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就是集中精神,進入意識的智慧大海。

催眠是讓患者進入前世記憶的主要方法很多人弄不清楚什麼叫催眠?或人在催眠狀態時會做出何種反映?其實催眠一點都不神秘。催眠是一種注意力集中的狀態,大多數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類似的經驗

如果你放鬆自己,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不受外界噪音或種種刺激影響,你就是處於輕微的催眠狀態。所有的催眠其實是你(或病患)所控制下的自我催眠。治療師只是引導者。大部分人每天都會進入催眠狀態--還記得你在讀一本好書或欣賞好電影時全神貫注的情形嗎?或是你曾渾然忘我,一心一憶地開車回家。

催眠的目地之一和冥想一樣,可以進入我們的潛意識。潛意識是我們心靈的一部分,潛伏在正常意識之下,也潛伏在紛擾的思緒、情感、外界刺激、覺察力之下。潛意識心靈的運作,比一般覺察力更深沉,意識知覺不到。但當潛意識在運作時,從意識察覺到靈光一閃,我們就體驗到刹那的直覺、智慧與創造力。

潛意識不受邏輯、時間、空間所限,能回憶任何時間發生的任何事情。它可以針對我們的困擾,傳送錦囊妙計。它也能超越普通心思,觸及意識所不及的智慧大海。催眠就是集中我們的精神,進入到潛意識的智慧大海,達成治療的目的。只要意識與潛意識的關係,重新架構,讓潛意識扮演要角,那麼我們就是處在催眠狀態。催眠狀態有深有淺,就看如何發揮催眠技巧。

換句話說,我們在催眠狀態時,可以或深或淺的覺察到自己的意識與潛意識。我發現,如果被催眠的人對催眠有正確的認識,或者在催眠之前能事先討論,減緩害怕,那麼大部分的人都能被催眠到適合治療的程度。一般大眾對於催眠常抱持錯誤觀念,那是因為電視、電影的誤導。

當你被催眠時,你並不是睡著了。你的意識仍然可以知道你在做什麼,你可以判斷、批評、檢查你的經驗,也可以控制你的說話內容。催眠並不是某種讓你說出真話的藥方。催眠時,你並不是進入時光隧道,在覺察不到目前的情況下,突然發現自己留駐某一時間、某一地點。某些人在催眠時所見到的前世,有如觀眾在看電影。另有些人更積極投入,有強烈的情緒反應。還有些人只是“感覺”到某些事情,而不是“見聞”到。有時候他們只純然聽到或嗅到,事後,他們才憶起催眠時的所有經歷。

在假眠狀態裏,我們能進入無限自由的領域

聽起來,要進入深沉的催眠狀態似乎很費工夫。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不費吹灰之力就經歷了這種狀態,這就是寤寐之間的“假眠狀態”(hypnagogic state)。我們初睡醒的時候是處於假眠狀態,夢境的回憶猶歷歷在目,這時我們尚未完全醒過來。在這段期間,我們現實生活的記憶與所關心的問題,尚未進到心靈裏。跟催眠一樣,假眠狀態也有深刻的創造能力。在假眠狀態裏,我們的心靈全然向內審視,能獲得潛意識的啟發。許多人認為,假眠狀態是一種“天才”狀態,沒有任何邊涯與限制。在假眠狀態裏,我們能進入無限自由的領域,沒有畫地自限的藩籬。

大發明家愛迪生很看重這種假眠狀態,每次在潛心研究發明時,會運用自創的技巧,進入假眠狀態。他會端坐在椅上,利用放鬆與冥想技巧進入寤寐之間的潛意識狀態。愛迪生手握兩個鐵球,手心向上,然後舒服坐在椅子上,手肘靠著扶手,雙手下方的地面上放有鐵盤。當愛迪生入睡時,手就放鬆而自然張開,鐵球就此掉落,碰擊鐵盤而發出聲響,吵醒自己。然後一再重複這個動作。

這種假眠狀態很像催眠,而且比一般催眠更深沉。如果治療師有熟練的技巧,就能幫助病患進入內心深處,加速治療效果。甚至,利用這種狀態所獲得的創意觀念,有時也能造福人類社會,就像愛迪生發明燈泡的偉大貢獻一樣。

傾聽治療師的引導聲音,患者就能集中精神,進入較深沉的催眠與放鬆狀態。催眠不會造成危險。在我的病患中,從來沒有人因催眠而“失控”。你可以隨自己的意思從催眠中醒來,沒有人曾因催眠而違反倫理規範,也沒有人毫無自覺地扮起雞或鴨。沒有人可以控制你,你完完全全在自己的控制之中。

心靈一直保持警覺,隨時在觀察、判斷

催眠的時候,你的心靈一直保持清醒,也隨時在觀察中。許多人在深沉的催眠裏,往往內心之眼或心靈有電光閃過,經驗到幼時或前世的記憶、或看到某種地形、某個年代,但仍能用目前的語言說話,回答治療師的問題,整個道理就出在這裏。被催眠的心靈仍然保有目前的知識與察覺,所以才能掌握幼時與前世的來龍去脈。如果你心中閃過1990年,但卻看到自己在古埃及造金字塔,那麼你很清楚,時間應該是西元前,儘管你沒有看到真正的年份。

同理也可以說明,當被催眠的病患發現自己是中世紀歐洲戰爭裏的農夫時,何以能指認出今生的某某人曾在前世中出現。這也說明了他為什麼能口操現代語言,從今生的觀點,辨識出前世裏所看過或用過原始武器的所屬文化

他屬於今生的心靈一直保持警覺,隨時在觀察、判斷。他不斷用今生的觀點比對前世的情形與事件。他既是看電影的觀眾。也是影評人,然而他一直是保持在放鬆、催眠的狀態中。

催眠使病患進入潛意識,發揮更大的治療潛能。說得象徵些,催眠是使病患進入魔法森林,讓魔樹治療他,雖然催眠能讓病患進入神奇的魔法森林,但是他一定要吃掉魔樹所長出的聖果才能痊癒,回溯法就是這種聖果。

回溯療法是心靈回到更早時代裏,不論哪個時代,其目的是尋回造成病患今生負面影響的記憶,記憶中的事件,很可能是患者症狀的源頭。催眠得以繞過患者的意識路障,接通前世的訊息。

強迫性重複(repetition compulsion)是佛洛伊德所造的名詞用以描述一個人無法自製一再重複某種動作,而這個現象是過去的痛苦經驗所造成。在《精神分析論文集》中,著名的英國精神分析家鐘斯(Ernest Jones)把強迫性重複定義為:“一種盲目的衝動。重複早期的經驗與情境。無關於能否得利,也不顧引起快樂或痛苦。”不管這項行為危害多大,或多麼具毀滅性,患者總強近地一再重複它。意志根本無能為力,控制不發這種強迫性。

佛洛伊德發現到,把原先的創傷帶進意識,疏導壓抑(治療師稱為“發洩”,abreaction),整合他的感覺與學習到的東西,就會產生療效,熟練的治療師在施用催眠回溯療法時,先是將病患催眠,然後經由適切指引,回到事件發生之初。通常,傷害事件發生在童年時代。這是標準的精神分析理論。

回溯到前世是痊癒的關鍵

是也不例外,治療凱薩琳時我發現到,原始的創傷追溯得更遠,直到前世。我的患者中約有40%,需要返回不同的前世,才能解除今生的臨床症狀。不過對其餘60%的人來說,回溯到今生的較早期階段也就夠了,而且大致上也有不錯的療效。

    在這四成的人當中,回溯到前世是痊癒的關鍵。以針對這一世的傳統療法治療他們,即使最優秀的治療師也無法讓他們徹底痊癒,因為他們的症狀是由前世的創傷所引起,距今好幾百年,甚至有數千年之遠,只要運用前世療法,將他們長期被壓抑的記憶帶進意識,目前的症狀通常會有迅

潛意識有自之明,不會提供無法理解的回憶

除此之外,前世療法不光請求催眠技巧而已。在催眠之前,優秀的治療師必須花很多時間研判病歷、擬問題、找答案,並對攸關治療的特殊細節毫不放鬆。這樣,回溯的成功率可從50%提升到70%。當治療告一段落,病患從催眠狀態回復後,治療師更要把他所有的情感、領悟、訊息,整合到今生裏。

整個過程需要具備一定水準的治療技巧與經驗,因為病人,所喚起的回憶材料,通常帶有極強的激昂情緒與震撼力。因此我極不贊成沒有獲得醫學博士、哲學博士、社會工作碩士學位的人,或是沒有獲得某種傳統治療學位的人,採用前世療法幫助患者治病。非專業的前世治療師,比較不懂得調整患者回想的速度,也比較沒有能力幫助病人整合回想材料。

不過話說回來,獨自在家體驗前世,在大多數的情形下收益良多,而且也有放鬆效果。潛意識有自知之明,不會提供意識所無法理解的回憶。在家體驗前世,頂多只有一些輕微的不良症狀,例如引起焦慮或罪疚,若要減緩這些症狀,可以去找合格的治療師治療,或是停止回想前世就可恢復,因為潛意識會保護他。沒有受過訓練的治療師不懂這個道理,他們很可能過度逼迫潛意識,在病患還沒準備好之前趕鴨子上架,所以說這種做法相當危險

身為門診滿檔的精神科醫生,我的主要職責是治好病患,而不是證明他們的前世回憶是真是假--雖然,有時候這樣的確認非常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光般若問道峰 的頭像
    心光般若問道峰

    t458686999的部落格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