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術數構系的概念
   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進行對比,確有很大的不同,特別是二三十年來,我國門戶進一步打開後,改革的呼聲很高,西方的思想以幾十倍的速度和數量輸入到了我們這個古老的文明中,同時我國研究古老的傳統文化也得到了解禁,研究老子、孔子、孟子、朱子;研究《易經》、《四書》、《五經》《黃帝內經》;研究氣功,研究巫術、研究相學等的學術團和個人不斷增多,使祖國的傳統文化得到不斷發展。李陽波在研究《黃帝內經》,研究西方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的科學概念中,認識到我們中國與西方是有相同的也有相異的。皮亞傑認為,組成科學系統的概念有兩個要素,一個是知感經驗,一個是邏輯數理構造。比如速度這個概念,速度的快慢,我們可以通過感覺物體的運動來知道,同時,速度也是可以計算的,時間與距離就可以確定速度,這個運算過程的數理邏輯體系就是:速度=距離/時間。反過來,距離也是概念,而距離這個概念也是可以通過經驗感知和邏輯數理構造系統的運算得來,因此,每一個概念都包括了感知和邏輯數理構造這兩個要素。
   李陽波認為,我們中國人的概念與上面兩個要素不完全相同,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裏,每個概念也都包括兩個要素,第一,也是經驗之感知;第二,是陰陽術數構系。人們對於經驗感知比較容易理解,比如頭痛每個病人都可感覺出來,但中醫在考慮頭痛的時候,還有個陰陽術數關係。打個比方,是那一經頭痛,是少陽還是陽明或厥陰?少陽、陽明、厥陰這一些就屬於陰陽,它們都是有個數的。少陽叫做一陽,陽明叫做二陽,太陽叫做三陽,這個就是數--陰陽術數。所以頭痛這個概念就包含有個陰陽術數的構造體系。
   李陽波說看《黃帝內經素問·五運行大論》,黃帝在請教岐伯關於陰陽與數之問的關係時,曾經談到這樣一個問題,陰陽在數上,是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甚至可以無窮地推下去,但為什麼岐伯時論總是三陰三陽呢?不變成千千百百呢?歧伯這時說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話,他說:"天地陰陽者,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也就是說,陰陽這個問題可不可以運算呢?可以運算!但它不是西方自然科學邏輯體系的嚴密運算而是以象來運算。"不以數推以象",就是說明陰陽的運算是根據"象"來進行的。《內經》裏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特別是五、六、七、八、九","六"的數是腎、"七"的數是心,"八"的數是肝,"九"的數是肺,脾藏於"五","五"的數是脾。我們在進行"六"加"七"的運算時會出現什麼情況呢?如果你說"六"加"七"等於十三,那這是現代科學的邏輯運算,是以"數"而進行的推算。而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裏,在我們的中醫裏,在陰陽問題的運算上,"六"加"七"不等於十三,它很可能指的是心腎相交,水火既濟。在我們出現腎水不足,心火太旺的證候時,就表徵我們的心腎不交了,我們的水火不濟了,這時我們要補腎水,瀉心火,使心腎能夠交通,水火能夠相濟,其實,這就是"六"加"七"的過程,這就是"不以數推以象"的運算。
   西方人說,中國只有初等數學,沒有高等數學,而我們的古代數學高於西方的高等數學,我國古代有33種數演算法,可是大部份都失傳了。
   李陽波說,評價傳統文化的價值,不能用現在這樣一種僵化的對比,這樣會降低傳統文化的地位,引起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錯覺,從而影響對傳統文化的研究。以數學這個領域為例,過去研究中國數學史的人都認為,中國數學的發展是很不成熟的,只是初等數學,而未進入高等數學階段,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古代的算學與術學表面上看來只停留在初等階段,但其對客觀世界認識的深度及廣度卻遠非現代高等數學所能比擬。有關這一點,我們可以參考李約瑟博士對中國數學的評價。
   李陽波說,開發大腦,一是讀經,二是修練,要做氣功修練。《道德經》為道家的經典,道家既有經教亦有道術。道術是指通過修身養性的鍛煉,使自身獲得超常功能,利用這個超常功能感知客觀世界以及作用於客觀世界,現在所稱的人體特異功能,部分就是通過道術的修練而得,常人可以看見人的五官九竅四肢皮肉,而經過道術修練的人,遠可以看到流動的經絡以及閃閃發光的穴位。道術對我們理解傳統的東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李陽波說:"讀書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練功不讀書,老來糊塗蟲"。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他看到了中醫、氣功、人體特異功能的一些情況,從一些人所存在的不可思議的潛力,看到了人天之間所存在的必然聯繫,所以提出了"人天觀"這也是"宇宙生物觀"的別名。

                                     道可道非常道與玄
   關於陰陽術數,要有人花大力氣去研究,尤其是要專門研究"象"與"數"的關係,耍搞好研究工作,首先要解放思想,要站在歷史的高度去看待一切人和事,研究傳統文化更應如此。
   老子《道德經》的第一章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主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我們不少研究哲學的人,對談玄論道的東西,很自然地把它劃入到唯心主義的範疇;而李陽波則認為,道和玄是個地地道道的唯物主義科學概念,它不是唯心主義範疇的東西。如果你硬要把它說成是唯心主義的,那麼,我們剩下的唯物主義就不多了。我國的哲學界目前對此也正在深刻反思。我們的哲學史編寫,是從上古開始的,也就是從《周易》開始,而到梁啟超,康有為那裏就沒有了,為什麼?這幾十年中國的哲學思想是怎麼發展的呢?突然間斷了,完全變成了外來的東西了,那麼,民族固有的東西那裏去了?李陽波說,說馬克思,我們講不過歐洲人,馬克思是德國人。鄧小平說我們要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則,這是很重要的:因為毛澤東思想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也是我們中華全民族的精華,我們要從古人那裏拿出東西來豐富毛澤東思想,因為現在國際上還存在著民族問題,更存在著國家問題,現在還遠遠沒有達到康有為所預言,甚至是馬克思所預言的"大同世界",還遠不是共產主義,那麼,民族的精神,國家的精神,民族的寶藏,國粹,我們有沒有?如果沒有,我們中華民族的每一個成員就矮一大截,我們就無法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
   幾十年的革命實踐證明,由於我們黨堅持從時代要求和中國國情出發,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與時俱進並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三大理論成果,從而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歷史時期,統一了思想,取得了巨大的碩果。
   現在我們可以來看一看,我們的古典哲學是多麼優美,它是怎麼樣影響我們的傳統文化,怎樣影響到我們的《黃帝內經》的。
   李陽波說,"道可道","道"是個唯物主義的科學概念,最起碼它是運動軌跡。由於天體的運轉是能夠通過我們的感官感知出來的整個天體隨著季節的轉化在轉化,太陽的東升西降,五大行星的運轉,以及月亮繞著地球運動所產生的月的陰晴圓缺,這些都是可知的,那麼這個道我們是能夠知道的,這個"道"不斷運轉,不斷周而復始地產生節令,使我們感知到春暖百花盛開,夏熱萬物生長,秋涼果實豐收,冬冷糧存滿倉,冬天以後,道還是在運轉,春夏秋冬就是由道而產生的。由於有道就產生了"名",春夏秋冬就是"名",我們吃的冬瓜,西瓜也是名,有了季節,有了節令,生物就有可能生長,就應該給它個名,所以說"名可名"。可是為什麼還要說,"非常道"、"非常名"呢?常是常一不變的意思,非常道,表明我們不擁有一個,也不能擁有一個經常不變的道,如果這個道是常道,是不變的道,如果永遠是春天,就沒有夏長、秋收,沒有收穫,我們就沒有吃的了。如果永遠是冬天,那我們只好睡在冰塊上,整天躲在屋子裏。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那麼"玄"呢?玄的意思是什麼呢?是不是老子在故弄玄虛?不是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雖然是可知的,可是我們沒有一個常一不變的道,對於這個不是常一不變的道,我們有沒有一個東西去把握它呢?有!這個東西就是"玄"。古人為了瞭解和測定天道運行的情況,立有一個八尺的圭表,我們只要在日中的時候看太陽在圭表的投影,就可以知道天道的運作情況。這個投影又叫做"晷影"。晷影長了,天氣就變冷;晷影短了,天氣就逐漸轉熱春夏秋冬就是由相應的晷影長度來確定的。因為這個晷影是黑色的,所以叫做"玄"。玄就是黑色的意思。天道的運行情況,有無的相生變化,都可以通過"玄"的長短來測定,我們看不到這個星體,可是我們看到這個"玄"的長度,我們就可以知道星體的運行情況,就可以知道春夏秋冬的到來,所以說,"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妙是生化,萬物的生長衰老的變化就叫做"妙"。由於地球的繞日運動,由於太陽視運動對地球照射角度的變化,這個玄,有時長.有時短,長長短短,所以"玄之又玄"。我們的一些東西,該是春天生還是夏天長,該是秋天收還是冬天藏,就是根據這個玄的變化,所以說這個的變化是萬物生長變化之門,是"眾妙之門"。

 

古典陰陽術數的法則
   老子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對我們傳統的貢獻非常之大,其中一個貢獻是他提出了古典陰陽術數的另一條運算法則,這條法則是:"陰陽不以數推以象。"老子定出的法則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在我國的傳統文化裏,在中醫裏是存在運算的,如果沒有運算,就不能預測了。李陽波說,我所講的五運六氣,就是教會大家運算,講一些運算法則,陰陽術數運算法則跟數理邏輯體系的運算法則不一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它是怎樣運算的,為什麼"一"、"二"、"三",三就到了萬?"我們先看看中國古文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十個字看來很簡單,如果我們一直追蹤下去,真是很深的問題,這要涉及到古文字學,尤其是甲骨文字學,中國的基本數文字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很多人在解釋這個古文字的產生時,都碰到一些難題,中國文字是象形文字,當然是由簡單到複雜,"一"、"二"、"三"是越來越複雜,畫數增加了,可是"四"呢?它為什麼不是四畫?在"一"到"十"的數位裏面,筆劃最多的是五畫,"四"字是五畫,而"五''字又偏偏不是五畫,是四畫,到了"六"呢?"六"還是四畫,下去的"七"、"八"、"九"、"十"就馬上減成二畫,很多專家對此都感到它是研究的難關,李陽波解釋"四"字時說,我對四字解釋是從《老予》中得到的啟發,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我們已經知道"道"是天體運動的軌跡,或者就是天體運動,或者就是天體運動產生的一種力量。那麼"道"在天體運動的過程中是怎樣產生四季變化的呢?一月、二月、三月,這一、二、三就形成了春,下去就是四月、五月、六月就形成了夏,七月、八月、九月就成了秋,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就成了冬。一年中的春夏秋冬的每一個季節都是以三為基本單位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就是說道產生了一月以後就產生了二月,二月以後又產生了三月,三個月就形成了一個季,而萬物的生長變化就是根據季節的變化而變化的。有些東西適宜於春天生長,有些東西適宜於夏天生長,是季節決定萬物生長,所以《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到了四怎麼辦?古人認為"天制氣,地制形",所謂地制形,即如《黃帝內經素問·五運行大論》所說:"地者,所以載生成之形類也"。地是方的,它所裝載的形類,是萬物生長的形類,而這萬物的形類總起來不過兩個類型,一個是喜歡在陽增加的節令生長,一個是喜歡在陰增加的節令裏生長,也就是說喜歡在冷天生長的和熱天生長的兩種,我們看到"四"的造字,首先"四"是方的,可以表徵地,而方的兩畫,左邊的一畫可以表徵萬物形類的屬陽部分,右邊的一畫可以表徵萬物形類的屬陰部分,而且"四''這個數字的本身又可以表示一年的四季,所以"四"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怎麼表示,不好表示,"三"下去就是"萬物"所以用"四"。"一"、"二"、"三"、"四"就是這麼來的。而且還可以還原,《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能夠回歸到"天制氣,地制形"能夠回歸到"天圓地方",能夠回歸到"寒暑往來"。

   陰陽術數構系很重要,它的變化是無窮的,我國古代的"勾股原理圖"是屬於陰陽術數的東西,比"畢達哥拉斯原理"強得多,因為後者是屬於數理邏輯體系的東西,勾股圖,勾圖原理記載在《周髀算經》這部書裏,書的開頭就指出,"數之法,出於圓方,圓出於方,方出於矩。"我們是怎樣瞭解到數出於圓方的呢?我們怎麼樣看見"一"這個單位的呢?我們只要看到太陽自繞了一圈,就知道是一年,我們看到月亮自繞一周,就是一月,我們看到的太陽東升西降,就是一日夜,數位就是根據觀察天地的運動而得來的,所以我們說數法陰陽,數法日月星辰。那麼圓怎麼出於方呢?怎麼知道圓的運動,怎麼知道天體的運動呢?我們是從地平線上來觀測曰月星辰的出入方位,從而確定其運動週期,所以說"圓出於方"。而方是有廣長的,矩就是廣長,所以說:"方出於矩。"這是古人對數字來源的基本論述。
    華羅庚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有一次他參加國際會議,會議作了一項如何跟外星人聯繫的議題,華羅庚提議把我國的勾股原理圖帶到飛船上去,跟外星人聯繫。華羅庚說:"只要外星人看到我們這張圖,他們就會瞭解我們地球文明是怎麼一回事"。從這個故事,說明了我國的勾股原理是世界文明的象徵,說明了我國古典數學要比西方高明得多。"

陰陽術數構系與象數
    河圖,洛書都是與陰陽術數構系相關的重要圖像,河圖是有關植物與氣候關係圖,更是象與數的基本關係圖。
    河圖產生的年代非常古老,按孔子"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的觀點,河圖應該是伏羲時代的作品,李陽波說,我們只有用"數法陰陽"和數法日月星辰的學說和觀點,只有用《周髀算經》"數之法,出於圓方"的法則,才能揭開這個圖的含義,才能用這個圖進行很複雜的、很有意義的演變。河圖的文字表述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根據《周髀算經》的數之法,出於圓方,圓出於方,我們可以看到數是與"方",有關係的,"方"就是方位,所以數與方位有關係。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這是表徵北方這個方位內的數與陰陽的關係,北方為水,為寒,其數一、六。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這是表徵南方這個方位內的陰陽術數關係,南方為火,為熱,其數二、七。
"天生三木,地八成之",這是表徵東方這個方位內的陰陽術數關係,東方為木,為風,其數三、八。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這是表徵西方這個方位內的陰陽術數關係,兩方為金,為燥,其數四、九。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這是表徵中央方位內的陰陽術數關係,中央為士,為濕,其數五、十。
"一、三、五、七、九"為天數,"二、四、六、八、十"為地數,"風寒濕燥火"為天之陰陽,"木、火、土、金、水為地之陰陽。
   河圖充分體現了數法陰陽的原則,充分體現了數與陰陽的關係。數與陰陽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關係呢?《內經》說:"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我們先來看水,一年裏,是什麼時候開始有雨水,什麼時候能見到明顯的水,是農曆一月、一月冰河解凍,綿綿春雨應時而下,而且二十四節氣中,一月的一個節氣就叫做雨水。因此,水是這個時候生的,這是天一生水,說明一與水有那麼一種密切的關係。到了六月,雨量增多,洪水往往好發於此期,因而是水的成熟期。六月過後雨量減少,更難看到洪水的出現。這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說明水與一、六的關係。
   再來看火,在遠古的時候,在鑽木取火以前的年代,我們首先用的火是雷擊取火,靠打雷擊燃一些東西,然後把火種留下來。那麼一年之中,是什麼時候開始打雷呢?正常的時間部在二月,二月驚蟄,雷出於地,氣候轉溫,溫暖仍是火的一種象徵,這是生火時候。那麼,是什麼時候火最"成熟"呢?是七月,七月天道雖已偏西,可是"大火西流",七月是處暑當令的時節,所謂處暑,即暑熱所屬之處,因此,最炎熱的時候,未必就是夏日,而往往在七月。七月以後,天氣轉涼,這就是盛極而衰。二、七與火熱這種關係,河圖用"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來表示。
   其他的"金"、"木"、"土"與數的關係亦是如此,總之,我們首先應該牢固地樹立"數法陰陽","數法日月星辰"、"數法天地"的見解。我們在運用一個數字的時候。應該將它放到數位相關的系統裏面去考慮,更具體地說,就必須賦予數位的相關的"象"。所以在屬於自然科學的體系裏面、科學裏面,是不允許抽象的,雖然我們運算的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但在運算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它的"象",不能抽象。黑格爾有一句名言,"抽象是哲學的公敵",抽象也是傳統文化的公敵。
   洛書有四個對數:1+5+9=15;8+5+2=15;3+5+7=15;4+5+6:15。也就是說洛書的每條對線上的數都是15。15這個數,是一個節氣的數,一年二十四個節氣,正好是三百六十天,洛書的數,之所以縱橫交錯都是15,就是說明氣的變化是以15天為一節的。我們再看圖,5放在中央,為什麼昵,因為比氣更小的一個時間單位是候,一候正是5天,一年正好72候,而氣是由候組成的,所以將5置於中央。由於候的變化,導致了節氣的變化,從而產生了不同植物的生長收藏變化,因此,我們習慣上所稱"物候","氣候"兩個詞,就說明了"氣"與"物"的變化部與"候"有密切關係,每5天天氣有一個小變化,為是一個候,3個5天就是一個中等的變動,是為一氣,6個氣為一時,4個時就構成一年,就構成春夏秋冬的迴圈。
   由以上分析,我們看到了由於數的變動,帶來了時間、方位的變動,而由時間、方位的變動,帶來了陰陽的變動,由陰陽的變動,又帶來了氣候的變動,真是觸一發而動萬機,許多複雜的變化因素,都在洛書這樣一個構造系統裏統一起來了。
   李陽波認為,在產生《周易》、《老子》、《內經》的時代,中國聖人已經具備並完善了以象為基礎,以易、道、太極、陰陽、五行、八卦、河圖、洛書為特定模式的唯象思維。天體日、月、星辰的運轉出沒,大地萬物的生長變化是象概念產生的基礎。對於象的觀察、體驗、思考、探索是中國聖人唯象思維的來源。八卦模式,是物件的空時區域分佈研究的結果。所以《易·系辭》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又說:"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五行模式,是物件的變化運動狀態研究的結果。所以《史記、天官書》說:"北斗七星,所為旋、璣、玉衡以齊七政"又說"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系於鬥"。《史記、五帝本記》載帝堯"乃命羲和,敬順昊天,數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指出了在象基礎上產生了數與數的運算。《周髀算經》說:"數出於圓,圓出於方,方出於矩",李陽波說,對這段話我們的理解是:數是出於日月星辰的圓周運轉週期的計量,日月星辰的圓周運轉週期的計量,出於日月星辰對大地方位的出沒,大地的方位是出於矩尺的測定,河圖模式是物件的運動變化狀態與數的關係的研究結果。洛書模式是物件的空時區域分佈與數的關係研究結果。
   李陽波在1986年3月16目給其弟子劉方的信中,概述了他們師徒四人的研究成果和提出一步的研究戰略目標。李陽波說,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們已經描繪了一幅經典的,令人興奮的圖景。這幅圖景包括了我們對傳統文化三大代表著作:《周易》、《老子》、《內經》的全新的正統的解釋,這幅圖景的設計思想是"宇宙生物觀"。在這幅圖景裏,貫穿著時相與時相相關的概念,提出了我們對一批重大概念如:道、太極、河圖、洛書、陰陽、五行、術數、氣立、神機、司天、在泉、客氣、主氣、病機、病候、四門神功等等解釋。它們體現了古人的天才光輝,也體現了我們的艱辛勞動結晶。在這幅圖景裏:出現了我們所提到的命圖、病圖、藥圖、神子、虛子、太極工作原理等等新的概念,這些概念顯示了我們的才幹,也顯示了傳統科學文化在新的科學時代裏所具有的延伸能力。而今後的戰略目標是:從傳統文化裏提出重大的觀念並與現代科學的重大觀念結合,由此產生新的理論、新的方法,建立一門全新的學問。此後不久即產生了陰陽術數構系這一科學概念。

                               陰陽術數構系與干支及運氣

在陰陽術數構系裏面,提出了三陰三陽,提出了神機、氣立,提出了方位系列等重要概念以後,《內經》作者是怎樣將這個龐大而嚴密的運氣體系建立起來的呢?這個建立過程牽涉到一個核心的技術問題,就是如何確定氣的運動規律,如何確定三陰三陽的運行規律。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古人同樣利用了經驗及理性方面的知識,從而將這個複雜而核心的技術問題結合到了曆法的干支紀年,使上述問題得到圓滿滿的解決。
現在我們先來看看運氣與干支是怎樣結合的,干支紀年如何說明運氣的運行變化:
干支,就是天干地支的合稱。"幹"有十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有十二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幹表五運,支表六氣。五運的代表足木、火、土、金、水,但其中又分為太過與不及。六氣的代表是三陰三陽,是風、寒、暑、濕、燥、火。天干表五運是:甲已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王化木,戊癸化火。其中十天干的陽幹,即甲、丙、戊、慶、壬表太過;十天中於的陰乾,即乙、丁、己、辛、癸,表不及。十二地支表六氣是:子午少陰君火,醜未太陽濕土,寅甲少陽相火,卯酉陽明燥金,辰戌太陽寒水,巳亥厥陰風木。地支六氣,主要是表六氣司天的因素,司天,在泉是六氣的兩個特有概念,也是兩個相對的概念,司天確定了,在泉也就確定了。那麼,司天確定了,在泉怎麼確定呢?首先,司天與在泉是陰陽對立的關係,三陽司天,必定三陰在泉,三陰司天,必定三陽在泉。在少陽、陽明,太陽這三陽中,《內經》作了明確的序號規定,其中少陽為一陽,陽明為二陽,太陽為三陽,在厥陰、少陰,太陰這三陰中,厥陰為一陰,少陰為二陰,太陰為三陰。而司天在泉的關係,就是一對一,二對二,三對三。一陰(厥陰)司天,必定一陽在泉,一陽(少陽)司天,必定一陰在泉,以此類推,李陽波由此提出1986年是少陽相火司天,就是厥陰風木在泉。
李陽波為了便於記憶與書寫,用數字來取代上述複雜名相,他們先從十二地支入手,十二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與一年的十二月相配,但這個配法有些特別,它不是子配一月,而是寅配一月,然後依次是:卯二月,辰三月、巳四月、午五月、未六月,申七月、酉八月、戌九月、亥十月,子十一月,醜十二月。現把月份抽去,把數字改成阿拉伯數,便成為:"寅1、卯2、辰3、巳4、午5、未6、申7、酉8、戌9,亥10、子11、醜12。接下來,再結合十二支配六氣,便可以完全用數位來代替運氣的書寫。
我國古代的曆法是干支紀年,俗稱農曆或陰曆,現在我們採用西曆的阿拉伯數字紀年,實際上天干地支計算法要比陽曆計算法高明,所以在我們的掛曆裏,陰曆也標出來,廣大勞動群眾,特別是農民都慣用農曆,慣看二十四節氣。
李陽波認為,愛因斯坦對科學的劃時代的偉大貢獻是廣義相對論。而運氣學說理論深度的內涵性,普適度的包容性都遠遠超出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的引力場方程。
錢學森在談到思維科學的時候,提到這麼幾個問題,根據牛頓的運動體系來看世界,這是宏觀,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來研究世界,是宇觀。現在認為宇宙是經過大爆炸的過程,錢學森說:"我給它起個名字,叫做漲觀。"研究原子裏面的微細結構,又叫作微觀;那麼原子裏面又有更細的粒子,特別是誇克理論或超弦理論,錢學森又說:"我給它起個名字,叫做渺觀,"所以世界認識論上存在著五觀,最大最大的叫漲觀,其次宇觀,其次是宏觀,其次是微觀,再其次是渺觀。這觀,那觀,在我們這裏看來只有一觀,就是氣觀,那麼"氣"我們怎麼來觀呢?我們可以通過象來觀,所以也叫"象觀"。錢學森高明就高明在這裏,通過他的理性思維,他感覺特異功能氣功這些現象很難研究,很難用現代科學說清楚,那麼,怎麼辦呢?唯一的辦法,就是先搞一個,"唯象氣功"在氣功裏面先研究氣功的象,至於它的理論怎麼樣,以後再說,李陽波說,我覺得美中不足的是錢老似乎沒有考慮到陰陽術數構系,與邏輯數理體系的關係,這是我的猜測,如果他考慮到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裏有那麼嚴密的陰陽術數構系的話,恐怕他還要在這個觀點上更進一步。

                                陰陽術數構系與概念時代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的撰搞人丹尼爾·平克在其新著《全新的思想》中提出:"資訊時代正在讓位於概念時代,富有創造力和同情心的人將大行其道。"平克用人類大腦比喻即將到來的革命。他認為,左腦負責的邏輯推理工作一度是中上等階層的有效入場券。未來屬於藝術家、發明家、設計師、說書者、保健員和遠景思想家,即迄今尚未授獲資本主義最傑出獎勵的平民百姓。在平克看來,未來的經濟成就需要左半腦的邏輯思維與右半腦的創造力合二為一。
李陽波說,從左右腦的功能分析中國古代文明發達的原因,及近代西方科學技術發達的原因,從這裏得出的結論是:隨著,左腦的自發極限的到來,它必須更高度的依靠右腦的創新。這樣,西方的技術發展就必須依靠東方文明的指導。我們每個人都存在祖先十一代人的影像。我們要開發大腦,大腦的活動是高級的活動,大腦是物質,唯物唯心是陰陽,沒有唯物。就沒有唯心,沒有唯心就沒有唯物。人的左腦是邏輯思維,右腦是唯象思維,右腦比左腦要發達100倍。陰陽術數構系是開發人類右腦唯象思維的,它是一把開發右腦創造力的萬能鑰匙。陰陽術數構系是完整的,統一的。構系越簡單越好,把複雜的問題變成簡單的問題,這就是科學。
在講到氣的問題時,李陽波說:"宇宙生物物質是氣。生物分成48個物質,最小小到質子、誇克。我們中國講的是氣,包括了48種。李陽波說宇宙生物觀,其最基本的物質就是氣。他說世界上的任何一切都是三陰(厥陰、少陰、太陰)三陽(少陽、陽明、太陽)的生物。我們講三陰三陽是氣,人也是氣,人的氣是有數的。當這個人過世就是這個人的氣數盡了。所以用氣的時候要講氣,比如煤氣缸裏的氣,它是有定量的,用的多了氣就少了。
李陽波在講解"形態發生場"時說:"最高的智慧只有一種科學,解釋天地萬物和人在其中地位的科學。他在講述五運六氣時,主要強調了我們古人在天地人之間,怎樣考察天地對人的影響。這種最高的智慧活動,我國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完備了。而西方這方面的思想活動在近一、二十年才顯得相當激烈。美國提出要用10年開發人的右腦,日本提出要用20年開發人的右腦,而我們的古人在2400年前就已經開發得很好,研究得相當嚴謹了。對此問題的開發研究,我們已斷層了2400多年,李陽波提出陰陽術數構系,至今也有19年了。當務之急是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相關研究機關,我們的專家學者和愛國志士仁人,應當運用李陽波陰陽術數構系研究古代的觀點,去挖掘我國傳統的優秀文化,研究老子、孔子、研究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說,中國的和平崛起,不是經濟商品,而是文化思想。這種文化思想是符合道的,符合於人的,符合於陰陽術數構系的思想。
李陽波說,過去我們總把火藥,指南針,造紙術,當作中國的三大發明,我看這只能當作三小發明,中國文化真正的貢獻是《易經》的象辭系統,是河圖,洛書,太極,陰陽,五行這些基本模式,以及可能存在的一整套非數理邏輯體系,這些東西不但在過去對古代文化產生過非常大的貢獻,而且還將在未來顯示它的巨大價值。
老子提出了"道",孔子根據"道"提出了"仁","仁"在人類社會是符合道的,只有符合道、符合人才能夠生長和發展,要毀滅一切是違反道的,我們黨提出要構建和諧社會是符合"道"符合人民利益的,對於世界上出現的恐怖暴力,我們如果一味用暴力去制止恐怖,其效果是不好的。金木水火土,仁義禮智信,"仁"是排在第一位的。2l世紀是中國大發展,大崛起的世紀,我們的祖國傳統文化,我們的科學發展,也應走在世界前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