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b  

這部劇實在是反映了太多女人的心聲,也給所有的女人敲了一個警鐘,只有弱者才把婚姻當藥,小悅希望每個女人都能獨立起來,不要和劇中的子君一樣等到離婚嘗遍了苦頭才清醒。

 

1.最近聽了好幾個女人離婚後開掛的故事,情節大同小異,無非是離開了消耗她的關係後,痛定思痛,戒掉所有幻想和依賴,重整旗鼓,在職業上勇猛精進,生活中勇於探索,收穫了更加生機勃勃、自由又開闊的人生。

熱播劇《我的前半生》亦是講了一個中年失婚婦女的逆襲故事。 儘管馬伊琍飾演的羅子君,穿紅著綠,張牙舞爪,市井氣和大媽范兒令人反胃,和講究姿態好看,品味一流的亦舒女郎一點也不沾邊,可還是勾起我對亦舒原著的懷念和敬仰,一口氣兒翻出原著再讀一遍,還是一樣的配方,原來的味道。

 

2. 小說裏的羅子君,少時的天真到了中年略顯遲鈍,她只是被安穩無憂的婚姻和純良本性溺成了傻白甜。

然而傻白甜的內核也是驕傲+拎得清的。

婚變後,她選擇主動去寫字樓找份工作,月薪四五千也沒有半點怨言。她在美孚找了房子,用丈夫給的30萬遣散費付掉首付,剩下的22萬做銀行按揭開始供樓。

她開始交往一些魚龍混雜的小人物,開始領略獨立謀生和世俗人情的辛酸。閒暇時間學陶藝,讀《紅樓夢》和《聊齋》,不成想激發出潛伏良久的藝術天份,後來乾脆辭職出來做自由職業者,和陶藝班的師傅一起接訂單做產品。

這還不是最大的變化。最大的改變是什麼?是她從過去囿于200平的房子和美容院,不食人間煙火,連司機的車子沒有恰好停在她的面前,都不得不倒回去重停的錙銖必較、作天作地;到完整體會世俗冷暖,每個人都有他的局限和苦衷,從而學會寬宥別人的不完美。

在紅塵裏滾了滾,在自我的路途上披荊斬棘之後,羅子君還有一層更難得的領悟:原來她並沒有那麼愛前夫。那是年輕時的選擇,未免考慮過多的經濟因素和物質條件。

所以在她離婚後變得更加生機勃勃、流光溢彩之後,那個曾經在婚姻裏占盡主動權的男人,再次見到她,驚訝於:你怎麼穿著白襯衫牛仔褲,好像20幾歲!他送來不菲的生日禮物,邀請她去山頂咖啡廳敍舊。她無動於衷,微笑著拒絕。 即便沒有後來的異國奇遇,沒有再婚嫁給更加優秀的男人,我也覺得離婚後的羅子君活得更加值回票價了。

那是一個女人終於獨立和清醒,而活出的開闊、豐盛和自由。

改編的電視劇版當然狗血,如果人人都像亦舒女郎拎得清,好像也沒什麼戲可看了。不過我最耿耿於懷的是,何必總要為男人的出軌,找到合理化的理由?

馬伊琍重複最多的臺詞是,“他說過他會養我一輩子的”。賀函和唐晶,又試圖告訴她辦公室戀情的起承轉合是多麼合情合理。 其實毫無意義。

 

3.我們都承認那些濃情蜜意不是假的,男人曾經的海誓山盟也是真誠的。可是時光流轉,人心永遠難測,男人的變心,可能是沒有什麼道理可講,並非你不夠好,也絕非外面的妖豔賤貨太心機。它就像一場天災人禍,變故劈面而來,你也只能揚頭接住。

婚姻從來不是所謂的歸宿。它只是兩個人成年人的選擇,充滿不確定和變數,也潛伏著危險和誘惑。更殘酷的真相是,它從來不是弱者的藥,而是強者的糖。

你可能永遠不知道變數什麼時候會來。一心一意做全職太太,家庭就是她唯一戰場的羅子君,被圈養13年後成為下堂婦;而職場白骨精唐晶,卻在事業風生水起時,忽然就嫁做人婦,過起生兒育女歲月靜好的下半生。

我們都要學會體面地與過去告別,愛過傷過,也選擇一個好看的姿勢,開啟下半場的人生。只是,女人的清醒何苦要等到離婚?

 

4.我身邊一個女友,和羅子君遭遇相似,她離婚的時候孩子剛滿一歲,一邊當媽,一邊辭掉國企安穩工作去創業,痛並快樂,終於閃閃發光。

回望過去,她所有慨歎只有一個主題,為什麼要等離婚才有勇氣做自己?

還是因為骨子裏的依賴。不止物質上的,更深重的是精神上的依賴和自我捆綁。

你以為的快樂,其實是深淵。你以為的圓滿,或許是幻象。

人啊,總是在遭受挫折和打擊之後才會痛定思痛:為什麼會這樣?我想要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還有可能嗎?

所以,有人在被迫轉折之後,走上人生另外的路途,“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可是,我更欣賞的人生態度是,你要靠自己堅實在站在大地上,永遠保持物質和精神的獨立,清醒地知道自己要什麼,並敢於選擇,敢於承擔和負責。

不要等到離婚才清醒。而是在順境的時候,就剝離掉一切的依賴和幻想,結結實實地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去抵擋心中最理想的那個自己。

唯有如此,才是對自己最大的善意和不辜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