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丹道修煉中的“調息”

行功修煉有三調:“調身”、“調心”、“調息”。“調息”偏差,是指在實踐中,修者由於把握不好呼吸的輕重緩急、勻深細長,而形成的偏差。

調息”就是運用意識和特定的動作,通過調整呼吸使意氣相合,以後天之氣召換先天之氣。呼吸調整得當,神清氣爽,心平氣和;因此,“調息”也是“調心”的一個重要輔助手段。

調息”功效巨大,茲舉如下:

1、能提高對呼吸運動的調控能力,在有意識的控制基礎上,促進調身、調心。

2、是實現練功入靜的重要手段。人之呼吸與生俱來,故呼吸吐納乃人體生命之本能,行功時,有意調整呼吸,使之勻深細長,非常有利於入靜。

3、呼吸調整,真氣充沛、順暢;通過呼吸調整,將體內之真氣聚集、儲存於身體的某些特定部位(如丹田),或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或祛邪排濁,利益身心,使功者更易進入修煉的高度入靜狀態。

調息”之火候較意守容易掌握,常見的“調息”偏差反應和原因有以下幾種:

1、反應:呼吸不暢,胸腹起伏時有壓迫感;原因:衣著過緊,腰帶未松。

2、反應:呼吸不當,胸悶氣短;原因:姿勢不當,過於含胸或挺胸。

3、反應:膈肌、腹肌緊張,阻礙氣機下降,造成憋氣、胸悶、腹脹、心慌、心跳,呼吸急促,長短不勻;原因:盲目追求呼吸的勻深細長,呼吸用力過猛,吸氣過於深長,閉氣不當。

4、反應:腹脹、嗝氣,情緒煩躁,精神緊張;原因:意守呼吸,呼吸太重,太集中。

實踐中,常見一些修煉者參書盲修,看到書上講“調息的標準就是要呼吸勻、深、細、長”,於是一味專注呼吸,不知輕重緩急,功後造成呼吸不順,心律不齊,胸悶氣短,四肢無力等流弊。

關於“調息”,筆者以為,正確的做法是,調整好姿勢(調身),再調整好心態(調心),形正心和,呼吸就自然順暢,自然會漸進到勻、深、細、長的理想境界;簡單而言,“調身”、“調心”做好了,不管呼吸,讓身體自然地呼吸,就是最好地、最安全地“調息”

二、丹道修煉中的“意守”

意守丹田”對修真的意義與重要性,勿需多言,然而,實修中,真正將“意守丹田”做到位的修煉者往往並不多。

首先,“意守丹田”並不是“死守丹田”。

很多人望文生義,看到“意守丹田”一詞,以為就是將注意力一個勁地集中到下丹田,再加上這些人往往心性不好,過於執著,雜念多,於是在修煉的過程中,拼命地死守著丹田,時間一長,就出現頭昏腦脹、胸悶氣短、氣機錯亂、食欲不振、精神萎縮等流弊。

不可有意守,也不可無意求。有意守,會造成意念過重,氣機紊亂,內氣渾濁;無意求,實屬頑空、妄空,最後會空無一物、空無所得。

因此,“守丹田”,既要摒棄頑空、妄空,更不能讓意念過重。具體說來,就是在修煉的時候,我們的身體一定要放鬆,心態一定要平和,一定要靜下心來,讓身心俱松、身心俱空,要用真意微微去守、微微去照,像春蠶吐絲那樣,似綿綿非綿綿,若有若無,若即若離;這樣才能氣機順暢,身心愉悅,功力漸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