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接受已經發生的事,這是克服不幸的第一步。——威廉·詹姆斯
有一位得道高僧,曾說過處理問題的十二字箴言:“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面對無法改變的事情,最好的辦法就是接受它。泰戈爾也曾說過:“不要讓我祈求免遭危難,而是讓我大膽地面對它們。”
面對現實才叫勇敢,接受現實才叫坦然,適應現實才叫超越。——牛頓
很多人,面對殘酷的現實,總是試圖逃避,或者抗拒接受。事實上,沒有接受,就不可能有超越。
接受現實的意義,並不是屈服於現實,消極沉淪。接受現實,指的是面對已經發生的事情,能夠心平氣和地接受,不去對抗既存的事實,不憤怒不怨恨,能夠專注於當前、專注於自己的職責,不做無益的對抗。
苦惱的最大根源是患得患失,人們常參不透,你要有所取,必須有所舍。——羅蘭
人生在世,有許多東西是需要不斷放下的。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放下的過程。
成功者的秘訣是隨時檢查自己的選擇是否出現偏差,合理地調整目標,放棄無謂的堅持,輕松地走向成功。
人生其實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知道如何割捨,也是一種人生智慧。在人生的道路上,知道如何取捨,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如若不然,受損害的最終是自己。
一個年輕的女子,失戀之後,傷心難過,對生活失去了信心,這時,有人告訴她:“當初沒有戀愛你是怎樣生活的?是不是一樣的開心,無憂無慮?如今你的日子不過是回到從前而已,對於你來說並沒有什麼損失。”女子聽後,恍然大悟。
◆ 犯錯誤是正常的,最重要的是從錯誤中吸取經驗教訓。
◆ 悔恨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也沒有必要為了過去的錯誤不停地譴責自己。
◆ 不要對自己太苛責,要學會寬恕自己,經常對自己說: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大不了一切從頭開始。這樣,才能夠樂觀地生活下去。
快樂好比一隻蝴蝶,你若伸手去捉它,往往會落空;但如果你靜靜坐下,它反而會在你身上停留。
我們既然不能改變既成的事實,那麼,我們只能去改變面對事實,尤其是面對壞事的態度!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努力,不是奮鬥,而是抉擇。——約翰遜。
人生要學會放下。但放下不是簡單的丟棄,而是舍掉那些不必要的包袱。這是只有聰明人才能明白的道理。
有人說:再煩,都不要忘記微笑!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太好了。
微笑是人心態的外在表現,它不僅能夠給日漸枯萎的生命注入新鮮的甘露,也會使你的人生開出幸福的花朵。
人們常說:境由心生,境隨心轉。我們內心的思想可以改變外在的容貌,同樣也可以改變周遭的環境。
不論你在生活中遭遇了怎樣的困難,不論你心情多麼的煩躁,始終要記得學會微笑。
法國作家拉伯雷說:“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
如果我們整日愁眉苦臉地生活,生活肯定愁眉不展;如果我們爽朗樂觀地生活,生活肯定陽光燦爛。
既然現實無法改變,當我們面對困惑、無奈時,不妨給自己一個燦爛的笑臉!
微笑是陽光的美麗外衣,所以,不論你有多煩,不論情況有多糟,都別忘記了微笑。
微笑是和煦的春風,是快樂的精靈,是看不見的人生財富!因此,不論你的天空是陰雲密佈,還是陽光燦爛,都別忘記了一項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微笑!
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康得
世間萬事,對人的健康損害最大的,莫過於生氣,諸如咆哮如雷的“怒氣”,暗自憂傷的“悶氣”,牢騷滿腹的“怨氣”,有口難辯的“冤枉氣”等。《內經》中曾明確指出:“百病生於氣矣。"
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康得
美國生理學家愛爾馬曾經做過一個簡單的實驗:把一支玻璃試管插在裝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裏,收集人們在不同情緒狀態下的“氣水”。
研究發現:當一個人心平氣和時,他呼吸時水是澄清透明的,悲痛時水中有白色沉澱,悔恨時有蛋白質沉澱,生氣時有紫色沉澱。
之後,愛爾馬把人在憤怒時呼出的“生氣水”注射到大白鼠身上,12分鐘後,大白鼠竟然死了。由此,愛爾馬分析認為:“人生氣時的生理反應十分強烈,分泌物比其他任何情緒時分泌的都復雜,且更具毒性。因此生氣的人很難獲得健康,更難長壽。”
如果你活著,總是為了迎合別人而放棄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時,不妨問一問自己:你是在為誰而活?
我們無法改變別人的看法,我們能改變的僅僅是我們自己。
想要討好每個人是愚蠢的,也是沒有必要的。
要想活得輕松,就需要有一顆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若因自己的敵人而在內心燃起一把怒火燒傷自己顯然是不明智的!但據我觀察,幾乎所有的凡夫卻都在不斷的重復著這種不明智的行為!
寬容一點,一笑泯千仇,這樣,不但能為自己免去毀滅性的災難,還可以放下心靈的包袱,讓自己變得輕松,而生活也能變得更加幸福和祥和。
心胸開闊的人,對待任何事情都能“拿得起,放得下”。心胸狹隘的人,卻難以做到這一點。
佛經雲,“若有人因無知的恨而害我,我將用無私的愛來度他”。中國有一句成語:“以德報怨。”所謂“愛生愛、恨生恨”就是這個道理。
能夠壓下心裏的怨氣,實際上既成就了別人也解救了自己。
幸福的奧妙看似難以參透,幸福的本質,卻又是何等的清晰與單純。放下內心所有的愁怨與不滿,瀟灑地轉身,你便能望見幸福。
幸福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計較的少。
如今盡管人們的生活水準越來越高,但是幸福感卻越來越低。對此,我們不禁要思忖:幸福到底是什麼?
原來,幸福不是豐饒的財富,不是便捷安逸的生活,不是物質上的豐足,而僅僅是,內心的安適和滿足。
放下內心貪婪的欲念,幸福便會從天而降。
放下名利、愛情、金錢,才能從生活的桎梏中解脫出來,才能真正地懂得生活,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幸福。
幸福是一種感覺,一種優越感和滿足感而已,幸福不取決於你擁什麼,有時候,幸與不幸在於你跟跟誰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