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家都知道,要將液體化為氣體,需要生熱。精在體內是半液體半氣體狀態;要將它化為完全的氣體,也需要生熱。要修煉成“純陽之體”沒有一點陰濁之氣,即全身沒有一個地方是涼的。因此,生熱是本功自始至終的工項主要要求。

全身生熱主要從玄關(一竅),即爐中發出的;而玄關(一竅)是一個虛無圈,炁聚成竅,炁散渺茫。它只有在生熱時,精初步化成炁後,才出現。也就是說,只有生熱,才能“安上爐”。

怎麼才能生熱呢?這是需要研究清楚的首要問題。因為,它對指導練功實踐有直接的首要意義。按照丹經和我們的實踐經驗來看,生熱首先要靠意和呼吸。《伍柳仙宗》(以下簡稱《伍柳》)說:“火者真意也。”(火就是熱);又說:“精因火化,火因風灼”,“修煉全憑風火耳”。這裏,“風”指呼吸,包括內呼吸和胎息。

從功法來看,意比呼吸佔有更重要的地位。一則,意較靈活;再則,意居主導地位。著意重,呼吸自然也就重;著意輕,呼吸自然也就輕。所以,調節熱度主要在用意。正如《伍柳》所說:“用意緊則火燥,用意緩則火寒”。

所以說:“意重火炎,意輕火寒。”有時,例如采藥時,要更多地注意呼吸;但就在這種情況下,著意也居主導地位。招攝炁逆行就是采藥之方。

02

用意要用真意。什麼是真意呢?有三種說法:一是“全心全意是真意”;一是“返觀內照即真意之妙用也”;另一說是“真意即虛無中之正覺,所謂相知之微意是也。”(後兩說引自《伍柳》)三者並不矛盾;應用時,要結合考慮。

第一種說法強調練功時應消除雜念;除最必要的練功法訣外,什麼也不想;對於當訣,也要“得意忘言”。全心全意地意守某部位時,內視的眼光也必然落到該部位。所以,第一、第二說法,實際是一回事。

第三種說法強調,用意要順乎自然,因勢利導,讓其“水到渠成”;千萬別強行用意,更不能用力。因此,意守時要“勿忘勿助”,要似有意似無意“,形體要放鬆。總之,一句話,用意時,要“靜松自然。”第三種說法中所說的“虛無”是“元神主事”時的自我感覺。《伍柳》說:“元神不動為體,真意感通為用;元神、真意本一物也”;又說:“真意不涉校量,一校量即非真意矣。道祖雲:‘擬議即乖,校量即錯。’”這就是說,真意是元神主事下微妙的真覺;它與日常那種經過邏輯推理的思維而形成的意念是有本質的區別。

後者是識神的作用,往往不正確;應不讓它干涉元神的作用。所以,呂洞賓說:“無念方為靜”。在練功初期,在有知覺時,這種干擾是難以避免的。到進入真靜或入定中那種無知無覺的狀態時,這種干擾才能完全去掉。所以,第三種說法指的是:“無知無覺為正覺”。這說明,真意的表現有不同層次、不同水準。

練功中,用意的輕重和用意的部位是一個非常複雜,又非常重要的問題;需要各人根據自己變化著的情況,不斷悟,不斷試,不斷找,不斷摸索,不斷調整。所以,《伍柳》說,金丹“全憑火候成功”。這就叫做調息。

這一步的主要功法是意守下丹田、玄牝、上弦(牝門)、會陰或玄關(一竅)。到底先守哪一竅,後守哪一竅呢?一般是按這個順序發展,即最先守下丹田,最後守玄關(一竅)。玄關一竅當然重要;但初練者沒生熱,找不到;一般要半年以上才能找准。而下丹田位置明確,容易找;並且,它離口鼻和心臟較近;初練者呼吸較短,意守下丹田易與數息法結合。

數息法就是結合呼吸數數。一呼一吸為一息。每一息數一個數。從一數到十,一甩;再從一數到十,不斷反復。這樣可以去掉雜念。數息時,還可以調整呼吸:吸要綿綿,要足;呼要細細,要慢,要似有似無,不等呼完,就改成吸。但呼吸要保持自然、舒適;千萬別勉強,別憋氣。到呼吸較細長,雜念較少時,就可以改成“隨息”。這時,也就可以從意守下丹田,改成意守玄牝。隨息是“心息相依”,即心意與呼吸自然而然結合起來。這時,完全是自然呼吸,不用調整呼吸。

03

另外,心臟病患者一開始就應練“二意法”。二意法的功理功法將于第二步中論述。

在此,必須著重指出,本氣功最重要的熱源是體內陰陽相交。看來,練本氣功中所發生和各種主要的陰陽相交,包括心腎交、任督交、天地交和木與金交,都是生熱反應,而不是吸熱反應。因為,隨著功力的不斷增長,即陰陽相交的品質逐漸提高時,用意要逐漸減輕,要由“有為”發展到“無為”;而熱度不但不會下降,反而會上升。無為時,意和呼吸都非常輕微;而熱度有時會發展到“湯煎”的程度。“湯煎”是指熱度特高;而練功者並不感到燒、燙或難受。

本功中發生的各種體內陰陽相交都會產生某種類似性交快感之快意,所以,在意守中,如果感覺發生了某種快意,就應全心全意守住它。開始時,這種快意是極其微弱的,一縱即逝;得集中全部注意力才能保住。快意鞏固和發展了,某種陰陽相交也就鞏固和發展了;同時,生熱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但是,快意發展到一定程度,用意就要減輕,甚至完全放掉;否則,可能導致漏精。這就是說,要知足,知止,防險。

各種體內陰陽相交要在第二步和第三步才能明顯發生和發展。第一步中會發生初步的心腎相交。因為,意屬神,屬心;下丹田等竅位屬腎。意守下丹田等竅位自然就會使心氣和腎氣發生一定程度的結合,而產生心腎相交。意守下丹田時,產生的心腎交是微弱的;到意守玄牝時,才會強些。意守玄牝時,穀道中腎氣充足,但缺少心氣。心氣下去了,還要有媒介才能很好結合。那時,就要動員黃婆,即調脾氣下去。

脾在心下臍上。當穀道有熱感和某種動象時,就可想想心(絳宮);然後,用意將心氣經胸腹內部慢慢引到穀道,順便帶一點脾氣下去。這就是動員黃婆的功法。動員黃婆的時機適宜,心氣和脾氣到谷道時,穀道動象會明顯增強;所以,這時意的效果最顯著。動像是說明心氣和腎氣正在混合,正在交,而尚未接,尚未合一。合一了,穀道動象就會消失,而轉入較平靜的狀態;並產生一種較高的舒適感。這就說明,你已經得“一氣”了。一氣又名和氣、生氣、真氣或神氣。

一氣可以補全身。正如《道德經》所說:“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穀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這就是說,頭腦得一氣就會清明,腎得一氣就會寧靜,心神得一氣就會虛靈,三宮得一氣就會充盈,全身,包括五臟六腑,得一氣就會生長。一氣和心氣、腎氣混合組成的二氣有所不同。一氣沒有刺激,不太熱,有溫溫之熱,到各部位,吸感舒適,不感難受。而二氣有刺激,熱不是正熱,走的路子也不太規矩。二氣也能治病,但沒一氣治病效率高,而且有時會使患處產生疼痛。

04

內腎氤氳,外腎興起”時,叫做“一陽初發”,又叫“活子時”。“內腎氤氳”就是會陰有明顯的熱感、快意或跳動。“外腎興起”就是無念時生殖器自發地興奮而勃起。這時,陰精中的真陽會聚在會陰。這時開始練功最好。如果以一天十二個時辰來描寫整個練功過程,這時就是活子時,即開始練功的時辰。但它不一定發生在子夜;而可能發生在一天的任何時間。所以,子夜叫正子時或死子時;而這叫活子時。

活子時到,就要開始調藥。調到不老不嫩時,就應采藥。“藥”是借喻煉外丹的名詞,實指體內的元精、元炁、元神。第一步煉精化炁時報“藥”就是指元精及它所化生的產品。調藥之法就是意守會陰,別有雜念,靜候藥物越來越旺。什麼叫“不老不嫩”呢?就是精欲射而未射時。但這個時候很難掌握。弄得不好,就射精了。這是大丟。寧少得而別大丟。大丟一次一般要十天、半個月才能補回。所以,采時寧願嫩一點。

采的方法有兩種:

(1)文采——小口吸氣;有意吸,無意呼;

(2)武采——有意呼,無意吸。不論文采或武采,都要意守心(絳宮),都要微微聳肩縮頸。文采較穩,不易漏;武采較猛,不易全得。年青人可用文采,也可用武采;老年人必須用文采。文采時,一般吸3~5口氣,就可以停下來。等一會兒,生殖器就會變軟;而心中會有一種高度舒適感,即所謂“心中忻忻”。這就是心中得藥的象徵。這叫“意采心得”,或叫“采丹頭入心”。如采時、采法適宜,采得此丹頭,半小時後,立刻變一個人。如果閉目守住它,溫溫之熱2~3小時也不過去。此熱沒刺激,非常舒適,和平,是心腎交泰斗的結果。

另外,還有一種方法叫做“不采之采”,即溫養之法,又叫沐浴之法。此法不用采藥,也能結丹,不過時間得長些。此法不會丟精;所以,年老體弱、精較少者宜於採用。據說,道家南派多用溫養之法;而北派則多用采藥、抽填之法。溫養之法將于第二步和第三步中論述。

築基到什麼時候就算完成了呢?要到滴點不漏,精滿而無欲,永不起陽時,才算丹基成。精門煉固為握固。握固後,一方面,精門不排精;另一方面,會陰溫度高,精一到此就化為炁。所以說“精滿不思淫”,而可以達到“見景不欲”、“見景不泄”的境界。堅持練本氣功,一般男的得三年,女的得一年半,才能達到握固,第一步的主要要求(生熱安爐),一般百日就可達到,即所謂“百日築基”。此後,就可開始練第二步功。所以,第一步與第二步、第三步得交叉進行。

生熱安爐後,炁衝擊尾閭時,應請老師傳授名為“抽坎填離”的秘訣。此秘訣不能書傳;因練功者過早知道了,不但無益反而有害。而且,此秘訣即屬呂洞賓所說的“說著醜,行著妙”的秘法,讓不練此功的人知道了,會使道受到誹謗。由於這個原因,更由於體內精炁神的運行變化“微妙玄通”,難以書傳;本氣功進一步修煉時,必須在老師指導下進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