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中入靜入定的區別 除了入定,我們也常聽人說入靜,這兩者有區別嗎?

簡單來說,能入靜是能入定的基本前提,入靜入定容易得多。 比如當我們意守丹田或數息、隨息專注時,心念漸漸歸一,此時心的初步安靜相出現,此時人心自然厭喧趨靜,我們可稱為入靜,但是尚不可稱為入定入定是指當你既不意守某處,無任何作意取靜,心自然處於一種了然不動的狀態。

如果這種狀態是暫時的,那麼入的是有為定。如果這種狀態是鞏固的,不拘於座上座下,那麼得的是無為定。無為定中,心會處於一種深沉的寂靜狀態,這與一般的入靜相大有不同。前者是覺知了了分明的,並且伴隨著深深的安樂與解脫感,而且在覺受上心有明顯的明相;後者則伴有混沌與暗相,稍微不經意,就墮入昏沉,並且容易受到外界驚嚇。 很多人是有入靜的體驗,但是由於不懂得定的道理,或以為這就是定;或以為定需要境界證明,轉而動心尋覓境界。這兩種都是歧路,實為可惜。 如果一個人已經能夠入靜,一般來說只要再努一努力就能夠進一步入定的。只是努力的方向要對頭,不要去尋求境界,而應繼續進一步努力提升專注力。

但是在這時候,打坐者往往會感到心力疲累,有所不濟,也就提不起勁來。這時他往往以為自己用力過度,方向不對。然而這種判斷是錯的。 當努力集中精神,促使自己高度專注時,固然會感到疲累,但是這就像劇烈運動之後的疲累,只要得到適當的休息,就可以再度重整旗鼓,發起衝擊,進行自我挑戰。

因此,在打坐時,打坐者在通過數息、隨息訓練而初步能入靜後,一定要懂得提高心力,加強每一組數息的強度,使數息過程越來越分明,並且不妨同時有意制止念的生起。這樣三、五組數息或隨息下來,自己會感覺好像有點疲累感,需要休息。以這樣的狀態訓練數息與隨息,在熟練之後,有一天會發現當自己隨息時,會很自然地出現幾乎不加作意的意守鼻端的狀態。此時,打坐者會深深體會到什麼叫做寂止,知道心是會處於一種自然完全安定的狀態,這才叫做入了定了。

有很多人其實在不知不覺間,無意中入過定的,然而過後他只能記住那種覺受,卻是不知道怎麼進入的。而後,往往因為其他雜事的干擾,試圖再度進入那種狀態,發現已經辦不到,不知道再怎麼進去。這就像陶淵明《桃花源記》所記的誤入桃花源者,過後再也找不到其路一樣。 也就是說入定是有方法的,只有循著正確的方法,反復訓練,然後令心習慣受熏於定的狀態,最終當定心徹底不失的時候,就稱為得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