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視網膜中央靜脈血栓秘方

1 舒肝破瘀通脈湯

【來源】龐贊襄,《中醫眼科臨床實踐》

【組成】當歸、白芍、銀柴胡、茯苓、白術、羌活、防風、蟬蛻、木賊草各9克,丹參、赤芍各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舒肝解鬱,破瘀行血,健脾通絡。

【主治】視網膜中央靜脈血栓(證屬七情鬱結者)

【加減】大便燥,加番瀉葉3~9克;胃納欠佳,加青皮、枳殼、焦三仙各9克;大便溏,加蒼術9克,吳茱萸6克;口渴煩躁,去羌活,加生石膏、瓜蔞各15克,麥冬9克,沙參12克。

【療效】屢用效佳。

2 育陰潛陽通脈湯

【來源】龐贊襄,《中醫眼科臨床實踐》

【組成】生地、珍珠母各15克,山藥、麥冬、鹽知母、鹽黃柏、生龍骨、生牡蠣、懷牛膝、丹參、赤芍、蟬蛻、木賊草各9克,枸杞子、白芍、沙參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滋陰益腎,平肝潛陽,破瘀行血。

【方解】視網膜中央靜脈血栓(證屬陰虛陽亢者)

【主治】大便燥,加番瀉葉9克;頭痛眼脹,加鉤藤、菊花各9克;心悸失眠,加遠志、炒棗仁各9克;胸悶氣結,加蘇子9克,瓜蔞15克。

【療效】屢用皆效。

3 通絡湯

【來源】柏超然,《千家妙方下》

【組成】新會皮3~6克,甘菊花、毛冬青、紫丹參、酒炒黃芩各15~30克,粉葛根、生蒲黃()9~15克,酒蒸大黃3~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平肝祛風,活血通絡。

【方解】視網膜靜脈栓塞。

【主治】陽亢者,酌加生石決明、鉤藤;陰虛者,酌加生地、麥冬;濕重者,酌加茶樹根、絳香;血滯者,酌加當歸、焙地鱉蟲;後期以柔肝為主,重用絲瓜絡、蘇梗、何首烏、甘菊花、童桑枝、制扶筋等。

【療效】治療194例,結果痊癒176例,顯效18例,總有效率達100%。服藥最少者21劑,最多218劑,平均治癒天數為59

二、治閃輝性暗點秘方

1 舒絡解痙湯

【來源】龐贊襄,《千家妙方下》

【組成】吳茱萸、黨參各12克,大棗2枚,幹姜、半夏、桔梗各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溫中散寒,益氣通絡。

【主治】閃輝性暗點。

【加減】虛寒重者,加附子、肉桂各9克;頭痛不止,加川芎、白芷、羌活各9克;脅痛腹滿者,加當歸、白芍、青皮、枳殼、萊菔子各9克;口幹欲飲,加麥冬、天花粉、烏梅各9克;眉棱骨痛,加夏枯草15克,荊芥、防風各9克;大便秘結,加番瀉葉3~9克;大便溏,加蒼術、白術各9克。

【療效】臨床屢用,均獲良效。

2 疏肝活絡解痙湯

【來源】石守禮,《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

【組成】柴胡、川芎各10克,白芷、當歸、香附、菊花各12克,丹參、磁石、赤白芍、益母草、雞血藤各15克,鉤藤30克(後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疏肝理氣,解痙止痛。

【主治】閃輝性暗點。

【療效】屢用效佳。 三、治眼肌麻痹秘方

1 去痹湯

【來源】許吉生,《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天麻、僵蠶、地龍、全蠍、海風藤、絡石藤各3克,制川烏(或制草烏)、炮山甲各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驅風逐邪,通經活絡。

【方解】病程短暫,謂之新病。方用天麻、僵蠶、地龍、全蠍搜風止痙;川烏祛風散濕;海風藤、絡石藤、穿山甲通絡。方中劑量雖輕,而療效甚著。說明用藥如用兵,善用兵者,在於精而不在於多,臨床用藥亦同屬此理。方中大辛之品,投之過重,恐有耗陰之弊。方中用藥,恰到好處,故取效頗捷。

【主治】後天性眼肌麻痹。

【加減】煩躁失眠,加茯神、遠志;孕婦,去山甲,加川斷、苧麻根。

【療效】治療13例,其中單眼外肌麻痹5例,單眼動眼神經麻痹4例,單眼全眼神經麻痹4例。病程多在10天以內。皆服藥24周而愈。

2 培土健脾湯

【來源】龐贊襄,《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黨參、白術、茯苓、當歸、炙黃芪各9克,銀柴胡、升麻、陳皮、鉤藤、甘草各3克,全蠍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健脾益氣,養血祛風,通經活絡。

【主治】各類眼肌麻痹及重症肌無力症。

【療效】治療眼肌麻痹1314眼。結果治癒10例,有效3例。療程640天,平均20天。

四、治角膜雲翳秘方

1 新老翳障方

【來源】韋文貴,《韋文貴眼科經驗選》

【組成】密蒙花、川楝子各6克,蟬衣、川芎、白菊花、羌活各5克,白蒺藜、當歸身、地骨皮、木賊草各10克,薄荷3克,瓜蔞仁12克,生石決明20~25克,生地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滋陰活血,平肝疏風,退翳明目。

【方解】方用當歸、川芎養血活血;石決明、白蒺藜、密蒙花、木賊草平肝清肝、退翳明目,都是本方主藥;生地滋陰明目;川楝子疏肝理氣、退翳明目,為輔助藥;蟬衣、菊花、薄荷疏風散熱、退翳明目;羌活祛風止痛;地骨皮、瓜蔞仁清上焦積熱而潤燥通便。臟腑通暢則氣機轉化,有利退翳明目。諸藥協同、有滋陰活血、平肝疏風、退翳明目之功。

【主治】角膜炎或角膜潰瘍初愈,羞明、流淚等刺激症狀尚未完全消退者,或角膜炎、角膜潰瘍後,角膜有薄翳、斑翳。

【療效】臨床屢用,均有良效。

2 四物退翳湯

【來源】韋文貴,《韋文貴眼科經驗選》

【組成】生地、白蒺藜各15克,赤芍、歸尾、木賊草、密蒙花、穀精草、青葙子各10克,川芎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滋陰活血,退翳明目。

【方解】角膜炎或角膜潰瘍後,服用寒涼藥和祛風藥較多,陰血不足,黑睛屬肝,故翳凝難退,白睛屬肺,脈絡瘀滯,致白睛赤脈未消。故方用四物湯(生地、白芍、川芎、歸尾)滋陰活血,行瘀退赤;加木賊草、白蒺藜、密蒙花、穀精草、青葙子以清肝、平肝、退翳明目。諸藥配伍,共奏滋陰活血、退翳明目之功。

【主治】球結膜充血未消,角膜潰瘍初愈之角膜薄翳和角膜斑翳。對球結膜充血已消之角膜亦適用。

【療效】臨床屢用,每獲良效。

3 加減撥雲散

【來源】王修善,《王修善臨證筆記》

【組成】生地、白蒺藜()各9克,赤芍、歸尾各6克,防風、枳殼、白菊花、焦梔子、桃仁泥、青葙子、蔓荊子各4克,木賊草、柴胡、川芎各3克,蟬蛻(去頭足),酒黃連、紅花各2克,生薑1片,蛇皮引。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空心服。

【功用】清熱活血,祛風止痛,退翳明目。

【主治】雲翳遮滿黑珠,雙目失明,伴頭痛連腦,眼皮外青腫,羞明怕光,見光則痛劇。只要眼紅腫疼痛,均可加減用之。

【加減】疼痛稍減,去青葙子,加車前子(鹽水炒)9克,或加酒炒黃芩6克。守服即至痛止,紅腫悉退,翳消止。

【療效】臨床實踐既久,無不得心應手。

【附記】凡上症只要紅腫疼痛,按照此方分量,隨人大小強弱,斟酌加減施治,疼止腫消,雲翳亦隨之而退。若紅腫俱退而雲翳不退者,則無望矣!

五、治青光眼秘方

1 青光眼三方

【來源】韋文貴,《韋文貴眼科經驗選》

【組成】石決明24克,白蒺藜、白術各10克,決明子15克,防風、羌活、蟬蛻、密蒙花、白芷各6克,細辛3克,生地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平肝養肝,疏風止痛,滋陰明目。

【方解】陰虛肝旺,兼感風邪。故方中用石決明、白蒺藜、決明子平肝、清肝而明目,且有降眼壓作用,是本方主藥;防風、羌活、白芷、細辛祛風止痛;密蒙花、蟬蛻疏風清熱,兼有退翳明目之效;本方風藥較多,易傷陰生燥,故用生地滋陰潤燥明目;白術健脾燥濕而扶正氣。標本兼顧。諸藥配伍、共奏平肝清肝、疏風止痛、滋陰明目之功。

【主治】慢性單純性青光眼(寬角型)、眼壓在25~35毫米汞柱左右。伴有偏頭痛、眉棱骨痛、眼脹,口幹神煩,頭暈耳鳴,時輕時重,時發時止等症。

【療效】臨床屢用,療效頗佳。

2 養陰平肝湯

【來源】韋文貴,《韋文貴眼科經驗選》

【組成】炙鱉甲(先煎)、炙龜板(先煎)、石決明(先煎)各24克,桑葉、菊花、沙苑蒺藜(鹽水炒)、制女貞子各10克,天麻3克,白芷、蟬蛻各5克,川芎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清熱養陰,平肝熄風,祛風止痛。

【方解】陰虛肝旺,兼挾風邪。肝陰虛則陽亢,肝陽上亢則頭痛眼痛,故方用鱉甲、龜板滋陰潛陽;以石決明平肝潛陽而止痛;桑葉、野菊花、蟬蛻,平肝清熱、散風止痛;天麻平肝熄風止痛;川芎活血化瘀止痛,故古人有肝虛不足者宜天麻、川芎以補之,更療風熱頭痛的記載;沙苑蒺藜、女貞子補益肝腎而明目;白芷祛風化濕止痛。諸藥協同,既有育陰潛陽、平肝熄風之力,又有祛風止痛之效,標本兼施,故用之效佳。

【主治】急性充血性青光眼,慢性單純性青光眼急性發作(寬角型),伴頭痛、眼脹。

【療效】臨床屢用,效果甚佳。

3 熄風止痙湯

【來源】黃佑發,《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黃芪15克,防風、羌活、白術、川烏、鉤藤(後下)、白附子、姜半夏、郁李仁各10克,全蠍6克,羚羊角0.5克(研末沖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熄風止痙,除痰散結,通經活絡。

【方解】本方著眼於風,故方中以防風,川烏、羌活、白附子祛風止痛;鉤藤、羚羊角平肝清熱熄風;全蠍搜風通絡;然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故加黃芪益氣;白術健脾燥濕;姜半夏降氣燥濕化痰、止嘔;郁李仁潤燥通便。諸藥協同,共奏熄風止痙、除痰散結、通經活絡之功,故用之多效。

【主治】原發性青光眼。

【療效】治療2532眼,其中充血性青光眼18眼,慢性單純性青光眼8眼,晚期青光眼6眼。治療後視力提高5行以上、症狀基本消除、眼壓恢復正常者20(62.5%),視力提高2行以上、症狀改善、眼壓穩定或偏高在25毫米汞柱以下者8(25%),無效4眼。總有效率為87.5%

4 平肝健脾利濕方

【來源】陸南山,《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石決明15克(先煎),杭菊花、澤瀉、楮實子各9克,茯苓12克,蒼術、白術、豬苓、陳皮各6克,桂枝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平肝、健脾、利水。

【主治】慢性單純性青光眼眼壓偏高者。也可用于脾虛水濕上泛,以致視網膜輕度水腫者。

【療效】治療1526眼,結合西藥局部用藥,結果療效滿意10眼,顯效10眼,有效2(均為寬角型),無效4(其中2例房角部分黏連,1例為窄角型)。療效觀察3個月~4年,平均23個月,服藥後見效為1060天,平均29天。

六、治白內障秘方

1 乙癸同治方

【來源】丁甘仁,《新編經驗方》

【組成】細生地、冬桑葉各12克,蟬衣5克,肥知母(鹽水炒)、炒丹皮各6克,甘菊花、穀精草、黑芝麻、雲茯神各9克,石決明15克(打碎)、石蟹3克(水磨開水送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滋陰降火,散風退翳。

【方解】方中生地黃、丹皮、知母滋陰降火;桑葉、芝麻祛風明目;蟬衣、菊花散風去翳;石決明清肝熱,除內障;穀精草明目去翳;石蟹主青盲,茯苓益心氣。本方涼血泄熱,尤有明目退翳之專長。

【主治】目生翳障。可用於早期白內障。

【療效】驗之臨床,確有良效。驗證3例,2例獲臨床治癒,1例好轉。

2 養陰清熱湯

【來源】韋文貴,《韋文貴眼科經驗選》

【組成】熟地30克,生地15克,當歸身、熟川軍各9克,羌活、玄參、木賊草各6克,黃芩、木通、防風、炙甘草各3克,穀精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滋陰養血,清熱祛風,平肝明目。

【方解】方用熟地滋陰血、填精髓,陰虛而火升者,非重用熟地,不足以降火;陰虛而剛者,以熟地之甘足以緩之;生地合玄參,滋陰清熱、涼血止血;川軍破瘀瀉火,都是主藥;木通、黃芩瀉心肝之火,以助川軍之力;針撥術後、風邪乘虛而入,用羌活、防風散頭面之風邪而止痛;木賊草、穀精草祛風清肝、退翳明目;當歸身有養血補虛、潤燥通便之功,用以扶正。諸藥協同、具滋陰養血、清熱祛風、平肝明目之功。

【主治】針撥白內障手術後,前房出血,或玻璃體出血者。

【療效】多年應用,效果甚佳。

3 熟地首烏湯

【來源】陸南山,《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熟地15克,制首烏、黃精、枸杞子各9克,玄參12克,靈磁石30克(先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補肝腎,益精血,明眼目。

【主治】老年性白內障。

【加減】心悸失眠,加茯神12克,遠志4.5克;咳嗽,加杏仁6克,北沙參9克,桑白皮6克。

局部採用冰香散揉眼,方用黃柏、黃連、防風、蟬衣、山梔、白芷、羌活、薄荷、川芎、黃菊花、荊芥、當歸、大黃、赤芍、連翹、木賊草各3克,黃芩4克。煎水2次,煎濃汁去渣,再投入制甘石60克,在日光下曬乾,再加入海螵蛸6克,荸薺粉9克,冰片7.5克,西黃0.6克,珠粉1.2克,熊膽0.6克,淡硇砂0.3克,朱砂、蕤仁霜各3克,麝香0.75克。共研極細末,1天內製成,以免洩氣,裝入玻璃瓶內密封備用。

【療效】治療53106只眼,結果顯效32眼,有效16眼,穩定50眼,無效8眼。

4 脈絡清補方

【來源】袁彩雲,《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生地、玄參、麥冬、車前子、丹皮、女貞子、石斛各12克,棗皮9克,山藥、丹參、桑椹子各15克,生石決明30克(先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滋肝腎益精血,調氣血和陰陽。

【主治】老年性白內障初中期。

【療效】治療315(574),總有效率為85.4%。一般治療25個月。

5 羚羊止障飲

【來源】左柏慶,《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

【組成】羚羊角50克(研末),細辛45克,知母、人參、車前子各60克,防風75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備用。每服4.5克,水一盅,煎至5分去渣,食後溫服。

【功用】清肝明目,益氣利水,祛風止癢。

【主治】初發不痛不癢和未成熟期老年性白內障。

【療效】臨床屢用,均有較好的療效。

【附記】又老年性白內障用空青丸治療有效。藥用:空青3克,細辛、五味子、車前子各30克,知母、生地黃、防風各60克,上藥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空心茶湯送服。

七、治眼底出血症秘方

1 槐花側柏湯

【來源】石守禮,《新中醫》(3)1990

【組成】槐花、側柏葉、仙鶴草、旱蓮草、生蒲黃、連翹、生地、白芍各15克,炒荊芥、焦梔子各10克,茜草、黃芩各12克,小薊、白茅根各30克,三七粉3克(沖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清熱涼血,止血化瘀。

【方解】眼底出血,多責之於肝腎,因目為肝之竅、瞳神為腎所主,腎水不足不能涵養肝木,則相火易動,火妄動則易致血熱;怒氣傷肝,肝氣鬱結,久鬱化火,肝火上炎,灼傷脈絡,致血溢絡外,或胃火上燔,或肝鬱瘀阻,逼血於外所致。歸之多因火邪犯血,血熱妄行而致。本方由十灰散、槐花散、小薊飲子加減化裁而成。方中槐花,側柏葉、山梔子、小薊、茅根、連翹、黃芩清熱涼血止血;生地、白芍、旱蓮草滋陰清熱涼血;仙鶴草、炒荊芥收斂止血;茜草、生蒲黃、三七粉行血祛瘀。據現代藥理研究,槐花及連翹中含有豐富的蘆丁,它有降低毛細血管脆性、降低血壓以及止血之作用。故可用於各種類型的眼底出血。

【主治】眼底出血症。如視網膜靜脈阻塞,視網膜靜脈周圍炎,高血壓或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等多種眼底病中。

【加減】胃納差,加炒白術;便秘,加大黃;血壓高者,加益母草、川牛膝;視網膜有水腫者,加車前子;出血吸收後,減白茅根、小薊、焦梔子、側柏葉、荊芥,加當歸、玄參;出血漸吸收,有機化物或有硬性滲出時,減焦梔子、側柏葉、荊芥,加夏枯草、海藻、昆布;氣虛者,加黨參,黃芪。

【療效】治療30(32),結果出血完全吸收者20只眼(黃斑出血1只眼,視網膜靜脈阻塞5只眼,視網膜靜脈周圍炎、高血壓動脈硬化眼底出血各7只眼);出血大部分吸收者6只眼(視網膜靜脈阻塞、高血壓動脈硬化眼底出血各3只眼);出血不見吸收或反復出血者6只眼(高血壓眼底動脈硬化出血者5只眼,黃斑出血1只眼)。治癒好轉率為81.25%。在出血吸收之病例中,服藥劑數最少為10劑,最多為310劑,5例病程在1年以上患者中,只有1例吸收,且服藥劑數最多。32只眼經治後視力幾乎都有提高,最好者視力由指數/1尺增加到1.0,而且有些患者的未出血眼經過治療後,視力也有所提高,說明中藥確有增視之作用。

2 生蒲黃湯

【來源】陳達夫,《名醫特色經驗精華》

【組成】生蒲黃25克,旱蓮草、藕節各30克,丹參20克,丹皮、生地、郁金各15克,荊芥炭、山梔子各10克,川芎、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涼血止血,活血化瘀。

【方解】血灌瞳紅,多因血熱妄行,不得循經所致。故方中用蒲黃、旱蓮草、藕節、荊芥炭涼血止血;丹皮、山梔清血中鬱熱;丹參、生地、川芎養血活血,可使肝血得養,止血而不留瘀;郁金疏肝行氣,清心涼血;甘草和中,調和諸藥。諸藥協同,具涼血止血、活血化瘀之功,用於眼內出血症,有肯定療效。

【主治】血灌瞳仁。適用於眼內出血症。

【加減】熱象偏重者,加元參、茅根、側柏葉、茜草炭;出血多者,加仙鶴草,血餘炭、百草霜;肝陽上亢者,加夏枯草、石決明、天麻、鉤藤;心脾氣虛者,加人參、黃芪;如果心肝兩經熱邪極重,可合犀角地黃湯。

【療效】臨床屢用,效果頗佳。

3 排血湯

【來源】陳國秀,《中醫雜誌》(10)1990

【組成】當歸、赤芍、川芎、丹參、黃芩各12克,景三七30克,生地、金銀花、丹皮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清熱涼血,消腫止血。

【方解】本方以四物湯為基礎,熟地改生地,白芍改赤芍,清熱涼血兼祛瘀止痛。伍以川芎活血行滯;當歸補血和血;景三七、丹參止血散瘀,消腫止痛;丹皮清熱涼血;黃芩、金銀花清熱解毒。諸藥協同,共奏清熱涼血、止血散瘀,消腫止痛之功。

【主治】眼內出血(如視網膜出血,玻璃體積血,前房積血等)。中醫稱之為血灌瞳仁

【加減】臨床運用,可根據病情適當加減。如熱甚者,加茅根、大小薊一類;寒者,加溫中散寒的肉桂、炮薑,並能促進血行;陰虛者當滋陰養血以固本;若舌質深紅發紫或見紫斑點者,須伍以桃仁以強化逐瘀之力。

【療效】治療2021只眼,結果顯效14只眼(66.6%),有效6只眼(28.7%),無效1只眼。總有效率為95.3%。治療時間最短為2周,服藥8劑,最長為6周,服藥24劑。一般病情較輕或初患病者,治療1周即可見效。

4 眼底出血方

【來源】李儒珍,《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

【組成】①太子參30克,淮山藥15克,白術10克,茯苓、仙鶴草、紫珠草、生地黃、白茅根各15克,林子尖、地榆炭各10克,阿膠珠、白芨各15克,白芍10克,生藕節30克,女貞子15克,炙甘草10克。②太子參30克,淮山藥15克,白術10克,茯苓15克,桃仁12克,紅花10克,丹參20克,田七末35支,益母草12克,仙鶴草、白芨各15克,浙貝母、夏枯草各12克,炙甘草3克。③北黃芪、黨參、五靈脂、生蒲黃各15克,桃仁12克,紅花10克,田七末36支,丹參15克,枳實、五倍子、透骨草各12克,牡蠣30克(先煎),海藻10克,玄參15克。

【用法】隨證選用一方。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①益氣健脾,涼血止血;②益氣健脾,活血化瘀,清熱明目,涼血止血;③補氣益腎,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止血。

【主治】眼底出血症。一般乃眼底由於老年動脈硬化或青年視網膜反復出血之血熱妄行所致。辨證論治,區分3期用藥:眼底前期出血(多由於肝火血熱上炎,脾虛失運,脈絡不通等)用方①;眼底中期出血,一般在經過方①療程34周,治療效果欠佳,即轉入中期,可選用方②;眼內後期出血可用方③

【加減】方①②可隨證加減。

【療效】臨床屢用,每獲良效。

【附記】臨證應用,應隨證選用。用方①可連服23周,出血即行停止、吸收、視力進步。若證轉中、後期可選用方②或方③,用之多效。

5 止血化瘀湯

【來源】莫繼馨,《新中醫》(6)1987

【組成】當歸、炒丹皮、炒白芍、白芨、黃芩、連翹、側柏炭各6克,炒荊芥3克,決明子、旱蓮草、生地、夜交藤各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涼血止血。

【方解】本方是已故名老中醫莫維馨治眼底出血諸症的經驗方。系根據數十年眼科臨床經驗創制而成。方中生地、丹皮、白芍、當歸、側柏炭、荊芥炭、旱蓮草等七藥為不易之品,此七藥既可止血,又可行血,可謂動靜結合,深得配伍之妙。黃芩、連翹、決明子,清熱瀉火;夜交藤、白芨,養血、活血、止血。合而用之,共奏活血化瘀,涼血止血之功。

【主治】視網膜靜脈周圍炎(眼底出血)

【加減】服藥後到出血停止,視力開始好轉時,加大薊炭6克,桑寄生10克。用治各種眼底出血的加減:外傷性出血,每用劉寄奴、川續斷;高度近視繼發黃斑部出血,佐以桑椹子、枸杞子、熟地易生地;糖尿病眼底出血,酌增淮山藥、天花粉、首烏、玉竹、黃精;視網膜靜脈血栓,配合丹參、川芎、王不留行;妊娠毒血症眼底出血,選加桑寄生、雙鉤藤、半枝蓮。

【療效】臨床屢用,效果甚佳。趙經梅臨床驗證效佳。

八、治眼外傷秘方

1 祛風散瘀湯

【來源】黃仲委,《四川中醫》(12)1986

【組成】羌活5克,防風10克,白蒺藜、夏枯草各12克,赤芍、生地、玄參、虎杖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祛風散瘀。

【主治】眼外傷。

【加減】若白睛混赤、疼痛、畏光流淚,加龍膽草10克,密蒙花12克,野菊花15克;若黑睛生翳,加蟬蛻5克,木賊12克;若內外眼出血,加桃仁12克,紅花、生蒲黃各10克;若瘀血甚者,加三棱、莪術各10克,或再加陳皮7克,法半夏12克;若眼瞼下垂,加白附子、僵蠶各10克。

【療效】治療眼外傷17例,全部治癒。其中6例角膜炎、角膜潰瘍,平均治癒天數為8.5天;6例虹膜炎,前房出血,平均6天治癒;2例黃斑出血,平均22.5天治癒;2例上瞼下垂,平均9.5天治癒;鞏膜穿孔、外傷性白內障117天治癒。

2 活血明目飲

【來源】齊強,《千家妙方下》

【組成】當歸、赤芍各9克,紅花、五味子、龍膽草、蟬蛻各6克,菊花、草決明、蒲公英、木賊各12克,蘇木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通經,化瘀,明目。

【主治】眼球挫傷。

【療效】屢用效佳,一般6劑即愈。

3 通絡活瘀湯

【來源】齊強,《千家妙方下》

【組成】當歸、赤芍各12克,桃仁、紅花、丹參各9克,蘇木、青葙子各15克,菊花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通絡活瘀。

【主治】外傷性角膜內皮血染症。

【療效】治療多例,略作加減,均獲痊癒。

4 活絡明目飲

【來源】齊強,《千家妙方下》

【組成】生地、赤芍、川芎、生蒲黃各9克,當歸、茺蔚子各12克,黃芩、炒山梔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活血祛瘀,引血歸經。

【主治】眼外傷玻璃體出血併發白內障。

【療效】屢用多效。

九、治視網膜色素變性秘方

1 益腎谷精湯

【來源】李萬山,《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熟地24克,山萸肉、山藥、茯苓各12克,丹皮、澤瀉、穀精草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益腎明目。

【主治】視網膜色素變性。

【加減】腎陽虛,加熟附子9克,肉桂3克,夜明砂、葛根各9克;早洩,加芡實、金櫻子各9克;性功能減退,加淫羊藿、巴戟天各9克;水腫,加車前子9克;腎陰虛,加枸杞子9克;肝血不足,合四物湯。

【療效】治療19(38),顯效(視力提高3行以上,視野擴大30度以上)510眼;進步(視力提高23行,視野擴大2030)714眼;好轉(視力提高2行以下,視野擴大20度以下)36眼。總有效率為78.9%

2 夜明八味湯

【來源】齊強,《千家妙方下》

【組成】熟地、雲茯苓、蒼術各12克,丹皮、山藥、山萸肉各9克,澤瀉6克,肉桂3克,附子1.5克,夜明砂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溫腎壯陽。

【主治】視網膜色素變性。

【療效】多年應用,堅持服用,多獲良效。

3 健脾升陽益氣湯

【來源】龐贊襄,《中醫眼科臨床實踐》

【組成】黨參、白術、黃芪、山藥、當歸、茯苓、石斛、蒼術、夜明砂、望月砂各9克,陳皮、升麻、銀柴胡、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健脾益氣,升陽養血。

【主治】視網膜色素變性(證屬先天不足、脾陽不振型)

【加減】大便燥,加番瀉葉3~9克;心悸怔忡,加遠志、棗仁各9克;胃納欠佳,加青皮、萊菔子、麥芽、焦曲、山楂各9克;大便溏,加吳茱萸9克,幹薑4.5克。

【療效】臨床屢用,多獲良效。

十、治淚囊炎秘方

1 清熱宣肺湯

【來源】夏績恩,《四川中醫》(11)1990

【組成】炙麻黃、杏仁、桔梗、菊花、密蒙花各3克,生石膏9克,皂角刺、白芷各6克,木賊草4克,炙甘草2克(1歲以下小兒劑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清熱宣肺,排膿解毒。

【方解】肺主氣,司呼吸,主宣肅,開竅於鼻,本病多因鼻淚管阻塞不通所致。故方用麻杏石甘湯清熱宣肺;加皂角刺、菊花、木賊草、密蒙花、白芷排膿解毒。從肺論治,亦收良效。

【主治】淚囊炎。

【療效】治療19個月女嬰淚囊炎,服藥19劑而告愈。追訪年余,未復發。

2 止淚湯

【來源】潘開明,《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熟地15克,當歸12克,車前子,菟絲子()、女貞子、枸杞子各15克,菊花10克,北細辛3克,川芎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補益肝腎,祛風止淚。

【方解】方中以熟地滋陰補血;當歸補血活血,促進迴圈,促進細胞生長;菟絲子滋補強壯,調整內分泌功能;女貞子、枸杞子滋陰養血,補益肝腎;車前子與菟絲子,熟地相伍,對迎風流淚的治療有協同作用;白芷與細辛芳香通竅,為治眼迎風淚下之要藥;川芎引藥上行;菊花清肝明目。諸藥配伍,共奏補益肝腎、祛風止淚之功。

【主治】流淚(冷淚)症。

【療效】治療流淚30例,全部有效。病程最長2年,最短半年,服藥最多25劑,最少5劑,一般在1015劑即效。未用其他藥物。

3 見風流淚方

【來源】韋文貴,《韋文貴眼科經驗選》

【組成】生石膏20克,黃芩、瓜蔞仁、白菊花各6克,細辛3克,車前子10克(包煎),焦梔子5克,川黃連3克,羌活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清熱降火,清肝止淚。

【方解】心肺有熱,兼挾風邪。故方用生石膏、焦梔子、川連清熱降火、止淚為主藥;輔以羌活、菊花、細辛疏風平肝清熱;佐以黃芩清熱燥濕而止淚;瓜蔞仁清火化痰、潤肺下氣而通便;車前子利尿滲濕、清肝明目。諸藥協用,共奏清熱降火、清肝止淚之功。

【主治】眼流熱淚。可見於鞏膜炎、角膜潰瘍等病症中。

【療效】臨床屢用,每收良效。

4 平肝止淚方

【來源】韋文貴,《韋文貴眼科經驗選》

【組成】川芎、木賊、荊芥、防風、羌活、白菊花各6克,生石膏12克,草決明24克,蟬蛻、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祛風止淚,平肝清熱。

【方解】肝經風熱壅盛,故方用荊芥、防風、羌活、木賊、蟬蛻疏風清熱止淚為主藥;生石膏清熱降火;草決明、白菊花清肝肺之熱止淚為輔助藥;川芎活血破瘀、退赤止痛;甘草和中。配合為用,共奏祛風止淚、平肝清熱之功。

【主治】流淚。可見於虹膜睫狀體炎、角膜炎、角膜潰瘍等病症中。

【療效】屢用效佳。

十一、治角膜軟化症秘方

1 歸芍八味湯

【來源】龐信清,《遼寧中醫雜誌》(3)1984

【組成】當歸、白芍、枳殼、檳榔、萊菔子、車前子、甘草各3克,金銀花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調理脾胃,清熱消翳。

【方解】眼病以調理脾胃為主,以清熱消翳為輔,是龐氏的獨到見解。脾胃為先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胃虛弱則水穀精微不能上注於目,目失濡養而不明。方中枳殼、檳榔、萊菔子和胃消食;車前子、甘草健脾燥濕明目;當歸、白芍養血柔肝;金銀花清熱解毒消翳。通過健脾以達到益氣養血及補益肝腎,從而恢復視力。脾胃虛弱,須予補益;飲食難化,宜予消導,二法合一,則脾運健而食滯化。重在調理脾胃,既不補之,也不攻之。本方既不過寒,也不過熱,藥性和平,配方得當,用之方便,故取效頗捷。

【主治】角膜軟化症(疳疾上目),證見白睛淡紅,眼珠乾燥,黑睛混濁不清。樹枝狀角膜炎(風輪下陷翳),證見白睛紅赤,風輪生翳,形如樹枝。小兒青盲(小兒皮質盲),高熱之後,不能視物。

【加減】羞明流淚,紅眼較重,大便乾燥,加蒲公英12克,黃芩9克,花粉6克,龍膽草3克;發熱、喘咳、氣促(併發肺炎),減輕當歸、白芍各1.5克;加蒲公英12克,瓜蔞9克,桔梗4.5克,川貝母4.5克,黃芩6克;大便溏薄,日行數次,即腹部症狀較重,加蒼術、白術各5克,蒲公英9克,黃芩6克;泄瀉不止、四肢發涼,加炮薑、吳茱萸各5克,附子3克,白術6克。1歲以下小兒加減劑量酌減。

【療效】臨床屢用,每獲良效。

十二、治視神經萎縮秘方

1 韋氏逍遙散驗方

【來源】韋文貴,《醫話醫論薈要》

【組成】柴胡、當歸身、焦白術、炙甘草、丹皮、焦山梔、甘菊花各6克,白芍、枸杞子各9克,茯苓12克,石菖蒲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舒肝解鬱,清熱養血,平補肝腎。

【方解】凡外感熱病後或七情內傷、肝失調達所致視神經萎縮等病症,證屬肝鬱氣滯或血虛肝鬱者,治宜抓住解肝郁、開玄府、調補氣血、升清益陽這幾個環節而制定本方。本方系從《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逍遙散加減化裁,通過長期臨床實踐,反復修訂而始定。經臨床驗證,療效很好,特別是對兒童視神經萎縮和皮質盲的血虛肝鬱證,經20餘年的臨床觀察,療效更為滿意。方中柴胡疏肝解鬱,升舉陽氣;茯苓、白術、甘草補脾調中益氣;當歸、白芍養血柔肝;石菖蒲開竅寧神明目;枸杞子養血益精明目;丹皮、梔子活血散瘀,清熱除煩;甘菊花疏風清熱,涼肝明目;諸藥使用,協同配合形成一體,當歸補血活血,補中有行;白芍養陰柔肝、酸斂育陰,二藥配合,補中有調。柴胡得歸芍之配則不致升陽散發太過而解郁舒肝之能更彰。焦白術、茯苓、甘草之益氣得柴胡之升陽則可使清陽上注於目;得歸芍之養血則使氣血調和。丹皮、梔子清熱除煩,配菊花則能透泄餘熱;配柴胡可宣解鬱熱。菊花、枸杞清肝養肝而明目,與柴胡、白芍協同則使清肝養肝寓於疏肝柔肝之中。在以上諸藥疏肝、理氣、養血、益氣等作用基礎上,石菖蒲芳香開竅,巧啟其機,可謂本方畫龍點睛之處。

【主治】視神經萎縮、皮質盲、視神經視網膜炎,急性球後視神經炎、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一天內)、視網膜中央靜脈血栓形成、視網膜靜脈周圍炎所致玻璃體出血(近似中醫暴盲)等眼底諸疾,除眼科症狀外,凡是情志抑鬱、頭目眩暈、餘熱未盡而見口渴或苦,心煩、急躁易怒,或肝風內動,手足抽搐,肢體屈伸不利、痿軟,脈弦數或弦細,苔白舌微紅者,均可加減應用。

【加減】視神經萎縮(肝鬱氣滯型),如兼肝腎精虧者,配用明目地黃湯;兼脾胃不足,氣血虛弱者,配用益氣聰明湯;患兒兼先天不足,配用四物五子湯(即四物湯加五味子、車前子、枸杞子、菟絲子、覆盆子);後天虛弱、脾胃不足,合以八珍湯加減;兼服石斛夜光丸(中成藥)更佳;因頭部外傷所致,加丹參、絲瓜絡、歸尾、菟絲子、覆盆子等;熱病神昏、肝風內動之後仍有手足屈伸不利或強直者,可選加全蟲、僵蠶、鉤藤、荊芥、防風、蟬衣等;手足痿軟,加炒杜仲、桑寄生、川斷、懷牛膝等。皮質盲,肺胃陰傷,可加石斛、麥冬、蘆根、生石膏;肝風內動,手足抽搐,可加全蟲、鉤藤、荊芥、防風、蟬衣等;手足痿軟,加用健步虎潛丸,每獲良效。球後視神經炎,若餘熱尚存,肝風未熄,四肢抽搐拘攣者,可加羚羊角(或生石決明)、全蟲、僵蠶、鉤藤、桑葉;起病急驟而致暴盲者,重用石菖蒲;先天不足者,亦可合四物五子湯。視神經視網膜炎,若見視網膜水腫明顯者,選加車前子、茯苓、木通、赤小豆、澤瀉、通草、地膚子等;視網膜滲出難以吸收,常加海藻、昆布、夏枯草;視網膜靜脈怒張迂曲者,加丹參、歸尾、牛膝、絲瓜絡;有眼底出血者,加阿膠、地榆、白芨、茅根、仙鶴草等;陳舊性出血久不吸收者,加丹參、三棱、莪術等。總之臨床應用,宜隨證加減,藥證相符,其效必著。

【療效】臨床屢用,只要證屬肝鬱氣滯血虛肝鬱者,療效十分顯著。

2 鉤藤蠶蠍湯

【來源】劉雲,《兒科學術會議論文資料彙編,1988年》

【組成】鉤藤(後下)、金銀花、連翹、生地、丹參、當歸各10克,僵蠶、全蠍、石菖蒲、紅花各6~9克,枸杞子、黃芪各15克(此為10歲小兒劑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3次。

【功用】清熱熄風,滋陰活血,益氣開竅。

【主治】視神經萎縮。

【療效】治療兒童視神經萎縮38(60只眼),結果顯效26只眼,有效23只眼,無效11只眼。總有效率為81.67%

3 四子和血湯

【來源】龐萬敏,《千家妙方下》

【組成】枸杞子、五味子、茺蔚子、車前子、熟地黃、山藥、雲茯苓、當歸、丹皮、菊花各10克,赤芍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養肝活血,滋陰明目。

【主治】外傷性視神經萎縮。

【加減】口幹,加寸冬、花粉各10克;頭痛,加川芎6克;咽痛,加山豆根10克,甘草5克,桔梗10克;消化不良,加焦三仙各10克;失眠,加炒棗仁10克,合歡花10克;便秘,加火麻仁30克。

【療效】治療9(13只眼)、結果痊癒2只眼(視力提高1.0以上,視野正常),顯效4只眼(視力提高4行以上,視野擴大20°),進步6只眼(視力提高2行以上,視野擴大),無效1只眼。

【附記】臨床上用本方加減應用,治療眼底退行性病變,亦具有良好效果。

4 菊花明目湯

【來源】周北楨,《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菊花24克,酒黃芩12克,酒生地、赤芍、知母、決明子、玄參各9克,丹參6克,川芎3克,犀角粉0.6克(沖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疏風清熱,活血滋陰。

【主治】急性視神經炎(暴盲)

【加減】病變初期,加防風、金銀花;靜脈擴張迂曲顯著,加桃仁、紅花;視盤周圍有白色滲出物,為風邪挾濕,加苡仁、雲苓;後期將愈時,加當歸、黃芪。

【療效】治療21例,14例為雙眼,7例為單眼。結果痊癒13(視力恢復1.2以上)。有效7(視力提高2行以上),總有效率為95%,其中痊癒率為61.9%。療效最短8天,最長113天,平均30天。

5 益氣活血湯

【來源】李儒珍,《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

【組成】黃芪、黨參各15克,白術10克,淮山藥、茯苓各15克,丹參10克,毛冬青、山萸肉、黃精各15克,紫河車25克,補骨脂、女貞子各15克,梔子、菟絲子、當歸各10克,首烏15克,炙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益氣健脾,補益肝腎,活血化瘀。

【主治】外傷性或其他非壓迫性視神經乳頭萎縮。

【療效】堅持服用,效果甚佳。

【附記】本方名為筆者擬加。

十三、治虹膜睫狀體炎秘方

1 和營化痰湯

【來源】鄒菊生,《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當歸、玄參、金銀花、姜半夏、豬苓、茯苓各12克,生地、陳皮各15克,蒲公英、生石膏(先煎)各3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和營瀉火,化痰養陰。

【主治】急性虹膜睫狀體炎和全葡萄膜炎。

【加減】熱重者,加龍膽草9克;關節酸痛,加海風藤30克;房水混濁較甚,加炒苦參、金櫻子各9克。

【療效】治療22眼,結果痊癒12眼,好轉7眼,無效3眼。總有效率為86.40%

2 泄熱祛風湯

【來源】李紀源,《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

【組成】酒大黃、酒黃芩、梔子、荊芥、川芎各10克,防風5克,麻黃、甘草各3克,滑石、青葙子各12克,茺蔚子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清泄肝熱,祛風止痛。

【主治】瞳孔緊小症(急性虹膜睫狀體炎)

【療效】屢用效佳。

3 開竅明目湯

【來源】李紀源,《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

【組成】茺蔚子、青葙子、熟地、雲苓各15克,川芎、鹽知母、寒水石各12克,石菖蒲、鹽黃柏、丹皮、澤瀉、山萸肉、川羌活各10克,防風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行氣開瘀,滋陰清熱。

【主治】瞳孔幹缺症(慢性虹膜睫狀體炎)

【療效】屢試屢效。

4 二防解毒湯

【來源】祁寶玉,《集驗百病良方》

【組成】防風、防己、鹽知母、鹽黃柏、羌活、甘草、丹皮各6克,黃連末3克(沖服)、白芷、生地、蔓荊子各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生苡仁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疏散風邪,清熱解毒。

【主治】滲出性色素膜炎。

【加減】色素膜炎症狀明顯,滲出較多,眼底有大量色素,可加涼血活血之品如丹皮、赤芍、紅花等;清熱利濕藥如萆薢、茯苓等;慢性期,可加桑寄生、太子參,去黃柏;接近痊癒,可加補氣滋陰軟堅之品如玄參、川石斛、生黃芪、浙貝粉、花粉等。

【療效】治療30例,全部有效。本方所治之病,難度較高。治療中均停用或減量激素未見反跳,且均能順利地撤除激素而告愈,有些曾以免疫抑制劑也不能控制病例,應用本方亦愈。

十四、治網脫術後秘方

1 網脫一號

【來源】夏賢閩,《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

【組成】生地、熟地各12克,枸杞子、菟絲子各9克,淮山藥、茯苓、豬苓各15克,澤瀉9克,車前子30克(包煎),炒白術9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滋補肝腎,利水明目。

【主治】視網膜剝離手術後,裂孔已封閉,但視網膜仍有積液,伴有肝腎兩虧症狀。症見頭暈,腰酸背痛等。

【療效】臨床屢用,效果很好。

2 網脫二號

【來源】夏賢閩,《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

【組成】陳皮5克,制半夏、黨參、黃芪、當歸、炒白術、蒼術各9克,茯苓、豬苓各15克,澤瀉9克,薏苡仁3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補氣健脾,利水明目。

【主治】視網膜剝離手術後,裂孔已封閉,但視網膜仍有積液。但伴有脾胃虛弱症狀,症見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或見大便溏薄。

【療效】臨床屢用,效果很好。

3 網脫三號

【來源】夏賢閩,《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

【組成】黃芪、葛根各15克,當歸、白芍各9克,熟地12克,淮山藥15克,山萸肉9克,茯苓15克,澤瀉6克,枸杞子、炒白術各9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益肝腎,補氣血,健脾胃,利水明目。

【主治】視網膜剝離手術後已愈,但視力增加不明顯,黃斑部有變性。

【療效】臨床屢用,效果很好。

【附記】網脫術後患者不少,但視力恢復有的不理想。筆者試治自己,確有一定效果,後用治多人,效果亦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