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紅花15-25克,地龍25-40克,葛根30-50克。

【功用】活血化瘀,熄風通絡。

【主治】腦血栓形成。症見:半身不遂,舌強語蹇,口眼歪斜,舌質暗,脈澀。

【方解】方中紅花活血化瘀,地龍熄風通絡,葛根擴張血管。諸藥合用,有活血化瘀,熄風通絡的功效。

 

【點評】 

    1 腦血栓形成是臨床常見病之一,現代醫學認為:腦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腦動脈血管壁內形成血栓,阻礙了血流,而使腦組織局部缺血或供血不足。從而出現了中風證候(半身不遂,舌強語蹇,口眼歪斜),其中以偏枯不仁,最為難治。偏枯不仁之根,腦血管病變為其本,病變即是腦動脈血流障礙,治法必須首先活血化瘀之藥(紅花),再佐以熄風通絡(地龍),更重用擴張血管之藥(葛根)。中醫歷來主張“治病必求於本”,這是本文立方用藥的依據。

    2 腦血栓形成雖系血流障礙而發生偏癱,但其臨證表現,各有所異,故在治療上,決不能採用固守一方的治法,如證屬陰虛陽亢,在活血化瘀的基礎上,加用潛陽熄風之藥(如石決明)。

    如證屬氣血虧虛,瘀阻脈絡,在紅龍根湯基礎上,必須佐以補氣益血之藥(如黃芪、當歸),只有辨證加減用藥,效果才能顯著。

    頭痛眩暈(血壓偏高者)加石決明40克,夏枯草30克;

    頭昏眼花(血壓偏低者)加紅參5克,菟絲子15克;

    口眼歪斜較重者加白附子10克,全蟲20克;

    語言蹇澀加山羊角50克,膽星5克;

    氣血不足加黃芪50—100克,當歸20—40克;

    肢體麻木加雞血藤、鉤藤15—25克;

    手足拘急加桂枝15克,牛膝25克;

    手足浮腫加益母草50克,海桐皮25克;

    陰虛內熱加元參10克,生地30克;

    血脂偏高加何首烏15—25克,山楂50—100克。

    3 紅龍根湯藥理探討,紅花主要成份含有紅花素,有興奮血管,乞討善微循環,減低血液的粘稠度和抗凝作用。地龍主要成分含蚯蚓堿,蚯蚓素等,有清熱解痙、擴張血管,通利經絡作用。葛根主要成分含黃酮甙,能擴張腦血管及心血管。

    4 紅龍根湯主要在活血化瘀和擴張血管的作用,從而解決了腦血栓形成所致的血液迴圈障礙。現代醫學認為:活血化瘀藥物,不僅有擴張血管和改善微循環作用,而且還增加重因流量,乞討變血液動力學,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和調節機體新陳代謝與膠原組織代謝作用。當然活血化瘀法,以及活血化瘀常用藥物,目前在臨床各科皆為廣泛運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