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西解讀指出,宇宙是有起源的,萬物皆從締造者而來、萬物皆存在於締造者之中。無論稱之為神、道、上帝、原創動力、太一、上主、聖靈、耶和華、等等都是在表達那宇宙唯一的締造者。而締造者展現出的主要特質之一是愛,所以我們說上帝是愛。真的有信心治癒這回事嗎?

 

問題:從根本上講,信心治癒可能實現嗎?

回答:當一個人如此清潔自己的身體,包括遠離某些食物、關係…遠離那些阻滯內心圓滿,發展真我的思維和行動…我們就可以看到,在冥想中(當一個人完全淨化了自我) 隨著思想之翼,任何治癒均可實現。

“然後在內部的自我裏面基督形象的升起,上帝意識的愛的升起,使我們的身體如此的潔淨,以致於可以抵擋任何形式的阻擾之力。”(凱西解讀281-13)

如果我們所持守的靈性理想和目的與超意識心智相一致,那對於肉體心智和身體有幫助和有價值的部分將會通過五種感官的一些通道傳遞進顯意識裏面。當我們每一位尋求領悟的時候,這種更高的精神活動的證明將會來到我們身上。然而,如果我們的理想和目的與靈魂心智不協調,那麼在肉體與靈性之間敞開的門將會導致內部的騷亂,攻擊著最軟弱的要害(弱點)。

 

問題有什麼方法能發展我的特殊能力,如完整的記憶,直覺力,心靈感應,星體投射,對別人以及自我的療愈?

回答:每個人的療愈都來自於軀體內的神性。自我的調諧—不是這樣或那樣就可隨意實現的。要記住,自古就被告知的,所有表現的樣式,所有的生命,起源於同一個源頭。只有調諧於生命源頭的目的,意義,意圖,盼望;每個人本性中的才能和能力才可以被成就。(凱西解讀1861-4)

通過冥想提升,尋求調諧于原創力(Creative forces)的意願或行動;當你在冥想中提升的時候,實際的創造正在你的內部發生著!”

“當物質身體已經潔淨了,當精神也已經淨化或者與最高理想完全合一,伴隨著在身體自己裏面的生命和光,力量到來了,能力到來了,醫治就實現了。”

“因此一個人可以實現一種療愈,通過冥想,通過調諧——不僅僅是心智的一面也並不是身體的一個部分——而是調諧全體與內部的靈性力量合一,與那在每一個身體裏面的生命能量合一。”

 

問題:如何迅速打開天眼(眉心輪,或者第三眼)

首先要建立靈性理想!“在你打算進入冥想之前,尋找對於你自己來說是更有效的潔淨身體和心智的方法。為自己建立一種恰當的淨化身體和心靈的意識,然後方可加入冥想”。

中國道家認為, 修行必須同時做到兩個方面,一是對技巧的掌握,比如如何冥想,二是要有正向思想的指導。就像鳥兒必須有兩個翅膀,缺少任何一個都無法飛翔 !

凱西解讀忠告那些無法將“肉體欲望放在一邊” 、無法在冥想期間將自我(的理想)調諧至至高理想的人們,不要去冥想,而應先去祈禱。

凱西試圖給每一個冥想者以這樣的洞察:我們可以從一個僅僅是追求寂靜的冥想者提升至追求與原創力量---最高理想合一。如果在我們的想像力中孕育或形成我們追求的理想(標準) ,這樣我們可以面對內心的上帝、原創能力。儘管有許多其他有效的技巧,但樹立理想的印記的技法卻是起質變作用。

 

問題:何刺激我的松果腺和腦下垂腺體(注:指第六、第七脈輪) ,以及昆達裏尼力量和其他脈輪,使得我可以得到更高的心智和靈性能力?是否有實現這個目的的練習?請給出。

回答:首先在你的思維中建立理想迴響于整個心智體!


然後將身體的所有欲望屏棄至只有理想存在。對“你的意願與我同在” 進行冥想;感覺它,讓這種理想充滿身體裏從下到上的所有中心; 通過將自我置放在這種意識的環繞下打開自己的中心:非吾之意願,主啊,而是禰的旨意,由吾或經由吾完成。

然後不要持有任何沒有祂的指示的願望和目的。一定要有祂的指導:祂是締造者,是生命和光的給予者,在祂中我們活著、運動著、有了存在。

 

如何擺脫假我?

1. 停止被人惹怒 Stop being offended.

小我的最大的特徵是固著於一個特定的身份,當這一身份受到威脅時,它就進入防禦和反擊,進入對立。這是一個沒完沒了的痛苦輪回,生命的能量大大耗費。在《新世界》中,埃克哈特•托利說:“痛苦的強度(程度)取決於你抵抗當下時刻的程度,而抵抗當下時刻的程度又取決於你和自己的大腦(mind)認同的程度。

 

2. 放掉想要贏的需要 Let go of your need to win.
小我通常喜歡區分勝利者和失敗者。但是我們並不是我們的勝績,也不是一個“勝利者”這個角色。嘗試不再從勝利與失敗這種對立的角度來看待事情,這樣,小我便會自我解構,感到恐慌了。

 

3. 放掉想要正確的需要 Letgo of your needto be right.
小我思維總是可以迅速告訴我們這是對的,那是錯的;要做什麼和不要做什麼。每個的小我意識都是如此!小我這樣思維的人物角色來源於父母或權威人物。若我們沒有察覺到這是父母親的意願,我們可能會毫無異議的相信和遵從,像孩子一樣只能相信和遵從父母。但是父母一定是正確的嗎?他們本身就是照他人的模式生活,大多數父母非常辛苦,有太多壓力和不快樂。

 

4. 放掉想比別人優越的需要 Let go ofyour need to be superior.
小我的眼中,我們和他人之間產生施與受的不平衡狀態時,我們就會有優越感。比如你比別人知道得更多,總是能在各種八卦話題中占上風。相反,他人擁有較多、知道的較多,或能做得較多,我們的小我就感覺備受威脅。小我甚至會試著用削減、批評、藐視其他人擁有的財產、知識或能力的價值來重新修復自己。要知道,我們我真正的尊貴不是透過和別人的比較,而是我比過去的自己更好了。

 

5. 放掉想得到更多的需要 Let go ofyour need to have more.
小我的口頭禪就是越多越好。但是,每個人總是處於喜新厭舊的狀態中,而且,越是得不到的越想要,越是想要,障礙越多!吊詭的是,當你不是那麼想要的時候,它反而出現了。

 

6. 放掉以成就感來獲得身份認同的需要 Letgo of identifying yourself onthe basis of your achievements.
不但成就,我們不是任何一個故事。拜倫•凱蒂說:“沒有你的故事,你是誰?”老公的外遇、孩子的學習、健康問題、工作的不順利……我們總是依附它們,來確定身份感。隨便抓住任何一件讓我們有自我感的東西,即使那個東西讓我們一點兒也不快樂,也比空無一物來得好。但是,我們並不是成就,也不是故事。

 

7. 放掉你的名聲Let goof your reputation.
名聲使真我的本質完全地被一個心理形象所掩蓋,我們越追求名聲,小我的形象越成功。透過努力,我們可能會變得有名,但是你真的變得重要了嗎?大部分碰到了你(名人),都想經由與名人的交往來強化他們的身份:小我的自我感。其實對你一點興趣也沒有,只是想最終借由你來增強他們虛構的自我感,這一點連他們自己可能都不知道。小我給我們這樣的錯覺,名聲可以使我們成為更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