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

虔誠而深入,把生活當成宗教的人

                                                                                   般若心經
 
                                                              第一章   在這個遊戲裏失敗者就是唯一的勝利者

心經今譯文:

  1.向那智慧的完美致敬,向那可愛的、神聖的致敬!

  2.阿伐羅其塔(Avaloki)---神聖的主和菩薩---在超越的智慧深道裏移動,他從高處往下看,只看到五項要素,而他看到在它們自己的存在裏,它們是空的。

對照的心經古譯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我向你裏面的佛致敬,你或許沒有覺知到它,你或許從來沒有夢想過:你是一個佛。沒有人能夠是其他的東西,佛性就是你存在(being)的主要核心,它不是未來要發生的某件事,它已經發生了,它就是你從那裏來的源頭,它是來源,同時又是目標,我們的移動是從佛性而來,而我們的移動也是要朝向佛性。

  佛性( Buddhahood)這個字包含一切,包含生命的整個迴圈,從開始到結束。

  但是你睡得很熟,你不知道你是誰,並不是說你必須去變成一個佛,而只是你必須認出它。你必須回到你自己的源頭,你必須看你自己的內在,勇敢地面對自己,你將會顯出你的佛性。直到一個人真正去看他自己的那一天,整個存在就成道了。並不是一個人成道,一個人怎麼能夠成道?「一個人」這個觀念就是不成道頭腦的一部分。並不是「我」成道了,在一個人成道之前,這個我必須被丟棄,所以我怎麼能夠成道呢?這是荒謬的,我成道的那一天,整個存在就成道了,從那個片刻開始,我就從來沒有看過不是佛的東西。在諸相裏,有很多名稱,有一千零一個難題,但是佛仍然在。

  所以我向在你裏面的佛致敬。

  我感到無限高興,有這麼多佛聚集在此地,你的來到我這裏就是要認出佛的開始,在你內心對我的尊敬,在你內心對我的愛,就是對你自己佛性的尊敬和愛。對我的信任並不是對某些外在於你的東西的信任,對我的信任是你的自我信任,借著信任我,你將學會信任你自己,借著接近我,你將會接近你自己,只要你能夠認出來。鑽石就在那裏,只是你忘記了它,或是打從一開始,你就從來沒有記住過它。

  愛默生曾經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他說:人是被毀滅了的神。我同意,也不同意。這個洞見有一些真理在裏面,人並不如他所應該是的那樣。雖然這個洞見有一些真理,但是有一點倒過來了:人並不是被毀滅了的神,人是尚在造就中的、尚未完成的神,人是一個含苞待放的神。花蕾有了,任何片刻它都有可能開花,只要一點努力,只要一點幫助,但那個幫助並不是使它存在的致因,它已經在那裏,你的努力只是去將它顯示給你,你的努力只是去顯露那個其實已經存在,但是卻被隱藏起來的東西。它是一項發現,但是那個真理已經在那裏,那個真理是永恆的。

  注意聽這些經文,因為這些是偉大的佛學文獻裏最重要的經文,因此它們被稱為「心經」,它是佛陀所傳達的訊息的心臟部分。

  但是我喜歡從起點開始,佛學唯有從這一點開始才會切題:讓「你是一個佛」這個觀念留存在你的心中。我知道,它或許會看起來是膽大妄為的,它或許會看起來是非常假設性的東西,所以你無法完全信任它,這種看法是自然的,我瞭解它,讓它存在,但是作為一個種子。在那個事實的周圍有很多事會開始發生,惟有環繞在那個事實的周圍,你才能夠去瞭解這些經文,它們是非常非常強而有力的……非常小,非常濃縮,就象種子一樣,但是有了這泥土,這頭腦的內景,認為你是一個佛,你是一個含苞待放的佛,你潛在地能夠變成一個佛,沒有欠缺什麼東西,所有的東西都已經準備好了,只是東西必須按照正確的次序被放好,需要更多一點覺知,需要更多一點意識……寶藏就在那裏,你必須帶一盞小燈進入你的屋子裏,一旦黑暗消失,你將不再是一個乞丐,你將是一個佛,你將是一個最高的統治者、一個國王,這整個王國都是你的,你一要求就有,你只要聲明說要它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你相信你是一個乞丐,你就不能夠聲明說要它,你甚至無法夢到你在聲明。

  你是一個乞丐,你是無知的。你是一個罪人這個觀念長久以來在很多傳教的講壇被宣導出來,它已經變成在你裏面一個很深的催眠,這個催眠必須被打破。為了要打破它,我用「我向在你裏面的佛致敬」來作為開始。

  對我來說,你們都是佛,所有你們要變成成道的努力都是荒謬的,如果你不接受這個基本事實……這個必須變成一個默默的瞭解:你就是佛!這才是正確的開始,否則你會誤入歧途。從這個洞見開始,不必擔心說我是一個佛會產生某種自我(ego),不必擔心,因為心經的整個過程會使你認清自我是唯一不存在的東西……「唯一」不存在的東西!其他每一樣東西都是真實的。

  有一些導師說:世界是幻象的,靈魂是存在的,「我」是真實的,其他一切都是幻象的,都是「馬亞」( maya:幻象)。佛陀所說的剛好相反:他說只有「我」不是真實的,其他每一樣東西都是真實的。比起其他的觀點來講,我比較同意佛陀所說的話。佛陀的洞見是非常透徹的,比其他看法都更透徹,沒有人曾經進入到佛陀所達到的那些真實存在的領域、深度和高度。

  但是你要從這個觀念、從這個在你周遭的氣氛、從這個洞見開始。讓「我是一個佛」這個觀念、這個氣氛、這個洞見,發佈給你身體的每一個細胞和你頭腦的每一個思想,讓它發佈給你存在的每一個角落,而不必去擔心「我」……我們會照顧這一點。「我」和佛性無法一起存在,一旦佛性顯露出來,「我」就消失了,就好象你把光帶進來,黑暗就消失了一樣。

  在進入經文之前,懂一點參考架構、懂一點結構,將會有助於你的瞭解。

  古代的佛教經典談論七個廟。就好象蘇菲(Sufi一個宗派)談論七個穀,而印度教談論七個能量中心,同樣地,佛教談論七個廟。

  第一個廟是身體的,第二個廟是心理身體的,第三個廟是心理的(psycho-somatic),第四個廟是心理靈性的,第五個廟是靈性的,第六個廟是靈性超越的,第七個廟,最後一個……廟中之廟……是超越的。

  這些經文屬於第七個廟,這些是某一個已經進入了第七個廟……那超越的和絕對的廟……的人所作的宣言,這就是梵文「般若波羅密多」(pragya-paramita)的意思……(超越的)彼岸的智慧,來自彼岸的,在彼岸裏的智慧。唯有當你超越了所有各種認同……低的或高的,這個世界或是那個世界……的時候,當你根本不認同的時候,當只有純粹覺知的火焰被留下來,而在它的周圍沒有煙的時候,那個智慧才會來臨,那就是為什麼佛教徒崇拜這本小小的書,這本非常非常小的書,他們將它稱為「心經」……宗教的心臟、宗教的核心。

  第一個……身體的……相當於印度教藍圖的慕拉達(muladhar)能量中心;第二個……心理身體的……相當於史瓦迪士坦(svadistahan)能量中心;第三個……心理的……相當於馬尼普拉(manipura)能量中心;第四個……心理靈性的……相當於阿那哈塔(anahatta);第五個……靈性的……相當於維蘇達(vissudha);第六個……靈性超越的……相當於阿格亞( agya);第七個……超越的……相當於薩哈斯拉( sahasrar)。薩哈斯拉的意思是千瓣蓮花,那是最終的開花(成道)的象徵。到了薩哈斯拉,沒有什麼東西是隱藏的,所有的東西都已經變成不隱藏的、顯現的,千瓣蓮花已經打開了,整個天空都充滿了它的芬芳、它的美和它的祝福。

  在現代的世界,一項偉大的工作已經開始在尋找人類最內在的核心。去瞭解現代的努力已經帶領了我們有多遠是好的。

  巴甫洛夫(Pavlov)、斯金納(B.F.Skinner)和其他的行為學家繼續在身體的(慕拉達)層面周圍繞圈子,他們認為人只是身體,他們太過於專注在第一個廟,他們太過於顧慮到身體的層面,而忘記了其他每一樣東西。這些人試著只要透過身體和物質來解釋人,這種態度變成一個障礙,因為他們是不開放的。當一開始你就否定,認為除了身體以外沒有其他東西,那麼你就不會再去探索其他的,這變成一項偏見。共產主義者、馬克思主義者、行為學家和無神論者,那些相信人只是身體的人,他們的這個相信就把通往更高實體的門關閉了,因此他們變瞎了。身體存在,它是最明顯的,它不需要證明,肉身體存在,你不需要證明它。就因為它不需要證明,它就變成唯一的實體,這是胡說。果真如此的話,人就失去了所有的尊嚴。如果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成長,生命裏不可能有任何尊嚴。那麼人就變成一樣東西,那麼你就不是一個敞開的存在,那麼就沒有東西會發生在你身上。你是一個身體,你會吃,你會排泄,你會做愛和生孩子,這種事會一直繼續下去,直到有一天你死了,只有一些俗事和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機械地重複,人生怎麼能夠有任何意義?任何詩呢?怎麼能夠有任何歡舞呢?

  斯金納寫過一本書《超出自由和尊嚴之外》(Beyond Freedom and Dignity),它應該叫做《在自由和尊嚴之下》(Below Freedom and Dignity),是之下而不是之外,它是之下,它是人最低的、最醜的立足點,記住,身體並沒有什麼不對,我不反對身體,它是一個漂亮的廟,但是當你認為它是全部的時候,醜陋就進入了。

  人可以被構想成一個七階的梯子,而你只跟第一階認同,那麼你就任何地方都到不了。梯子就在那裏,它連接了這個世界,它連接了物質和神,如果第一階被用在它跟整個梯子之間的關係,它是非常非常好的,如果它發揮了第一階的功能,那是很美的,一個人必須感謝身體,但是如果你開始崇拜第一階,而忘了其他六階,也忘了整個梯子的存在,而變得封閉,局限在第一階,那麼,它根本就不再是一個階梯,因為一個階梯只有當它引導到另外一個階梯的時候,它才是一個階梯;一個階梯只有當它是梯子的一部分時,它才是一個階梯,如果它不再是一個階梯,那麼你就被它陷住了。因此,那些物質主義者總是被陷住,他們總是覺得缺少某些東西,他們不覺得他們有任何進展,他們在旋轉、在繞圈子,他們一再一再地回到同一點,他們變得疲倦和無聊,他們開始沉思如何自殺,他們人生的整個努力就是去找一些感官刺激的東西,好讓某些新的東西能夠發生,但是有什麼新東西能夠發生呢?那些佔據著我們的東西只不過是供人把玩的玩具罷了。

  想想法蘭克息德(Frank Sheed)的這些話:「人的靈魂哭著要目的或意義,而科學家說:這是電話!或者‘看!電視!’這剛好像是一個嬰兒在哭著要媽媽,而我們用一根糖棒或扮鬼臉來試著使他分心。迅速的發明將人類服務得特別好,使人都被佔據了。使他忘記了困擾著他的事情。」

  所有現代世界所提供給你的無他,只不過是糖棒和供人把玩的玩具罷了,而你是在哭著要媽媽,你是在哭著要愛,你是在哭著要意識,你是在哭著要一些人生的意義,而他們說「看!電話,看!電視,看!我們帶這麼多漂亮的東西給你。」你玩一下子,然後就膩了,你再度變得無聊,然後你就繼續再找尋新的玩具來把玩。

  這種情形是很可笑的,它是多麼地荒謬,你幾乎無法想像如何在這種情形下繼續生活,我們在第一階就被絆住了。

  記住,你是在身體裏,但你不是身體,讓這個成為你持續的覺知。你生活在身體裏,身體是一個美好的住所,記住,我一個片刻都沒有暗示你要反對身體、要象那些所謂的靈性追求者長久以來所做的:開始去否定身體。物質主義者一直認為身體就是全部的存在,而有些人移到相反的極端,他們開始說身體是幻象的,身體不是!他們認為摧毀身體才能夠摧毀那個幻象,然後你才能夠變成真正真實的。

  這個另一極端是一種反應,物質主義者在精神主義者裏面創造出對他本身的反應,但其實他們是同一個生意的合夥人,他們不是非常不同的人。身體是優美的,身體是真實的,身體必須被用來生活,身體必須被愛,身體是一項神所給予的偉大禮物,一刻都不要反對它,但是同時一刻都不要認為你只是它,你遠比它更大,你可以使用身體來作為跳板。

  第二是:心理身體的,史瓦迪士坦。

  弗洛依德的心理分析就是在探討這個領域,他比斯金納和巴甫洛夫更高一些。弗洛依德在心理奧秘的探討方面更深入一些,他並非只是一個行為學家,但是他從來沒有走出夢的範圍,他繼續分析夢。

  夢像一個幻象存在你裏面,它是具有指示作用的,它是象徵性的,它有一個來自無意識的訊息,要顯示給無意識,但只是執著於它是沒有什麼特別意義的。使用夢,但是不要變成夢,你不是夢。

  沒有必要像弗洛依德派的人一直那麼大驚小怪,他們的整個努力都是在朝向夢中世界的層面,留意它,對它採取一個非常非常清楚的觀點,瞭解它的訊息,但不需要去找任何其他人來做夢的分析。如果你不能夠分析自己的夢,那麼也沒有人能夠,因為你的夢是你的夢,你的夢是那麼的私人化,其他沒有人能夠以你的方式來做夢,沒有人能夠替你解釋,他的解釋只是「他的」解釋。只有你能夠洞察它,而事實上也不需要分析夢。帶著清晰的眼光,帶著警覺去注意看夢的全部,你就會瞭解那個訊息,它是那麼明顯!不需要去做三、五年的心理分析。

  一個每天晚上做夢,然後白天就去找心理分析學家分析的人,會漸漸變成被夢的東西所包圍,就好象第一種人太過於縈繞在肉身體的層面,第二種人變得太過於縈繞在性的方面,因為第二個……心理身體實質的領域……是性,第二種人開始以性來解釋每一樣東西,不管你做了什麼,你到弗洛依德派的人那裏,他就會將他貶為性,因為對他來講沒有更高的東西存在,他生活在泥巴裏,他不相信蓮花。你帶著一朵蓮花到他那裏,他會端詳一下,然後就將它貶為泥巴,他會說:「這沒有什麼,這只是髒泥巴,它不是出自髒泥巴嗎?如果它出自髒泥巴,那麼它一定是髒泥巴。」將每一樣東西都貶為它的起因,他們認為那才是真實的。

  如此一來,每一首詩都被貶為性,每一樣漂亮的東西都被貶為性、性倒錯和壓抑。米開朗基羅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嗎?那麼他的藝術必須被貶為某些性意念。弗洛依德派的人甚至變本加厲,他們說米開朗基羅、歌德或拜倫,他們所有的偉大藝術作品,那些帶給千百萬人莫大喜悅的作品無他,只不過是遭到壓抑的性,或許是因為歌德想要手淫而被阻止了。千千萬萬人的手淫都被阻止了,但是他們都沒有變成歌德。

  那是沒有道理的,但弗洛依德是洗手間領域裏的大師,他活在那裏,那是他的廟,藝術變成病理學,詩變成病理學,每一樣東西都變成性倒錯。如果弗洛依德的分析成功,那麼就沒有卡裏達沙(印度詩人)、沒有莎士比亞、沒有米開朗基羅、沒有莫札特、也沒有瓦格納,因為每一個人都一定是正常的,而這些是不正常的人。按照弗洛依德所說的,這些人是心理有病的。最偉大的被貶為最低的。

  按照弗洛依德的話,佛是有病的,因為任何他所談論的事情都只是壓抑的性,而沒有其他的東西。

  這種方法將人的偉大貶為醜陋,要小心。佛不是有病的,事實上,弗洛依德才是有病的。佛的寧靜、佛的喜悅、佛的慶祝……那不是有病的,那是幸福的完全開花。

  但是對弗洛依德來講,正常的人是從來不唱一首歌、從來不跳舞、從來不慶祝、從來不靜心冥想、從來不做任何創造性事情的人。一個正常人:上班、回家、吃東西、喝飲料、睡覺,然後死去,沒有留下任何創造的痕跡,沒有在任何地方留下一個簽字,這個正常人似乎是很平庸、很無趣、而且是死氣沉沉的。有一項對弗洛依德的懷疑是: 因為他不能夠創造他自己……他是一個沒有創造力的人……所以他譴責創造力本身是一個病態,他很可能是一個平庸的人,他的平庸覺得被世界上所有的偉人給冒犯了。平庸的頭腦試著要去貶低所有的偉大,平庸的頭腦沒有辦法接受任何比他更偉大的人,那個接受是很傷人的,這整個心理分析以及他對人們生活的解釋是來自平庸的一個報復,要小心它。是的,它比第一種好,比第一種向前一點,但是一個人必須再向前走,繼續走到更超越、更超越的地方。

  第三種是心理的。阿德勒(Adler)生活在心理的……權力意志的世界。至少有一些東西,雖然非常地自我主義,但是至少有一些東西比弗洛依德開放一點,然而,問題是,就好象弗洛依德將每一樣東西都貶為性,阿德勒繼續將每一樣東西都貶為自卑情結。人們試著要變偉大,因為他們覺得自卑。一個試著要去成道的人是一個覺得自卑的人,一個試著要去成道的人是一個追求權力的人,這是完全錯誤的,因為我們看過一些人……佛陀、基督或克裏虛納……他們完全棄俗,他們的旅程不能叫做追求權力的旅程。當佛陀開花的時候,他沒有優越感的觀念,一點都沒有,他向整個存在鞠躬,他沒有比你更神聖的觀念,一點都沒有,每一樣東西都是神聖的,即使塵埃也是神聖的,不,他不認為他自己是優越的,他也沒有努力想要變成優越的,而他一點也不覺得自卑。他生下來是一個國王,沒有自卑感這個問題,從一開始他就在最上面,沒有自卑感這個問題,他是他國家裏面最富有、最有權力的人,他不想得到更多的權力,也沒有想要得到更多的財富,他是在這個世界上曾經被生下來最漂亮的男人之一,他有一個最漂亮的女人作為他所鍾愛的之一,所有的東西他都有。

  但是阿德勒會繼續找尋一些自卑感,因為他無法相信一個人除了自我之外還能夠有任何目標。

  然而,它是比較好的,比弗洛依德更好,稍微高一點,自我比性更高一點,高得不多,但是高一點。

  第四是:心理靈性的,阿那哈塔(anahatta),心的中心。榮格(Jung)、阿沙吉歐利(Assagioli)和其他人穿透那個領域。他們比巴甫洛夫、弗洛依德和阿德勒走到更高的階段,他們打開了更多的可能性,他們接受了無理性和無意識的世界,他們不把他們自己限制在理智的層面,他們是更理智的人,他們也接受非理性。無理性的東西不被否定而被接受,現代的心理學就是停止於此,停止在第四階段,第四階段只是在整個梯子的中間,有三個階段在這一邊,三個階段在那一邊。

  現代的心理學還不是一套完整的科學,它懸在中間,它很不穩,對任何事都不確定,它比較是假設性的,而比較不是經驗性的,它仍然在掙扎著想要怎麼樣。

  第五個是靈性的:回教、印度教、基督教……有很多人組織起來的宗教就是陷住在第五個階段,他們沒有超越靈性的,所有被組織起來的宗教和教會都停留在那裏。

  第六個就是靈性超越的……瑜珈和其他方法。長久以來有許多方法在世界各地被發展出來,他們比較不象教會組織,比較不是教條式的,而比較是經驗性的,你必須用你的身體和頭腦來做一些事,你必須在你自己裏面創造出某一種和諧,好讓你能夠駕著那個和諧的雲,遠離一般的事情。瑜珈能夠瞭解所有這些,它是第六個。

  第七個是超越的:密宗譚崔(Tantra)、道和禪。佛陀的態度是屬於第七的……般若波羅密多(Pragyaramitta),它的意思是超越的智慧,惟有當所有的各個體都被越過,當你變成只是純粹的覺知、只是一個觀照者、只是純粹主觀性的時候才會來臨的智慧。

  除非人到達超越的境界,否則他必須被供以玩具和糖棒,他必須被供以虛假的意義。

  就在前幾天,我偶然看到一個美國汽車的廣告,廣告裏面有一輛車,車子上方寫著:某些值得信賴的東西。

  人從來沒有墮落到這麼低!某些值得信賴的東西……你信賴一輛車?是的,人們信賴……人們信賴他們的房子,人們信賴他們的車子,人們信賴他們的銀行存款。如果你向四周看,你會感到驚訝,神已經消失了,但是信賴還沒有消失,神已經不在那裏,現在有的是凱迪拉克或林肯的車子!神已經消失了,但是人已經創造出新的神……史達林和毛澤東。神已經消失了,而人已經創造出新的神……電影明星。

  這是人類意識史上的第一次,人墮落到這麼低,即使有時候你記住神,他也只是一個空洞的字。或許當你痛苦的時候,或許當你遇到挫折的時候,你會使用神,好象神是阿司匹林,那就是「所謂的宗教」使人相信的:他們說每天服用三次神,你就不會感到任何痛苦!神不是阿司匹林,神不是止痛劑,不是每當你在痛苦的時候,你才記住神。

  有一些人習慣性的記住神,另有一些人職業性的記住神。一個教士……他職業性的記住神,他跟神沒有關係,他拿錢辦事,他已經變得很熟練。有一些人習慣性的記住,有一些人職業性的記住,但是似乎沒有人在深愛當中記住神。有一些人,當他們不幸的時候,他們求助於他的名字,當他們喜悅或慶祝的時候,他們就忘掉他,但那是記住神最好的時刻,因為唯有當你快樂、無限快樂的時候,才是你接近神的時候。當你不幸的時候,你離神離得很遠,當你不幸的時候,你是封閉的,當你快樂的時候,你是敞開的、流動的,你可以抓住神的手。

  所以你是習慣性的記住,因為你從小孩子的時候就被教導,它已經變成一種習慣,就好象抽煙一樣,如果你抽煙,你不會覺得很享受,如果你每天早上、每天晚上都記住神,你不會達成什麼東西,因為那個記憶不是來自內心,只是語言上的、心理上的、機械式的記憶,但是如果你不記住,你會開始覺得失去了某些東西,它已經變成一個儀式。

  小心你將神變成一個儀式,小心你將它變成職業性的。

  我聽過一個非常有名的故事:

  這個故事是關於一個偉大的瑜珈行者,他非常有名,國王答應他,如果他能夠進入很深的三摩地而且留在地底下一年,國王要給他全國最好的馬作為報償,國王知道那個瑜珈行者對馬很憐惜,他是一個馬的偉大愛人。

  那個瑜珈行者同意,他被活埋了一年,但是就在那一年當中,那個國王被推翻了,沒有人記得把那個瑜珈行者挖出來。

  大約十年之後,有一個人想起來:那個瑜珈行者到底怎麼了?新的國王派一些人去把他找出來,那個瑜珈行者被挖出來,他仍然處於深深的恍惚之中,他們將先前約好的咒語在他的耳邊低語,他就被喚醒了,他被喚醒後的第一句話是:我的馬在哪里?

  經過十年靜靜地被埋在地下,但是頭腦根本沒有改變……」我的馬在哪里?」這個人真的是在恍惚之中、在三摩地之中嗎?他是在想神嗎?他一定是在想那匹馬,但是他在職業上很熟練、很有技巧,他一定學會了如何停止呼吸、如何進入一種死的技巧,但那是技術性的。

  在這樣深深的寧靜當中停留了十年,頭腦一點都沒有改變!就好象這十年沒有經過一樣,如果你技術性地記住神,如果你職業性地記住神,習慣性地、機械性地記住神,那麼沒有東西會發生。

  所有的事都可能,但是所有的可能性都要經過心,因此這部經的名字叫做「心經」。

  除非你用很大的愛、很大的投入、很大的承諾、真誠、真實、用你整個人去做某些事,否則沒有什麼事會發生。

  對某些人來講,宗教就好象一隻假義肢,它既沒有溫暖,也沒有生命,雖然它幫助他們一跛一拐地行走,但是它從來沒有變成他們的一部分,它只是每天都必須被裝上去。

  記住,這種事會發生在地球上千千萬萬的人身上,這種事也可能發生在你身上,不要製造義肢,讓真正的四肢在你裏面成長,唯有如此,你的人生才會有溫暖,唯有如此,你的人生才會有快樂,不是一個嘴唇上虛假的微笑,不是你裝出來的一種假快樂,不是一副假面具,而是真實的存在。平常你一直帶著一些東西,某人帶著一種漂亮的微笑,某人帶著一個非常慈悲的臉,某人帶著一種非常非常愛別人的個性,但是這些就好象穿在你身上的衣服,在你的內在深處,你還是一樣。

  這些經文可以變成一個革命。

  剛開始的第一件事總是那個問題:「我是誰?」一個人必須繼續問,當你首先問:我是誰?慕拉達會回答:你是一個身體!多麼無意義的問題!根本不需要問,你已經知道。然後第二個會說:你是性意念。第三個會說:你是一個追求權力的旅程,一個自我。以及諸如此類的話等等。

  記住,唯有當沒有回答再來臨的時候才可以停止,在這之前是不行的,如果還有一些回答來臨說:「你是這個,你是那個」,那麼你要瞭解,某個中心還在提供給你答案。當所有六個中心都被超越,所有它們的回答都被取消,而你繼續問:我是誰?你的問題在你自己裏面迴響:我是誰?然後,只有寧靜,沒有回答從任何地方、任何角落升起,你完全在現在、完全寧靜,甚至沒有一個震動在問:我是誰?而只有寧靜,那麼就有一個奇跡會發生:你甚至無法陳述問題,因為回答已經變得荒謬。首先回答消失,然後問題也消失,因為它們只能夠一起存在,它們就好象一個錢幣的兩面,如果一面沒有了,另一面也無法保留。首先回答消失,然後問題也消失,隨著問題和回答的消失,你會瞭解:那是超越的。你知道,但是你說不出來;你知道,但是你無法把它講清楚,從你的存在,你知道你是誰,但是它無法被化成語言,它是一個活的知識,不是經典,它不是借來的,不是來自別人的,它是從你裏面升起的。

  隨著這個升起,你就變成一個佛,然後你就開始笑,因為你知道,打從一開始,你就是一個佛,你只是從來沒有看那麼深,你在你的本性外面繞著跑,從來沒有回到家。

  哲學家叔本華在一條寂寞的街道上行走,埋首於他的思想,他無意中撞上另外一個行人,那個行人因為那個衝撞以及那個哲學家很明顯的不關心,就很生氣地大叫:「好啊!你以為你是誰?」

  仍然迷失在他的思想裏,那個哲學家說:我是誰?我多麼希望我知道!

  沒有人知道。

  當你知道「我不知道我是誰」,這個旅程就開始了。

 

第一段經文:

  向那智慧的完美致敬,向那可愛的、神聖的致敬!

  這是一個祈求(或召喚)。

  所有的印度經典都以祈求作為開始,這有一個特別的原因,在其他國家和其他語言裏,他們不是這樣,在希臘也不是這樣。印度的瞭解是這樣的:我們是空的竹子,只有那個「無限的」流經我們,那個無限的必須被祈求(或召喚),我們只是它的工具,我們召喚它,我們喚起它來流經我們,那就是為什麼沒有人知道是誰寫下這部「心經」,它沒有被署名,因為那個寫它的人不相信自己是它的作者,他只是工具性的,他只是象一個速記員,那個口授來自彼岸,它被口授給他,他很忠實地將它寫下,但他並不是它的作者,最多只能夠說是他寫的。

  向那智慧的完美致敬,向那可愛的、神聖的致敬!

  這是一個祈求,只有幾個字,但是每一個字都非常非常有含義。

  向那智慧的完美致敬……

  「智慧的完美」是般若波羅密多(Pragyaramitta)的翻譯,般若的意思是智慧,記住,它的意思不是知識。知識是那些來自頭腦的東西,知識是那些來自外在的東西,知識從來不是原創的!它不可能是原創的,以它真正的本質而言,它是借來的。智慧是你原始的洞見,它不是來自外界,它是在你裏面成長出來的,它不象你去市場買來的塑膠花,它是一朵長在花株上,透過花株而長出來的真正的玫瑰花,它是花株的歌唱,它來自它最內在的核心,它從它的深處升起。某一天,它是沒有表現出來的,另一天,它是表現出來的;某一天,它是未顯現的,另一天,它變成顯現的。

  般若的意思是智慧,但是在英文裏,甚至智慧也有一個不同的含義,在英文裏,知識意味著沒有經驗:你上大學,你搜集知識。智慧的意思是:你去生活,你搜集經驗,所以年輕人可以是博學多聞的,或是一個文學博士,那並不困難,但是只有老人才能夠聰明。「智慧」意味著透過一個人自己的經驗所搜集的知識,但他仍然是來自外界的。

  般若既不是一般所瞭解的知識,也不是一般所瞭解的智慧,它是一個內在的開花。不是透過經驗,不是透過別人,不是透過生活以及生活的遭遇,而只是借著在完全寧靜當中向內走,讓已經隱藏在那裏的東西爆發。你帶有智慧的種子在你裏面,它只需要一個適當的土壤就可以發芽,智慧永遠都是原創的,永遠都是你的,它也只能是你的,但是你要再記住當我說「你的」,我的意思並不是說有任何自我牽扯進去,我的意思是說:它來自你自己的本性,但是它沒有宣稱自我,因為自我也是頭腦的一部分,而不屬於你內在的寧靜。

  波羅多密的意思是:那屬於彼岸的、那來自彼岸的、那超越時空的。當你進入一個狀態,在那個狀態下,時間消失了,當你進入一個內在的地方,在那裏,空間消失了,當你不知道你在哪里,也不知道是何時,當兩個參考的東西都消失了,時間在你之外,空間也在你之外,這是你裏面的一個交會點,在那個交會點上,時間消失了。

  有人問耶穌:告訴我們一些關於神的王國的事情,在那裏將會有什麼特別的?據說耶穌這樣回答:將不會有時間。有永恆,一個沒有時間的片刻,那是彼岸……一個沒有空間的空間,和一個沒有時間的片刻,你不再被局限,所以你不能夠說你在哪里。

  現在看著我:我不能夠說我在這裏,因為我也在那裏,我不能夠說我在印度,因為我也在中國,我不能夠說我在這個星球,因為我不是,當自我消失,你只是跟整體合一,你在每一個地方,同時不在任何一個地方,你不是以一個分開的實體存在,你被溶解了。

  看!

  早上的時候,在一片漂亮的葉子上,有一顆露珠在早晨的陽光下閃爍,非常漂亮,然後它開始往下滑,滑進了海洋,它本來在葉子上,有時間和空間,有一個定義、一個它本身的人格,現在,一旦它落入海洋,你就無法在任何地方找到它,並不是因為它變得不存在,不,現在它在每一個地方,那就是為什麼你無法在任何地方找到它,你沒有辦法找出它的位置,因為整個海洋都已經變成了它的位置,現在它不是分別存在。

  當你不是跟整體分別存在,般若波羅多密……完美的智慧,來自彼岸的智慧……就升起了。

向那智慧的完美致敬,向那可愛的、神聖的致敬!

  一段很優美的引言……它說:我的崇敬是對著那當你進入彼岸時所來臨的智慧,而它是可愛的、神聖的,神聖是因為你已經變成跟整體合而為一,可愛是因為那個在你人生裏面創造出各種醜陋的我已經不復存在了。

  沙提嚴(satyam)、虛凡(shivam)、桑德南(sundram):真、善、美,這就是它的三個品質。)

  向那智慧的完美致敬……真理........

  那就是真理:智慧的完美、那可愛的、那優美的、那神聖的、那善的。

  為什麼它被稱為神聖的?因為佛是從它生出來的,它是諸佛的子宮,當你分享這個完美智慧的片刻,你就變成一個佛。當露珠消失在大海中,不再分離,不再跟整體搏鬥,臣服了,跟整體在一起了,不再反對它了,那個時候你就變成一個佛。因此我堅持要順著自然,永遠不要想去打敗它,如果你想去打敗它,你就註定要失敗,因為部分無法打敗整體,然而每一個人都試著要去征服整體,試著要去推動那個河流,很自然地,有一天你會疲倦,你會精疲力竭。你能量的來源非常有限,而河流是那麼大,有一天它會將你帶走,你會在挫折當中投降。

  如果你能夠很快樂地投降,它會變成臣服,那麼它就不再是挫敗,而是一個勝利。只有跟著神,你才會勝利,反對神,你絕不能勝利,而且要記住,神並沒有試著要打敗你,你的挫敗是你自己產生出來的,你被打敗是因為你抗爭。如果你想要被打敗,抗爭;如果你想要贏,臣服。這是似非而是的真理:那些準備去投降的人變成勝利者,失敗者是這個遊戲裏唯一的勝利者。想要贏,那麼你的挫敗是完全確定的,只是時間問題而已,但它是確定的,它將會發生。

  整體是神聖的,因為你跟它合而為一,你的心跟著它跳動,你跟著它跳舞,你跟著它唱歌,你好象風中的一片葉子,葉子只是隨風飛舞,它沒有自己的意志,這個沒有意志就是我所說的門徒,也就是這部經說的神聖。

  梵文的神聖(holy)這個字是巴卡瓦提(bhagavati),瞭解這個字甚至比瞭解「神聖」這個字更重要,因為「神聖」這個字或許帶有一些基督教的含義。

  巴卡瓦提是巴卡凡(bhagavan)的陰性。首先,這部經不使用巴卡凡,它使用巴卡瓦提……陰性的,因為一切的來源都是陰性的,不是陽性的,它是陰,不是陽,它是一個母親,而不是一個父親。

  以父性作為神的基督教,在觀念上並沒有那麼優美,它並不是什麼東西,它只不過是男性的自我罷了。男性的自我沒有辦法想像神能夠是一個「她」,男性的自我想要神是一個「他」。你看整個基督教的三位一體:三個全部都是男人,女人沒有被包括進去……聖父、聖子和聖靈,它是一個純男性俱樂部。

  要好好記住:陰性在生命裏遠比男性更為根本,因為只有女人有子宮,只有女人可以生出生命,生出新的生命,它必須經過陰性。

  為什麼它要經過陰性?那並非只是偶然的,它經過陰性,因為只有陰性能夠允許它進來,因為陰性是接受性的,陽性是攻擊性的,陰性能夠接受、吸收,能夠變成一個通道。

  經文說巴卡瓦提,不是巴卡凡,那是非常重要的。

所有佛從那裏來的完美智慧是一個陰性的元素、一個母親,子宮必須是一個母親。一旦你將神想成一個父親,你似乎不瞭解你在做什麼。父親是一個不自然的設立物,父性不存在于自然界,父性的存在只有幾千年,它是人類所設立出來的,而母親到處都存在,母親是自然的。

  父親進入世界是因為私有財產制的關係,父親是經濟的一部分,不是自然的一部分,一旦私有財產制消失……如果它會消失……父親就會消失,而母親會永遠都保持在那裏,我們沒有辦法想像一個沒有母親的世界,但是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想像一個沒有父親的世界。「父」的觀念是侵略性的,你沒有注意到嗎?只有德國人稱他們的國家為「父地」(fatherland),其他每一個國家都稱它為「母地」(motherland),德國人是危險的人!

  「母地」是可以的,而如果你稱你的國家為「父地」,你是在開始一些危險的事,侵略性遲早會出現,戰爭遲早會來臨,種子已經在那裏。

  所有把神想成父親的宗教都是侵略性的宗教。基督教是侵略性的,回教也是侵略性的,而且你知道得很清楚,猶太的神是一個非常憤怒和傲慢的神。猶太的神宣佈:如果你不贊成我,那麼你就是反對我,我將摧毀你,而且我是一個非常嫉妒的神,只能崇拜我!那些想把神變成母親的人是非暴力的人。

  佛教徒從來沒有以宗教的名義打過一場戰爭,他們從來沒有試著要以任何強力或任何威逼來使任何一個人變教。回教徒試過用劍,違反人們的意志、違反人們的良心、違反人們的意識,來使人們變教。基督徒試著以各種方式來操縱人們,使他們變成基督徒,有時候透過劍、有時候透過麵包、有時候透過其他的說服,只有佛教是一個沒有使任何一個人違背他的良心來變教的宗教,只有佛教是一個非暴力的宗教,因為最終真實存在的觀念是陰性的。

  向那智慧的完美致敬,向那可愛的、神聖的致敬!

  記住,真理是美的,真理是美,因為真理是一個祝福。真理不可能是醜的,醜的不可能是真的,醜的是幻象。

  當你看到一個醜的人,不要被他的醜所欺騙,搜尋深一點,你會發現一個漂亮的人隱藏在那裏,不要被醜所欺騙,醜是你的解釋。生命是美的,真理是美的,存在是美的,它不知道有醜。

  它是可愛的、是陰性的、而且是神聖的,但是要記住,所謂神聖的意思和一般所認為的意思不一樣,一般所認為的,好象它是屬於另一個世界的,好象它是相對於塵世和凡俗的,是屬於上帝的,不,一切都是神聖的,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被稱為塵世或凡俗的,一切都是神聖的,因為一切都被「一」所充滿。

  有很多佛,很多佛!!……樹佛、狗佛、鳥佛、男人佛、女人佛……一切都是佛,只是一切都在途中!人不是被毀滅了的神,人是在造就中的神,尚在途中。

第二段經文:

  阿伐羅其塔……神聖的主和菩薩……在超越的智慧深道裏移動,他從高處往下看,只看到五項要素,而他看到在它們自己的存在裏,它們是空的。

  阿伐羅其塔是佛的一個名字,它字面上的意思是:一個從高處看的人……阿伐羅其塔……一個從高處看的人,一個站在第七個中心……薩哈斯拉,那超越的(中心)……的人,他從那裏往下看。很自然地,任何你所看到的都被你的觀點所污染,被你所在的空間所污染。

  如果生活在第一階……肉身體……的人,去看任何東西,他會從那個觀點來看,一個生活在肉身體的人,當他看你的時候,他只看你的身體,他無法注視更多,他無法看更多,你對事情的看法是按照你從哪里去看。

  一個被性困擾的人,一個把性幻念牽扯進去的人,只能夠從那個觀點來看事情,一個饑餓的人會從饑餓的觀點來看事情,你以你自己來看事情。當每一次你看事情的時候,它們都顯得不一樣,因為你不是一樣的。早上的時候,世界看起來比晚上的時候更漂亮一點。早上的時候你是新鮮的,早上的時候,你來自偉大睡眠的深處,來自深深的睡眠,來自無夢的睡眠。雖然是無意識的,但是你嘗到了那超越的東西,所以早上的時候,每一樣東西看起來都是美的,人們更慈悲、更具有愛心;早上的時候,人們更純、更天真,等到晚上來臨的時候,這些人會變得更腐化、更狡猾、更靈精、更控制、更醜、更暴力、更欺騙,同樣是這些人,但是在早上的時候,他們很接近那超越的,到了晚上,他們已經過份生活在那塵世的,生活在那世俗的,以及那肉身體的世界,所以他們變成集中在那裏。

  完美的人是一個能夠很容易就通過這七個能量中心的人,他是一個自由的人,他不固定在任何一點。他就象一個可以撥動的號碼盤:你可以調整它到任何一個看法,那就是所謂的慕克塔(mukta) ……一個真正自由的人,他能夠在所有的層面上移動,但是同時又能夠保持不為它們所動,他的純粹永遠不會喪失,他的純粹永遠維持在屬於超越的。

  佛可以來,碰觸你的身體,然後治療你的身體,他能夠變成一個身體,但那是他的自由,他能夠變成一個頭腦,他能夠跟你講話,向你解釋事情,但是他絕不是那個頭腦,他來,然後站在頭腦的後面使用它,就好象你在開車,你絕不會變成那輛車,他使用所有這些階梯,他是整個梯子,但是他的最終觀點永遠保持是超越的,那是他的本性。

  「阿伐羅其塔」的意思是一個來自彼岸來看這個世界的人。

  阿伐羅其塔……神聖的主和菩薩……在超越的智慧深道裏移動。

  這段經文說:這個彼岸的狀態並不是一個靜止的東西,它是一個移動,它是一個過程,就象河流一樣,它不是一個名詞,它是一個動詞,它繼續展開,那就是為什麼印度教教徒稱它為千瓣蓮花……一千意味著無限,它是無限的象徵,很多花瓣開在很多花瓣上面,花瓣迭上花瓣,繼續張開,無止境的,旅程開始,但是永遠沒有結束,它是一個永恆的生命之旅。

  阿伐羅其塔……神聖的主和菩薩……在超越的智慧深道裏移動。

  他像一條河流,流進彼岸的世界,他被稱為神聖的神和菩薩,易如瓦拉(iswara)這個梵文的字必須再度被記住,它被翻譯成「神聖的主」。「易如瓦拉」的意思是:一個由自己的財富變成完全富有的人。他的財富屬於他自己的本性,沒有人能夠將它們帶走,沒有人能夠偷走它們,它們不會失去。你所有的財富都會失去、都會被偷……有一天死亡將會來臨而帶走每一樣東西,當某人來到那個內在的鑽石……那是一個人自己的本性,死亡無法將它帶走,死亡與它無關,它不能夠被偷,它不會失去,那麼一個人就變成易如瓦拉,就變成神聖的主,就變成巴卡凡。

  巴卡凡這個字意味著「被賜福的人」,他的幸福永遠都是屬於他的,它不依靠任何東西,它是獨立的,它不是有任何東西所引起的,所以它不能夠被帶走,它不是被引發的,它是一個人固有的本性。

  他被稱為菩薩,菩薩是佛教裏面一個非常優美的觀念,菩薩的意思是一個人已經成佛,但是他仍然將自己留在時空的世界來幫助別人,菩薩的主要意思是「一個佛」,他剛準備好要放棄和消失,他準備好要進入涅盤,沒有留下什麼要解決的東西,所有他的難題都被解決了,他不需要在此,但是他仍然在此,此地沒有其他東西要學的,但是他仍然在此,而且他使自己維持身體的形式,他維持整個梯子。雖然已經超越了,但他還是維持整個梯子,出自他的慈悲來幫助別人。

  有一個故事說,佛陀到達了那個最後的門……涅盤,那個門被打開了,天使們在那裏歌唱跳舞迎接他,因為,在幾百萬年當中,一個人變成一個佛是很少發生的。那個門開了,那一天自然是一個偉大的慶祝日,所有古代的佛都聚集在一起,他們歡欣鼓舞、花落繽紛、音樂悠揚,而且每一樣東西都被裝飾,那是一個慶祝的日子。

  但是佛陀並沒有進入那個門,所有古代的佛都抱著手要求他,請他進來:「你為什麼站在外面?」據說佛陀回答:「除非所有其他在我後面的人都進來了,否則我不要進去,我要把自己留在外面?因為我一旦進來了,我就消失了,那麼我將不能夠對這些人有任何幫助,我看到成千上億的人在黑暗中摸索,而且跌過來跌過去,我自己也曾經以同樣的方式摸索了好幾百萬世,我想幫助他們,請你們把門關上,當每一個人都來到的時候,我自己會敲門,然後你們就可以接受我。」

  一個很優美的故事……

  這就叫做菩薩的狀態,一個人準備好要消失,但是仍然維持在身體、在頭腦、在世界、在時間和空間,來幫助別人。

  佛陀說:靜心就足夠解決你的難題,但是在它裏面還欠缺某些東西……慈悲。如果慈悲也存在,那麼你就能夠幫助別人解決他們的難題。他說:靜心是純金,它有它自己的完美。但是如果有慈悲,那麼金子也有芬芳,那麼它就是一種更高的完美,一種新的完美……帶有芬芳的黃金。黃金本身就足夠了,非常有價值,但是加上慈悲,靜心就有了芬芳。

  慈悲使佛陀還保持是一個菩薩,剛好在邊界上,是的,一個人可以保持幾天或幾年的時間,但是不能太長,因為漸漸地,事情將會開始自己消失。當你不執著於身體上,你會變得從身體移到另外的地方,有時候用一些努力,你可以回來,用一些努力,你可以使用身體,但是你已經不再定居那裏。當你不再在頭腦裏,你有時候可以使用它,但是它已經不再象以前運作得那麼好了,你已經不再在它裏面流動,當你不使用它,它還是在那裏,它是一個身心機構,它會開始堆積塵埃。

  當一個人到達了第七階,有幾天,有幾年,你可以使用那六階,你可以回頭使用它們,但是漸漸地,它們會開始破碎,漸漸地,它們會開始垂死,一個菩薩最多只能留住這裏一世,然後他必須消失,因為那個身心機構消失了。

  但是所有那些得道的人都盡可能試著去使用「身體頭腦」來幫助那些仍然生活在身體和頭腦的人,來幫助那些只能夠瞭解身體和頭腦語言的人,來幫助門徒們。

  阿伐羅其塔……神聖的主和菩薩……在超越的智慧深道裏移動,他從高處往下看,只看到五項要素,而他看到在它們自己的存在裏,它們是空的。

  當你從那一點看……比方說,我剛剛告訴你,我向你裏面的佛致敬,那是來自彼岸的一個看法:我把你們看成潛在的佛,而另外一個看法就是我把你們看成空殼子。

  你認為你是的東西事實上並不是什麼東西,只是一個空殼子。某些人認為他是一個人,那是一個空洞的概念,意識既非男性,亦非女性。某人以為他有一個很漂亮的身體,他是漂亮的、強壯的,這個那個……那是一個空洞的概念,只是自我在欺騙你。某人認為他知道得很多,那簡直無意義,他的身心機構累積了一些記憶,而他被那些記憶所欺騙,這些都是空洞的事情。

  所以當我從超越的觀點來看,在一邊我看到你們是正在發芽的佛,而在另外一邊我看到你們只是空殼子。

  佛陀說:人由五項要素所組成,而它們都是空的。由於這五項要素的組合,就產生了一個叫做自我或自己的副產品。它就象時鐘的運作:它繼續滴答滴答響,你可以聽,那個滴答聲就在那裏,你可以打開那個鐘,你可以將所有的零件都拆開來,去找出那個滴答聲是從哪里來的。那個滴答聲存在,但你將不會在任何地方找到它。那個滴答聲是一項副產品,它只是幾樣東西的組合,有一些東西在一起運作而創造出滴答聲。

  你的「我」就是這樣……五項要素在一起運作,創造出那個滴答聲叫做「我」,但它是空的,它裏面沒有東西,如果你在它裏面尋找任何實質的東西,你將會找不到。

  這是佛陀最深的直覺和洞見之一:人生是空的,就我們所知道的人生是空的。其實人生也是充滿的,但是我們對它一無所知,你必須從這個「空」移向一個「滿」,但是現在你無法想像那個滿,因為從這個狀態看起來,那個滿是空的。而從那個狀態看起來,你的滿是空的……一個國王看起來象一個乞丐,一個有知識的人、博學多聞的人,看起來好象是笨的、無知的。

  某一個神聖的人收了一個學生,然後告訴他:「如果你試著寫下所有你對宗教生活的瞭解,以及什麼東西將你帶到那裏,那將是一件好事。」

  學生離去,然後開始寫。一年之後他回到師父身邊來,說:「我非常用功去做這件事,雖然它離完成還差得很遠,但是我會繼續奮鬥。」

  師父讀了他那幾萬字的作品,然後告訴那個年輕人:「他的推理令人贊佩,描述也很清楚,但是太長了一些,試著將它縮短一下。」所以那個新手再度離去,五年以後回來,帶著一部只有一百頁的作品。

  師父露出笑容,看完之後,他說:「現在你真的已經在接近那個事情的核心,你的思想清晰而有力,但是仍然太長了一點,試著再濃縮一下,我的孩子。」

  那個新手黯然神傷地走開,因為他已經很費心來達到那個精髓,但是十年之後他又回來,在師父面前深深鞠躬,呈給他只有五頁,然後說:「這是我信仰的核仁,是我生命的核心,我感謝你帶我到這一點。」

  師父慢慢地,而且仔細地讀:「它真的不平凡,」他說:「就它的簡單和美而言,它是真的不平凡,但是它尚未完美,試著去達到一個最後的澄清。」

  到了指定的時間,當師父正在準備他的結束,學生再度回來,跪在他面前接受他的賜福,交給他一張紙,上面什麼都沒寫。

  師父將他的手放在這個朋友的頭上說:「現在……現在你終於明白了。」

  從那個超越的看法,你的所有都是空的;從你的看法、你神經病的看法,我的所有都是空的。

  對你而言,佛看起來是空的,只是純粹的空。由於你的觀念、由於你的執著、由於你對東西的佔有,佛看起來是空的,其實佛是充滿的,你是空的。這個洞見是絕對的,而你的看法是相對的。

經文說:

  阿伐羅其塔……神聖的主和菩薩……在超越的智慧深道裏移動,他從高處往下看,只看到五項要素,而他看到在它們自己的存在裏,它們是空的。

  空是進入佛的鑰匙,當我們進入「心經」更深的領域,我們將越來越深入它。

  靜心冥想這些經文,帶著愛,帶著同感來冥想它,而不是用邏輯和推理來冥想它,如果你用邏輯和推理來進入這些經文,你將會扼殺它們的靈魂。不要分析它們,試著去瞭解它們,試著以它們本然的樣子來瞭解它們,不要將你自己的思想帶進來,你自己的思想將會是一個干擾。

  如果你能夠注意看這些經文,而不要用你的思想,你將會變得非常清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