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相關理論 

催眠從江湖魔術發展到科學研究的物件,曾經有多種理論對其實質做出解釋。但至今沒

有得到很好的解決。下面介紹其中影響最大的兩種理論: 

 

 1.催眠是角色扮演(role playing) 對催眠的一種非常滸的看法是將它與睡眠相聯繫,

認為它是轉變了的意識的另一種特殊狀態。然而腦電波研究發現催眠狀態下的腦電波形態與

清醒狀態下的完全相同,對此不予支持。於是巴伯爾(Theodore Barber,1979)和斯潘諾斯

(Nicholas Spannos,1986)等人提出了角色扮演理論,認為催眠產生於被試在催眠者的誘導

下過度合作地扮演了另外一個角色;並且指出,是被試對角色的期望和情景因素,引導他們

以高度合作的態度做出了某些動作。 

 

2.催眠是意識的分離(dissociation in consciousness) 

很多學者堅持催眠是意識的另一種狀態,而不是角色扮演,因為即使最合作的被試也不

同意在不給麻醉藥的條件下進行手術。根據實驗結果,斯坦福大學教授希爾加德1992)提

出催眠的意識分離理論,認為催眠將心理過程分離為兩個同時進行活動的層面。第一個層面

為接受暗示以後所經歷的意識活動,性質可能是扭曲的;第二個層面是被掩蔽的、當時難於

覺察的意識經驗,但其性質是比較真實的,希爾加德稱之為“隱蔽觀察者”。意識分離是生

活中一種經常出現的正常體驗。例如,長途駕馭的人對交通信號和其他車輛做出了一毓反應

但多不能回憶,就是由於當時意識明顯地分離為駕馭汽車與個人思考兩部分了。正是由於隱

蔽觀察者的存在,所以,人在催眠狀態下也不會完全接受暗示而失去自我。 

 

什麼是心理治療的催眠療法? 

催眠療法是應用催眠術使人進入催眠狀態,並以暗示進行治療的一種方法。由於在催眠

狀態下,患者能順從治療者的指令,所起的效果要比在意識清晰狀態下的暗示更為理想。 

誘發催眠的方法各異,命名繁多,至今仍無統一的分類,現根據不同的施術方式、時間

和條件,把催眠術的種類劃分如下: 

(1)按施術者來分:自我催眠,即自己為自己進行催眠的方法;他人催眠,即由催

眠師負責施行的催眠方法。 

(2)按暗示條件來分:言語催眠,即運用語言進行暗示的催眠法;操作催眠,即非

言語性的催眠法,它是運用行為、動作、音樂或電流等作為暗示性刺激,達到催眠狀態。 

(3)按意識狀態來分:覺醒時催眠,即在意識清晰時進行暗示性催眠;睡眠時催眠,

即在睡眠狀態下進行催眠。 

(4)按配合情況來分:合作者催眠,即對自願或合作者進行催眠;反抗性催眠,即

對不合作者進行催眠。 

(5)按進入催眠的速度來分:快速催眠,即在瞬間進行催眠狀態的方法;慢速催眠,

即逐漸使受術者進入催眠狀態的方法。 

(6)按受術的人數來分:個別催眠,即施術者對單一受術者進行催眠;集體催眠,

又稱小組催眠,即對一群體同時進行催眠。 

(7)按距離來分:近體催眠,即面對面的為受術者催眠;遠離催眠,即施術者與受

術者相距甚遠進行催眠,如電話催眠、書信催眠和遙控催眠等。 

(8)按客觀因素來分:自然催眠,即受客觀自然條件的影響產生的自然的催眠現象,

如汽車駕駛員出現的公路催眠等;人工催眠,由施術者來進行的催眠,即他人催眠。 

(9)按催眠程度來分:深度催眠,即受術者達到深層催眠狀態,如呈僵直或夢行狀態;

中度催眠,即受術者達到中層催眠狀態,如呈無力、迷茫狀態;淺度催眠,即受術者進

入淺層催眠狀態,如呈寧靜、,肌肉鬆弛狀態。 

(10)按催眠物件和手段來分:人的催眠,即使人進入催眠狀態的催眠術;動物催眠,

即使動物進入催眠狀態的催眠術;麻醉藥物催眠,即應用麻醉藥物,如阿米妥鈉、硫噴妥

鈉等麻醉藥物,使人進人催眠狀態;非麻醉藥物催眠,即用無麻醉作用的藥物作為暗示性

刺激,以達到催眠的方法,如使用葡萄糖酸鈣等藥物。 

 

何謂催眠,催眠狀態與正常睡眠有何區別? 

催眠是一種特殊的睡眠狀態。巴甫洛夫說道:“催眠狀態當然是與睡眠相同的。就催眠

狀態的本質說,它跟睡眠是無區別的,所不同的僅是一些個別的特點,比方說,催眠狀態是

一種進行很緩慢的睡眠,也就是說,它起初是被限制在很狹小的範圍內,而以後愈益擴大起

來,最後竟達到這種程度,即從大腦半球到皮質下部,只剩下呼吸中樞和心搏中樞等安然無

恙,而且,就這兩種中樞說,也是顯著地被削弱了。”巴甫洛夫把催眠看作是部分的睡眠。

由於各種條件的不同,催眠性抑制可以時而籠罩大腦半球的這一區,時而那一區,時而範圍

大,時而範圍小。催眠性抑制的深度和強度也可以不同。由抑制過程廣度和強度的變化決定

催眠性睡眠有不同的程度。那麼,催眠狀態與正常睡眠的實質區別何在呢?催眠狀態是由催

眠師用暗示的方法引出來的。催眠性睡眠可以很深,對外界刺激不起反應,無論周圍的聲音

如何嘈雜都不能使他醒轉,甚至針刺也感覺不到疼痛。然而,被催眠者與催眠師之間卻保持

著“感應關係”。催眠師的低聲細語以及姿態手勢便足以在被催眠者的身上產生強烈效果,

可以命令被催眠者作出某些動作和行為,甚至影響其植物神經系統,例如噁心嘔吐、出汗、

心搏加速或減緩。被催眠者對在催眠狀態中所發生的一切,事後可全部遺忘或部分遺忘。催

眠性睡眠的外在表現與正常睡眠類似,也是雙目閉合,全身肌肉鬆弛,有時還有鼾聲。他對

外界的一般動靜也像正常睡眠者那樣不起反應,甚至對十分嘈雜的聲響以及強烈的光線不起

 

反應,唯獨保持著與催眠師之間的感應關係,催眠師的輕言細語他都能感受,甚至姿勢和動

作的變化他也能覺察。雖然催眠性睡眠的外形類似正常睡眠,二者的腦電圖卻迥然不同,催

眠性睡眠的腦電圖既不同於非眼快動睡眠,也不同於有夢的眼快動睡眠,它比較接近於醒覺

狀態時的腦電圖。因而就本質看,催眠性睡眠與正常睡眠還是有區別的。不過,二者之間可

以互相轉化,由催眠性睡眠可以轉入正常睡眠,亦可由正常睡眠移行到催眠性睡眠。 

 

什麼是催眠後暗示? 

 催眠後暗示催眠狀態中暗示被催眠的人,要他在清醒之後的某個時間或看到某個訊號的

時候,就要去做某一件事情。 

譬如說,現在我在催眠中暗示你,等你醒來以後,一看到我用手摸鼻子,你就要去打開

窗戶。好,那麼等你解除催眠,醒來以後,你可能在房間跟朋友聊天,但是,你一看到我在

摸鼻子,你就會忍不住走到窗戶旁把窗戶打開! 

注意喔!你已經忘記了這是我所給你的指示,你會以為這是你自己的自由意志決定去做

的。這時,如果我問你:「喂!你為什麼去打開窗戶呢?」 

你可能會說:「因為我覺得房間裏的空氣很悶,所以要打開窗戶!」 

所以,很有可能,許多你以為是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見解,其實,只是你在不知不覺當

中,被別人或社會或某些團體給催眠了! 

以前還發生過一個案例,有一個人向精神醫師抱怨,他老是覺得很緊張,總感覺到背後

有一隻大黑狗跟著他,好像隨時會被它咬一口!他自己也知道其實後面並沒有狗,可是這種

一直強迫出現的念頭,使他受不了。 

醫生幫他治療了好久,都沒有效果,後來,就用催眠,回溯到事情發生的時候,才發現,

很多年以前,他曾經去參加一場舞臺上的催眠表演,催眠師在舞臺暗示他有一隻又大又兇猛

的黑狗正在背後追他,使得他在舞臺上拼命奔跑,達到了非常好的戲劇效果。他自己在表演

之後,睡了一覺,對於發生什麼事情都毫無印象了!可是,從此以後,他就一直感到有一隻

黑狗在背後追他。 

找到原因以後,醫生就在催眠中暗示那一隻狗走了,不再追他了,醒來以後,他才完全

恢復正常。所以,有時候參加催眠的舞臺秀,要小心一點,被催眠成超人跑來跑去還好,萬

一被催眠成一聽到音樂就忍不住大跳脫衣舞,那你可要小心點兒…… 

 

心念運動淺論 

近代科學發現,心裏所想的意念會傳達到神經、肌肉等,做出微妙的反應。曾經有個實

驗,邀請一個演員表演出憤怒與焦慮,然後以儀器檢查生理反應。雖然是”表演”,但儀器

上顯飾演員的心跳、脈搏、血壓與呼吸都有明顯的變化。 

知名的催眠師-艾瑞克森醫師即是觀察此的能手,艾氏有”讀心”的本事,即所謂的他

心通。他能夠在對話的時候,發現對方內心深處真的感覺與想法。艾氏宣稱他的能力一點也

不神秘,而是來自敏銳的觀察力。艾氏敏銳的觀察力甚至能看到對方的心跳與脈搏。 

在同理心的訓練中,第一要務是發現自己的情緒,認識自己也有情緒。從身體發現情緒

的確是個好方法,因為意識會騙人,而身體不會。許多人不承認自己對某些事情有感覺、有

情緒。但實際觀察自己身體時,會發現在負面情緒中,某些肌肉會繃緊,某些會有壓迫感等

等,因人而異。 

而催眠誘導是明顯可觀察心念活動的方式,如給予手臂漂浮、眼皮僵直等暗示,對方內

在活動已發肌肉神經的反應。 

靈擺(擺垂)是個很有趣的東西,也是觀察自己內在深層意識的工具。原本因靈擺給人過

 

于神秘的感覺,因此筆者放棄使用。直到友人提及擺垂的存在價值,才重新採用這項工具。 

有時,我們自己會限於迷惑中,並不清楚自己內在真正想的是什麼或要的是什麼,但其實,

所有的問題在潛意識中其實都早已經有答案。但如何把答案戴到意識層面來呢?就是應用擺

垂,當詢問自己某些問題時,潛意識的回應會牽動手部肌肉纖維,造成擺垂的運動。 

曾經有位案主來到我的工作室,詢問夫妻感情的問題。在催眠中,我讓他使用擺垂,並

且問他:關於這件事,你已經決定怎麼做了嗎?擺垂給我“是的”反應。我又問:這個方法

會讓你感覺不愉快嗎?擺垂的反應也是”是的”喚醒後,我問案主:在你心中已經想好要用

什麼方法了嗎?案主回答:是的,只是我希望有人能告訴我別的方法。 

有許多時候,運用擺垂可以更快速地找出問題的癥結,甚至是答案。有時可以藉此詢問

出案主內在早就有的內在資源,並給予讓案主自行處理的暗示。會比給予行為改變暗示快得

多。 

當然擺垂會受到意識的干擾,如果一堆雜念飛來飛去,自然得不到精准的答案。但無論

如何,都證明了心智活動會引發身體實際上的活動。 

 

意識的性質--我的一點體會 

當我坐在萊斯特綜合技術大學語言病理研究所的電腦房撰寫此書時,我“意識”到很

多事情。首先我被本段的第一句話的措詞所困擾,它似乎表達了我想要表達的意思,但我又

覺得不太恰當。為了保存我對自己意識的這種解釋,我決定不予修改,但它仍然使我感到不

安。我也意識到,我內心正力圖將我下一步要表達的思想見諸文字。這些都屬於內部事情;

除此而外,我也意識到外部的事情。 

外部事情包括走廊對面秘書正在打字;監測器螢幕上的閃爍光點(與螢幕上的文字相比,

我似乎更加注意到光的閃爍);由於坐勢長時間不變而引起的右腿輕微不適感;以及室溫稍

微偏高的感覺。我能夠選擇性地將注意力指向這些外部事情的任何一種,並加以探索。我也

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到我右腿的不適感覺上;而當我這樣做肘,不適感覺好像擴散開來。這並

不是說右腿不適逐漸加重了;我的意思是這種感覺好像佔據了我更多的意識。與此同時,由

於我正在考慮一種軀體感覺,故對其他模糊的不適感、癢感也更加明白地體察到。我斷然說

明,我似乎未體驗到任何欣快的軀體感覺。 

這種控導注意力的能力是意識,因而也是催眠的一個重要問題。當我思考這句話的時候,

若干心理學家的姓名進入了我的意識。首先是布羅德本特,緊接著是波斯納和施奈德。“布

羅德本特”出現的原因似乎不難解釋。對我來說,“布羅德本特”與注意力概念的聯繫最為

密切,這從他的有關著作(如布羅德本特,1957)即可看出。然而,“波斯納”和“斯奈德”

的出現是很難解釋的。我認為其原因如下:在考慮注意力的控導問題時,使我“想起”注意

力不能得到控導的條件:而這又“提醒”我考慮到意識的自發和控制情況。波斯納和施奈德

兩人都曾論述過這一問題。在此我為“想起”和“提醒”兩詞加了引號,因為我確信它們無

一是意識過程,都只不過是意識的自發情況。 

我又意識到,自己正在為後面兩個人名而感到不安。當查找自認為是我正在尋思的參考

資料時,我發現自己的記憶很可能有誤。我沒能找到由波斯納和斯奈德二人合撰的論文,不

過我仍然有些相信,如果再進一步查詢,我還是可能找到該文。我最後所找到的是兩則參考

文獻,一則是波斯納與斯賴得合撰的一篇文章;一則是斯奈德與希夫裏會撰的一篇文章。我

說出這些內容,目的在於告訴欲進一步探究這類混淆的人們,我的記憶之誤是由於“斯奈

德”與“斯賴得”聽起來相似所造成。 

通過對自己主觀體驗的說明,我們可得出什麼結論?首先,我知曉外部事情:其次,我

知曉內部事情;其三,在某些情況下,我似乎能夠控導我的注意力;其四,我能監察這些注

意力轉移。其五,我能監察這些意識並且探索其性質,這一點或許最難體會。我認為,最後

 

這種能力類似于奧特雷(1981)所說的“反射意識”,以及韓弗理(1984)所說的“反射意

識”或“意識之意識”。 

這裏並不是說意識有什麼級別和次序;上面所談的只是對自己意識之客體進行分析的方

法。而即使是對自己意識的監察,最好也要置之於同一層次進行考慮,否則便可能進入一種

無限制的回歸,即意識有很多層次,而每一個意識層都能監察了一個意識層。這是很危險的

看法:而且在理論上也不需要作這樣的理解。比較審慎的看法是,意識的監察並不是一種特

殊的現象,而不過是意識的一種類別。 

 

催眠與放鬆 

毋庸置疑,被催眠者看上去極像處於放鬆狀態的人,無論這種放鬆是不是由他人施加誘

導程式所致。而僅僅是因為兩種現象貌似相同便認為它們本質無二,這種看法之錯誤同樣也

是毋庸置疑的。為了弄清催眠與放鬆之間的關係,有必要研究更多的東西,而不僅僅是其外

在表現。 

 

正如前章所述,艾德蒙斯特(1981)認為催眠與放鬆有相似之處;在此我不打算重複其

論點,也不準備提出相反意見。我想作的是分析人們常把催眠與放鬆認為是相似現象的原因。

其原因之一是,催眠誘導技術常常涉及放鬆方法,例如催眠誘導中的進行性放鬆方法就包括

逐漸放鬆各個肌群直至全身放鬆。進行性放鬆也可使用雅各布森氏法(1938),其操作是

各個肌群首先增加張力然後放鬆。如果受術者接到放鬆指令,他們是可能遵行其事的,這一

點並不驚奇。 

另一個原因正加瓦格斯塔夫(1981)所說,當受術者詢問別人被催眠是哪樣的感受時,

得到的回答常常是那就像處於放鬆狀態。可以料想,很多受術者由此而期待著自己將會放鬆,

因而他們也將會把自己的感受描述成放鬆狀態。 

艾德蒙斯特(1981)對放鬆狀態和催眠狀態的許多生理資料作了分析比較,這些資料包

括腦電圖、血液化學、血壓、心率、外周血流量、呼吸、代謝、體溫以及皮膚電位測定。其

結論是這些指標在兩種狀態間並無真正差別。不過,這到底是說明兩種狀態生理資料的真實

相似性,還是僅僅由於測量儀器的不靈敏?對此還值得繼續探討。 

總之,我認為放鬆並非催眠的一種必需伴隨現象,因為在催眠過程中,有些受術者正在

用勁,或者正在發洩情感;要是將這些人也視為放鬆就十分荒謬。我認為,如果催眠誘導使

用了放鬆暗示,或者受術者期待著出現放鬆感覺,那麼他們在被催眠之後顯得放鬆,也報告

自己感到放鬆,而且還出現放鬆狀態的生理變化,這一切都不足為奇。這是一種合乎清理的

說明;除此以外,沒有必要作其他任何解釋。 

 

暗示的魔力 

科學家研究指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動物。 

暗示,是指人或環境以不明顯的方式向人體發出某種資訊,個體無意中受到其影響,並

做出相應行動的心理現象。暗示是一種被主觀意願肯定了的假設,不一定有根據,但由於主

觀上已經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趨於結果的內容。 

舉兩個實例。某人到醫院就診,訴說身體如何難受,而且身體日漸消瘦,精神日見頹喪,

百藥無效,醫生檢查,發現此人患的是“疑病症”。後來,一位心理醫生接受了他的求治。

醫生對他說:“你患的是某某綜合症。正巧,目前剛試驗成功一種特效藥,專治你這種病症,

注射一支,保證三天康復。”打針三天后,求治者果然一身舒坦出院了。其實,所謂“特效

藥”,不過是極普通的葡萄糖,真正治好病的,是醫生語言的暗示作用。 

 

 二戰時,納粹在一個戰俘身上做了一個殘酷的實驗:將戰俘四肢捆綁,蒙上雙眼,搬動

器械,告訴戰俘:現在對你進行抽血!被蒙上雙眼的戰俘只聽到血滴進器皿的嗒嗒聲。戰俘

哀號一陣之後氣絕而終。其實,納粹並沒有抽該戰俘的血,滴血之聲乃是模擬的自來水聲。

導致戰俘死亡的,是“抽血”的暗示:耳聽血滴之聲,想著血液行將流盡——死亡的恐懼,

暫態導致腎上腺素急劇分泌,心血管發生障礙,心功能衰竭。 

一正一反兩個例子,足以證明“暗示”的魔力。 

醫治心病,最重要的莫過於自療。正如人們越來越看重身體鍛煉一樣,時時注意自身的

心理鍛煉,使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比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更為重要。生活中我們不難

看到,許多身患殘疾乃至身患絕症者,活得積極樂觀;而許多身體狀況正常者,卻活得無聊

無趣終日煩惱,進而或怨天尤人、自暴自棄,或自囿于現實世界之外的幻想世界以自慰。 

同有半杯水,消極者說:“我只剩下了半杯水。”積極者說:“我還有半杯水!”同樣

擁有,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與價值判斷,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自我心理暗示。 

讓我們時時給自己一個積極進取的心理暗示:我能贏。給自己喊一聲:加油! 

 

催眠療法 

催眠療法 (Hypnotherapy)是指用催眠的方法使求治者的意識範圍變得極度狹窄,借助

暗示性語言,以消除病理心理和軀體障礙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通過催眠方法,將人誘導進

入一種特殊的意識狀態,將醫生的言語或動作整合入患者的思維和情感,從而產生治療效果。 

催眠是一種類似睡眠的恍惚狀態。催眠術就是心理醫生運用不斷重複的、單調的言語或

動作等向求治者的感官進行刺激,誘使其意識狀態漸漸進入一種特殊境界的技術。通過催眠

後的求治者,認知判斷能力降低,防禦機制減弱,表現得六神無主、被動順從。這時,暗示

的效果比在清醒狀態下明顯,求治者的情感、意志和行為等心理活動可憑心理醫生的暗示或

指令轉換,而對周圍事物卻大大降低了感受性。在催眠狀態下,求治者能重新回憶起已被“遺

忘”的經歷和體驗,暢述內心的秘密和隱私。換句話說,求治者在催眠狀態下呈現一種縮小

了的意識分離狀態,只與心理醫生保持密切的感應關係,順從地接受心理醫生的指令和暗示。

這樣,心理醫生對求治者運用心理分析、解釋、疏導或採取模擬、想像、年齡倒退、臨摹等

方法進行心理治療。 

從1775年奧地利醫生麥斯默(Mesmer,E·A)首次使用催眠術並運用於醫療到現在,催

眠療法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像英國醫生佈雷德(J·Braid)、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佛洛德

以及前蘇聯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等,都對催眠現象進行了大量研究。在催眠狀態下,由於人的

大腦皮層高度抑制過去的經驗被封鎖,對新刺激的鑒別判斷力大大降低,從而使當作刺激物

而被應用的暗示,具有幾乎不可克服的巨大力量。催眠療法的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催眠治療前的準備工作。首先,要向求治者說明催眠的性質和要求,把治療的目的

和步驟講清楚,以取得求治者的同意和充分合作。其次,要測試求治者的受暗示性程度。這

兩點是保證治療順利進行的必備條件,尤其是後者,是決定催眠療法療效好壞的關鍵。受暗

示程度低或不受暗示者,一般不宜進行催眠治療。測試受暗示性高低的方法很多,現介紹4

種: 

(1)測嗅覺。用事先備好的3個裝有清水的試管,請求治者分辨哪個裝的是清水,哪個

裝的是淡醋,哪個裝的是稀酒精。分辨不出得0分,辨別出後兩種中的一種得1分,辨別出

後兩種的得2分。 

(2)測平衡功能。令求治者面牆而立,雙目輕閉,平靜呼吸兩分鐘後,施治者用低沉語

調緩慢地說:“你是否開始感到有些前後(或左右)搖晃,你要集中注意力,盡力體驗我的感

覺,是否有點前後(或左右)搖晃。”停頓30秒,重複問3次後,要求求治者回答或觀察求

治者,如未感到搖晃者得0分,輕微搖晃者得1分,明顯搖晃者得2分。 

 

 (3)測記憶力。令求治者看一幅彩色畫,畫面畫的是一個房間內有一扇窗戶,藍色的窗

簾和兩把椅子。30秒後拿走彩色畫。問:“房間裏有3把還是4把椅子?”“窗簾是什麼

顏色,淺綠色還是淡紫色?”“房間有2扇還是3扇窗戶?”若回答與問話一致,則具暗示

性,每一問得1分;若回答與畫面一致則得0分。此項測試的得分為0~3分。 

(4)測視覺分辨力。在白紙上畫兩個直徑均為4釐米、間距為8釐米的大圓圈,圓圈中

分別寫12與14兩個數字。要求治者回答哪個圓圈大。若回答一樣大得0分,若回答其中

之一大者得1分。通過四項測查,求治者可得0~8分,分數愈高表示求治者暗示性愈強,

被催眠的可能性就愈大。 

2.催眠的方式、方法。催眠的方式可分為集體催眠、個別催眠和自我催眠。集體催眠

就是讓病情相似、年齡相近的幾個或10多人一起進行催眠,其優點是既可同時治療多人,

又可消除求治者的孤單感和恐懼心理,還可通過效果好的求治者現身說法,與求治者間的相

互暗示、模仿以形成最佳的催眠氣氛,增加求治者對催眠效果的信服。個別催眠是施治者面

對單個求治者進行的催眠。自我催眠是指在催眠師的指導下,由求治者對自己進行的催眠。

求治者在接受暗示性測驗後即可進行催眠。催眠一般是在安靜、昏暗的房間內進行,施治者

最好有助手在場,尤其是對異性催眠時。求治者舒適地坐下或躺下,安靜、放鬆數分鐘,然

後進行催眠。實踐證明,90%以上的人能進入程度不等的催眠狀態,30%左右的人可進入深

度催眠狀態。 

催眠的具體方法很多,大致可分為四種: 

(1)言語暗示加視覺刺激。此法又稱為凝視法,是讓被催眠者聚精會神地凝視近前方的

某一物體(一光點或一根棒等),數分鐘後,施治者便用單調的暗示性語言開始進行暗示。“你

的眼睛開始疲倦了……你已睜不開眼了,閉上眼吧……你的手、腿也開始放鬆了……全身都

已放鬆了,眼皮發沉,頭腦也開始模糊了……你要睡了……睡吧……。”如求治者暗示性高,

則很快進入催眠狀態;如求治者的眼睛未閉合,應重新暗示,並把凝視物靠近求治者的眼睛

以加強暗示,使兩眼皮變得沉重。 

(2)言語暗示加聽覺刺激。催眠時,讓求治者閉目放鬆,注意傾聽節拍器的單調聲或水

滴聲,幾分鐘後,再給予類似於上述的言語暗示,同時還可以加上數數,如:“一,一股舒

服的暖流流遍你全身……,二,你的頭腦模糊了……,三你越來越困倦了……,四、……

五……。” 

(3)言語暗示加皮膚感覺刺激。施治者首先在求治者面前把手洗淨、擦幹和烤熱,然後

囑求治者閉目放鬆,用手略微接觸求治者皮膚表面,從額部、兩頰到雙手,按同一方向反復

地、緩慢地、均勻地慢慢褹E動,同時配以與上述類似的言語暗示。有時也可不用言語暗示,

僅用誘導按摩。這種按摩還以採取不接觸到求治者皮膚的方法,只是靠雙手的移動而引起溫

熱空氣波動,給皮膚溫熱感而達到誘導性催眠按摩的目的。 

(4)藥物催眠。某些求治者如暗示性低、不合作,可使用2.5%的硫噴妥品或5—10%的

阿米妥品0.5克,稀釋後,進行靜脈緩慢注射,在求治者進入半睡眠狀態時,再導入催眠狀

態。 

催眠狀態的表現有強弱、深淺之分。淺度催眠狀態的求治者感到渾身倦怠、肌肉鬆馳、

呼吸深緩、無力睜眼,醒後對催眠中發生的事情有回憶能力。中度催眠狀態的求治者感到睡

意甚濃、四肢僵直,醒後對催眠中發生的事只保留部分記憶。深度催眠狀態下的求治者除對

施治者的說話有反應外,已基本沒有知覺,甚至對針刺刀割也無痛覺,可施行外科手術。一

般來說,淺度催眠狀態時進行心理治療效果最好。這時,可根據求治者的症狀,其回憶已遺

忘的過去的經歷,宣洩其碼e在的創傷體驗;可以詢問其病史、生活和工作的挫折等,為治

療收集資料,可以暗示其做一些動作或講話,如通過講話來糾正緘默症;也可以告訴求治者

 

某些症狀很快就會消失,等等。例如,一長期失眠的神經衰弱求治者,在催眠狀態下對其進

行暗示:“你很容易接受催眠,說明你大腦功能良好!催眠已使你輕鬆、愉快,焦慮緊張狀

態已經消失,失眠已經治好,你不會再失眠了!以後你每晚9時一定會很快睡熟……直至次

晨6時方醒,醒後你會感到精力充沛……你的病已痊癒了。” 

治療結束後,可以及時喚醒求治者,或讓其睡完覺後逐漸醒來。一般用這樣的指導語:

好了,治療結束了,你可以舒舒服服地睡一覺,睡醒後你一定會精神飽滿,頭腦清醒。” 

催眠治療的療程一般是1~5次,間日或三日一次,三次後每週一次,最多不超過10

次,每次半小時左右,療後還要加緊個別心理治療,以消除病因。 

必須指出的是,催眠治療是一項嚴肅的工作,與巫醫與巫術有嚴格的區分,切不可視為

兒戲,任意濫用。一般只有經過專門訓練的心理醫生和精神科醫生在出於研究和治療的需要

時,並在求治者自願配合的況下,方可使用。而且催眠療法除具有療效快、療程短的優點外,

也有其缺點。一是並非任何求治者都能成功地接受催眠治療;二是療效往往不甚鞏固。在使

用時必須注意。 

 

暗示催眠治療適應症 

心理應激:工作、生活、人際關係的壓力造成的心理緊張、焦慮、抑鬱。催眠下暗示作

用,主要是通過良性言語暗示,幫肋放鬆、消除緊張不安的情緒,使受試者提高對應激因素

的認知,學會應付應激的正確方法使其重新適應社會。 

對各種神經症、精神病及心身疾病如哮喘、過敏性結腸炎,蕁麻疹等都有較好的效果。 

各種疼痛性疾病如腰背痛、關節痛、偏頭痛、痛經、癌痛的治療可謂是一枝獨秀。 

此外,對治療男女性功能障礙、青春期焦慮症,解決學習問題及兒童的口吃、遺尿、行為問

題也毫不遜色。對戒酒、戒煙,尤其是自我催眠下的戒煙,更是功不可沒。。 

催眠治療在精神科及其它科都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其主要適應於神經症,以及胃潰瘍、

結腸炎、高血壓、慢性哮喘、冠狀動脈機能不足、癔病、疑病、恐怖病等身心疾病。此外,

還可作為鎮痛手段,在“催眠麻醉”下施行外科手術。 

催眠治療另有催眠藥物治療、催眠曲治療和催眠音樂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