和“鑰匙”的人,都是“不 知何謂道的”。而在談“道”的人,無法沉浸在“守玄”的境界。既然“道”無法被傳授、講述,那麼談道有用嗎?真正明白“道”的人,不會談道,只會談如何得 道。

 

道唯心鍥。試圖得到“道”的,得不到;只有試圖去成為道,才能得道--那時也不知道是你得了道,還是道得了你,你也不會有任何得失的念頭,此刻才會發現本來如是,自身是佛。
明道者不談道,只談如何調整身體、思想、觀念,促成他人得道。至於人們能否得道,是各家各事,自修自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