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理論預示,真空中蘊藏著巨大的本底能量,它在絕對零度條件下仍然存在,稱為零點能(Zero point energy)。對凱西米爾(Casimir)力(一種由於真空零點電磁漲落產生的作用力)的精確測量,證實了這一物理現象。許多科學家和發明家為提取零點能進行了長期的理論和實驗研究。對於真空零點能和撓場(Torsion field, spin field)的深入研究,將引起科學和技術的巨大變革。所有的自然現象都與真空相關,引力和慣性來自真空零點漲落,生物的起源和進化應考慮零點能和自旋場,因為零點場攜帶著有意義的資訊。

 

現代科學認為真空並不意味著一無所有,真空是由正電子和負電子旋轉波包組成的系統,有些俄羅斯科學家把這種波包被稱為菲頓(Phyton)。菲頓是相互嵌入的,其自旋是反向的,因此整個系統不僅是電中性的,而且自旋和磁矩都獲得補償,並充滿著各種各樣的動態量子過程,這種過程的動態能量可以作為工業能源、未來星際航行能源以及家庭生活等諸多領域的能源。量子真空是一個非常活躍的空間,它充滿時隱時現的粒子和在零點線值上漲落的能量場。而與這種現象伴生的能量,被稱為零點能,也就是說,即使在絕對零度,這種真空活性仍然保持著。其實,早在1891年,科學家忒斯拉(Nikola Tesla)在一次演講中就提到:幾個世紀之後,也許我們可以從宇宙中的任意一點提取能量來驅動我們的機械。用今天的科學語言解釋,這種能源就是真空零點能,或稱空間能、自由能、宇宙能等。

  傳統的觀念認為物理真空是一個能量最小的系統,不能從這樣一個系統中取出能量。但應該看到的是,物理真空是一個具有強烈波動的動態系統,它可能是一種能源。許多有獨特見解的科學家很早就開始注意到利用凱西米爾效應作為替代的能源。休斯公司研究室的R. Forword在1984年就提出了利用帶電荷薄膜導體內聚現象從真空中提取電能[Phys .Rev. B60, 14,740(1984)]。近年來,各種科學雜誌和新聞媒體紛紛報導關於真空零點能的研究,尤其在精確測量凱西米爾效應之後,人們更加關注如何向真空索取能量來解除人類所面臨的環境惡化、能源枯竭、臭氧層減少等嚴重問題。

  真空中存在電磁零點能,並可以認為零點能起源於宇宙邊界條件,或是由組成物質的帶電粒子的量子漲落運動產生的。零點能推動粒子運動,粒子運動產生零點能,形成了自生宇宙回饋模式,宇宙的所有物質對真空都是開放的,零點能的漲落可以看作是具有隨機狀態的經典電磁輻射模式的集合。

  關於零點能的設想來自量子力學的一個著名概念:海森堡測不准原理。該原理指出:不可能同時以較高的精確度得知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動量。因此,當溫度降到絕對零度時粒子必定仍然在振動;否則,如果粒子完全停下來,那它的動量和位置就可以同時精確的測知,而這是違反測不准原理的。這種粒子在絕對零度時的振動(零點振動)所具有的能量就是零點能。狄拉克(Dirac)從量子場論對真空態進行了生動的描述,把真空比喻為起伏不定的能量之海。J. Wheeler估算出真空的能量密度可高達1095 g/cm3。

  如果零點能可以提取,無疑將是人類所能夠利用的最佳能源了。它不但廉價無污染,而且,可以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目前,儘管大多數物理學家認為不能從真空中提取能量,但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丁高級研究所的成員們卻堅信宇宙中有“免費的午餐”,他們的目標就是要向真空中索取能量。該所所長Puthoff甚至指出:“對於這個領域的狂熱分子(比如我們自己),我們認為21世紀可能是零點能的世紀。”

  關於提取零點能的技術問題,伊利諾斯大學電氣工程教授麥克萊提出這樣一種想法:如果一個空腔的形狀與比薩餅相類似,那麼空腔的兩個寬面的壓力由於Casimir效應的壓力會使它們互相*攏,但對窄面的壓力會使它們互相分離。可以找到這樣的一個不穩定平衡狀態:內向和外向的真空壓力相同。倘若這個盒子有一個蓋子,也就是可以自由移動的一面,當盒子從平衡點向內略微有一個擾動,空腔內的真空壓力將減少,蓋子將進一步向內收縮;盒子從平衡點向外有一個微擾時,結果相反。如果盒蓋上有一個類似於彈簧的裝置,使得其回復力正好與蓋子運動的方向相反,這樣蓋子就會往復運動,使得空腔成為一個由Casimir力驅動的微型振盪器。這種方法在理論上行得通,但要在技術上真正實現,卻有較大的難度。

  Moray B. King也堅持認為零點能是可以提取的,並在這方面做了長期的研究工作。King的依據主要是普裏高津的理論。根據普裏高津的理論,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產生自組織效應,從混沌走向有序。在一定條件下,由於撓場相干等原因,可以使隨機背景電磁場產生自組織,從而提取零點能。更多的人,從電化學異常、非平衡磁場及引力場的角度出發,探索提取零點能的有效而簡單的途徑,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997年,美國航空航天局主辦了一個名為“突破性推進物理”學術研討會,據與會者說,零點能成了這些探討何種“突破”的人的中心話題,美國航空航天局甚至制訂了詳細的研究開發計畫。2001年1月20至22日,第一屆國際“場推進”會議在英國召開。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齊聚英國,研究“利用零點能推動太空船引擎”的可能性,一旦成功,人類將可在太空中自由來去,而且不需要耗費任何燃料,飛行數百年之久也沒有問題。2001年6月23日,在瑞士的Weinfelden召開未來能源和引力研究國際會議,200多位科學家討論了多種新能源和反引力研究的進展。

  所有的物理現象都與真空有關,而真空是巨大的能量漲落的海,通過動態凱西米爾效應和撓場相干可以從空間的任何一點提取能量。關於宇宙具有全息性質,量子糾纏和非定域性,以及物質、能量、時空之間的相互轉換關係的認識,使我們對大自然的認識深化了。

  整個宇宙是一個自我進化的、全息的、含有隱能量的系統,宇宙每個粒子都相互關聯。粒子由渦旋產生,具有撓場性質的渦旋幾乎產生瞬間相互作用。可以把宇宙比作一台超級電腦,每個物理體系都有自己的電腦系統,這些物理子系統與宇宙這個超級電腦聯繫在一起。資訊的傳遞是通過撓場進行的,所以又可稱為撓場電腦,它具有自適應、自我進化等特性。一個世紀以來,物理學的進展告訴我們,資訊在物理系統和物理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John A. Wheeler認為,物理世界是由資訊構成的,物質和能量不過是附屬物而已。Lee Smolin提出, 最終理論考慮的不是場,不是時空,而應該是物理過程之間的資訊交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