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寶通和尚解心經:般若即智慧,若是大智之人,知有生,便知有死,當自坐觀,生從何來?死從何去?古雲:學道先須且學貧,學貧貧後道方親,如此悟去,唯有一身空。會嗎?撤手到家人不識,更無一物獻尊堂。
若是出家人、修行人貪戀物質,那就不是修行了,成了守財奴,何以又能一絲不掛的修出去?
和尚講波羅:渡何須用工具,見性悟道亦複如是,若渡了過去,工具就無用了。在尚未見性悟道之時,須借用坐禪行道,看讀聖教,看話下語。一旦頓悟,從前多種方便之法門,有為之法,盡成了閑傢俱(沒有用了),留與後人看,目開之人(獲得了摩尼珠),渡河之者,來去自在,一悟永悟。此時得意忘言,作了一個物外閒人。會麼?及盡玄微妙,回程月下行。
和尚講密多:意為無極,又雲究竟,喻指大虛,能包萬法,會源歸一。識得一,萬事畢。,正見之時,一無可見。與虛空平等,共歸一時,玄之又玄。
以上是寶通和尚講心經中的第一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 若波羅密多時。(此句的另一部分在上一集中)
在五十七、五十八兩集裏已經把寶通和尚講解心經的第一句研討完了。其中,第一句的前五個字又做何解呢?這五個字是觀自在菩薩。在經中用的是雙關語,其顯意可從字面上解,就是觀自在菩薩,又稱觀世音菩薩,現代注解心經的高僧大德或佛學者、大居士,均是從其顯意,即字面上去解,但佛經的文字往往含有密意,若不解開密意是看不出真諦的,也就搞不清佛經的真正價值。
佛經的真正價值是教給後人一套開悟、修行得道的方法,以使眾生能渡到彼岸,即沿天河而上回歸於一,即宙心。而並不在於它的文學價值、藝術價值、歷史價值。
心經中的第一句前五個字,在第五十七集中已講了,但大多讀者並未悟出,現再就其密意研討之。
:是指修行者在打坐入靜時,至極靜入定時,會觀見一無位真人常在赤肉團上(指人身),出出入入。此處指的是元神大靈真我,即摩尼珠。
心經即心徑,此心即是指生命能量體、元神、大靈、摩尼珠、真我,故而可知心經為何稱為經中之經。它的每一句、每個字都是修行人大徹大悟、返本歸源、了脫生死的功法。
很多人都讀過心經,很多人都會背誦心經,和尚在寺裏每日早課必誦心經,寺院裏的每日淩晨和晚上必以心經去擊鼓點,古代祖師用心良苦,只是後人不悟。雖是在寺中這樣規定了,耐不得眾生念經時有口無心。
寶通和尚接下講心經第二句,照見五蘊皆空:五蘊即色、受、想、行、識。世人以人身誤認是,故而長劫輪回。若世人趁今天、今生你這個人身,去修行,常自反照(即止、觀修持法,或禪定修持法),就能照見五蘊淨盡,清淨本然。古人則雲:蘊空法。此時,將頭臨白刃,猶如暫春風。(產生了神通)。
舍利弗見天女,問:何不變卻女身去?天女答:我十二年覓女身,了不可得,叫我變個什麼?
和尚說:前輩祖師修到這步田地,皆得蘊空之法。鏡清和尚住在寺院裏三年了,就連當地土地神都見不到他長得是什麼樣(即鏡清和尚已修成隱身了)。會麼?只見六龍爭戲舞,誰知丹鳳入雲霄。
和尚講第三句,度一切苦厄:若不得五蘊空,依墮落生死界,再受輪回苦。老子曰:吾有大患,為吾有身,有身皆是苦。
這裏的,是指掌握蘊空法的人,就可以度過一切苦厄(指六道輪回,這裏主要是指天人以下的五道輪回,因為天人中的天尊均已掌握了蘊空法)。很多注經者,把解釋為,觀音菩薩能渡人救苦,這不是經的本意。兩千五百年前的老子,著道德經時,已悟徹了,但一時未成就蘊空法,故而才曰:吾有大患……為吾有身……後人評注老子這句話時,誤解為老子是否有什麼人世間的災難。老子並非指此。
會麼?和尚說:舉頭鷂子過新羅。
和尚講下一句舍利子:此為雙關語,顯意是指釋佛門下的弟子舍利子,密意是:舍者離也。子即指房舍裏的主人。利是有利於的意思,人身如房舍,如客舍,主人(真我)暫住於內。房舍要壞了(死了),主人即離開,利子長存。藥山說:皮膚脫落盡,唯有一真實。要識這個麼?獨超三界外,更不戀娑婆。
和尚講色不異空:坐禪時,以心觀境,境上有空,見色便見空,心即是空。但眾生的體性只是能看眼前的這些,應物現形,長的就是長形,短的就是短形。而禪定到一定功夫時,方者方空,園者園空,黃者黃空,小者小空,大者大空,遠者遠空,近者近空(什麼都空了,色不異空)。(即是禪定時,靈體離開人身時,就會感知色不異空),反觀自己(靈體看自己)也是空相。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寶志公(即寶華山祖師)說:有相身中無相身。
會麼?和尚說:雨洗淡紅桃萼嫩,風搖淺碧柳絲輕。
和尚講空不異色:色與空實際上是一種,但凡人眼裏卻是兩般模樣。而諸菩薩、佛的智是平等的,無分別心,故而才知空不異色。反之,凡人智見不平等,有分別心,則是色就是色,空就是空。三世諸佛、菩薩亦是空,二十八祖、六代祖師也是空。四聖六凡也是空。上至諸佛下至螻蟻,各個本來總是空(同出一源)。只是因為眾生執著,不知是空。隨物流轉,不能歸一。只有通過修行,悟空身心平等,遍法界何更有二?
會麼?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
和尚接下講解色即是空:眼是色不能見,只是真空能見。耳、鼻、舌、身亦複如是。腳是色不能行只是真空能行(這裏是說,人體不過是生命的載體。真正的主人——真空即心,即生命光音能量團,主宰著人身的感知),實際上,修行到家時,真我是無眼能看(天眼通),無耳能聞(天耳通),無腳能行(神足通)。那時(指修成以後)六根可遍身互換,神通妙用。古雲:通身是,遍身是。會得色空不異(修成了),真空妙理。所以道:色可色非真色,空可空非真空,總歸大空畢竟空。自性空,本性空,空空不可得空。二十空門原不有,且道這裏,似個什麼?常憶江南三月裏,鷓鴣啼處百花新。
和尚講空即是色:十方世界只是一空界,平等無二。只是不修行的世人,著相分別,隨聲逐色,出胎入胎不知不覺。會麼?亦無空,亦無色,布袋和尚逢拾得。
和尚講受想行識:因有眼故,便受其色;因有色故,便受其想;因有想故,便受其行;因有行故,便受其識;因有識故,便有六根;因有六根,便有六塵;因有六塵,便有六識;因有六識,共成十八界;因有十八界,便有四大五蘊,便起六十二見;即起六十二見,便有八萬四千差別相。故而隨聲逐色,流浪生死,終無止住(指人不能了脫生死,常住輪回之中)。
修行人若要生死斷、輪回息,但從一根照破,則可令四大五蘊淨盡,廓然無我,當下空寂,塵勞妄想一時頓息。人亦空,法亦空,二相本來同。
會麼?佛祖位中留不住,夜來依舊宿蘆花。
上篇中研討的四禪八定是漸悟法門。本篇從五十七集研討的是一心禪頓悟法門。若想頓悟,要從第一集起仔細看前面一——五十六集,均是為本篇(第五篇)打基礎的。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三日
第六十集 萬法歸一 諸法空相
一心禪,在現代社會裏幾乎已絕跡,倒不是現代人比古人笨,只是環境變遷了,現代人所處的環境複雜了,人心不古了,故而一心禪絕跡了。現代社會的禪,均是次第禪,漸悟法門,如四禪八定。現代人修禪,還是要從四禪八定入手。若修一心禪,必須仔細念本叢集的一——五十六集,它可使你開殼、開竅,有所悟,在此基礎上,自五十七集則進入一心禪。
下面是寶通和尚講心經中的亦複如是一句:既無我故,萬法皆無,總歸於空,喚作萬法歸一(習氣功者常說萬法歸一,但不知什麼叫萬法歸一)。萬法歸一,即不落第二見,說到這裏,沒什麼可說的了,心行處滅,動念即乖(如果此時,即打坐入靜,修到此時,還想動念頭去說什麼,講什麼,則是畫蛇添足了),安排即錯(再行有為法就大錯特錯了)。修行者此時不得動著(即心不可動,身不可動),動則打三十棒!看你敢動(修到此時已成功了,若再動則前功盡棄)?!
會麼?和尚說:百舌未休枝上語,鳳凰哪肯共同棲?
枝上的百鳥還在動,鳳凰是不會來的。寶通和尚心軟了,弟子們修到此時不容易了,於是手持戒棒,看哪個敢動!親自為弟子把關……
和尚講舍利子(經文中出現的第二次):諸漏已盡(修到此時已成就了漏盡通——六神通中第六通),以歸寂滅。此時修行者若打算捨棄人身,出三界,天地不能拘,回超法界外,自在更無憂,名曰舍利子(此為三字的密意,經文到此是一段落,講的是從入靜至修成的經過,這也是寶通和尚修行的自我體驗和印證)。
有人問:打坐入靜時,元神出竅,寶通和尚為什麼稱之為無位真人?
無位真人是元神的隱語,元神、摩尼珠才是真我即真人。他原是自在菩薩,在天上有位(比如一地菩薩位或二地菩薩位),只因思凡,或下界渡人或犯戒、犯天條而下界輪回,有了人身失去了原來的功能,故稱無位。
另外,一心禪的頓悟並不是說通過某句話參禪一下子就修出去了,頓悟,就是一下子明白了,明白生命的本質是什麼了,但並不表示具有了六神通的功能,僅僅是開悟而已,但開悟了,就修的主動了,就易自覺去修了,開悟的下一步是悟道,悟道了,還要實修去證道,證道了,才是以後的得道,即獲得神通。
此外,龍蛇大丹法,即九陽昆侖神功第五式,就是為完成月輪中的陰性體與臍輪中的陽性體的和合,金字通天一式是為了攝取天地間的生命光子能量,潭中觀月一式是為了將靈體從心輪引到月輪,金丹大開一式是讓摩尼珠去衝開梵天輪,去完成化神還虛。
和尚講是諸法空相一句:心經從第一句觀自在……”到前面這一句舍利 子為止,一味談空,講的是從入靜到修成的全過程。如若還不明白,還有疑問,你什麼也不要再問了,我什麼也不講了,但去靜坐好了,只有通過靜坐,反照照見五蘊實無所有,自然入空。既得入空,其法亦空,人、法俱空,自然 休去、歇去(此時,你就什麼也不要練了,任其無為無法的休歇去)。經雲: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
到這裏,自然放下,無佛可做,無生死可斷,無涅槃可證, 圓陀陀,光爍爍,無依無倚,此即等覺、妙覺之地。
若更有絲毫(有絲毫的動念,不是一心不亂),覺得是否還有什麼可證可修的,則隨生死界,永劫受沉輪。
會麼?亦無人,亦無佛,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
和尚接下講不生不滅一句:到上一句講到已修成真身了,所謂修成真身,就是通過打坐入定找到真我了,不需要再去修什麼、做什麼了,這句不生不滅是直言直說,全談的是理性(有生有滅,全談事相)。即眾生具足法身、虛空之體,亙古亙今,不曾生不曾滅(生命是永恆的),不變不移(真實的自我,生命永遠是一個生命光音能量團)。它無去無來,無舊無新,湛然常寂。四大五蘊(生命載體如人身、動物身等等),從他虛生虛沒(輪回生死,指的是生命載體有生有死),而於自己法身總無交涉(載體,比如人身死了、生了,並不影響法身——真我),和光塵不染,三界獨為尊,此是長劫虛空不壞之身(指生命能量體)。
經雲:雲何得長壽?金剛不壞身。會麼?竹影掃階塵不動,月輪穿海水無痕。
這句經文講的是生命能量體(真我)的體性,第一,永恆性;第二,不染性,即生命載體只是承接它,不能沾染它,陽光、燈光、電光、塵灰可以穿過它,但不能與之相溶,這也是第三,虛空性;第四,靈性,即無所不知;第五,獨立性,它既可與宙心相溶充滿宇宙,又可飄移出而獨立存在;第六,依附性,可以依附在動物、植物、人身上,而成為其主宰。待載體損壞時,即可離去另尋載體。
和尚講下一句不垢不淨:此為生命能量體,佛門稱之為法身的屬性,即不染性,本自清淨,無濁無淨,壞不得,燒不得,染汙不得,如蓮花不著水,又如水中月。
要見麼?佛面猶如淨滿月,亦如千日放光明。
上句是隱語,佛面,即指你的真實生命體的樣子象十五的月亮,是個光音能量團(摩尼珠),而佛即是宙心,它明亮得像是由數千個太陽組成的,光芒四射。
這句詩文,表示寶通和尚已經悟道了生命的本質,併發見了宙心的存在。他是通過打坐入靜來證悟的。
和尚接下講不增不減一句:此也是生命能體的屬性,它是虛空之體,空劫之身,增不得,減不得,壞不得,在聖而不增,在凡而不減,如如不動,無欠無賒,贊不得,毀不得,體若虛空沒崖岸,上乘菩薩信無疑,中下聞之必生怪(最後兩句是說,我講的這些,只有上乘功夫的人才明白,中、下層次功夫的人必生疑)。
會麼?和尚說,喚作一物即不中(此即,你若是把生命能量體當作或看成是一個東西,那就錯了)。
和尚講是故空中:清淨本然,棒打虛空空不痛,典賣虛空不值錢。
會麼?和尚說:欲言言不及,山東河北好商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