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者,無根無極,無極而生,無極而化。

有東晉時代的葛洪創“太極法術”“太極秘法”;南北朝時代梁國人韓拱月創“小九天雛形太極拳”;有唐代隱士許宣平的“三十七式太極拳”;有李道子創“俞式太極功”。民間則流傳有“粘沾拳”“摸魚拳”“綿拳”等。

至北宋末年張三豐對上述拳法進行提煉昇華,運道學融會貫通於太極,創“太極十三勢”,亦名張三豐原七十二式太極拳,又名長拳。長拳者,有如長江大海,滔滔不斷,十三者,即掤、捋、擠、按、采、挒、肘、靠此八卦,與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此五行之合稱。七十二式,正如張三豐在拳經中雲:“學者須于動靜之中,尋太極之益;于八卦五行之中,求生克之理。然後渾七十二數,渾然成太極。心性神氣,相隨作用,則心安性定,神斂氣聚,一身中太極成。”張三豐實為太極拳之集大成者。

張三豐其人名全一,字君寶,號三豐,又號玄玄子。後於湖北武當山修道,封洞玄真人,嗣相演授,乃分張、陳、李、王、杜之五大派別。至元世祖時,有長安人王宗嶽得其真傳,著有《太極拳論》《太極拳解》《行功心解》《搭手歌》《總式歌》等書。溫州陳州同從學之,故又流傳至溫州。又過百餘年至明嘉靖年間,則以張松溪最為著名。張松溪為浙江鄞縣人,師孫十三老,有徒四人,即四明之王皋,季化南,葉繼美(字近泉),張松溪,以近泉為獨優。近泉傳單思南,思南傳王征南。正南為明末人,名來鹹,有聲于時。至清時,又傳河南蔣發,蔣發傳懷慶府陳家溝陳長興,長興傳楊露禪,露禪傳子班侯,健侯。近南北習太極拳者,多為楊氏所傳,然以便於體質單弱者練習之故,名之為新架。三豐太極拳經蔣發傳至陳長興,均稱老架,至陳氏第十四代陳有本,方改老架為新架。新架源自老架,行拳原理卻是一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