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氣活血功”是氣功拳門的基礎功,又是其極重要的功法之一。旨在強身治病,益壽延年。此功動靜結合,既練文火,又練武火,陰陽相濟,易功成,不出偏。

此功注重意念,身心放鬆自然。練成熟後,可邊練功邊聽音樂,甚至走路坐車都可練。各式動作用意不用力。

此功擅長養氣行氣,氣充則血足,所謂“氣為血帥”。充分調動人身之氣,暢通血脈,乃此功之要宗。

一、功法

第一式,兩腳平行而立,兩腳距與肩等寬。全身自然放鬆,舌抵上齶,眼睛微閉或望定樹木等。意守丹田,掌如抱球狀置小腹前數寸,兩掌的勞宮穴對著肚臍意守丹田片刻,即可以鼻慢、細、勻、柔的呼吸。吸氣時,想像將樹木或自然界清新之氣從鼻慢慢吸入丹田,小腹鼓起,吸足後須停頓一下再悠悠將氣呼出,小腹隨著收縮。吸氣時手掌可稍作擴張,稍遠離小腹,意想抱著一團氣,呼氣時手掌可稍收近小腹。練10-20分鐘。

功理:引後天清新之氣與先天之氣結合,有扶正祛邪,壯補腹胃之功用。對脾胃虛弱,腎虧腰痛等男女虛損之症療效顯著。

 

第二式,站法如一式。將雙手掌向頭前上方伸舉,掌心朝身後,手指朝天,兩掌相距如肩寬,伸舉時慢慢呼氣。然後緩緩將雙掌回收到小腹前,掌心向下,手指相對,同時吸氣入丹田。待氣停穩才能呼氣。呼氣做法如前。此式著重在吸氣,吸氣時意想將自然界清新之氣從鼻吸入,隨手下降入丹田。這是采氣補氣之法。練10分鐘。

功理:通過采氣,進一步練足丹田氣。此乃煉氣之本,對體質虛弱、腸胃諸病、陽痿、遺精、婦女帶下等症療效甚佳,是發氣後補氣的方法之一。

 

第三式,站法如一式。先直立,然後下蹲成騎馬步,雙手掌心向上,自下緩緩上托至鼻前方,同時吸氣,小腹漸收縮,胸部擴張。稍停,翻掌向下緩緩至小腹前,同時呼氣,小腹鼓起。上托和降下均手指相對,上托時意念雙掌托起寶塔,降下時意念將兩根木樁壓入地下。反復練9遍。

功理:氣在胸腹上下運動,疏通臟腑。對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疾病有良好的療效。

 

第四式,站法如三式騎馬步。雙手往兩側平伸,掌心向下;接著,雙掌捲曲由下緩緩回收至腋下,同時吸氣,小腹隨著收縮,吸足氣稍停;然後雙掌轉腕成豎掌,向兩側慢慢平推出,掌心朝外,同時呼氣,鼓腹,意念一股氣流下沉丹田,另有兩股氣流由膻中向兩側肩、臂、手掌勞宮穴運行,氣貫掌心,但不能發出。反復練9遍。

功理:疏通左右手三陰經,使內氣能較快和較大量地向勞宮穴行去,為將來發氣打好基礎。它對手三陰的經絡、臟腑有調和作用,並可治療肩臂疾病。

 

第五式,站法如一式。兩手垂直貼於兩腿側,意守丹田片刻,即行練肚臍——命門——會陰的迴圈呼吸和運氣。先用意從肚臍吸氣至命門,小腹略收;稍停,將氣緩緩下沉會陰,同時呼氣;達會陰後勿呼吸,用意將氣提至肚臍,再行肚臍吸氣。迴圈不斷,練10分鐘。

功理:可加強丹田氣,最主要是疏通帶脈,以帶脈帶通任督,為下步練小周天能快捷成功奠定基礎。腎和膀胱虛弱者,練此式最佳。

 

第六式,站法如一式。意守丹田片刻,將氣下沉會陰,此時開始吸氣,並提肛,氣從會陰到長強,上背脊沿督脈過玉枕,入百會;稍停,開始呼氣,氣從百會向下經祖竅、鵲橋,通任脈下入膻中,然後返回丹田;周而復始,迴圈9次。

如氣運行不到,可加手勢導引。吸氣時將雙手從後上舉至頭頂,雙掌心對著百會;呼氣時將雙掌慢慢降至小腹前,手指相對,再加意念提降運行,很快可以成功。

功理:溝通任督二脈,可升清降濁。任屬陰,督屬陽,任督通調陰陽,陰陽和,則神清氣爽,其妙難言。

 

第七式,站法如三式。雙手豎掌平伸前方,兩掌相距如肩寬。吸氣時,意想將兩掌中之氣循手三陰經返回膻中,下歸丹田;待停穩,呼氣並意念運氣上行到膻中,然後從兩側肩按原路線運至掌中,意在勞宮,但不能發出,以免耗氣。如此反復9次。

功理:疏通丹田至勞宮這一段經絡,為發氣治病打好基礎。可治療肩周炎、關節炎及手三陰經諸病。

收功,站法如一式。雙掌心對著丹田,意想抱著一個氣體球,意守丹田片刻即可。

 

附功訣:

雙手普照丹田暖,

升降采氣真元充,

騎馬貫氣通臟腑,

左右展開推山功,

再練丹田命門會,

小周天運任督暢,

逍遙自在我身松。

 

二、注意事項

(一)各式皆用意不用力,不能意守太重,更不能急於追求,功到自然成。

(二)各式呼吸時,吸足及呼畢均要稍停。

(三)飯後一小時內不宜練功。

(四)先練一、二式半月,再加練三、四式半月,然後加練五式10天,最後加練六、七式。

(五)練功期間,要減少房事。

  

三、行功要點

(一)先松後靜

很多人說,練功難於入靜。為什麼不能入靜呢?關鍵沒有放鬆,“松”了才能“靜”。“松”包括“心松”、“身松”,心松很主要,心松百脈皆松。心主思想情志,心不緊則萬慮俱息,才能達到“以一念代萬念”的境界。心身俱松,自然可以入靜。我說:“非靜不了,而是沒放鬆。”可見“松”與“靜”是密切關聯的。

 

(二)以意念為主宰

以意念為主宰,以呼吸為動力,以動作為導引,各式大都三方面互相結合。練功時不能只用意念而忘了呼吸或動作,也不能只顧呼吸或動作而忘了用意念。但必須注意,呼吸和動作均不能用力。意即呼吸和動作都是用意不用力。為此,練功時須以“意”為主。即“以意領氣”。練功用良性意念,良性意念對人體心理,和治療疾病有深遠的意義,用高級的意念可以發揮人體的潛力,也可增強人的智慧。學過此功的學員都說精力充沛,記憶力強,視力聽覺和敏感性也增強。邊練功邊用適當的意念,也是排除“雜念”的一個好方法。長期鍛煉有素,日後將意念運用於臨床治療,即可得心應手。

 

(三)呼吸方面

呼吸最主要是不能用力。如呼吸用了力,不但達不到效果,反易產生憋氣。鼓腹也不能用力,須以吸下或沉下的氣來鼓腹,以自然之氣勢鼓腹,絕不是用力的人為鼓腹。呼吸必須做“細”,不能“粗”,如一二式,要將氣源源不斷的柔細如絲般的吸入下丹田。若粗吸到胸,氣就無法再吸入下丹田。總的來說,呼吸以“柔、細、慢、勻”為貴。

 

(四)動作

各式都有一定的姿勢或動作,除了要求準確外,最重要的還是不能用力,同時意想兩掌當座大山,切忌用力,唯用意用氣之妙。假設用力,君可有推山之力?徒勞無益。動作必須與呼吸密切結合,如做二式的吸氣,雙掌將清新之氣帶過來(抱過來)緩緩吸人鼻,下至丹田,手隨氣行。各式的姿勢也很重要,站的姿勢正確與否,將直接影響練功效果。

 

(五)以一、二式為根基

因一二兩式主要采後天之氣下入丹田,與先天之氣結合,從中培補丹田精氣,發功後須練一二式進行補氣。一式為站樁,二式可以邊走路邊練,慢走三步為吸氣,再走一步為閉氣,又慢走三步為呼氣,再走一步為停閉,共走八步為一次呼吸,意念和站式一樣。一式,坐車、看電視等都可以練,或單練意守丹田10分鐘也有效果。

 

(六)意守

此功意守是以“似守非守”為原則。比如一二式,以意想清新之氣源源不斷吸下丹田為主,只有小部分思維在丹田,大部分精神放在意想清新之氣如何吸人下至丹田,吸足氣稍停一二秒,此時才是意守丹田之謂。呼氣時又是“似守非守,若有若無”為原則。其他式子也是一樣,不允許“執著”,所以不會出偏差。

此功也有意守“內景”和“外景”相結合,如眼睛望著樹木、月亮、太陽都可以,這叫意守“外景”。但絕不是單純意守某個外物引誘人靜,而是用意念將樹木、月亮、太陽等物之精華收為已有,吸下丹田。

 

(七)結合中醫理論

為了能更好掌握“行氣活血功”,應學好中醫的基礎理論,把經絡穴位掌握好。也可以說,必須用中醫理論為指導。如果你對十二經絡的走向根本不清楚,練習運氣就必然含含糊糊,更談不上發氣為他人治療。發氣治療更須豐富的中醫理論為論據,否則,連寒熱虛實都不懂,更不明順治逆治,盲目發氣毫無意義可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