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地

宇宙緣起性空,佛性隨順緣起,於因緣無取無證,性空無住即名如來;世界自心現量,佛性隨心現境,於諸境無染清淨,見諸相非相,即見諸佛。

佛性眾生本有,如香藏於樹,如金藏于沙,如青蘊於藍,如鹽融于水,眾生性即是佛性,只因眾生迷茫顛倒,錯失本性,執妄為我;猶如燈能夠發光,光是燈的作用,燈是光的本體,燈與光本來一性,只因眾生辨認光明,而成貪愛,貪愛蒙蔽自性明燈,而被辨認光明所沉淪。

覺,覺悟自身,就是無明;光,取捨光影,就是黑暗;真理,認識真理,就是謬誤;清淨,覺察淨,即墮穢垢。何為覺者?此刻思考的你,依能思維的心所現波動;能思維的心,被所思維牽引,而成為自我;柔軟心接納思維,思維隨欲望減少,而停止於心,心與思維融化,你就是覺者的夢境,夢醒則無你,寂滅亦離覺。

確定光明存在的分別,是光明形態產生的緣起,“色因識有,識緣名色”,存在妄想固化自性燈光,成為獨自存在的形態,自性明光已成為幻境;幻影本空,依識而有,識影相續,即是生滅,生滅相續呈現波動,明光刹那間生滅起伏,光明幻化光影,光影波浪聚合,所現明暗對比,對於明光的確認分別,體現出對於黑暗的經驗,對於黑暗的經驗沉澱,因迷失光明而呈現緊張,緊張感抓取光明,就是希望;緊張感失去光明,就是恐懼。

恐懼與希望,牽引緊張感凝聚的心,將心識分別帶入光明與黑暗的生滅聚合,猶如流水凝聚成冰;冰塊內部結晶折射性光,扭曲自性明燈,於妄心業塵相續中,展現見聞覺知;性光透過見聞覺知,所現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功用,見聞覺知本來的構成,就是妄念習氣川流不息,妄想業塵擾亂自性明光,猶如霧氣充滿虛空,烏雲蒙蔽晴空,微細水滴折射陽光,呈現色彩斑斕的七彩霓虹。

心燈蒙塵,於心呈現“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六塵本質虛幻,妄念習氣瞬息萬變,流轉不停,聚合六根功用,展現出我們所認為的看、聽、聞、嘗、觸、想,等等生命功能;形成意識、思維、情緒、感知、自我覺知體驗;妄心聚合妄塵,於心呈現出世界、生命、自然、宇宙等等名相;心依相起,相依心生,心相相續,輪回不休,心對相的攀緣,就是生,生的本質就是迷失,是心識無明的呈現;因此,生與死本質迷茫,死亡僅僅是無明黑暗的延續。

當意識分別攀緣的肉體根塵分解,心靈覺照失去覺照的物件,意識失去了分析的物件,意識本幻沒有生滅,而是意識因分別,所確定自我存在的依據,我們的肉身消失了,意識失去了分別體驗的經驗附著,意識就會墮入恐慌,猶如我們失足跌落空穀,無所依據的心識,就會呈現迷茫,而意識是心識分別的投射;心靈覺照,被所映照的色相牽引,心靈辨認色相,即是生;色相的變化迷幻心,生死皆是幻心的流轉;意識迷失擾亂心識,心識迷茫掙紮尋找,尋找可以令心靈存在的確定依據。

心塵蒙蔽心燈,心光由心塵折射,心塵相融蒙蔽心燈,猶如淨水聚合灰塵,形成渾濁水流;心塵折射業境,業境吸引心塵,塵境相合,就是中陰身,中陰身辨認幻心展現的自性光,就會在識陰虛空中,展現出心塵習業,所幻現出的不同光明世界,這就是三界六道。

中陰身所看到的世界,是心塵習氣所扭曲幻化的自性光,中陰身被累世妄想習氣牽引,猶如河水帶走飄萍,猶如狂風吹落樹葉,不自覺的走向幻心體驗所喜歡的世界;心與境合,習氣確定的體驗,凝聚了心識,成為新的意識體;妄與習合,共業相吸,因緣聚合形成新的肉體六根,意識與肉體結合;根塵凝聚心識,業力蒙蔽心光,猶如灰塵聚合,捏成陶土器皿,業果呈現自我感知,業心幻現展現出新世界,因緣聚合業境輪轉,幻心展現出新的形體,這就是生死往復,輪回投胎。

光明由幻心展露,平時學法禪定,清淨身心,分解深層心識中幻影凝固,則於四大分解,心識解脫肉體根塵束縛之時,幻心空明不擾性光,明光充滿身心,凝定不動;如千百億太陽照耀虛空雜塵,累世習氣被心光驅散,猶如冰塊融化為水,水被陽光蒸發,氣體融入虛空,虛空熄滅最後一絲水汽,失去色塵對境的虛空,猶如鏡面失去了所映照的對境,鏡面融解,虛空粉碎;明空解脫,自性不動,則當下即是中陰成就,借助四大分解,心識不被根塵擾亂之時,本性明光綻放,自性燈解脫身語意光塵束縛,燈光遍滿,明空無染。凡夫所說死亡之時,恰恰是大成就者,即身成佛之時。

佛性以眾生心識呈現明光,見聞覺知即是佛性之功用,眾生錯將心識功用當做自我,流轉於心識妄業生死不休,因攀緣心識造作而迷失本性明燈,沉淪苦海永無出期。當我們反觀內心,圓通六根,溯流而上,依見聞覺知所現諸法名相,反觀能見聞覺知之心,解脫牽引心識之貪欲,清洗蒙蔽心靈之妄習,心識分別隨著業塵清淨,而消散融解於心光,這個過程就是修行。心塵消散,則心光寂滅,自性無掛,圓滿妙明,淨心過程呈現出自性圓滿,還原本心原始的面目,見證自性如來九重次第,就是成佛之路。

成佛之九層次第:

第一層:歡喜地,修行者信守佛法,內心升起無上歡愉,欣喜幸福,熱愛感恩,對於真理的熱愛,沖散人間無奈苦惱,在現實絕望的人生苦惱中,打開靈魂覺醒之門,內心深邃喜悅快樂,真理如陽光明媚,照耀靈魂深處;無始劫生死沉迷的原始本性,開始在情緒感受,意識深處復蘇;喜悅清澈的心,開始脫離凡夫粗重欲望習氣,身心清新晴明猶如重生一般。

第二層:思辨佛法,理性認識,對於佛法的深邃內涵,開始有了深入理性客觀的認識,以人性觀念,情緒體驗,開始逐漸接受佛法的內涵,猶如學生般認真刻苦、理性、端正自己對於人生的態度,站在佛法正知見的角度,以正知見重新認識世界,端正內心對佛法修行的態度,在人生觀的基礎上,改變生命存在的目標,升起徹底理性、明確堅定的出離心。

第三層:情感上徹底信任佛法,願意將自己的生命全部投入佛法修行,開始使用佛法的角度、觀念、思維、概念,去修正自己的情緒,以佛知見修正的情緒,清淨平和、寬恕理解的心,面對世界,面對生活。淡化心識對於世界名相的攀緣,並不是淡化意識分別的能力。意識猶如鏡面,只有映照分別的功能,並沒有實體,若有意地淡化意識分別,失去分別能力,所現的意識空境,就是頑空、死空、斷滅空;心識對於欲望的攀緣少了,意識分別的相續速度就緩慢了,心識不被意識極速的相續蒙蔽牽引,心靈自然松坦舒緩,松坦清淡的心,就可以內照意識的波動,而不被意識概念的川流所掩蓋。

第四層:專注修行佛法的心,已經凝聚成精誠一念,內心深處唯有佛法,卻忽略了自己的生活享受,減少了自己的欲望需求,心靈深處的動機,唯有佛法,唯有修行,已經失去了對於現實生活的渴望,一心深入佛法,世俗的生活經歷,就是修行者練心的莊嚴道場。

第五層:心靈動機已經沒有了對於自我的愛護,心靈起心動念,皆是純真純善淳樸的自然流露,沒有絲毫自我做作的掩飾意圖,此刻,意識中所流動相續的唯有佛法,心靈情感體驗中,所感受的,唯有佛法神聖莊嚴,殊勝美妙的細膩體驗,心靈不再被自我意識流動的索取所帶動牽引,心靈深處,消散了自我確定存在的恐懼感,心光發動,光明自心靈深處而現,身心、意識、自我、體驗、情緒,開始如同虛空中聚合成相的烏雲,在金色陽光的照耀下,變得不再真實。

第六層:學法,禪定,成為生命的唯一以及全部。你可以逛街,看電影,吃飯,洗澡,爬山,聚會,可是你的心,卻從未一刻離開心靈本體覺照,心靈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了了清淨,覺知世界一切,卻不被世界任何名相帶動,情緒可以感受一切,卻不會被任何情緒的感受,所蒙蔽帶動心靈,世界與自我,開始融化在心靈清晰清澈的明光之中。

心靈映照意識卻不被意識帶動,就是止觀;意識的概念無法帶動心,心與意識概念分離,心就會融入覺性明光,意識流動猶如雲彩,聚合運動,心靈光明虛空不動,久而久之,意識的根本動機,欲望的情緒消融,猶如海浪融入大海,大海穩定不動,此刻意識就會融於心。心靈隨著意識融化,而融化了心識分別,最原始的思慮,這就是想陰破,入行陰流,解脫分段生死。

這就是止觀境界,證奢摩他。生死相猶如幻影生滅來去,心光覺照幻影,不掛一絲明暗流動,解脫分段生死,覺照心猶如虛空鏡面,朗然清淨,與十方虛空如來,妙覺真心,心光相互輝映,光光對照,十方世界籠罩在心光之中。

第七層:身心,自我感知,意識分別,逐漸分化,不再相續成為境界。意識是意識,僅僅是記憶的概念而已;情緒是情緒,僅僅是習氣的體驗波動而已;身體是身體,僅僅是因緣聚合,色塵業果而已;心靈是心靈,僅僅是自性本覺,困頓所現迷茫而已。分解了心語意的相續,分解了心與身之聚合,心靈不再攀緣意識以及身體,不被意識身體感受帶動的心,解脫了心靈對於意識身體的辨認,心識分別消散。

所有概念思慮猶如小偷進入空曠的原野,沒有辦法偷走心靈覺照,我們人類所謂的生死遷流,根本的思慮源頭被心光覺明所映照,生死諸相,猶如鏡面光影,來去自由,鏡面清淨,不掛光影,生死無礙,念頭融化於心光,心光離於意識的色塵,失去對境的心光,光融於無,這就是入三摩地,識陰分解。整個人體身心內外,猶如打開鐐銬一般,從每一個細胞深處,每一個細膩體驗,細膩經驗,細膩妄念確認的辨認,都會解開所辨認的緊張感,身體感受,意識思維,情緒體驗,猶如雲霧消散於虛空,虛空失去雲彩的襯托,虛空分解,自性明覺,猶如億萬億個太陽充滿十方虛空,虛空覺性,無生無滅,無來無去,無垢無淨,遍滿十方,卻圓滿不動,這就是生死解脫,入佛地,證寂滅性,入大菩薩果。

第八層:覺所覺空,空覺極圓,身心自我,徹底融入心光,心光無雜,融解身心自我,猶如烈火燒光一切雜塵,覺性充滿十方三世,覺性本空,無掛無礙,無生無滅,猶如十萬億億太陽,充滿虛空,虛空一切雜塵光影,都被覺性圓明,空寂之光所融化,覺性燒盡最後一絲所覺境界。覺所覺空,覺性徹底空盡,空性無掛覺明,空所空滅,覺性本空,空性本來圓滿,空性原本無生,無生即是無掛,無染即是圓明,覺性周遍世界,包藏宇宙微塵,洞照十方三世眾生,無始劫生生死死,無有疑慮,寂照眾生細膩體驗,洞悉萬物生滅聚合,明空覺照,空明遍滿,無動無搖,此即法界海匯,永恆不動的法界淨土。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多,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心經》

第九層:覺性明空,清淨圓明,本覺寂滅,消散細膩無法察覺的覺性微妙分辨之妄見,覺性畢竟空,究竟空,原本空;空性離覺照,覺性寂滅,生滅寂滅,寂滅現前。

瞬間,十方三世,諸佛眾生,如雲霧消散,如一念融化,宇宙微塵,法界明光,猶如水泡熄滅于大海,大海虛幻,融入虛空,虛空寂滅,寂滅無住,即是圓覺;無有解脫生滅之佛,無有生滅寂滅之所;只因煩惱本空,並無煩惱可以解脫,無有證果之佛,亦無佛地可證,佛與眾生,隨覺性所現,覺性寂滅,寂滅不可思維,亦不可言說。

一念妄動,本覺依覺而認識自己,即覺明為咎,覺明即是無明,依無明呈現明覺,而本覺非覺,依覺現空,依空現覺,覺空必明,空明本幻,隨幻離幻,圓覺自性,隨諸性起,無取無證,隨法現性,性空如如,法滅性無,假名空如來藏。

寂滅無可言說,遠離分別思慮,寂滅情緒覺知,包藏十法界,於十法界,微塵世界,神靈眾生,處處展現,佛陀並非超越十法界,在十法界上層,俯視芸芸眾生,佛陀唯有智知,依正知見所現救贖。自性非性,非性性有,隨諸性起,無取無證,法生起於空,而空性卻是自性之幻,因萬法空幻,而假說自性寂滅恒常。

諸法性空,本無生滅,生滅名相即是不空如來藏,萬法本性即是妙明真心,自性之用,隨順生滅諸法,無染名色塵勞,包藏宇宙,滲透微塵,隨順無明,不立一法,無取一塵,此為百變百不受。

如來藏離於言說,因生滅諸法,而假說有如來藏的真空妙有,當我們認清法由心生,心為幻生,幻因見生,見依覺生,覺即妄動,妄動寂滅,則寂滅本無住,覺與所覺,皆不可得,不可說,就在當下,此心即是,依眼耳鼻舌身意所現功效,卻實無所用;依色聲香味觸法體現妙覺,卻無染體現,所以又說,空不空如來藏。

佛陀無相,依眾生相呈現圓滿;佛陀無形,隨順山川大地,海洋河流,伴隨青山綠樹,周遍宇宙銀河,依緣起緣滅,呈現性空清淨;佛陀無界,依眾生界呈現一真法界;佛陀無智慧,依眾生煩惱,呈現妙覺菩提;佛陀無永生,眾生生死輪回,當下即是佛性涅槃;佛陀不在天邊,如來法身充滿宇宙,遍及微塵,如來就于任一眾生汗毛端上,一微塵中,微塵內十方世界中,轉智慧光芒;如來從未離舍,眾生見證本心,就是如來妙明真心,眾生復蘇本性,當下即是圓滿如來。

如來寂滅性,未曾有生死,生死本空幻,空幻本寂性,宇宙妄想中,當下即是如來寂滅性,所隨覺現諸法,眾生世界因緣聚合,如來寂滅性,隨緣起而性空無住,如來未曾出離生死,眾生生死相續,諸相清淨當下即是如來,如來未曾離舍眾生,並非高高在上,眾生煩惱界,本質即如來妙明圓覺;眾生明心見性,身心明淨,性順心起,不染心塵,無所住而生其心,心即是性,心即是佛,佛即是世界,眾生即是佛,微塵與蒼穹,當下即是如來一真法界,如來於諸法生滅中,如如不動,本覺於諸相輪轉間,當下即是,名禪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