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自體之鏡:移情緒論
  
  1、治療關係是來訪者無意識地根據其早年生活中建立的模式來對治療師作反應。

  2、移情常常與過去和重要他人之間的未解決事件有關;它既可能對治療有幫助,也可能毫無作用或具有破壞性,這取決於它被識別的程度以及治療師如何反應。

  3、移情可以幫助治療師根據衝突與阻礙的起源來理解過去,並且觀察過去在現在重現的方式。

  4、移情被看作是在此時此地發生的一場動員,而它的心理動力來源於彼時彼地。

  5、移情的“修通”被認為是所有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的基石。

  6、理解移情的三類主要方式:
     第一類觀點認為移情是以俄狄浦斯事件為核心的早期內在衝突的再次體驗。
     第二類認為移情是對早年重要關係的重複,被看成是早年生活中關鍵關係模式的再啟動。
     第三類認為移情是治療師與來訪者共同作用的一個過程。治療師的工作就是幫助來訪者理解他們共同建構的現實。來訪者慢慢地融入治療關係中,而這將幫助他們重建內部的主觀世界。
  
  7、移情的四種表達方式:
     第一種方式是直接表達,來訪者真實地告訴治療師他對她有著怎樣的體驗。
     第二種方式是通過來訪者生活中的故事以及對事件的描述來象徵性表達移情。
     第三種方式是通過夢和幻想等意像來表達。
     第四種方式是“扮演”,來訪者與治療師一起扮演某種特定的早年角色關係。
  
  8、最初人們認為移情現象主要產生於精神分析的條件之下。與治療師接觸的頻率(每週三至五次)、治療的長度(通常歷經數年)以及治療師的中立與節制被認為是移情得以產生和“修通”的條件。
  
  9、修通是對移情得以處理,從而引起了改變的發生。
 

10、治療師給予治療的方式與解釋的內容同等重要。在理論上正確但卻以不太敏感的方式給出的解釋可能不會被“聽見”,因此也不是治療性的解釋。
  
  11、移情的解釋是理解來訪者內心生活的最為可靠的來源。解釋始於對主觀體驗和那些不得不被壓抑、否認、或者投射的體驗的共同性理解。
  
  12、有效的解釋針對的是此時次地的含義,並且只能慢慢地將此時次地的含義與建構當前體驗的過去含義聯繫起來。
  
  13、移情的解釋有三種主要的方式:此時次地的解釋;當前生活的解釋;起源的解釋。
  
  14、最好的解釋應當短,並且以可被理解的方式呈現。
  
  15、移情可能會引起治療關係的破裂,並因此導致治療的過早終止和不成功。
     
第二章投射與投射性認同
  
  16、投射是一種將自身擁有的難以接受的想法、感受、特質或行為歸於他人的心理過程。
  
  17、防禦的本質就是將易引發焦慮的壓抑的內容歸到外部世界而不歸到自己的一種歸因的過程。
  
  18、施列伯害怕自己的同性戀願望,並在潛意識中將這種愛轉變為對同性戀的恨。
  
  19、家庭可能是一個尤其強烈地潛意識地運用這一機制的場所。伴侶們可能將自己的某些方面投射到伴侶身上,而大多數伴侶治療都注重幫助伴侶們撤回投射。
  
  20、投射性認同較移情更進一步;來訪者不但以基於過去關係的扭曲的方式體驗治療師,而且他還對治療師施加壓力,使治療師以與來訪者潛意識的幻想相吻合的方式來體驗她自己。
  
  21、奧格登認為,投射性認同具有三個階段:
     (1)存在一種去除自體之中感到危險的或者被威脅的部分的願望;
     (2)個體對被投射者施加壓力,使他們的行為方式與個體的幻想相一致;
     (3)接受者以與投射性幻想相一致的方式來體驗他自己。
  
  22、投射性認同是指通過將不想要的感受和衝動投射入他人體內而將其除去。
  
  23、理解投射性認同的意義:在投射性認同發生的時候識別它們,從而既不會內化它們,也不會被來訪者的感受所傷害,或者報復性的傷害來訪者。
  
  24、處理投射性認同的三步原則:
     第一步,意識到這一過程的發生。非常重要的是,治療師應該花足夠的時間來真正瞭解正在發生的事情,而這需要治療師不時地、很不舒服地與投射共處。
     第二步,一旦投射性認同得以澄清,治療師就可以開始對它們自己和來訪者之間可能發生的事情做出說明和解釋。這裏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對這些材料進行加工處理,而不是把產生的這些感受見諸行動
     第三步,最終具有治療功能的乃是治療師抱持這些被投射的方面的能力,既不報復來訪者,也不退縮,因為這樣的反應都會導致更為強烈的投射性認同。

 

25、奧格登認為投射性認同是移情的一部分,它使治療師捲入並扮演來訪者的內部客體。
  
  26、給予解釋時選擇恰當的時機時非常重要的。如果來訪者沒有做好聆聽解釋的準備,它可能會把解釋體驗為一種回投給他自己的強烈的投射。
  
  27、“容納”投射性認同的過程並非是一個被動的過程,治療師必須能參與到這種強烈的關係之中,同時又保持用言語表達體驗的功能。
  
  28、有效地處理來訪者的投射性認同依賴於一種“足夠好”的治療聯盟。
  
  29、對投射的處理主要包括敏感地探索其內心感受和引發投射的體驗;然後隨時間流逝,治療師幫助來訪者“撤回”他們的投射並“承認”自己有著更多的方面----不僅包括好的方面,也包括壞的方面。
  
  30、對投射性認同的處理則包括隨時間流逝意識到這一過程,“容納”這種投射以及通過解釋或說明將被“消化”處理過的版本返還給來訪者。這需要治療師發展的足夠成熟,以至於能夠處理這些令人困惑和苦惱的材料。
  
第三章移情理論的早期發展
  
  31、克萊茵是“精神分析理論和治療的真正轉捩點”。
     
第四章移情理解的發展:心理動力性心理治療
  
  32、經典精神分析的觀點和克萊茵的觀點通常被認為是以“驅力理論”為基礎的。三種頗有建樹的其他理論是:心理動力性心理治療中的客體關係、自體心理學和主體間取向。
  
  33、移情的模式形成於童年時期,並在成年的關係中上演。
  
  34、治療師很少僅僅是過去的一個人物,而常常是內部多個客體關係的混合物。移情的修通會引起來訪者內部的改變,他們會更有能力內化治療師所給予他們的東西,而不再將自己的內部世界投射到治療師身上。
  
  35、治療常常會為來訪者提供一種嶄新的客體關係。如:持續的關注、始終一致、不帶評判、對理解的持久努力以及不對來訪者的敵意進行報復等。
  
  36、“反移情”反應被看作是一把能夠幫助治療師理解移情的鑰匙。
  
  37、核心的自體結構有三個“極點”:誇大部分、理想化部分、孿生部分。
  
  38、在誇大部分中,兒童有著確定、反映和被回應的需要,以及瞭解對重要他人來說他有多麼重要或多麼特別的需要。理想化部分則需要他人能夠提供安全、穩定、智慧、平靜和力量,使兒童能夠與其融合以緩解焦慮,並恢復平靜感。而在孿生部分中,兒童需要他人提供一種和另外一人相似的感覺。
  
  39、未被滿足的自體客體移情需要表現為同治療師之間的自體客體移情,包括鏡像移情、理想化移情和孿生移情三種方式。
  
  40、自體心理學將自體客體移情分為鏡像移情、理想化移情和孿生移情三種移情。
        
第五章圖式與腳本:認知行為治療與移情
  
  41、在對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治療中,治療師與來訪者之間要比其他來訪者更為重要。治療關係應該更親近更溫暖,而且治療師需要密切觀察來訪者對自己的失望、憤怒及受挫的種種徵象。
  
  42、如果一位來訪者在治療中總是遲到,那麼其圖式可能是對依賴的恐懼,也可能是覺得自己不值得引起注意。“當我說我們需要討論一下你在治療中經常遲到的現象時,你開始變得憤怒起來,你的拳頭緊握著。在那一刻你腦海中想到了什麼?這和你感受到的吻合嗎?”  

 

第六章真實關係:移情與人本主義—存在主義/體驗治療
  
  43、人本主義心理治療師並不否認移情的發生,他們強調治療師對來訪者的內部反應是理解來訪者的資源。為了維持治療關係的真實性,他們更傾向於自我暴露自己的反移情反應。
  
  
  
第七章移情多棱鏡:伴侶與家庭治療
  
  44、一個有關吸引的潛意識過程的實例。斯堪納描述了在一個家庭治療培訓工作坊中所發生的情況:
  
  當大家彼此之間還比較陌生的時候,培訓者請參加者選擇團體中的另外一人,選擇的條件是此人能使他們想其起他們自己原生家庭中的某個人,或者此人能彌補其家庭中的某個“豁口”。這一練習要求不能有任何言語的互動。
  
  當大家都結成對子的時候,再請結對的兩人一起討論是什麼將他們帶到了一起。然後請每對人選擇另外一對子,再請形成的四人小組扮演一個家庭。之後培訓者請他們討論究竟是他們家庭背景中的哪些方面使他們做出在剛組建的家庭中扮演某個角色的決定。結果是非常吸引人的。
  
  斯堪納形容說,工作坊的參加者們最終選擇的人常常來自於那些與他們自己的原生家庭有著或曾經有著相似的運作方式的家庭。四個人可能全都來自於在分享情緒或者處理憤怒或嫉妒等方面存有困難的那種家庭,或者是來自於期望所有人在任何時候都興高采烈的那種家庭。或者他們曾經都有著相似的缺失某位父母的經歷,又或者是共用著某些類似的家庭中的喪失或改變的經歷。
  
  起初,斯堪納有些擔心練習中那些最後選擇夥伴的參加者們----那些“壁花”們,他怕他們可能會有被拒絕的感受。由於這種焦慮,他直到最後才去詢問這些人的體驗,並且非常擔心他們的反應。但是,他們的體驗與其他人是一致的;他們發現自己也找到了與自己共用類似的原生家庭主題的夥伴們,在他們的早年生活中都有著被拒絕的體驗。
  
  45、投射性認同使自體那些“壞的”或者可怕的、不被承認的方面以一種安全的方式表達出來,並且通過這種方式,個體常常可以更為安全地批評或攻擊這些方面。
  
  當某人不斷抱怨或攻擊某位重要他人時,探索這個人是如何體驗以及承認(或否認)所抱怨的屬性常常是非常有益的。
  
  46、聆聽反移情中內部伴侶的聲音需要治療師具有“消極承受力”這樣一種能力,即能夠處於“不確定性和懷疑之中而不會煩惱的尋找事實真相”的能力。
  
  47、初級改變和次級改變的區分。
  
  “初級改變”是指行為上的某種改變,它常常是一種針對治療情景的反應,而不是以伴侶之間或家庭內部的關係模式或動力學的根本改變為基礎。一旦治療終止,這些改變常常難以保持。
  
  “次級改變”發生於關係的潛在模式----關係系統發生重要變化的時候,這使得問題行為或症狀行為變得多餘。關係中的次級改變是指關係各方感受並回應對方的方式的變化,這種變化來自于伴侶一方或者雙方對自我的感覺的變化。
  
  48、處理移情----首先促進移情的發展,然後再理解並解釋它----乃是精神分析的核心治療方法,同時也是心理動力性心理治療的核心成分。而運用這種處理移情的特別方法需要治療師接受培訓和細緻的臨床督導。
  
  49、移情的三個基本特徵:移情是一種潛意識的組織活動;移情的複雜起源(痛苦體驗與積極體驗共存);移情涉及對他人的持久知覺。

 

50、移情的三個維度:積極和消極移情、色情移情以及自體客體移情。心理動力性心理治療師認為:“積極移情是治療改變的必要條件。”在治療早期建立積極移情的失敗則常常被視為必須進行長期工作的一個指征。
  
  51、積極移情的出現表明在潛意識中治療師被等同于病人曾經擁有的或者渴望擁有的充滿愛意並能給予幫助的父母,而且這種移情一旦發生,治療師的語言就具備了父母所具有的那種權威性、影響力和力量。在積極移情的影響下,病人的孤立感、孤獨感以及無助感都能得到充分的緩解,並且使治療師的恰當干預能夠發揮作用。出於同樣的原因,如果沒能在病人和治療師之間作出富有意義的連接,那麼隨後的干預----無論它在理論上如何正確,都將難以發生作用。
  
  52、消極移情總是需要加以探索,否則便能有可能使治療偏離正軌。
  
  53、色情移情對治療師來說,在它被識別為一種移情現象之前,它可能會具有破壞性,它是指來訪者發展出的一種針對治療師的以個性或色情感受為特徵的積極移情。
  
  54、如果色情移情沒有被識別出來,那麼可能會有治療師將其反移情體現見諸行動的危險,以及治療師和來訪者之間建立起一種剝削性的性關係的可能性。
  
  55、能使色情移情的有效處理變得更為容易一些的治療技術之一乃是確立清晰的“治療框架”。
  
  56、治療框架越是清晰和“穩固”,對來訪者來說治療的時間和空間就會變得越安全,而容納和探索包括性和色情的感受在內的多種感受就越是容易。
  
  57、自體客體移情----一種在治療關係中被激發出來的由來訪者早年發展中的特別缺陷所導致的關係模式。
  
  58、在共情的、非評價性的治療關係中,那些早年生活中未被滿足的自體需要會被重新啟動,並由此導致同治療師之間的一種關係模式----即自體客體移情,它使個體能夠有機會重新發展為一個整合的自體。最常談到的自體客體移情是鏡像移情和理想化移情。
  
  59、馬倫曾提出一種用“兩個三角”的概念來理解治療關係中的移情是一種頗有幫助的方法,這兩個三角是指衝突三角和人的三角。
  
  衝突三角聚焦於內心衝突。來訪者體驗到某種情緒或衝動,這種情緒或衝動有可能會引發焦慮,在這種情況下來訪者會防禦這種焦慮或者保護自己免受之苦。
  最初的情緒或衝動處於來訪者的意識之外;而治療師可以看到的乃是這些防禦策略所導致的行為,以及這種情緒或衝動所引發的焦慮的殘餘。
  人的三角關注的焦點不僅包括最初由焦慮引發的情緒,同時還包括防禦的解決。在某一時刻有三個人可能引起來訪者的關注:治療師、來訪者當前環境中的另外一人或來自於過去的一位重要人物。
  
  60、當這種情緒或衝動引發焦慮時,這種焦慮通常起源於個體過去的某些重要人物,常常是父母。焦慮的焦點和/(或)防禦行為常常集中於當前的某個人身上,這個人可能是治療師,可能更為間接,是來訪者周圍的一個重要他人。這種情緒----即焦慮引發的體驗被移情到另外一個人。治療的大部分工作在於試圖理解衝突的三角中防禦背後的情緒或衝動,以及人的三角中與這種情緒引發的焦慮有關的過去人物----即試圖理解兩個三角中的各個成分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61、移情的兩個主題:
     第一個主題可以從“使潛意識意識化”。對於經典精神分析的治療師來說,“使潛意識意識化”意味著通過對移情的探索和解釋來發現那些導致之後生活中的情緒或心理問題的來自童年的創傷性或未解決的事件;然後使來訪者領悟到這些體驗對他們當前生活的影響。
     關係流派和主體間流派的治療師認為,“使潛意識意識化”的過程與其說是獲得被壓抑的創傷及其後果的領悟,不如說是將來訪者建構他們體驗的意義的建構方式帶入意識之中。
     第二個主題是來訪者對治療關係的體驗的重要性。治療關係本身變成了引起來訪者改變的主要來源,因為過去的創傷性體驗在治療關係中得以重演,但是得到的回應卻與過去不同。
  
  62、對移情的解釋應當是一種邀請,邀請來訪者去探索看待他們經驗的其他方式。
  例如,“你在告訴我你對你的朋友失約這件事有多麼的憤怒;我猜想,是不是你也有可能讓我知道,你是否會因為我生病錯過前兩次安排的會談而感到憤怒呢?”這樣的解釋遠沒有後面這種解釋那麼武斷:“你的憤怒其實是因為我錯過了前兩次約會,而不是因為你的朋友失約了”。
  
  63、對所有治療師來說,不管他們持何種理論取向,察覺到移情現象的本質都是很重要的。
  
  64、移情和投射是真正的“自體之鏡”,它們能夠反應出內部世界的重要內容,並且呈現出個體與他人進行互動的模式。很好的回應並理解這些概念,然後把這種理解轉化為實踐,能夠使來訪者擁有更多的機會來選擇他們想要的同他人之間以及同他們自己之間的關係模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