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靜坐與氣脈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為什麼要確認正確的舌抵上齶?

大凡修道之士,在剛開始打坐入定時,非常容易昏睡,精神不集中,較容易受外界干擾。有人曾問,“有什麼辦法可解嗎?”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調息簡述:­

  “調息”一詞來源於佛家天臺宗。天臺宗認為,各門各派的功夫的修煉,都離不開三調,即:調身(形體訓練),調息(呼吸訓練),與調心(心意訓練)。後來三調的思想被各家廣泛延用,成為氣功修煉的三大基本要素。­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Jul 28 Tue 2015 04:37
  • 氣場

為什麼大人物或明星們會有如此強大的氣場? 為什麼有的人讓你一看就喜歡,有的人卻讓你一看就討厭? 為什麼性愛能在最短的時間里拉近兩個人之間的距離?為什麼有的人始終光彩四射,有的人卻終日萎靡不振? 為什麼在早晨和傍晚時比較冷靜,中午前後卻最容易煩躁? 為什麼人總是喜歡呆在自己熟悉的屋子裏? 為什麼人在悲傷的時候喜歡到樹下靜坐?為什麼老人喜歡養寵物? 人與人之間究竟是如何相互影響的? 在這本迄今為止最為暢銷的“氣場”力作中, 全球最受推崇的氣場大師泰德?安德魯斯將為你揭開人際交往的諸多謎團,告訴你如何 通過練習來觀察自己和別人的氣場,如何按照你希望的方向來改善自己的身體及精神狀態,並進而調整你與周圍之間的人際關係。 作者: 作者 泰德·安德魯斯 人類的氣場就是一種環繞在身體周圍的能量場。它以人的身體為中心,向四面八方發散。健康人的能量場在身體周圍形成標准的橢圓或雞蛋狀。
認識你的氣場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麼,氣通“任脈’”,是否一定會循上面所講的程式而逐步下降的呢?這是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值得特別注息。一般學習“靜坐”和“修道”的人,閱讀有些習靜和丹經等書籍,往往“依文解義”,並無真實的體驗,或者是受先入為主的主觀錯覺造成的見解,認為打通“任脈”,一定是銜接上述打通“督脈”之後,必須如此如彼的用意“導引”,而進入“任脈”。如果是以意識作“導引”的工夫而言,有此想像,也不為過。倘使以“靜坐”作為修道入門的觀點來說,這是粗淺的作為,不足為貴。現在為了說明氣通“任脈”的情況,姑且用分解敘述的方法來講,以便學者自己神而明之、融會貫通地自去領會。
  任脈的重心在於中宮:道書及中國醫學所謂的“中宮”,只是一個抽象的名稱。它主要的器官,就是胃脘,也可以說便是“胃”部。接過去陰陽八卦的抽象理念來說,它甚是五行(水、火、木、金、土)的“土府”。金、元時代的中醫,對健康重點的看法,約有兩派:(一)以專治中宮的胃氣為主。〔二)以專滋養腎臟“坎水”為主。這種屬於中醫醫理學理論上的觀念,在此暫且不論。而他們原始的觀念,都從陰陽八卦等抽象理念的邏輯推衍而來,所謂“四象五行皆藉土、九宮八卦不離壬。”便是這些理論的依據。但依事論事、脾胃對於一個人的健康長壽和養生修道,實在是太重要了。不論任何大小病症的發生,第一項嚴重的警告,就是胃的食欲先發生問題。例如傷風感冒了的人,胃口一定不好,腸胃一定有問題。換言之,腸胃消化良好的人,即使有些傷風感冒,也滿不在乎。胃口上通食道管,就是道家所謂的“十二重樓”,下通大腸,以及連帶影響腎臟、性腺等作用。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靜坐的過程中,當氣機達到後腦的時候,也可以說是一大進步的階段,雖然值得欣喜,但也是很麻煩而複雜的階段,極須小心與理智的審擇,需要真能瞭解習靜和修煉的“助伴”方法,例如:需要懂得醫學上的氣脈、針灸、藥物以及其他許多“助伴”的功夫和知識等。所謂值得欣喜的,是說過了這一關便可打通中樞神經與大腦神經部分的氣脈,而漸入佳境了。所謂麻煩而複雜的,是針對一般體能衰頹、或腦神經已有病態而尚未發覺,或者是先天性即帶有精神病態和心理不正常的人而言,每每到此一關,便發生許多歧路,甚至,中年以上的人來說,也很可能發生類似高血壓的難受感覺。其實,絕不會有高血壓的可能,只是感覺上難受而已。如果到此自作聰明,再安用守意于上丹田-一腦部,便會導致紅光滿面,而發生高血壓的徵兆了。一般世俗的觀念,往往認為紅光滿面便是修道有成的效果,那真是大有問題的事,切切不可錯認。
  其次,當氣機到達後腦時,耳根很可能就會聽到內在奇異的聲音,以及耳塞、耳鳴等的感覺。這種現象,都由於氣機到達後腦時,腦神經部分的氣脈將通未通,因此受到氣機的震盪而發生的腦波作用,如果其人的理智不夠清明,便會引發潛意識深處種種的幻覺。例如:有深厚宗教信仰(無論任何宗教)的人,他便會幻覺為神異的聲音,千奇百怪,難以縷述,但總不外與見聞、知覺、經驗有關的事,彼此互相穿鑿附會而已。甚至,有時候證之於小事,好像也頗靈驗,因之便認為是他力(仙佛或主宰、先知等)的靈感聲音,或誤以為是神通中的耳通。其實,這就是證明心力的本身,它的確具有靈驗的感應功能,而這些反應只不過是一種小小證驗的現象,並非是真正的“耳通”,而且對大事也絕不靈驗,如果妄信為真,必成魔境。若能不隨境轉,或者時常咽津納氣,放鬆頭腦的感覺(這必須要有堅強的意志和毅力),放心引氣下降,便可安然過此一關,而轉入前腦。倘使能懂得道家的內功、密宗的體功,以及瑜伽術的調整方法,再借助醫藥的輔佐,那就更好了。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為了講解的方便,現在先把靜坐過程中的種種反應,做分段的敘說,因此分解為一、二、三……的次序。這種序次的分解,並不是說修習靜坐時的反應現象,一定會循著這個程式而逐步發生;在有些人而言,這種反應會循著一定的規律,逐步的發生。對有些人而言,他會不依次序而突發的,這完全看修習靜坐者的生理健康狀況。以及心理和思想的關係。而且我們雖然把它先做逐段分解的講述,也是只舉其粗枝大葉的概要來說,並未極盡精細地評說它的變化內容。等以後講到得坐稍有成就,它在生理的變化中,必然循著一定的規律而產生變化的反應時,再做進一步的討論。現在銜接前期一、二以後繼續說明。
  第三反應-一背部與肩胛的反應。在靜坐的過程中,感覺背部或肩胛部分有了脹痛,或者有神經緊縮等現象?它的原因雖然很多,歸納起來,可以用兩個原因包括它的要點:一是氣機循督脈--“脊髓”中樞神經上升的必然現象;一是生理病態的反應。再為分別說明如次: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必須詳細說明靜坐與氣機的關係和作用,但是首先必須先要瞭解一個觀念,這是指一般已經成年以後,以及

 已經有過男女性生活以後,乃至包括老年入的情況而言,至於未經成年的童身,那又須另作別論了。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在靜坐的過程中,心理的雜想比較清靜,頭腦中的思慮比較減少,所以血液流行也比較緩慢,心臟也因此減輕負擔。同時因為身體的姿勢放置端正,不再運動來消耗體能,腦下垂體的內分泌平均分佈,漸漸感覺四肢與內部,發生充滿的感受。有了這種感受發生以後,反應最為敏感的,便是中樞神經和背脊骨的末端,連帶腎臟部分,通常都會有脹緊的刺激。由此逐漸推進,循著氣機和血脈的流行,如有物蠕動,逐部發生感覺。但以上所說的現象,是以普通一般人,在“靜坐”中較為正規的初步狀況而言,如果身體有特殊的情形,倘有某種病痛,或體能特別強健的,又當別論。總之,每個人的心身,各有不同的情況,其中千差萬別,不能一概而論,如果執一不變,真像“刻舟求劍”,愈來愈不對了!

關於氣脈問題,如要詳細論述,不是片言可盡,留待以後慢慢道來。現在要講的主旨,仍然繼續前面“靜坐”的求“靜”問題,我們要特別留心。為了便於容易瞭解,先把心理和生理作用,歸納為知覺與感覺兩個部分;所謂知覺,包括心理思慮想念等等現象。所謂感覺,包括身體氣機覺受等等作用。但綜合起來,兩者都是心的動向。人在靜坐中,感覺體內氣機發起作用時,最容易犯的錯誤,便在不知不覺中,會把注意力集中在感覺上面,而且愈來愈強,於是,全部心力,就會攪亂氣機,構成幻想、聯想等的狂亂心理。比較稍好一點的,認為自己氣脈已通,便沾沾自喜。其實,真的打通氣脈現象,並非如此情形。再差一點的,由於氣機的覺受,使注意力過分地集中,於是無形中配合意識的幻想等心理作用,反使神經過於緊張,便成為一般所說“走火入魔”的病態了,這不是“靜坐”會使人著魔,實在是不明“靜坐”的究竟道理,反使心理變態之魔害了“靜坐”的靜境了!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