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說無極生太極。太極是個什麼樣的狀態呢?首先,我們必須弄清楚,太極是如何從無極中誕生的。無極是一切的有,又是一切的無。說它是一切的有,是因為有能生成物質世界的能量存在,說它是一切的無,是因為這些能量還沒有形成任何物質形態,是無虛無實的狀態,是一片混沌。就象萬里晴空,什麼也沒有,但當雲層翻滾,雷電交加的時候,一切就有了。

    無極中有無形的能量存在,這個無形的能量一直在做無規則運動,當這個無規則運動在一個任意點上偶然排列出了一種特定的順序或符號的時候,整個無極就以這個點為中心形成了一個態勢,這就是無極生太極。

    太極是這麼一種狀態:是一、是無形、是無對立的統一體、是個極大能量團,這個太極就是我們平常說的上帝。老子在《道德經》中講: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在天體宇宙尚未出現之前,有一個物先形成了,這個物就是太極,就是上帝的靈。至於老子把這個物稱為道,那是因為他把上帝的質和靈混合了。認識了太極,就可以理解道和道法。

    道是宇宙的本原,萬物的始基。它是永恆、絕對的形而上存在;既超越主客觀的差別,又超越時間、空間、運動和因果等經驗範疇。是不可見、不可聞、不可說、不可思議的一種絕對實在。道本身是不可描述的、沒有任何屬性的抽象實體,但是,人們在說她時給它附上了各種屬性,如全智、全能等等。由此,便產生兩種道:一個是無屬性、無差別、無制限的道,稱為不可說的道。這種道只可直觀體顯與體悟。一個是有屬性、有差別、有制限的道,稱為可說的道。恒道是絕對的實在,是萬物的本原和規律。而非恒道則是經過人主觀化了的恒道,是一種現象或經驗的東西。道即是道體,是一形而上意義的實體,道體並不是孤懸獨存,與世間截然分離的,道是超越時空等一切的無限本體,它生於天地萬物之間,而又無所不包,無所不在,表現在一切事物之中。道體本身所涵蘊的性質,正是世人進行自我修養的依據。道家諸子特別強調體道,指的卻是一種實踐修養的功夫,要求踐履者對道體有一切身的體悟,並就此體悟加以貫徹力行,務求通過踐履的功夫令踐履者把握道體的特質,且將這特質透顯出來。

    道就是永恆的上帝。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化萬物天道無窮,演化天地;天地化萬物,混沌分無極,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 兩儀生三才,三才生四象, 四象生五行,五行生六合, 六合生七星,七星生八卦, 八卦生九宮,一切歸十方。人與自然之間存在著互動的關係。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一體之盈虛消息,皆通于天地,應於物類。知天道而了人道。

    天地初開,一切皆為混沌,是為無極;陰陽交合,陰陽二氣生成萬物是為太極;清者上升為天,濁者下沉為地,分為東,南,西,北四方,每方各有一神首鎮守,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是為四象;智者伏羲,憑日月升降悟出乾坤之奧,從而創出八卦,分為乾,坤,艮,震,巽,坎,兌,離,由八卦圖又衍生出八門,休,傷,生,杜,景,死,驚,開。

    所謂太極即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其中的太極即為天地未開、混沌未分陰陽之前的狀態。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系辭傳又說: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包含著陰和陽,以及表與裏的兩面。而它們之間卻既互相對立鬥爭又相互資生依存的關係,這即是物質世界的一般律,是眾多事物的綱領和由來,也是事物產生與毀滅的根由所在。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造化萬物。天地、日月、雷電、風雨、四時、於前午後,以及雄雌、剛柔、動靜、顯斂,萬事萬物,莫不分陰陽。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長養百骸。經絡、骨肉、腹背、五臟、六腑,乃至七損八益,一身之內,莫不合陰陽之理。這一理論建立至今凡兩三千年,仍在為人們描述萬象。

人與自然之間存在著互動的關係。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一體之盈虛消息,皆通于天地,應於物類。

    太極一詞最早見於《易傳 系辭上》。以後這一概念影響了儒學、道教等中華文化流派。《易緯乾鑿度》和《列子》談到太易、太始、太初、太素、太極宇宙五階段說法。宋儒周敦頤在《太極圖說》開篇就說:無極而太極。這把《老子》中提到的無極一詞注入了理學含義。也就把無極的概念與太極聯繫在一起。而後的《太極先天圖》的《解說》,談宇宙五階段說法,是把《易緯乾鑿度》和《列子》相關概念引入太極圖解說。南宋理學代表朱熹曾與心學開山陸九淵就世界本原是否為太極發生爭論。清代乾隆年間太醫院彙編的《醫宗金鑒》則採用了五階段說法:無極太虛氣中理,太極太虛理中氣。乘氣動靜生陰陽,陰陽之分為天地。未有宇宙氣生形,已有宇宙形寓氣。從形究氣曰陰陽,即氣觀理曰太極。太極的概念影響逐步涉及到了中國人生活的各層面。

    可見,太極逐步被理解成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其中的太極即為天地未開、混沌未分陰陽之前的狀態。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系辭》又說: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包含著陰和陽,以及表與裏的兩面。而它們之間卻既互相對立鬥爭又相互資生依存的關係,這即是物質世界的一般律,是眾多事物的綱領和由來,也是事物產生與毀滅的根由所在。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造化萬物。天地、日月、雷電、風雨、四時、子前午後,以及雄雌、剛柔、動靜、顯斂,萬事萬物,莫不分陰陽。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長養百骸。經絡、骨肉、腹背、五臟、六腑,乃至七損八益,一身之內,莫不合陰陽之理。這一理論建立至今凡兩三千年,仍在為人們描述萬象。

    太有至的意思; 極有極限之義, 就是至於極限, 無有相匹之意. 既包括了至極之理, 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時空極限, 放之則彌六合, 卷之退藏於心. 可以大於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圓周和空間,也可以小於任意量而不等於零或無, 以上是太極二字的含義。太極圖是研究周易學原理的一張重要的圖像, 它包含了天地萬物的共通規律在內, 所以有人說它是宇宙的模式, 是科學的燈塔。但太極圖由於陰陽兩面方位的移動和變換, 而又出現了不同的圖像. 先天八卦圖, 坤震離兌居左, 坤為母, 離再索而得女, 兌三索而得女, 三卦皆陰, 只震一索而得男為陽. 故太極圖左面用黑色表示屬陰, 黑中白點表示陰中有陽。乾巽坎艮居右, 乾為父, 坎再索而得男, 艮三索而得男, 三卦比陽, 只巽一索而得女為陰, 故太極圖右而用白色表示屬陽, 白中黑點表示陽中有陰 本後天八卦圖而繪製的太極圖則恰與先天八卦圖的太極圖方向相反。太極元氣, 含三為一, 為什麼呢? 從太極圖可以得出結論, 太極圖這個圓圈, 就是代表的一, 代表的宇宙, 代表的無極. 太極是有限之天, 無極是無限之天; 太極是有, 無極是無; 太極是三, 無極是一. 圖像的黑白二色, 代表陰陽兩方, 天地兩部;黑白兩方的的界限就是劃分天地陰陽界的人部. 白中黑點表示陽中有陰, 黑方白點表示陰中有陽。道生一, 就是無極生太極; 一生二就是太極生兩儀; 二生三, 就是陰陽交感化合; 三生萬物, 就是太極含三為一, 因萬物由陰陽而化生, 故萬物各具一太極, 也就是說, 太極不僅包含了陰陽兩個方面, 還包含了劃分陰陽的界線和標準在內. 若分而言之, 每卦有三爻, 也是代表天地人三才, 這也是含三為一之象. 又天有陰陽, 地有陰陽, 人亦有陰陽, 天之陰陽加上劃界標準, 構成了含三為一的太極之象; 地之陰陽加劃界中點構成含三為一的太極之象; 人部陰陽, 如男女雌雄亦各有它的劃界標準, 所以萬物也各有一太極, 也都是按照含三為一的規律而存在的.宇宙有無限大, 所以稱為太極, 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 即有實質的內容. 按易學的觀點, 有形的東西來自於無形, 所以無極而太極.太極這個實體是健運不息的, 即宇宙在運動, 動則產生陽氣, 動到一定程度, 變出現相對靜止, 靜則產生陰氣, 如此一動一靜, 陰陽之氣互為其根, 運轉於無窮. 自然界也是如此, 陰陽寒暑, 四時的生長化收藏,即萬物的生長規律, 無不包含陰陽五行. 就人部陰陽而言,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 陰陽交合, 則化生萬物, 萬物按此規律生生不已, 故變化無窮. 這些內容提出了立天之道,立地之道, 立人之道三綱領, 也就是三才之道, 所謂六爻之動, 三極之道也.

    從無極到天地開闢之間,又可以詳細劃分為五個階段,稱為五太五太,指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和太極。它們是從道演化出天地之前的五個階段,也可以說是前後相繼的五種狀態。太易,是連氣都尚未出現的狀態。宋代的道法理論中,很重視這一階段。《萬法通論》說太易,是指陰陽的分化尚未出現,廣大無垠的原始虛空(太虛),當這一階段,沒有光明沒有形象,沒有形狀,也沒有名稱。寂靜呵無形呵,這就叫做太易。太易,是神的起始,但氣尚未出現。在太易之後的階段是太初。太初,就是氣的開始而未出現形的階段。太初之後是太始。太始,指形的開始。不過這兒說的形,並非感官可見的形狀,而只是在開天闢地之先的狀態。太始,是指陰陽交合,混合為一,自有了一,便產生形。雖然有了形,卻尚未有質。太始,就是形的初始而尚未有質的階段。太始之後是太素。太素為質之始。太素,是太始變化成形,有形然後有質,卻尚未成體。太素,就是質的起始而尚未成體的階段。太易、太初、太始和太素四個階段之後,氣、形、質都已經具備,但卻尚未相分離,形成一種混沌狀態,混淪是道之體,由它的動、靜形成陰陽的變化交合,產生五行,和萬物的化生。這種混淪,便是太極。天地的開闢,便是從太極開始的。五太的概念,是對道演化出天地以前的狀態的深入探索和精到概括。在道教的哲學和法術理論中都佔有重要地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