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在光陰裏幽居

流光過隙,歲月巷口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Nov 29 Fri 2019 15:40
  • 感覺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仙家上身的感覺,因為每個堂口仙家修煉的法門不一樣,因此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不過因人為而已。說到仙家上身,不是一概而論那麼簡單,每位仙家上身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大到動作,小到眼神都各有差異,當然這也是讓我可以更好地區分是哪位仙家所表現的特徵。這也和我們是一樣,雖然我們國家人口眾多,但是我、每一位公民都是僅有的一位,從言談到舉止都是獨一無二的,所謂一人一個風格,一人一個品性。仙家也已是如此。首先來說說胡仙上身有哪些感覺,通常表現較多的是身體發熱,根據仙家道行的不同發熱的位置和程度也不同,相對的來說,熱的高度越高,熱量越大,表示仙家道行越大。胡仙上身比較穩重,一般表情溫和,說話很穩定,不著急,說話的口氣很謙虛,通常喜歡微笑。黃仙上身,通常身體也是發熱的較多,但是感覺自己較為興奮,喜歡多說話,不想閑著,說話較連貫,思維稍微有些亂,也許這個問題沒有說完就開始說別的事情,身上感覺想動,不是很穩定,口氣較大,通常不服別人,喜歡爭辯計較,有時候還會甩臉色。喜歡吹牛,愛說自己有多厲害,自己有多大,通常沒有什麼惡意,喜歡盤道恃強,一方面是為了自己尋開心,同時也是為了探測對方的能力。而常仙上身,多數人會感覺胳膊或腿有反應,常見的會感覺涼的比較多,也有很多人會感覺身上跳動,身上發麻,然而也有少數人會感覺身體想扭動,根據弟子捆竅的程度不同,當然反應也不是完全相同的。蟒仙上身,通常喜歡兩個地方,一個是脖子發緊發硬,一個是腰部感覺不適,少數人也許會感覺這兩個位置疼痛。上方仙上身,一般都是在頭頂有明顯的反應,比較常見的有漲,麻,緊或過電的感覺,也有少數弟子會感覺全身都有感覺。清仙上身,通常都會感覺很冷,特別是後背的位置更為明顯,少數人伴隨著後背痛或噁心想吐,反應越強的通常是仙家道行越低的。如果清仙修為很好,身上涼的感覺越輕,甚至少數的清仙上身弟子還會感覺微熱,這是通常說的修到上方仙的級別了。這樣的常見於生前是修佛的或者是修道的出家人,因為生前基本修的很好了,只是因為某種原因而不能上去,才留在堂口繼續修,這樣的清仙身上陰氣基本修沒有了,所以弟子感覺不到涼。袁仙上身一般是身體較涼,而後背有壓著的感覺,好像背了一口大鍋。也有的朋友反應為後背發沉發緊。只要是水裏的仙家上身,通常表現為全身發涼,這種涼一般不是很嚴重,和清仙上身的感覺還是有區別的,清仙主要體現在後背,而水裏的仙家一般表現在全身。龍仙上身,一般有兩種情況,天龍上身身體發熱,海龍上身身體清涼,但是他們有一個通性,就是感覺口渴的時候較多。這些仙家上身的感覺,也許因人而異,但是大體上感覺應該是一致的。

而歷史上傳說道教的始祖老子是發紫色光的,佛祖釋伽牟尼是發七彩光的,而伊斯蘭教的教主穆罕麥德是發月亮一般清冷色光的。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人一生最好的投資不是房,不是金,不是股票,而是一個對的女人。

什麼樣的女人成就什麼樣的男人,連巴菲特都說一生最好的投資是選對了老婆。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中,經常會有一些人來問到,為什麼無論怎麼努力,都存不住錢,經常會破財,到底有哪些原因?生意人最忌諱「破財」兩個字,所以見面都說在哪裡發財,恭喜發財之類的。很少有人會問,最近有沒有破財?因為錢來錢往的,一旦出現破財,那就是個巨大的窟窿,可能很長時間的努力,都是要為了填補這個口。

但人的一生中,總有運氣壞的時候,很難做到是從頭到尾都是平平坦坦一帆風順。當然有些時候,我們是可以減輕或者避免財運不佳所造成的損失。歸結起來,其實原因是有很多的,但又不外乎下面這些。比如: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是感恩節,

感恩所有的遇見。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是一個夢幻的國度,

是一個,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相互溝通與瞭解的平臺!也是一個可供世人放鬆緊繃神經的載體。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學理念雙借光,千古聖賢入廟堂。宗紀規範天人禮,大道自然瞬間明。 中國文化有系統的命理文化,如四柱命理即八字推命之法,可以占卜一個人的過去未來,用《易經•說卦》之言:“數往者順,知來者逆。”簡稱“數往知來”,能知道過往,知道未來。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命理大家。大的命理是天下之命理、帝王之命理;小的命理是個人之命理、百姓之命理。

古代的黃石公、諸葛亮、袁天罡、李淳風、邵康節、劉伯溫,近代的袁樹珊,當代的邵偉華、張延生,都是命理大師。他們占卜命運的故事非常多,我不舉其例子。我舉幾則其他例子。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行是什麼,是不是一定要脫離生活跑到廟裏念經呢,是不是一定要專職打坐、閱讀經書呢?當生活出現了問題,我們總覺得是生活的問題打亂了我們的修行。

其實修行與生活是一體的,修行的目的正是為了解決人生的實際問題,離開了生活談修行,不過是在逃避問題…… 修行,總會讓人想到偏安一隅的山林隱士,幕天席地、禪坐、行腳,苦苦思考宇宙中生的意義。然而修行的定義絕非如此狹隘,在生活中修行,不知要比那些“躲起來”獨善其身的人勇敢多少倍,平衡工作與家庭、壓力與健康、與欲望、無常與情緒苦樂……在錯綜複雜的關係中尋求平衡,反而更能讓我們看清生活如實的本貌。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忘了前世,誰陪我一起慢慢變老;

記住今生,誰從我身邊消失容顏,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天智慧後天補,通靈難借神光力。平常人家心放遠,一字忠貞扶社稷。 一個修道者必然要通靈,只要踏實修行,必然會通靈。通靈,是通達玄界的必由之路。特別是神修丹法,自己元神神修,必然通靈;前輩真人助修、引修、導修、合修,必然要通靈。只是,通靈的層次不同,十法界裏除了人道、畜生道之外,其他八法界都是靈界。

我們所言通靈,是修道者的靈性元神與法界聖真的聖神相應,而不是與精怪鬼魂通靈。所以,通靈有風險,在於,有時候所通靈性不是真神、正神、聖真如仙人、菩薩、佛。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