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我,到底是一個什麼我?

實際上就是宙心。

宙心可以說是唯一真神,唯一真我,唯一的宇宙生命。因為所有的生命都是宙心所演化的,每一個凡人身上都帶有宙心的烙印,都有宙心的遺傳密碼。

在大日中,在光的海洋中,那一尊尊宙心大佛,實際上也是唯一宙心在大日中的一種表達形式。

而我們凡人的本源可以追溯到這宙心大佛,直至追溯到宙心本源。

所以,宏觀宇宙,盡虛空遍法界的所有都是宙心所演化的。

記得印度教中說,我們的世界是唯一真神在睡夢中所展現的,是宙心意識的映現,是虛幻的,是不真實的。站在宙心的角度而言,可能就是這樣,所有的一切都是宙心意識的展現而已。

以下內容出自淨空法師《地藏經講義》。

真心決定就沒有妄想,大小乘經論,佛苦口婆心、千言萬語,無數次的勸我們要斷除妄想,一定要從斷煩惱下手。妄想裏面我執是最根本的妄想,執著這個身是我,這是妄想的根。那要修什麼?這個身不是我,什麼是我?我有,不是沒有。

清淨法身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身,這個身叫體、一體。諸位常常聽到,佛法裏面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同體怎麼講?虛空法界跟自己同一個體,就是自己。禪宗裏面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什麼?就是清淨法身。法身哪有生滅?法身沒有相,法身能現一切相,諸佛菩薩沒有身能現一切身。我們明瞭,要真幹才行,這是真正的自己。

所以佛法學到頭來是一回什麼事?恢復自己本來面目而已,除這之外一無所得,真是楞嚴會上所講,‘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不過是恢復你自己本來面目而已,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契入這個境界,你看到眾生得樂自己得樂,眾生受苦就是自己受苦,那個慈悲心不是勉強的,自自然然生出來的。為什麼?虛空法界是跟自己一體,沒有差別。

以上淨空法師所言,是從自性出發悟到的,有其一定的道理。

對於宙心本源而言,太遙遠了,太觸不可及了,我們先說說我們在大日中的那尊大日之佛。

這宙心中的大日之佛由什麼構成的呢?

由精神和物質,精神就是心,而物質就是光的海洋,光的能量。

精神和物質構成了生命,其中精神是本質,物質是根據精神所處時空環境而和合的外衣。

在宙心中,我們本源的那尊大佛,雖然各自不同,但有著一樣的模式——心為阿摩羅識之心,身為宙心高等能量所造之身。

阿摩羅識代表的是一種心的境界,這個境界是什麼呢?

阿摩羅識”意譯為“清淨識”、“無垢識”,或稱真如心、自性清淨心、淨菩提心(菩提即覺悟之意)、實相心、佛性等。

梵語amala-vijn~a^na。即第九識。又作阿末羅識、庵摩羅識、唵摩羅識、庵摩羅識。意譯無垢識、清淨識、如來識。此識為真諦系之攝論宗所立。人心之本來面目乃遠離迷惑而本自清淨,故攝論宗認為轉阿賴耶識之迷而回歸覺悟之清淨階位,即阿摩羅識。

清淨、無垢、真如、自性清淨、淨菩提、實相、佛性、如來等皆是對阿摩羅識這種心的境界的一種描述。

清淨,如何得清淨,不入大日談何清淨。九天諸神11級的能量,清淨嗎?我看九媽、大西媽整日忙碌,也未見清淨,所以入得大日方得清淨。

無垢,何解?沒有雜質、塵埃、陰暗、清淨、無垢染、放大光明、心無掛礙。不入得大日何得無垢?

真如,何解?

解為,不變最高真理或本體

真是真實不虛,如是如常不變,合真實不虛與如常不變二義,謂之真如。又真是真相,如是如此,真相如此,故名真如。真如是法界相性真實如此之本來面目,恒常如此不變不異,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即無為法。亦即一切眾生的自性清淨心,亦稱佛性、法身、如來藏、實相、法界、法性、圓成實性等。起信論說:“一切諸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真如,何其難哉!不入得大日,何談真如。

自性清淨,何解?

清淨自性就是 “一心”。一心在佛教有許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實相、佛性、法性、如來藏、圓成實性、本來面目、本地風光、大圓鏡智等。

一心的真諦是不可思議,不可思即禪宗的“動念即乖、心行處滅”,不可議即禪宗的“開口便錯、言語道斷”。

蓮池大師有一個比喻:“心是無形相的,所以沒有任何東西可作為比喻。大凡用來比喻心的,都是不得已,姑且取其仿佛與心的作用有些近似的東西來形容它,使人對於心的概念多少有所領會,但不可以認為心當真如某種東西。試舉一例,譬如以鏡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鏡能照物,當物還沒有對著鏡子的時候,鏡子不會把物的影像攝入鏡中;當物正對著鏡子的時候,鏡子不會因為物的好惡美醜而生憎愛;當物離開鏡子的時候,鏡子也不會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鏡子裏。聖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則一塵不染,照則遍覺十方。此心既不住內,不住外,不住中間,三際空寂,而又無所不住,無物不照。所以用鏡子來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究極而論,鏡子畢竟是一種沒有知覺的物體,心難道也象鏡子那樣無知嗎?而且鏡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體常寂常照。以此類推,或以寶珠喻心,或以虛空喻心,無論用哪一種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樣的。”

清淨,是指遠離因惡行所致的過失煩惱,一般常用身、語、意三種清淨。

自性,是指諸法各自有不變不改之性。

清淨自性,是因為無煩惱而展現自有不變不改之性,於相離相之用,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