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釋道三教,同源而異流。下士聞之,而大笑之。

甚者,不惟嗤鼻,而且反唇。

此皆耳食,未嘗:細究其理。

 

經曰: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此十六字,

乃是:三王五帝列聖,口口相傳之:心法。

 

人心惟危,去其:人心。

 

儒曰:克己,降心。

釋曰:去識,空心。

道曰:煉魔,煉心,

 

道心惟微,堅其:道心。

 

儒曰:醒心。

釋曰:明心。

道曰:煉心。

 

精一執中;

儒曰:精一執中。

釋曰:歸一空中。

道曰:得一守中。

 

三教法門:

曰:道義之門。

曰:方便之門。

曰:眾妙之門。

 

人心,若能到:無為之時,

內裏,有一物,超然而出。

 

此:靜極生動,一陽初生。

六祖曰:吾有一物。

 

此物:

曰:複見天心。

曰:因地果生。

曰:一陽初動。

 

三教之教旨

儒教人:順性命,以還造化,其道:公。 

釋教人:幻性命,以超大覺,其義:高。 

道教人:修性命,以得長生,其旨:切。

 

教法不同,其道不異。

 

春秋時,恒星不見。識者曰:西方之聖人生焉。

老子,見其中國之士,足以:傳其道而光大之。

 

此時,孔子在世,以傳其道。

見其:西方有人,遂欲:樹其一幟。

 

於是,

罷其官,棄其家,騎青牛,下函關,

渡流沙,而西去,到印度,傳其道。

 

因其:地,因其:時,

因其習慣,因其氣質,而成:佛氏一派。

 

得其:真傳者,

西土:二十八祖,

中土:六祖。

 

修習秘法

上繼:道德,下合:參同。

故其:成就,天仙:程度。

 

自:六祖,而後,流於空寂,僅至上乘。

 

正法失傳

與天仙白日飛升,迥判天壤。

所修只是:人仙、地仙之境。

 

及至:漢明帝時,流入中國。

大道:返本還原,複歸中土

 

孔子時,老子尚在,佛尚未來。

 

老子之道,原自於:崆峒。

執中心法,黃帝為:鼻祖。

 

老子當時,為周,柱下史。

老子之子,名宗,後為:魏將。

 

之子,名:注。

之子,名:宮。

 

玄孫,名假,仕漢文帝。

之子,解,為膠西王太傅。

子孫世顯,俱以:忠孝而稱。

 

佛經之中,每卷之:卷首,

皆有:耶輪陀、摩候羅,二人。

 

耶輪陀,是:釋迦之妻。

摩候羅,是:釋迦之子。

 

三教相傳源流

 

黃帝----彭祖----老子。

黃帝----五帝----三王----孔子----孟子。

老子----釋迦----迦葉----達摩----六祖。

老子----關尹----魏伯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