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成本:從“半斗米”到“半條命”

結婚,對兩個相愛的年輕人來說是甜蜜的,但這份甜蜜有時會變得沉重。買房、買車、拍婚紗照、辦婚禮……每一項“甜蜜因數”的背後都需要大筆資金的支援。“婚不起”,已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共同感受。

9   

一般結婚要花費20多萬元

29歲的孫靜和老公都是北京人,2013年結婚。孫靜說,不包括結婚用房在內,他們結婚總共花費20多萬元。其中,酒席花費7萬多元,給婚慶公司3萬多元,首飾鑽戒等3萬餘元,婚紗照6000元,婚服婚鞋大概5000元。蜜月旅行去的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花費2萬多元。

不僅貴而且還累

在杭州某高校當老師的高琳玲,直說“婚不起”。

當時他們收入相對偏低,家庭資助有限,結婚主要靠兩個人自己。兩人本準備10萬元左右搞定這樁喜事,但光杭州擺的婚宴就花了6萬多元,再加上5萬的煙酒、近2萬首飾、親戚來杭州參加婚禮加遊玩的近3萬元接待費,最後小倆口整整花了21萬多元錢,“相當於兩個人不吃不喝一年的收入!”

除此之外,“累!”兩人老家與工作地分屬三省,最後在三個地方都辦了累人的婚禮。

8   

2014年中國城市娶妻成本排行榜

如果算上婚房那就“高不可攀”了

結婚時如果將婚房算在內,成本就會更高。在北京一家傳媒公司上班的王爽今年27歲,來自河北邢臺農村,已在北京生活了11年。王爽2010年在河北農村老家結婚時,包括在農村自建的房子在內,總共花費35萬左右。在農村自己家辦酒席6萬多元,三金1萬元,彩禮3萬元。談到當年蜜月旅行去了哪兒時,王爽歎了口氣:“沒有蜜月,因為要掙錢。”

結婚成本飆升不靠父母搞不定

據網友計算,中國人的結婚成本30年來增長了數千倍。在高昂的婚戀成本之下,年輕人結婚方式選擇的兩極分化日趨明顯。一部分人選擇啃老,另一部分則直接選擇裸婚。

“結婚錢父母出”已經成為很多新婚夫婦應對巨額花銷時的首要選擇。近年有關統計資料顯示,近一半新人結婚費用的20%至60%來源於父母支援;其中更有14%的新婚青年,其結婚消費的80%至100%靠父母資助。

 7  

有網友感慨:爺爺娶奶奶只用了“半斗米”,爸爸娶媽媽只用了“半頭豬”,而我結婚卻要了爹娘“半條命”!

婚禮已經成為奢侈品

“當結婚逐漸成為一種奢侈,應該引起整個社會的警惕和反思。”

有網友指出,面對暴漲的結婚成本,年輕人結婚要量力而行,有什麼條件就結什麼條件的婚,愛情不需要盛大的婚禮來證明。

雖然話很有道理,可真正有多少只看愛情的婚姻呢?

11   

買房:年輕人最沉重的夢想

在北京許多地鐵車廂內,總能發現五顏六色的售房傳單。這些輕飄飄被踩在腳下的紙,成為壓在很多年輕人肩上最沉重的夢想。

高房價之下的許多北京普通年輕市民,要買房也得走父母資助和將來自己還貸這條“必經之路”。

 

北京人也需要父母幫助自己再還貸

孫靜說,他們兩口子雖然都是北京的,但住房條件並不是很好,房子不大,還要跟父母擠在一起住。孫靜希望能申請到門頭溝的房子,因為那裏的房子比較相對便宜一些,二居室大概200萬。她說,將來如果中簽,房子的首付肯定是需要父母幫助,然後自己還貸。

買房後生活品質下降

楊凡今年32歲,山東人,是第一批在北京申請自住型商品房的人員,雖然幸運中簽,但每月還貸4000元,“自從開始還貸以後,明顯的感覺什麼都不敢買了,生活的品質也降低了,不敢任性花錢了,買東西只注重價格便宜和性價比。”

在北京賺錢回家鄉買房

還有一些年輕人從家鄉來到北京打拼,最大的願望便是在北京賺到足夠的錢,回家鄉買套房子。

對於是否考慮在北京買房,王爽的態度很明確:“依我們的收入水準來說,北京的房子實在是買不起。”她想著在北京跟老公辛苦幾年,將來回河北邢臺老家買房。“在老家買房也大概需要五六十萬,首付大概也得需要二十多萬,還得讓父母幫助,剩的錢貸款,將來自己還貸。” 說到這裏,王爽有些惆悵。

 13  

買與不買之外,還有第三種選擇

在房子這座“大山”面前,毛峰決定繞道而行。他說,即便每月要付幾千元的租金,也不會考慮買房子。“我覺得以我的收入不可能買得起房子,從此不再想這事,也不焦慮了。”“買不買房,歸根結底還是錢的問題。但除了父母贊助,年輕人哪兒來這麼多錢?”

“按揭像個黑洞,我不想讓自己的生活樂趣和享受都掉進去。”沒有房貸的負擔,他本人是各種聚會的常客,還不時買票觀看現場演出,或是聽上幾場音樂會,“日子過得很滋潤”。

90後大學生更傾向于創業

近期,中國社科院的調查報告顯示,如果要背沉重房貸,過半90後大學生或職場新人寧願不買房。若有一筆相當於住房首付款的資金,超過一半的受訪者會選擇創業,或做更有成就感的事情,而不是買房。

 

90後張天一著手創業:把湖南米粉做成品牌開到北京。

房價高、收入低、不願房貸壓力影響生活品質、家裏有錢不缺房……這些,都可能成為90後們不買房的理由。也許,買房不再成為年輕人最為重要的人生選擇,如果有錢,他們更願意創業,或者做其他有成就感的事。

養家:“老奴”+“孩奴”

在全面迎來“421家庭”的今天,養老又養孩的壓力,著實給當代青年出了一道難題。

在國內一些知名網站的育兒論壇,很多年輕爸媽都在“曬”自己撫養孩子的成本,每月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除了必要的衣食住行類支出外,還有嬰兒寫真、保姆開支、幼稚園學雜費、早教課和補習班等額外費用,越來越多的年輕家長感歎撫養孩子已成了“甜蜜的負擔”。

 14  

如今在中國的許多大城市裏,獨生子女們將不得不面對父母的養老問題。他們不僅有“養不起小孩”的憂慮,還要直面“養不起父母”的危機。他們的日子過得緊巴巴:不太敢去旅遊,因為開銷太大;看著商店裏的貴價貨很喜歡卻不敢買,因為手頭缺錢……

專家:政府和社會應“替兒女盡孝”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唐鈞認為,在物質層面上的家庭保障,必然要逐步為社會保障所取代,這就是要由政府和社會來“替天下兒女盡孝”。

如果我們的這一生被畸形的房價壓垮,而且還需要獨立支撐養兒養老,那中國夢也將遙不可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