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修道的目的不是破除我執嗎?怎麼在道長這裏反而成了執念呢?”這不是一人之誤區。

很多人都有這種誤區,也是不少道教圈文章中常見的通病。這個通病拿粗話說就叫“小姐的身子丫鬟命,”“不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等,是人的常見病,社會中大家也經常看到。

就社會觀察和歷史經驗來看,這種病的治癒率並不高,因為病根在他的現狀!當丫鬟的人非要過小姐生活,只能吃半碗飯的人非要裝自己能吃十碗造成的,當事人不敢正視自己才造成這種笑話。

同樣這裏就算把“無為、無我、減法”到底是什麼說清楚,還是很難改變這種心態。

 

一 無為

無為出自《道德經》,書中對無為說的很清楚,是王侯,不是普通人。如“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候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儒家經典說無為也是說王侯,如 《論語·衛靈公》:“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所以說無為這個概念從一開始就不是給普通人的,而是給領導者的,這是一種管理藝術,統治之道。大家也可想想如果一個普通人啥也不幹,追求無為,他的名聲是啥樣?

作為一個普通人標榜自己清靜無為,很像是屌絲學習王思聰充幾十萬打遊戲,完了覺得自己和王思聰一樣了,可笑之餘更讓人覺得可悲!
而無為在內修上的概念,也不是啥也不幹!大家可看成仙作祖的道教先輩,看成神裏廟的華夏先神,這些楷模可有一人是懶漢?有一人是啥也不幹而成道的?他們都是大英雄,大丈夫啊!都有非凡之毅力,絕非是空談無為之懶漢。

 

二 無我

無我或者說我執是佛道共有的概念,但佛家更為看重,而且很可能是佛教進入中國後影響道教才出現的!而且也不是簡單的不要“我”了。

如漢傳大乘佛教中的禪宗是我心既佛,即便是小乘藏密,無我都不是一開始就要搞的,都是要先找我。

所以說即便你是修佛的,先求一個更好的自己,從內尋找力量並不矛盾。如果你是修道的,修道不是一條路啊!大道三千,但三千大道皆是人來做,道家破我執,然後是尋真我,非是不要我。

更何況破我執在道家也不是一開始就讓你做的,這就蓋房子一樣,要蓋一百層樓,非要急著蓋九十多層,這蓋得好嗎?

 

三 減法

“為學日益 ,為道日損。”有些就把這句話理解成不能學習,要不斷的放下,這個就太奇怪了。

道家先輩無一不重視知識的積累,老君本身就是圖書管理員,如果讀書學習有壞處,道家先輩豈不都是壞人?留下那麼多書和知識給我們學?不直接留一句你別看書就好。

放下是對的,但放下是結果,不是方法。

因為你捨棄一樣東西,必定會再抱起一樣,這就是捨得之理,也是人的常態,就像網上的段子,抱著磚頭無法抱人,但放下就沒飯吃了。所以說如果以放下,結果還是會拿起,是搞錯了方法,

而且大家要注意一件事!古往今來傑出的道家人物都是人傑,不是啥也不能做的廢物,如果一個人啥都放下不做,別說達到先賢的境界了,過好普通人的生活都困難。

為什麼為道會日損,司馬遷他爹司馬談在《論六家要旨》中說的非常清楚了“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你專一了,不就放下了嗎?

這就像老君爺說的“為學日益 ,為道日損”,當你有了專注的事情,專注的方向,那麼你必定會放下很多,而專注本是道教修身養性,性命雙修必要之能,對大家在社會上工作學習也是用途廣泛。

大家如果看道教文章,道教內容覺得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就可以想想道教尊奉的神仙,這些神仙是指路明燈!這三個問題如果讀者瞭解神仙功績事業,就不可能相信這些錯誤的說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