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神

  元神的來源無極界,是無極界靈質體的分體。

  元神來自無極界。在無極界,由於無極質內部沒有極性,所以無極質的感覺是靈性感覺。無極質的靈性是沒有差別的,靈質的能量和靈力都相同,所以整個無極界雖然具有極高的靈質能量,但是沒有勢能,所以沒有運動,沒有聲、光、形、色等,寂靜不動。無極界的這種特性,使靈質體雖然有極敏的靈性,但是卻不能感覺自己的存在。另一方面,無極界的寂靜特性和靈質體的高敏靈性,使每個靈質體的任何一絲靈動,整個無極界所有的靈質體都會感覺到,因此每個靈質體都不會隨意發出任何靈動,不可以干擾整個無極界的寂靜性。

  元神的主體是無極界的靈質體,元神的任何感覺,元神的主體都能感覺到。元神喜純好靜的特性就是元神主體在無極界的特性。元神作為無極界靈質體的分體,可以在宇宙中運動,可以感覺宇宙空間中豐富的物質特性以及物質運動的千變萬化,元神主體在無極界也能感覺到,這種感覺即不會干擾無極界的寂靜性,又可以使靈質主體享受到高靈性生存的樂趣,這是元神從主體分離出來在宇宙中生存的根本意義。

  宇宙是有極物構成的,元神靈力極大,具有創造有極物的靈力和能量,可以進出任何宇宙空間和有極物體,可以控制任何宇宙空間和有極物體的運動,所以任何宇宙空間和有極物的玄機能量都不能破壞元神本體,都不能損害元神。但是,元神也不能獨立在宇宙空間中活動,因為元神一動就會發出靈力,元神的強大靈力會破壞宇宙空間和有極物體的運動玄機。因此,元神要在宇宙中活動,就必須居住在元神自製的特殊有極玄機體中,這種玄機體可以鎖住元神的靈力,這樣元神在宇宙中活動才不會破壞宇宙空間的玄機。另一方面,元神如果曝露在宇宙空間中,空間的玄機使空間中的物質產生強烈的運動,元神在這種物質運動的沖涮中會受不了,因為元神本質上是喜純好靜的,所以也要呆在有極物玄機體中才能安神。在一般情況下,元神是居住在具有活性的生命體內,元神可以借用生命體的活動性在宇宙空間中活動。

二、識神

   識神是在身體大腦中形成的可以控制生命體行為的意識體。生命體從誕生那一刻起就不斷地用身體(包括肌膚和神經)和感官接收天地間各種事物的資訊能量,包括風雲、光影、陰晴、冷暖和聲音,在人類生命體中還會不斷接受人文事物,特別是大量地接受知識和生活教導,在大腦裏積累了很多知識資訊和事物資訊。大腦具有特殊的生物性資訊加工功能,大腦功能與資訊能量之間產生能量旋機,形成大腦思維,不斷複製、演化、創造和提煉新的資訊,使大腦內的資訊迅速膨脹,資訊能量也隨之增大,形成資訊能量場,具有能量感應性。這種感應性不斷增強,又產生在大腦中,最終與大腦機能一起合成了具有分辨功能和控制身體功能的意識體,這就是識神。

  識神是由大腦機能和大腦儲存的資訊能量決定的,有什麼樣的大腦機能,有什麼樣的資訊能量儲存,就衍生出什麼樣的識神。動物有動物的識神,人類有人類的識神。人類的大腦機能比動物的大腦機能的生物性能更強更好,所以能吸收的資訊能量比動物吸收的種類多、信息量更大,所衍生識神的生物性更高級,識神的意識性和意識力更強。但是,識神無論怎麼強,都受到大腦機能和儲存資訊的制約,人的思想會千差萬別,也不會產生超出大腦機能的思維能力,不會產生超越所儲存知識資訊以外的思維能力,所以人的思想必然局限在大腦機能和所儲存的知識範圍內。識神與大腦機能混成,是生命體的有機構成,人的情感、欲望等都與識神密切相關,都在識神的作用和控制下發生,所以人的識神具有情感和欲望的因素。當人的大腦機能受到損壞時,識神就會隨之受到損壞;當人腦儲存的知識資訊發生系統紊亂時,識神同樣會發生意識紊亂。這兩種情況是造成人的精神和行為狀態異常的根源。當人的生命終結時,大腦機能喪失,人的識神也同時毀滅。
三、元神與識神的關係

   一般情況下,元神只進入人體中。人體的識神產生在大腦中,它能夠以意識力控制大腦機能,從而控制身體行為。元神來自於身體之外,是高能靈體,比識神的意識力強大。但是,識神是大腦機能與知識資訊合成的,當識神的意識力非常強大時,大腦機能和身體行為完全由識神控制,元神與大腦無法溝通,發揮不了靈性作用。由於元神是高靈意識體,具有靈性,而識神只是意識體,沒有靈性,當大腦完全被識神控制時,思維就缺乏靈性。有時候識神活動太累歇息一會兒時,元神得以接觸大腦資訊並控制大腦,就會發出靈性意識,這就是人們感受到的"靈感"。

  識神會產生和控制人的情感和欲望,當人的情感和欲望很強烈時,識神會被玄暈,嚴重時會喪失識神的意識和理性。元神在識神控制大腦和生命行為時,對情感和欲望沒有控制力。當元神恢復對大腦和生命行為的控制時,元神有能力控制情感和欲望。但是,元神控制大腦和生命行為的前提條件是滅掉識神,掌握生命控制權,這需要經過生命修煉才能達到,這就是千年來人類存在生命修煉現象的根本原因。

  無極界和有極界通過其相應的元神及識神來進行聯繫和控制,識神是元神控制的結果。從整個宇宙講,宇宙是實體,元神是靈體,就具體的人類講,人體是實體,元神是靈體。宇宙的體系是元神統帥的結果,而形之為個體的形形色色的智體是元神不同層次控制的產物,是元神的不同表現的縮影。

四、道家元神論

   神為人身“三寶”之一,雖歷代醫家皆有論述,但氣功古籍所載尤詳。丹道書中義將其分為先天與後天,先天之神又彌“元神”。元,有本無、根本、原始之義。元神是指與生俱來的稟受於先天的神氣,與出生後由外景事物為心所任而逐漸產生的後天識神、欲神有著本質的區別。正如張伯端所說:“失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無神者,乃先天以來"點靈光也;欲神者,乃後人所染氣稟之性也”(《青華秘文》)。近人張錫純也說:“元神者,無思無慮,自然虛靈也;識神者,有思有慮,靈而不虛也”(《醫學衷中參西錄·人身神明詮》)。


  神本原于先天父母之精。《靈樞·本神》說:“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靈樞·天年》又說:“血氣已和,榮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意即父母媾精結胎成形之後,神氣舍心才產生生命。此神為出生前尚未被後天所染之神,故當指元神而言。正如《性命圭旨全書》所說:“父母媾精之後,一點靈光……元從太虛中來者,我之元神也。”


  元神所以在丹道書中論述較詳,乃因古代內丹家在煉養實踐中體驗總結而成。元神是先天之性,又稱“元性”、“真性”,因其不是思慮之神(即意念活動),故表現如嬰兒不識不知而又具備感覺、靈動的狀態。氣功態下,人處於恬淡虛無的境界,此時呼吸綿綿,若存若亡,無思無慮,飄飄欲仙,恍恍惚惚,這一狀態即乃元神所現。正如《黃庭外景經》石和陽注:“元神者,心中之意,不動不靜之中活活潑潑時是也。”《脈望》說:“內念不萌,外想不入,獨我自主,謂之元神。”〈武術匯宗》說:“此神亦謂之本性,亦謂之真意,其心必要清清朗朗,渾渾淪淪,無一毫念慮,無一毫覺知,則空洞之中,恍惚似見元神懸照於內,斯時殊覺五蘊皆空,四體皆假,而我有真我也。”其實,〈老子》所言“載營魄抱一能無離,專氣致柔能嬰兒,滌除玄覽能無疵,愛民治國能無為,天門開闔能無雌,明白四達能無知,”正是描述元神所主宰的出命活動狀態。


  先天元神與後天識神、欲神的關係是對立統一的。“欲神者,氣質之性也;無神者,先天之性也”;“元性微而質性彰”(〈青華秘文〉)。人在少、長、壯、老的過程中,質性日彰,元性日微,結果欲神將掩蓋元神,此乃“氣質之性勝本元之性”;若雜念紛壇則元神即退,摒除雜念則元神即現,此乃“念止神即來,念動神即去”(〈養真集〉)一般人先天元神為後天識神所蔽,晝思夜夢如雲遮月,因而元神隱退,識神常日主事。若能靜定歸一、無思無念,識神自然隱退,元神真性顯現,此即佛、道兩家之所謂見性。神本由心,心無為則元神之性現,心有為則欲神之性現,故張伯端說:“蓋心者,君之位也,以無為臨之,則其所以動者,元神之性耳;以有為臨之,則其所以動者,欲念之性耳。行為者,日用之心;無為者,金丹之用心也”(《青華秘文〉)。


  元神與元氣、元精的關係非常密切。“元神見而元氣生,元氣生則元精產矣”(《青華秘文〉)。內丹修煉尤重元神,故《金丹四百字序》說:“煉神者,煉元神,非心意思慮之神。”內丹本的主導思想既為“返本還元”,故要求以先天制後天,從有為返無為,逐步消除氣質之性。只要“氣質盡而本無始見,本無見而後可以用事”;“以本元之性而用之,則氣力先天之氣也”;“先天之氣純熟,日用常行,無非本體矣,此得先天制後天無為之用也”(《青華秘文》)。從這一意義上講,氣功人靜的鍛煉過程,即為除欲神、煉元神的過程,這也是氣功效應的關鍵所在。


  有人從現代心理學的角度探討元神,認為元神是人的一種無意識(潛意識)活動,但其並非是“未被意識到的意識”,而是與生俱來的帶有明顯自然屬性的“原生無意識”,與出於後天生活經驗的潛移默化逐步積累而成的無意識(如心理定勢之類)不同,是個體的一種強大而原始的內驅力源,每個人的生命活動都在不知不覺中為它所左右,其生理基礎是皮層下中樞,與真正的意識(識神)有著本質的區別。當練動者進入氣功態後,意識活動暫停,於是所有監視、壓抑原生無意識,使之不能活動的因素不再起作用,這種無意識就得以充分活動起來,它不僅能迅速激發體內之生理潛能,而且對人體的臟腑經絡、氣血陰陽等直接進行調節,使之“陰平陽秘”,從而使機體處於最佳功能態中,達到最佳練功效果。這便是元神論在氣功學中的重要價值所在。

 

元神修煉  

一、元神是一個系統(意識)

   元神--按現代心理學的術語來說,元神代表的是大腦皮層調節功能的總括。按傳統的內功術語來說,元神是人生命活動的主宰。


  元神是外丹的精華,元神不出,外丹無根。過去對於外丹的誤解已使很多修真之士迷於歧途,尋草燒茅,避世修真。實際上歷代的修道至聖都是身居鬧市而成就大功德的。至於說到外丹為何物,吾將在《玉真通解》一文中再談。此處只是想說,人體外的金丹的確是能修出來的。此丹非服食之丹,其冶煉之所不在體外,亦不在體內,而是在虛空的爐鼎之中。這個虛空當然是指超越三維物理空間的時空。


  傳統對於元神的論述極多。據歷史之經驗,覺得《道樞》中所雲:“虛無生性,謂之元神”,這個觀點較為切實。


  虛者,是針對色相這個實而言。


  虛亦非虛,實亦非實,若反向詳實,則有內外。這個內外,指的是內丹和外丹。內丹是玉神修成的丹,外丹則是元神出殼之後在體外修出的~顆丹。


  內外有丹方成陰陽,以至於合道,長生久視才能有虛(元神的丹)和實(玉身修出的丹)的物質基礎。德心為引,德性為候,若能依此,終成大器。丹的修煉基礎是離不開識心作為藥引的。德性,在一定範圍內說就是一個人的慧根了。根淺者,立志尚且都困難,更不要談煉丹修道了。因此說德性是火候的關鍵。


  萬物都是具備能量的。只不過能量的級別大小不一。陰神和陽神的能量級別很有限。然而修煉出外丹的元神的能量卻不能估量。因為元神與修德直接關聯,德高無境,功能無量。當你的元神做的好事越多,積的德越廣,元神在自然界所獲得的資訊支援也越多。做好事不求回報,那是一種精神境界,然而在道這個層次的關係卻是能量守恆的。投桃報李,力不從心。當你的功德到達無心時,元神的分神化氣才有可能做到永無止境。


  元神在高維空間的分神化氣是非常迅速的。當其分化越多,你所獲得的能量和資訊就越多。你將會感到環境效應所反映出來的能量級別越高。比方說由一粒糖的搬運過渡到一輛自行車、一部汽車的搬運。在帶功中由一個人發生帶功效應發展到一群人同時發生一種效應等等。不過這一切都不是色身上的識神這個自我能調控的。也不能由客慧--讓別人來駕馭自我!要是客慧成不了正果,終無功德可言。


  元神作功的後面還有一個更高層的信號系統控制。這個系統歷史上評論絕少。因為評論者均是有為之為,無為之情景不可能全知。因而此系統鮮為人知不足為奇。


  元神的後面除了控制系統的存在外,還有能量支援系統,這個支援系統能量隨各人的本性之根的不同而存在差別。一般這個能量支援系統都是由上古時代已經羽化過了的生物復蘇而成。


  歷史能掌握此項分神化氣的聖人只有老子一人。


  一氣化三清是大家熟知的,然而人能熟知的永遠是故事,如果三清之一來到我們眼前,我們一定會錯認其為常人的。至人只是常,能從平常中見師父之道,那是~個普通人的無量之福,所以修行者當在日常中首先化生活之舟為道場,悟萬象之變為道機,待眾生如同師顏,求真法於無相。師父總是言:師不為師,眾人為師。其所言所傳也溶於道中,此即為真,誰自許自言為師者只可作吾之鑒,而非老子所言之真人也。


  新時代的一切都在進化和創新。


  古代先聖們創下的道理可以運用,但是過去的思想方法卻不能直接引用。因為任何一種思想成果都具備時代性。因此說古人創造的修煉方法,特別是丹功的修煉方法在現代社會是不相宜的。


  縱觀中國十多年來的氣功熱潮,儘管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眾多的功法中,不乏顯現出仙聖們根據時代要求嚴格創新出來的各種新的丹功修煉法門。


  我們知道,道不但化生了萬物,而且跨越了時空,包羅了萬象,我們人類生存的一切機會無一不是道所賜予的。因此作為修道的我們若不從我們看到的微小變化中感覺和把握住其中潛在的玄的契機,就無疑將會失去一次又一次的開悟機會。


  元神從虛無中來,如果不是經過修煉而使其完整地回到虛無中去,那麼一個普通人的元神就會在與識神所形成的對應面中逐漸地被消耗,直到消耗至盡而導致人的整體調節崩潰--死亡的到來。因為人的元神是大腦皮層調節功能的總括。


  經過特殊修煉過元神的人情況就不一樣。修煉元神的人是在元神旺盛時,或者經過各種修煉方法使其達到旺盛的程度,利用其從哪兒來再回到哪兒去的特性,再次地將其送回到虛空中去,當然這裏所說的座空指的是超過三維的物理空間。經過十多年氣功熱潮的宣傳,各種氣功文獻中已經披露過不少人修至元神出竅的各種體驗。這種體驗與幻覺是絕然不同的兩回事。


  當然有的人會從各個角度去論證它的幻覺性。這也就象萬物都有陰陽一樣,有相信並願意去親自實驗的人,也有堅持反對並抱住人的主觀意識不放直至終省者。終省者,終結以後方能省語者。人到了死後,人體中唯一只剩下陰神記錄著人的各種信號,由於不再有人體和識神的干擾陰神從肉體回歸到虛空中接受到陽性物質的滋養(體外為陽),陰神上儲存的各種記錄信號會全部地施放(生前干擾大,倒行逆施的人難以施放)。這種施放就象放電影一樣,可以放過去的鏡頭,也可能是對將來的一樣想法,說不定是當時當地的一種過程。


  這些放電影似的信號對於死了的人是一種總結和回歸,對於活著的人如果很敏感就會接收到部分或全部的信號。因為人死以後施放的信號是帶有一定能量的。加上時空關係的問題,對於人來說延續的時間很長,因為這些信號是陰性的,具有相對的穩定(陰)性。不懂的人接受到了就以為是鬼怪。懂得的人當其接收到信號後可以將其全部還原在他的信號系統中,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查資訊。查其來龍去脈。


  因此終省這一詞的省字很有意思,省,少目也。少的不是肉眼,而是慧眼,不少就省(醒)了。

二、修煉出元神的技術性可能

   作為道家文化的精髓,我想不但只是對道之理的各種闡述,那是可見可查可知的一部分,是屬於陽的;其主要的則是屬於陰的一部分,是包括技術性傳承在內的修煉實踐過程。萬物負陰而抱陽,我們所能抱住的,是道之理。誰也不能保證自己靠談先聖的書就一定能得道。因為修煉實踐過程本身也是陰陽所構,先修得道的師父的口傳心授是基礎是陰的一面;自己修煉的過程把握是明顯易知是陽的一面。因此我們如果走一條與萬物之象相反的修行道路,明理但不執著手理,重修煉但以師導為主,那我們的技術性可能才會有把握。


  未悟須憑言說,悟來言說皆非。


  對於道的體悟,當你沒有頓徹之前是離不開道理的說明的,說明的結果可能就是導你入陰。因為人的本心是背道而馳的。悟徹以後看待一切的說理,均有其缺陷的一面。“說”總不能空,“說”總只能入有形,有形的說教就象筏子度人過河,上了筏子不等於就到了目的地。這個筏子終究被遺棄此人方能超登彼岸,若一味乘筏流覽,守而不棄,終究會架不住風浪的來臨而變利為害。


  談到修煉元神的技術可能,其根據主要是人身本體就是一個和諧的小宇宙開放巨系統,人體自身的陰陽全備,五行相生,唯一能打破這種和諧的因素就是人的本心,唯一能促進這種和諧昇華的也是人的本心。這就象古人所說的:“本源自性佛齊修,迷悟豈拘先後”“悟則刹那成佛,迷則萬劫流”。人本身具備佛性然而識心生垢,明鏡蒙昏,見性者還當從識心下手修起。


  這種和諧和昇華就是利用人身具備的開放系統中的精華--諸神,通過一定的方法使其打通和維持與大的宇宙--天地間有一個永久的通道--外丹的形成。這個通道提供給人體一個能量供給,比較起常人來,修煉出通道的人就獲得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當然此處所說的“取”和“用”都不是本心所為,而是聖人所雲“無為”之治。治的是整個人體有形的一面。現代練功人中出現的自然“辟穀”就說明了這個問題。


  人在修煉中出現的自然不想吃東西,但精神卻越來越好,時間長的可達數年之久。經過科學實驗記載證實的也有幾百天的情況。這種不食而能生存下去的現象在醫學上是解釋不通的。因為醫學對於人體能源的來龍去脈是封閉性的分析。而“辟穀”造成的結果卻是開放性的。人是可以排開食物的管道而直接從宇宙間獲得能源的。


  當然人為的“辟谷”與自然狀態的“辟穀”有著本質的區別,後者儘管看起來是被動的,其實質卻是主動的,因為領先的是自我潛在意識--神的作用;前者看起來是主動的,實質卻容易導致人走到被動的一面去。因為人心對於整個身體的狀態和其需要不可能全知無遺,顧此失彼就是被動的開始。“無為”治人體有形的一面是古人宣導的修煉方法。


  正一真人講經----魂魄


  正一真人居鶴鳴山洞,告趙升曰:夫人身有三魂,一名胎光,太清陽和之氣也;一名爽靈,陰氣 之變也;一名幽精,陰氣之雜也.若陰氣制陽,則人心不清淨;陰雜之氣,則人心昏暗,神氣闕少,腎氣不續,脾胃五脈不通,四大疾病系體,大期至焉.旦夕常 為,屍臥之形將奄忽而謝,得不傷哉?夫人常欲得清陽氣,不為三魂所制,則神氣清爽,五行不拘,百邪不侵,疾病不縈,長生可學.


  趙升稽首,再拜,叩頭,伏問:何以制禦得陰雜之氣,使清和之氣降矣?升欲謹敬行之,導接生靈牢固,朽敗之徒,免幽魂所侵逼矣.


  真人曰:複坐告汝.夫人身最貴天地,委形三元真氣之所戴,若合三氣百神,而不至於死.夫三魂者.第一魂胎光,屬之于天,常欲得人清淨,欲與生人,延益壽 算,絕穢亂之想,久居人身中,則生道備矣;第二魂爽靈,屬之于五行,常欲人機謀萬物,搖役百神,多生禍福災衰刑害之事;第三魂幽精,屬之于地,常欲人好色,嗜欲,穢亂昏暗,耽著睡眠.爽靈欲人生機,生機則心勞,心勞則役百神,役百神則氣散,氣散則太清一氣不居,人將喪矣;幽精欲人合雜,合雜則厚於色欲, 厚於色欲則精華竭,精華竭則名生黑簿鬼錄,罪著,死將至矣.夫人重色欲,必昏邪穢亂,不避三光,四明,雷霆,神察,為四司所錄,五帝所責,延累九玄七祖, 父母長居幽途,榮祿長生不可睹矣.


  趙升驚起,請始其源狀,則得屍敗之徒見乎全生之道.


  正一真人曰:胎光本生始青元君聖母之宮,每降正月七日;爽靈本生於太一之宮,降於七月七日;幽精生於太極陰宮,降於十月五日.皆以本降之日,上詣本宮受 事,送人善惡,謂之三魂會日.此日,是本會之日,亦更小攢會三日.胎光以甲子日上,爽靈以庚申日上,幽精以本命日上,言人善惡災難非禍.若三魂不相制禦, 歸本宮,各言人清淨不生惡狀,則魂常不離人左右,神氣雄壯,百神隨從,所為無不從其善願,幽藹絕對,四司莫能書其罪狀,災害,陰邪,疾病不敢輒近其形體, 吾為汝備述,謹而行之,真道立見.


  正一真人曰:夫修道攝生,常以清旦日未出時,叩齒,三呼三魂三遍,夜欲臥,亦三呼,咒曰:


  胎光延生,爽靈益祿,幽精絕死,急急如律令.每日如此,魂不離人左右,飛災橫禍,惡鬼凶神不能為害,遊夢變怪杜絕房寢.每於此前上三日,下三日,隔宿潔淨恭肅,清齋三日,沐浴拜章,言功謝罪著善,即爽靈幽精不能強制真一元氣,道可易求.


  正一真人告約趙升曰:行之勿得不常,存之勿得不精,常精者,道人之志也.


  正一真人告趙升曰:夫人身有三魂,謂之三命.一主命,一主財祿,一主災衰;一常居本屬宮宿,一居地府五嶽中,一居水府.以本命之日,一魂歸降,人身唯七魄 常居不散.若至本命日,一魂歸降,檢行生人,與魄合察衰敗壯健.若三魂迴圈不絕,則生人安穩無病.其日可清淨身心,不酒,不色,著新衣,焚香習善.至本命 日,若欲睡則睡少時,魂與魄合即去.若其日淫醉昏亂,魂歸,去身三步取合不得,穢氣沖射,魂遂去而不歸.如三度魂歸不合,魄即去身,神拏矣.魄者陰也,常 欲得魂不歸;魂若不歸,魄即與鬼通連.魂欲人生,魄欲人死.魂悲魄笑,曰:歸無我舍,五鬼侵室.三魂絕而不歸,即魄與五鬼為徒,令人遊夢怪惡,謂之遊魂; 身無主矣,令人行事昏亂,躭睡好眠,災患折磨,求添續不可得也.一年六旬,魂六度歸身中,制禦陰魄,令不與陰邪通好,百神交會,形體災難不侵;若六旬不 返,魄得其便,與陰鬼謀,人將亡矣.每本命日,一魂從本宿降下,二魂雖非巡次,其日亦隨從母魂,有本司官吏四人,都十二人.其日本生父母亦與魂降.當須以錢財酒脯一十二分,取本命時,祭之.後,本司不與魄為留難,及時降下,福莫能盡.常為之,長生之門.


  王真人曰:吾聞先師真人之言,夫混沌元始,本一氣化散,三萬六千神氣者皆流約為其數.夫天地神氣,新舊交續,豈有數而限之?百川因氣而不絕,天地因氣而長 久,維鬥得之而不窮,綿綿接續而生焉.聖人指一氣為歸,交接降約,令人不死;而凡約者不知,苟取其死.天地晝夜一週三萬六千炁候,交接不愆,則日月貞明, 風雲不昧,澤及四時,萬物資生;若氣候愆時,不相接續,數有闕少,上下不應,即雷霆震怒,日月失道,星宿失位,愆陽水澇,萬物失生.人身法天象地,每日一 周時,腎氣上至脾胃,晝夜三萬六千喘息不絕,上下相應,通流經絡,傳溉五臟,滋澤榮衛,即人輕健,精明,強記,無病,學道易成.若三炁,五炁,十炁不續, 即人病傳於經絡,令人壯熱,飲食不下,魂魄驚怖,神氣錯亂,一藏容受,即病得其土地分野,療之不及,則人困矣.是以修真之人,采新安故,添續不絕,即神氣 常堅,精華不散,則人不衰不老,病疾不侵,鬼神畏懼,五靈鎮守,精氣充塞,外制百邪陰毒之氣.氣既精銳,禁無不伏,言其神氣壯銳,摧伏五兵,如猛大將軍, 故以神氣為將軍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光般若問道峰 的頭像
    心光般若問道峰

    t458686999的部落格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