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心念變了,德行就變了;德行變了,運氣就變了;運氣變了,命運就變了。所以,改變命運真正靠的是自己的正能量,厚德載物。而不是身上佩戴的各種護身符轉運珠……內心善良、柔和、寬厚,必長福相,那是多麼昂貴的化妝品都裝扮不出來的,相由心生,境由心轉。古人雲:人心生一念,天地盡皆知。          

 

禪定和道家的氣功好像有點兒像”

你的理解是錯誤的,禪定:“禪”是外不著相,不執著一切境界相是為禪;“定”是內不動心。就是制心,另心不被心鏡所牽,不被五欲牽,若真修禪定,不應當只在打坐的時候制心,而且應當在平時也這樣的修行,思想和內心即:內外平衡平靜,入世出世都不被心鏡所牽,不被五欲牽,才是修禪定

 

不論哪教派只要用功修行,內分秘必有變化‘酸軟體’愛感冒,流鼻涕趟眼淚,骨節響等,再過段時間身體放香味,香味過了頭頂塌吭,出酸腥味。請記住一定少吃甜的酸的,絕不吃動物血,吃減饅頭,蘇打熬粥。心煩了去室外走走,坐久了哪痛用手搓搓哪,打坐要沒氣了別怕,可能要胎息了,該吃全素了。煉功念佛打坐能量足了,身體自然排斥葷腥

 

一個人或一個團隊的領導人從來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們是通過對群體發生影響來實現既定的目標,這種影響也同樣取決於領導人或個人自身的信仰、修養和素質。共同創造溫馨友愛的祥和氣氛,使群體在心理上沒有壓力,個個心情舒暢,人人以團隊為榮,行善積德,修心養性,克服某些性格缺陷,逐步成為一個信仰虔誠、品德高尚的人

 

人要以寬容之心待人,自己才能被人所容

 

一、容人之長

  

  人各有所長,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得到提高,事業才能發展。善用人之長首先能容人之長,必須克服狹隘的思想,杜絕把人才視為潛在的競爭對手,加以限制、排斥的不良行為。惟有廣納人才,培養、使用,工作中嚴格要求,生活上關心愛護,做到容人之長,用人之長。

  

  二、容人之短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的短處是客觀存在的。容不得別人的短處,勢必難以相處、共事。隨著時代的發展,道教文化研究也將得到逐步發展,這就需要一批高學歷、道教知識豐富、願意為道教事業獻身的人才加入道教中來,並逐步走向領導崗位。如果不正視現實,及時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注意策略,很容易陷入孤軍奮戰,孤立無援的境地。

 

然而容人之短並不意味著姑息遷就,古言道"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就看你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方法?如採取方式方法正確,便能因勢利導逐步樹立良好的風氣。使整個群體團結起來,互助互敬,事業必有成。

  

  三、容人之過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必改,善莫大焉"。這就要求道眾,特別是領導人時刻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以保持道眾之間的和諧與團結。但由於人的社會性和局限性,在現實生活中是比較復雜的,還要察覺道眾的思想動態變化,及時瞭解有關資訊,使矛盾、差錯、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之中。

 

即使個別道眾或負責人有過失,也應該積極為他補救,承擔責任。事後幫助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人在最困難之時伸出援助之手,常常令人終生難忘。如無寬容之心,光埋怨指責,往往會適得其反。

  

  四、容人個性

  

  一個人有個性,並不是壞事,比有任性好,容人個性從根本上來講,就是能夠接納各種不同性格的人。這不僅是一種道德修養,也是處世藝術。當今是科學進步,人才輩出的社會,大千世界人才多,個性鮮明,棱角分明,思想多元化,民主、自由人人嚮往,直接影響道眾。

 

在這種形勢下,團隊應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機會,如管理、道教文化研究、道教音樂、道教武術、道教經韻、醫術與針灸、易經研究、繪畫與書法等傳授與研究。在廣招人才的同時,對道眾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各盡其能,共同團結在一個祥和的氣氛之中,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而奮進。

 

般若之智亦無大小。為一切眾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見,修行覓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開悟頓教,不執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

 

修到什麼程度才謂“明心見性”?

 

答:明心見性的標準要從修和煉兩個方面來講。

 

一是從修心方面,

悟透了宇宙和生命的真相既是初步開悟。

開悟後心明眼亮,不再迷惑,達到了理無礙,因此,開悟即為明心。

 

見性是指開悟後,在世間一切事物中的運用。

性無形無相,看不見摸不著,只能表現在各種作用上,故謂“性顯在作用”。

當你把悟透的宇宙真相,自自然然地靈活運用在萬事萬物之中時,達到了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才謂見性。

 

二是從修煉方面講,當你煉到(天眼見到)體內通明透亮,一片光明時,謂之明心。當你見到上丹田如日中天的性光時,謂之見性。

最後達到,明心也非明心,見性也非見性時,才算最究竟的明心見性,才算到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