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有“愛的欲望”,但沒有“愛的能力”。 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兩者的不同;他們不能分辨,當一個人說“我愛你”時,不是指真正“愛你”,而是“我需要你”。那是一種依賴感、安全感,渴望被人瞭解、傾聽與陪伴。但許多人完全不知怎樣成為別人的依靠,既不會照顧人、安慰人,也不會瞭解人。

 

你是否在渴望一份

忠貞的不離不棄的愛?

有網友說,電視劇中如此完美的夜華,只有天上才有。雖是句玩笑話,卻也道出了事實。的確,這個世界,一個人若沒有畏懼的東西,沒有幫助他支撐他的東西,沒有引導他塑造他的東西,面對各樣的誘惑、試探,怎麼可能站立得穩?而這東西正是信仰,是上帝的愛。

 

如果你把愛情建立在人本身上面,那麼很可能你會失望。因為這個世界最詭詐、最易變的便是人心。在所有浪漫的電影和電視劇中,你看到的都是相愛時的兩情相悅,卻沒有看到婚姻中相處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再完美的愛情,當進入婚姻,兩人朝夕相處,也會生出一些嫌隙來。因為婚姻本就是兩個不完美的人在一起。從相愛到相處,是隔著距離的。

 

倘若真的想要讓愛情變為不離不棄的長相廝守,那麼必須要拉近相愛到相處的距離。相愛與相處其實有以下幾三方面的差異。

 

愛情是一種感覺,在戀愛中會牽扯出許多心動、猜測、思念⋯⋯那是全心全意的投入,包括花時間去認識對方、遷就對方、與對方互動,讓對方生活在你百分之百的注意與關照下

 

但相處是一種關係,婚姻更是一種長期的關係。沒有人能維持長期高昂的情緒,天天魂牽夢縈、茶飯不思,只要有愛便可以飽足。婚後是兩人由“面對面”轉為“肩並肩”,彼此扶持共同過日子的狀態。

 

尤其婚姻中還要工作、持家,面對公婆、親友等,都屬於非常不浪漫的一面,十足考驗夫妻雙方過日子與處理人際關係的實力。

 

當一方過日子的條件不夠,或生活習慣上沒有與人協調的能力時,婚後另一方也不再像過去那樣全心全意地遷就。因為此時兩人是真正“上場”了,必須全力以赴地應付生活,怎麼還能以“我不會”、“我不願”、“我做不好”來撒嬌、耍賴、逃避呢?  

 

處理人際關係的實力,決定了婚姻的品質。婚姻本質上是一種人際關係的組合:夫妻、公婆、子女⋯⋯等。如果一個人不能善處關係,婚姻的成功率恐怕不太高

 

反之,如果一個人在婚姻關係中,人格愈成熟,愈懂得照顧人、體貼人,甚至知道如何與人溝通、化解衝突,其婚姻生存率也愈高。

 

很多人心中有愛的期望,但心裏沒有準備好面對相處中的一切犧牲、奉獻。殊不知在婚姻中,不只是多了可以照顧你、關心你的人,你也要照顧對方、關心對方,而這正是需要愛的實力的地方。

 

你在愛的方面有多少實力?

很多人有“愛的欲望”,但沒有“愛的能力”。

 

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兩者的不同;他們不能分辨,當一個人說“我愛你”時,不是指真正“愛你”,而是“我需要你”。那是一種依賴感、安全感,渴望被人瞭解、傾聽與陪伴。但許多人完全不知怎樣成為別人的依靠,既不會照顧人、安慰人,也不會瞭解人。

 

所以,男女雙方都要培養愛的能力,婚姻關係才可能牢固建立。基於需要而愛,那是一種欲望,也就是情欲。這也是為何外遇多半不會成功,因為相愛容易相處難,外遇者只想在婚姻責任之外,抓一個物件來愛他,卻不想付出自己的愛。

 

不可否認在戀愛時多少帶一點虛假。為了討好對方,我們總會把自己最美、最好的一面擺出來,爭取對方的憐愛。

 

談戀愛時多少都會有這些不自覺的善意欺騙,這是每個談戀愛中的男女都免不了的。但許多人沒有心理準備,到了婚後就產生適應不良症,心驚:“怎麼會這樣?我嫁的人、娶的人怎麼會這樣?”所以進入婚姻之後,你就當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對方有可能不是你所想像的完美戀人。而你也當調整心態,接納真實的對方。

 

那麼,當如何相處又相愛呢?弗洛姆曾說:“真愛必須靠四個條件來維持:承諾、責任、照顧與瞭解”。這四項,我認為是關係的內在邏輯,關係因此才會有厚度、有實質。兩人是否願意彼此體諒配合、願意有所犧牲、割捨,是不是會顧慮對方的感受,如此才是把愛落實到生活,而能擁有一份愛的關係。

 

婚姻誓約中有一句:“神所配合的,人不可分開”。這個人指的是誰?不是外人,常常是我們當事人。

 

什麼是承諾呢?消極的說是“不離不棄”,道義上不忍落井下石。小自外表改變,女人懷孕身材走樣,男人中厚、頭禿;大至遭遇病痛、失去工作、人生路上一切的不順利時,兩人的字典裏沒有“分手”倆字。

 

談到未來永遠是帶著“攜手同行”的看法,而非過了今天不知明天。承諾是不為自己留出路,沒有後門才不會一腳留在門外,也才會在婚姻中死守。想想:如果一家銀行老喊要關門,你還會不會繼續存錢進去?

 

因而有承諾的人絕不因受挫、生氣,而說出會威脅未來的話。

 

責任包括家事分工:賺錢、養家、糊口、做家事、帶孩子。角色無須太拘泥,以神所給的恩賜來分。有的家庭裏拿炒菜鏟的是先生,用榔頭的是女主人,無可厚非。重要的是有責任感,把份內的事做好,不需要人強催,也不需要別人抓狂了才去做。

 

然而有些人做事天生沒責任感,凡事沒交待,沒擔當。早上上班起不來,太太急得要命;下班又跑到PUB,和同事過 HAPPY HOUR、生活過得像單身。或太太答應孩子的事隨便就算了,花錢永遠是預算透支。

 

關係中若沒有責任,就無法信任,責任是我們牽系彼此的重要繩索。

 

責任包括婚姻經營:把對方看為夥伴,邀請對方一起調適,建立共處的模式,不斷建立“我們”的觀念,而不只是“我”。

 

也就是說婚姻是“二人結為一體”,凡事應從“一體”來看,來處理。一個自我中心的人,作決定通常不會問另一人。有的先生找朋友回家不先告訴太太,然後說:“妳不幫我弄,我自己來”。或太太回娘家,不告訴先生。先生和朋友出去,一吆喝便走了,也不問對方⋯⋯這些思考方式都不是用“我們”,而是像一個“單身”

 

在婚姻裏要不斷學習用“我們”,“我們來商量”,“我們該怎麼辦?”,“我們一起想辦法”,習慣用團隊思考方式—甚至在外遇發生的時候。

 

外遇也許是單方面發生,但婚姻中所有的問題都是兩人的問題,一家人都跟著承受痛苦後果。在此時要有一個觀念:外遇雖然是罪,但不是不可饒恕之罪。外遇帶來的傷害很深,但有時也不是絕對不可挽回。如果受傷害的一方袖手旁觀,抱著“你的問題你自己解決”,只會使婚姻走上決裂,自己也受到更大的傷害。

 

若把態度轉為“現在問題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一起來解決看看”,在任何情況下始終不放棄關係,使關係不抽離、決裂,才能使婚姻起死回生。

 

照顧是“貼心”待人:“貼心”,就是用對方所喜歡的方式來疼愛對方,而非堅持己見。例如明明對方不喜歡喝茶,還拼命為對方倒茶,這不叫貼心。

 

老實說,這世上沒有哪個人比自己的配偶,更會貼心地照顧你了。父母不能,子女也不能,他們與我們不是站在同一個平面上來瞭解,他們也不會花這樣的心思。唯有配偶,可以貼心。

 

照顧是“心疼”對方:賺錢養家、燒飯洗衣,是責任、是分工,更是對整個家的付出。真正的照顧總是表現在一些愛的小動作上,是特地為“個人”而做的,對方接受後心裏會有一股暖意。

 

有的先生會在太太過生日時,送她一個炒菜鍋,這便不屬於“個人”層面。個人層面是看到對方下班實在很累,做一些他最愛吃的菜,或幫他按摩。或先生會把孩子帶開,讓全職媽媽有些獨處的時間。

 

照顧是“分憂解勞”:我們能不能以對方心頭的痛為痛?對方沒工作時,作太太的是增加先生壓力,還是寬解壓力?太太對年老病重的父母掛心,先生是支持她付出孝心,還是叫她想開點,人該走便會走

 

要貼心、要心疼對方,要分擔對方心頭的重擔,都少不了一個前題,就是互相瞭解。

 

瞭解需要投資時間與心力來經營夫妻感情。要固定花時間來彼此溝通,丈夫注意太太的情緒取向、感情狀況。太太除了做家事,也要注意先生的工作感受、壓力因素與心理狀況。不互相瞭解的夫妻,再怎麼愛,也都愛不到心坎上。

 

相愛靠感動,相處靠行動!

真愛必須靠上述四個條件來維持:承諾、責任、照顧與瞭解,但是要實現出來,談何容易?

 

所有的相處,在神裏面都可經過學習來成長。問題是許多人會心有不甘,覺得相愛容易相處難,是因嫁錯了人,娶錯了人,而不知那是婚姻關係必要走過的成長階段。盼我們不只相愛靠感動,相處還靠行動,借著信仰在愛裏建立出一份扎實的實踐力量。

如此,我們也能相處,也能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