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靜心得靜定,

 

當靜坐時心就亂起來

因何而不能靜心修練

你是否清楚通向靜定的途徑

方法不對,應之無益耳

得靜定的方法是什麼?

 

今述靜心妙訣;

 

高深的境界不是學來的,也不是模仿的,是在做人的基礎上,依靠厚德達到靜定功夫,靜定生智慧,得以開悟,自己覺悟的,所以,在學法階段,不執迷經文猜字,當降自心,減不良習性。

 

目前,修行者由於無師點化,多是盲目的看書猜句解釋文字,又被隱語象言迷障了方向,又從網上查找些功法進行亂煉,多以打坐去控制不生雜念,去執守頭上穴位和下丹處,以為這樣就能煉出點什麼功能出來,當我看到這些盲目的煉功人啊,就想幫助他們,我把正確修行的路徑講出來,讓更多的人知道,怎麼來修行,讓修學者不走彎路,直達修行真諦,學修者要多虛心學習我的文章從中領會真意,才能夠清楚的知道你應該怎麼正確的來修度自己,成就自己。

 

一;靜心

 

靜心之境,不是坐之可得。

 

言靜坐是為了靜心,大誤也

 

這靜坐,雖然是靜心之法,可也當次第行之

 

吵鬧一番,然去靜坐,害也

 

口是心非,人心用事,道聼塗説,急功近利,去用一坐,是屬火上澆油

 

能坐穩者,必先聚德厚

 

能靜定者,必先會放下

 

此乃功夫路徑之效驗。

 

靜,非人心所急盼

 

定,非人心之期望

 

你當知道,為什麼不能入靜的原因了

 

 

二;靜定

靜定,是通過前期不斷的修減欲望,清靜自心,遇事不生妄念,心性沉穩,還源於真氣的充足,經絡通暢,臟腑平衡,如此,情緒才能穩定,再與生活磨練,才能逐步達到入靜生定

 

成就者,首先為人

 

大德們首先是發心,發什麼樣的心

 

是發壓倒他人的心呢,還是發降服自己的心呢

 

當然是發慈悲心,降伏自己的心

 

要發慈悲心,降伏自己的心

 

這就是道根厚德之基

 

發慈悲心,心胸才能不斷開闊,心胸開闊,才能成就“容器”

 

只有發此心者,才有進道的階梯

 

心性容積寬廣,才有入得靜定的機緣。

 

 

三;入道

入得靜道的功夫,得以智慧的開啟,就叫入道

 

入道,不是別的意思,不是有什麼其他功能,不是靜坐中出現幻覺去當真,也不是閉上眼睛看見有光感就以為功夫很高,不執這些,見怪不怪,其怪自敗,見到什麼景象,都不理會,而是真正的能夠依靠厚德步入靜定,產生智慧,達到開悟的境界,古今一切修行成就者,皆是按照此理修度。道家為築基,佛家為守戒,儒家為做人,上帝為博愛,各教派皆有其修度方法,但都是為打好基礎,此乃不二法門。

 

四,投師

修行,一定要經師,這是一種捷徑,

我在告訴你經師的知識

你有了師傳,當在師面前不恥下問,謙虛好學,這是獲得真法的唯一方式

當師者把自己辛苦修達的證悟經驗傳給你,那是多麼無私,你要尊,敬,孝,誠

師,在某時候會有考驗你的方法,你如果不理解,就齒牙露凶象,來了脾氣,誹謗師父,那就自斷了緣。

師父不論批評你,還是罵你。你都要表現出恭敬,接受,感謝的心態,才能得師真傳

一定要有耐心

耐心,就是火侯

 

五;修行

       修行,那就是修正自己,然後去歸順道的生活,行,就是運性,行走,在生活中體現,獲得經驗,修行,當不顯我能,減貪求;不誇我強,當省我不足;要立大願,修自己,完善自我,不為小我,奉獻天下,乃道根聚存;是無上正法;心是道,生活也是道,道道通達;覺醒與起心動念間;如果你做什麼事情不受其牽,你可以做,只要不違背道德的情況下,比如,喝酒,吃肉,玩,樂,你如果在這些方面經歷不到,只為靜去呆修,那就是愚癡一個,就別想證道了。為人處事,掌握好一個度,要知道,厚德載物,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依。我不看你說什麼,只透你心境之如何,如果不得靜定,就不能夠見自性,也不能內觀,更不能覺醒,所言是非,皆是胡思亂想,胡說八道,聽你胡言亂語有何意思呢。

 

       修道者,要按照古先師的正法旨意修度自己,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當保持傳統文化的思想和優良作風,誠信禮貌,謙遜友善的為人處事心態來修行。有人雖然看了很多書,能夠講出很精道的妙語,以為是自己達到很高的修行境界,其實這些都是人心用事,心不靜定,妄言無用,人心不減,道心不增,亂看網上玄文,不知道修煉是什麼,以為去看那些玄說就是修煉,大誤。明理,就是修心,怎麼修心,就是減自己的不良習性,迷者解讀經文,看書猜釋,不知修什麼,而是把精力用在去解釋什麼,這不是本末倒置嗎,若以為修行是對知識的瞭解,不能以知識為指引落實於自身,不修好自己,還言何靜定,不得靜定,如何開悟,不能開悟,怎麼證道,次第不明,亂參其他,誤道也。當其最後明白了法理,就會回爐鍛造,走回頭路,謙遜本分做人,修出柔性,終會靜心歸與靜定,才是真智慧得以開悟。修道先修德,德,包含著;禮貌,感恩,孝道,尊敬,謙遜,奉獻,卑微,含蓄,優雅,積極,刻苦,好學等做人之思想和行為。這一德,不只是心善的問題,這些為人之所知,依此實行,方為有道之基,進道之梯,行道之明路。其實,就是不恥下問,虛心學習,這是一種韜光養晦,厚積薄發的精神。大器完成也。

 

   靜,是一種境界,何以得靜,要先除自心積聚的不良,因為心受污染,思想不能明,自己有很多毛病,如此,何能靜乎?很多人,他不明白怎麼獲得靜定,都是在極力的控制自己不去想事情,這樣正確嗎?業力一身,病氣淤滯經絡不通暢,思想不開明,這樣的情況下,能獲得靜定嗎?那是不能的。所以,明師之教,都是讓弟子從根性上修自己的不足,從本體上強壯命身,進行性命雙修,按照次第,循序漸進的穩登修行之階梯,要領會我文章法理真意,明法明理既明道,你的思想就會逐漸開明起來,在此基礎上,修煉命功,教你充足真氣,通暢經絡,身體獲得健康,逐漸達與靜定境界,智慧自然開啟,依靠智慧來獲得證道之門徑。要知道,理解法要,只是為修度自己心性之途徑,若想成就,必須性命雙修,如此,方能近道,覺道和證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