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內丹修煉進程總論
(一)修持指的是什麼?
佛家講明心見性為修持第一階段所要求的理法。明心見性者使人認識自己的本來,即如來之地。認識之後再經過入定而涵養,如達摩面壁九年,這叫還虛境界,涵養自己的本來。明心見性就如一個卵細胞受精而成為受精卵,已經成為一個新生命的基點,涵養過程就是受精卵育養成胎兒的過程。這是佛家修身階段所走的過程。
道家講煉金丹,通過金丹跟本神相合,烘托出元神,元神以後培養嬰兒,嬰兒養好,再成為法身。這法身境界算是到了生命修煉的終極位置。欲煉金丹,首先要有煉金丹所需的材料,《心印妙經》曰“上藥三品,精與氣神”,道家生命文化認為人是由精、氣、神三者構成。精代表人的肉體;神代表精神,也可以看作是思維與意識的根;氣融於精之中,也融於神之中,使肉體與精神能相互協調,可以說氣是神與精兩者的載體,為其兩者之間交換的一種東西,也是能量。
煉金丹的目的就是為了煉神。不經過修持的人,神是沒有辦法把持的。人對精是知道的,臟腑、筋骨等,這些有形有質的都是精的存在態;氣也可以承認,當然不是指呼吸之氣,而是有一種能量感覺的,為生命能量基礎的內氣。對於神呢?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否認神的存在,人之所以跟桌椅不同,因為它們的構成缺少這個神,只有神的存在,才是一種活的生命現象。而神的存在可以說,它就在身體之中,無所不容,無所不在。可是一般的人都認識不到它,感知不到它,所以也就沒有辦法把持它,也沒有辦法去完善它。
而佛家修持,常言本性。以因緣聚會與四大假合之說,讓人們不執著本性之外的東西,不執著了,也就放下了,放下之後的境界,是一種類似“空”的狀態,這樣,本性自然就會顯露出來,而為明心見性;之後再去溫養它,以坐禪或者睡覺等方法。因為此時的行、住、坐、臥都已在禪中,似懷孕的母親,她的一舉一動都會本能地去照顧與溫養腹內的胎兒。
道家的修持則是精氣神並存而煉,以清淨、無為、自然等理念,使自己放下來,靜下來,如《道德經》曰:“至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複”。就是自己真正地在清靜之中,烘養出神的本來之氣,即先天元炁,使其產生、壯大與變化,實現一種品質上的變化。同時也通過精氣去溫養神,只有這樣,神和精才能自然而然地更好地融和溫養,才能產生更純的氣,使本來污濁、混沌的氣變得品質越來越高,煉到先天真氣時就可以煉化金丹了。通過金丹與神相合,烹煉元神,進入命胎階段的修持。這是道家修煉的大致脈絡。
(二)一個時代的思想意識決定著生命的修煉原則
一談至道家修煉,都有經絡之說。而經絡說、丹田說,包括河車搬運說、周天說等等,都是指煉氣的一種方法。實際上,從中國傳統的《道德經》上看,它不提這些經絡、丹等概念,它強調一種整體觀,把人看作是一個整體,把人的心和身、或者神和氣、或者精神和肉體、或精氣神三者都看作一種東西,不去加以區分。傳統《易經》也把人體生命它看作是一個整體,六十四卦也就是分成六十四份的一個完整而又均衡迴圈的東西,八卦也是如此。所以中國真正傳統的認識都強調整體性。人從整體去煉的時候,把一切東西都融於其中,這叫真正的無為之法。而由於歷史的變遷和戰爭等因素,給人類生存帶來了深入到意志性的衝擊,使人們的整體觀越來越淡,種種原因造成整體觀越來越不被認識,反而慢慢著眼於局部,最後彎彎曲曲走了一條類似於太極圖中的“S”線,走入一個象長江、黃河的彎曲之勢,走入經絡之選了。所以我們要是從生命本身的發展來看,則必須不執於局部的利益,只有回復到整體信念的行為中才是根本完善之道。和諧于外,圓融於內,在處處和平之中才能真正實現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
當然,經絡之說也是根據人體的實際狀態而提出的。比如說,當我們站在高處看去,海洋是沒有河流的,也沒有高山;後來水少些了,才會突出一座座山,才有丘陵;水繼續減少,丘陵旁邊的平地都沒有水的時候,於是哪兒窪哪兒有水,就有河流湖泊。湖泊就象穴位,河流好比經絡,是由於元炁不夠,不能充盈於整個身體了,才會產生通經脈的修煉之說。這些都是因為一個時代的思想意識決定人的身體變化,其道理都是相通的。
(三)用守中的思想來實現築基修煉
一般成年人身體的經絡不是很通暢的,感覺不到氣的流動,氣比較衰,這需要築基。築基階段就是把念頭、意識落在小腹。小腹與腎相關,元炁發自於腎。天地都是夜半子時一陽初生,腎氣初生的時候就是陽氣運化,這是人體生命能量運化的節律,也與人天合一的思想相通。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無論道家還是儒家,都講究一個“中”字,處處講整體和平衡,平衡理論是永不變的真理,一切事物的變化目的最終都是平衡。對於人的身體,在首與足之間,“中”當然指小腹之內。把心識念頭看作火,精血看作水,水火相濟,互相作用,這樣,小腹會慢慢發熱,真氣慢慢產生,有熱量,有氣團,有流動,此為精變成最初階段的氣的過程,是混沌之氣。去繼續煉純,運化成團,就是結小丹的修煉過程。
中國文化強調以人為中心的整體現。把人看作中心,把宇宙萬物看成人之外的一種東西,在生命修煉的應用中,宇宙再大,都是圍繞著人的存在而存在的。這樣,一切東西都講彙聚,所以人煉出來的能量之氣就彙聚成形而結丹了。
而佛家修煉的理法,于入門之時就言普渡,眾生,修行的目的即是超越生命,渡化蒼生。這種以蒼生為己任的意識,無論怎麼頓悟修持,身體能量都不往內走,而是向外。所以什麼最關鍵?方法最簡單也算是最沒用的,關鍵是理性方面的東西,思想是根本,它指導一切。修煉的方法都是工具,不知道、不理解而亂闖不行。
道家修煉的第一個階段為結小丹,這個丹不是真正的光爍爍的金丹,還沒有達到那種純度。第一步完成了再接著煉身體經脈。一般傳統認為,人體以兩個最大的經脈為主幹,一個是督脈,一個是任脈,並認為四肢、五臟、六腑之脈都是它的支流,督脈是周身陽脈之總匯,任脈是全身陰脈之海,一陰一陽。任督二脈的走向,在傳統丹法修煉中一般都是從下丹田,至會陰-尾閭-命門-夾脊-玉枕-百會-印堂-絳宮,回丹田。
(四)從八卦思想到丹道修煉的神氣相合
由於此次講座的命題是道家傳統內丹修煉,所以講述的小周天能量運行路線與方向,都是採用一般最普通的觀點,即是督升任降的迴圈路線。雖然我本人所持的任督走向與此不同(《易圓修行》中有述),但在本次所講述的下面內容中都將以傳統任督為基本線路,闡述探討中國傳統修煉文化的精神內涵,藉以引起廣大修煉同志們對生命文化的更深入研修。
中國文化裏面的很多東西都互為相通,無論儒家還是道家,都在講八卦、用八卦。《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八卦講陰陽兩個卦爻的不同組合,構成不同的卦位。《易經》裏講,陰氣為地,為卑下;陽氣為尊為真,為天,有這種天尊地卑之說,所以人要煉陽氣,追求純陽之體,即乾卦。
如果把坤的位置看作會陰,震看作命門,離看作夾脊,兌看作玉枕,這裏就包含了後三關的內容了。乾看作百會,巽看作印堂,坎看作膻中,艮看作氣海;而且把艮當作下丹田,坎為中丹田的位置,巽是上丹田的位置,這就是三丹田。坤是沒有陽氣的,艮陽氣有了,是陽氣初生,坎增多,巽更多,比巽有更多陽氣的是震,所以從坤到艮到坎、巽,之後走一條對角線到震,古人講,印堂穴是藏神之所,命門穴是藏精氣之所,神氣相合才能煉元炁用。怎麼相合?藏神與藏氣的地方一貫穿,經過腹中裏面的黃庭位置,並于此黃庭之處氤氳修為,其可謂居中而得天下之全者,相通於八卦思想也。
而周天運行講整體觀,於人體是後升前降,象天體運行,與肉眼所見太陽繞著地球東升西落、往復迴圈、流行不息一樣。以先天八卦圖看,從坤卦到震卦原本沒有路。會陰到命門之間經過尾閭,這裏是不通的,須搭上橋才能通,無路而接通處即為鵲橋,故尾閭的位置叫下鵲橋。在八卦圖中,從會陰到命門有空檔,從百會到印堂又是一個空檔,而百會到印堂的位置確實是不容易走的,舌尖不上抵,能量便本能地往上去走,舌尖接上之後,能量才會往下走,這叫搭上鵲橋。所以傳統丹法中上鵲橋、下鵲橋的位置與八勢所指的位置正好一樣,兩者相合。這是小周天階段的內容。
(五)一個溝通人與自然的玄關竅開
隨著任督二脈的周流,在繼續修煉中,煉滿小丹,小周天通了,內氣越來越多,象一條河,水本來少,可慢慢多了,便有決堤的時候。決堤了,就是闖開一條道,這為關竅開。竅即是能量交流的通道,呼吸飲食的口鼻、聞聽聲音之耳等為外竅;體內經絡中氣血生化流運的集結點為穴竅;身中烹煉精氣的區域為內竅,也為丹田;而關竅則是指真氣生髮氤氳的特殊竅位。與天地自然互為溝通能量的為外關竅,一般均在經脈的穴竅上;而在身內起生髮生命真元之樞機作用的又名內關竅。在此小周天階段所聞開的關竅屬外關竅,通之而為玄關竅開。
在具體修煉任督二脈方法的人。實際上最先開與最容易開的是會陰。但是會陰穴被認為是陰下之處,屬地陰之氣,所以容易被人棄之不用,但並不是沒開。玄關竅開的位置因人而異,但一般人的印堂穴也最易開通。因為意念所用是在頭中,藏神之所在印堂之內,這是一個敏感的位置。無論氣怎麼去運行周天,受平常感覺影響,在印堂處運行最慢,這便增加了氣的衍化。衍化即為虛實能量的交參,一交參,後天有形實質之氣就被先天無形虛質之氣所衍化,參了幾次之後,就化通而竅開。
玄關竅開了以後,氣與外面就有了通道,而這地方比較敏感,容易觀看東西,如果去看,則是修持界所說的執著,被欲望所執著,而走“天目”之途。如果一旦把能量用到印堂,看別人這個,看別人那個,那麼就不容易結中丹,不容易往以後走。因為,雖然所煉的經絡之氣能溫養下丹田,能通這條經、通那條絡,但在實際上能真正感知外界東西的,所用的絕不是所煉的氣,它消耗的還是人本身的元炁。這好比是吃飯,人能吃穀糧、吃蔬菜,這些也能營養身體,但眼睛看東西不是靠所吃的東西,它需要一個轉化過程。而天目所用也不是所煉出的渾元氣,如果渾元氣往這一湧的話,人就變得糊裏糊塗了;用的是元炁,用一點就消耗一點,並且元炁在小周天或者大周天階段煉不出來,怎麼煉都是後天之氣或者先天之炁。先天之炁還沒有達到元炁的質變純度。中國文化講究人天合一,天人合一,所以不論人怎麼修煉,儒家也好,道家也好,人不可能不去思考、去真正理解一下中國的本土文化到底強調的是什麼,這就是根源。
(六)周天運行的目的是煉化精氣
想煉金丹,大周天必須先開。大周天不開,先天真氣不產生,金丹永遠煉不成。金丹的純度要用神與氣,全身整體都參予,才能煉一個“純”。好比煉一爐真正的好鋼水,洪爐必須大,溫度必須足,否則不可能成功。
修持人不講究外用天目這些東西,周天運行的時候,天目是開的,它是外界能量進入身體的通道。就象水中有漩渦,一下子就把外面的東西捲進去了。正常所走的周天運行,可以不用去管它。周天運行的目的是煉精化氣。真正轉化精氣的方法,不是靠意念和動作,這只是當初築基階段的方法。周天之後,就是在氣血運動中來調節煉氣,否則,怎麼轉化都是渾元之氣。就連烹煉心性,也應在生活中磨煉,假如總在屋子裏坐著的話,最終也只是個呆頭呆腦的呆子。
每次修煉之後都要收勢,不收勢它總是轉,轉就不純,不純就有障礙,就不能安安靜靜的,就不能真正地達到順其自然。走的時候是武火周天,靜時是文火溫養,大致是這樣。
在順其自然的情況下,生命本能的東西就在運動,象人體內的血液一樣,不管想不想它,而實際上它都在流動。真氣屬先天物質,它不可能靜止,只要人還在喘氣活著,它都在運行,只是感覺微弱罷了。周天不通就象血液不流動,人體心神就不安,就會死人;只要是活人,經絡肯定還是通的,只是經脈裏的真氣少而弱,不易被常人感觸到而己。小周天以後慢慢文火溫養,這因人而異,有人煉幾天就能溫養好,有的人慢些,煉一、二十年,到最後才能成為一個中丹。
(七)六根震動的修煉過程
在小周天時的玄關竅開之後,把外界大自然的能量重新倒流,慢慢水又漲了很多,又衝開兩邊堤壩,全身經脈都被衝開。這次衝開,才叫走大周天。大周天所走,當然指全身一切經脈。在一切經脈之中還是以任督二脈為主,所以先走任督二脈,衝開之後便貫通全身了。能量大變時就會有六根震動現象出現,象地震似的。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這些都與外竅相通。意根就是心神之根,最先發動的是意根,最後得通的還是意根。在這一階段上,如果能夠控制自己情緒的話,便能踏踏實實往前走,在大周天之前要做好心理準備。
當某一天,在運用丹氣走周天運行時,而中丹不聽使喚,這就是六根震動的前兆,有這種感覺的時候,六根已經動了。丹氣一動,馬上便會覺察到,這時唯一能做的是靜靜地默守它,讓它自然發動,發動之後下闖身根。
六根所動,不是意念所能控制住的。耳根發動時都有耳中外鼓、耳後生風的感覺,是真氣一下子上湧至後腦,這是能量的變化。所以,走耳根時會很危險,容易招幻相。在眼根走過時也會有很多幻景出現,骨骼、山水或其他什麼,象吃了迷魂湯似的,隨便看,跟平時的夢境差不多,人在夢時,理念不象平時一樣可以克制,根性所使,很難管住自己。這就非常有必要加強平時對自己性情與行為的把持。
舌根時不會出現什麼景象,只是易流清水狀的白鼻涕,是精氣外泄所致,必須在事先舌尖輕抵上齶,以意導之走向絳宮。得把這個形態如紡絲意義上的“絳”,也要看作現代音義上的“降”,順勢一引,如絲如縷。知道傳說中老子西出函谷關時,等待著的尹喜吧;尹就是引,是飲,真氣走到鼻處,不往下走而往外溢,本來是真氣,往外走時即如蒸汽受涼變成水珠,就會從鼻子裏往外流東西,所以要先行引字訣,引回來;喜,就是吸,絳宮往下一沉,一吸一引便順勢往回流,這是鼻根所走。
最後過意根時,易起心魔,所以通意根是最難的,尤其是對平時行為不良的人。意根過時,需打破人原來的秉性、德性、人性與平常的思想狀態,迎接它的是明本心見本性。如果想把這根走好,就要築好基,在煉己上真下功夫,因為意根與本性相合。
六根都很難走,不易闖過去,而以後的性光顯與元神煉化時更是九死一生,故修持人都講護法。當六根一動的時候,身體有反映,它不會突然發生,而是有幾天或幾個小時的徵兆,護法老師在事先便有所準備,其作用是讓外盜之事無機可乘,也使自身魔性起時有所克制,這是很不容易把持的。
六根發動之後,能量有了大的激增,全身膨脹,脫胎換骨,會身心俱受苦痛。而這時候的大周天還沒有真通。而有人認為任督二脈之外的經絡,哪個地方有氣感就叫通大周天了,這不是,六根震動走過沒有?六通現象出現過沒有?六根震動走完之後,看東西與過去不一樣,有一種境界。這是中國道家傳統的修法。
佛家一樣走六根震動,入到一定的禪的境界時,六根出現,身體都有大的變化,似天崩地裂。大周天開了之後,佛家修為變化的標誌是骨縫開,額頭等處塌陷,金光顯。這是因為佛家能量往外膨脹,所以骨竅開。道家是不開的,道家是往裏走,內聚結丹。
(八)在心識動處結為舍利珠的佛家修煉
大周天一開,經脈真氣流動,然後就慢慢溫養,之後經脈滿,全身成汪洋之海,這叫大周天。大周天是與小周天相對而言,小周天是指內在的局部的真氣運行,大周天是周身整體運化。中國生命文化強調人天感應的整體現,大指無限之大,所以沒有經脈之說。開了之後,能量有兩種煉法。佛家外顯性光,道家還是用聚法回煉,繼續烹結大丹。道家的大丹和佛家的金光護體在同一個層次上。
佛家用戒,去執著,也就是放下外邊一切,能夠回到本來,見性,見性之後,身體就有大的變化。能夠見性,當然己進入定的境界,入到一定的禪的境界,出禪以後,身體就有變化,在身體之外罩有一層薄薄的金光。
金光之後出舍利光,舍利光是金光的第二層。也就是說萬緣放下,放棄外邊,赤裸裸回歸本來,能夠進入一種定的境界,在人本性之體純淨處,身體有大的變化,是本質上的變化。金光具有一定的樣和之性,也具有一定的銳性。舍利光也是薄薄的一層,祥和之性更深,內外融通一片。舍利光充滿,靜定之處,本性開始真正發現,即為明心,這才真正開始入修持之門,金光之前的明心見性,那都是外緣,是站在外邊的把持之道。舍利光充分地回合,在心識動處結為舍利珠,所以道家講煉丹,佛家講煉珠。合本性回聚本神。舍利珠合本性,明心見性,往下融合,在念念空處煉就舍利子。從這之後的練法就類似于達摩面壁,面壁幹什麼呢?事實上什麼都沒有才面壁呢,如果那邊有花花世界,他就不面壁了,就是進入一個境界,一個還虛境界。這時候開始溫養命胎,已經有成形的“受精卵”了。十月懷胎,九年面壁,一朝分娩,嬰兒顯形,佛子出世,法身圓滿。這是佛家修練的途徑。
而且佛家修煉,與道家大周天之後,兩家在大丹或出金光之前的那一瞬間,都有六根震動,通意根,最後心魔都打消了,這才叫真正的萬緣放下。不是說不吃肉,不殺生,就是萬緣放下,這是假相,與人的身體生命無關。這些東西都放下,才能回到本來,才進入一定境界,才能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之後,才能真正認識天地自然,才能教化別人,渡化別人,因為佛家修煉的目的是為了普渡眾生(而實際大多數所走是教化眾生,很難渡化別人。看對方修為,對方最後沒有修成,都是教化,不是渡化)。
(九)還虛之後不忘修煉初衷
大周天通了之後,煉金丹,金丹之後煉陽神,陽神在絳宮。陽神煉好之後,它不老實,會往上跑,如果沖出去,就是沒最終煉成。所以不讓它出,在泥丸處與陰神合和後,再安安穩穩地歸於小腹內,跟元神相合,這才是真正的命胎產生。凡胎婦人孕,聖胎自身結。
修到這個位置算是自身的生命修煉開始入道,後邊路還很長。就象人在結婚生子之前的人生歷程,可以似為金丹合本性、面壁還虛之前的過程;而生了一個小孩,供他吃飯,供他念書上學,大學後參加工作,這個過程是嬰兒烹煉法身的過程;法身烹煉完之後就是出了大學校門,去參加社會工作;然後結婚,完成人倫之事,為社會服務;法身之後,才算真正開始做“人”該做的事,可能即是傳統儒家修、齊、治、平之人生脈絡的修身過程。而古時一般人是進入深山修煉,他們在得法之前,修煉之初,都有發自心肺之宏願,以感天地真師、以濟蒼生而增信念,壯吾胸懷;但是,在自認為修完之後,好象已與現實不怎麼融合,他就沒什麼事了,無牽無掛,一拍屁股之後走人。那麼多人供養他,完了之後,他就走了,那他就欠這個社會的供養。有些佛家修持者也是這樣,進入滅盡定,“突”的一下,就完事了。朝成道,夕死可矣,“白日飛升”一走了之,這是不應該的,也難怪他們在沒有真正修成就已自認了脫了,自誤矣!狹矣。博而融,合天地。而常說的虹化所走,一道金光,身體消失,這叫出偏,不算煉成,都可惜了。
(十)結語:一個善念,就會放下萬緣
我們修煉之人應該知道,煉大丹之前的過程,或者佛家的舍利珠之前,它講究業力。既然為人,不可能沒有失誤的地方,也可能說過別人難聽的話,如果說對了那不算什麼,如果錯了,就是犯了戒律,犯的是人生行為準則。這不算口孽,實際上叫心孽,這是個人素質問題的表現。從修持而言,這都是自身的障礙,無論從心態上還是身體氣血上都是一種障礙,障礙不消除,怎麼能達到赤裸裸的清淨之身。不達至大周天位置,怎麼能烘托出本性?怎麼能認識心神?不把生命烘托圓滿,怎麼叫修成正果?修煉真的很難!
但終歸有解決辦法,“慢慢”地煉。人只要能放下心來,踏踏實實地煉,不管練什麼,走哪條途徑也好,都有成功的希望,百分之百都能成功。從古至今,經久不衰的修持界,它的存在不是沒道理的。而現在不管煉什麼的修者,都是不能把自己放下來,沒有踏踏實實地去煉,沒有實實在在地去修,關鍵在這裏。人們應該反問自己,每次修煉,有幾時能真正地放下心來?放下心來,那叫入道,入道之後,才能真的去煉。道兒都沒入進去,怎麼去煉?那不是自欺欺人嗎?佛家講,人、事物、一切都是因緣聚合而已,名之而已,所以這一切都不要過於執著,就安靜了。很安靜就放下了,放下了,自然就回到人本來的清靜位置,人生命的根深處。根深處到底在哪?不知道,只有自己才能體驗到,象說的如來之地,而如來之處還是本來的地方,無心之處。 道家也是一樣,通過對精氣神不再繼續損耗,有為才能損耗,以無為來溫養,把自身精氣神融合、淨化,慢慢達到一定純度,再凝結為一起,烘托出元神。很簡單,沒什麼溝溝坎坎,只是我們做起來不容易,構成了各種障礙,這是人為之事。能夠對本神或本性有所照顧、完善、圓滿,這叫修持。如果只是在氣血上烹煉,叫養生。不照顧生命之真種子的煉法,都叫養生,活得坦然,身體健康,心情平和。如果身體不好,讓平和也不可能,疼痛的時候,肯定身體也難受,所以說養生是修煉和修持的基礎
第二講:築基的原理與方法
一、築基的內容
修持有兩個要緊的險處:修煉至六根震動,尤其是走意根的時候,容易起內魔、著外魔,有危險;煉到元神出關,有生死之憂,主要是那時不容易把持自己身體的變化,因為氣脈通了,氣足了,會對心神有一定衝擊,使心神產生變化,象做夢一樣,很難把握自己。如果平常意識不端正,這時,氣也就隨之而散了。所以需要提前打好基礎,處處嚴一些好,態度端正些。心中坦然安靜,就清靜了,如果心裏還有障礙,還有“結”的話,闖關時就會出現麻煩。六根震動很難闖,以後的路也很難走。
有人說道家修煉講究先煉命法,煉到一定程度時再煉化心性,而在實際上不是這樣,從修煉一開始就應該做到性命雙修。一般講,佛家強調化性,化到身體內外皆空、出金光以後再開始煉命法溫養,面壁還虛。而道家講究精氣神,這三者哪一個都不丟下,都需同時煉。在煉精的時候,注重小腹;煉氣的時候,一般都是河車搬運、周天運行;煉神的時候則內含化性。在築基階段也有化性的內容,雖然只能起到調節性情而養心神的作用,但為了以後的還虛煉神修煉,歷代修煉大家還是把它提前至修煉之初時即已經訓練了。潛移默化,習慣成自然,善行為本,少為惡行,持之以恆等修煉所必有的信念,也成為修煉的內容,這也即是基礎階段的煉己內容。
煉己就是化心性。好的念頭繼續努力,壞的念頭去掉。一般是先要明理,修煉之理明白之後,知道該怎麼去走,就順理成章,不明白的話,就容易鬧亂子。
(一)應先瞭解什麼是修持
欲使個體的生命完善,想煉好個體,就要首先明白怎麼才能煉好個體,知道個體都存在些什麼,知道修持的內容。還要講究人天觀。
對修持而言,只知道自身是遠遠不夠的,比如煉氣,氣的轉化需要外界的參予,就象人為了生存需要吃糧食、喝水,為了讓身體長得結實一點,需要外界的營養,人的生長過程就是從大自然吸收能量、交換能量的過程。如果在道理上還認識不到人與外界有能量溝通的話,就無法吸取大自然的氣,無法主動地去采,那就不屬於自煉了。只靠本能地吸收,那樣太少。這些基本的人天關係事先都應該知道。根據自己對修持的認識,再去修煉、去體驗,體會到了,用身體證實了,便會確認這個原理,接受這個原理,才能踏踏實實地去煉。當身體出現新的狀態,就會認識另外的思想觀念,再用它指導自己下一步修煉,用思想理論來指導自己的行為。
1、修持的緣由:提高生命品質
築基的內容包括什麼?咱們講修持,首先要瞭解修持包括什麼內容,要明白我們為什麼而修持?下面就講述這個問題。
我們生活在現實中,都要吃喝睡,養兒育女,贍養老人,獻身國家,發展事業;每天靠吃一些物質方面的東西來充實身體,靠休息來溫養自己,靠工作來實現自己的責任。但是久了之後,會發現生命中還有更多的內容,比如說除了靠休息、吃藥來調整身體以外,還有其他鍛煉方法。想報效國家,憑現有的學問、體力、智慧,能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能力增長一些,就會做得更好一些,更大一些。修持能從根本上完善一個人,如果自己對現實個人情況不完全滿意,希望能變得更有能力一些,那就應該修持。一般講修持,不管出於什麼原因,結果都是提高自己的生命品質。
首先要身體健康,之後心情平和,進一步是行為方面比較合理,人生比較幸福,修持可以是這個目的。還希望如古人所說能長生不老,希望不會在哪一天因無奈而死亡,希望對自己的生命有所把持。把持生死是很難的事,雖然古時傳說中的神仙家們都說長生不老,但以秦始皇那麼大的權力,也沒有求到,原因是秦始皇去外邊求了,希望吃長生藥,卻忘記內養自煉之道才是生命完善的根本。所以修持者對生死之事,希望能成仙,達到身心健康的真人境界,成為一個真實的人。
種種原因,導致人們希望去修行,通過修行,得以不同程度地提高生命品質,完善人生。
2、修持的過程:以丹道言之
《心印經》曰:“上藥三品,神與氣精”,精氣神三者構成人的生命現象,構成一個活的人體。既然人由精氣神這三種材料構成,那麼就應該煉精、煉氣、煉神,煉得越多越好、越純越好,使人的生命元能夠有一個再造的過程。父母生養是靠別人塑造我的生命,現在希望自己努力達到再造,使生命品質能夠提高與完善。道家是這樣認識生命的,所以修持方面就圍繞此三者,通過煉精、煉氣、煉神,來達到目的。
其修煉的大致途徑,第一階段築基,第二階段煉精化氣,第三階段煉氣還神,第四階段煉神返虛,第五階段煉虛合道,第六階段就是行道了,有個漸進的過程。只是從理念上認識人體有精氣神,但到底精是什麼?氣是什麼?神是什麼?要煉它,先要瞭解它,那就必須從身體氣血上入手,從一、二、三入手,往前去走,走到最高位置。中國道家的修持之法很實在,是循序漸進的,中間不留空檔,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往前走。修至煉虛合道,也就達到真人的境界了,自己生命品質、外在行為都很完美,真正頂天立地,是人之至善的境界。
因為道家修煉的法門很多,是意守上丹田,還是中丹田,還是下丹田;是直接坎離相交,還是河車搬運;是入手就溫養命胎,還是從煉精、煉氣開始;是從形體還是從意念著手;是以動功為主,還是以靜功為主等等,各自不同,但總的原則大致是一樣的,不管走哪條脈絡,身體大致的變化大體都如上面所提到的。這是道家的認識。
3、修持的結果:生命完善
一般修持能達到什麼結果?人只要踏踏實實每天去鍛煉,涵養自己的身體,至少能比不照顧它更健康、更少些無奈的事,少一些疾苦;能使生命活得更長,就是長壽;當然還能使人生價值體現得更好。還有就是真人境界,古人認為修持好了,就能成神仙、成菩薩。神仙和菩薩就是能認識自己的本來,回歸自己的本來。不是講煉精氣神嗎,神仙就是把神煉圓滿了,人煉完美了。
以上三個方面可以概括為因、行、果。應該經常想一想,要確認修持到底有哪些內容,是否認可它。一個修持者如果要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等,必須首先確認什麼是精氣神。佛家一般把人劃分為,第一有人的本性,這是生命的內在本質,第二就是肉身。佛家把肉身看作是可以“四大皆空”的東西,是載體,可有可無,只要把持住本性,就能使生命的品質提高。
總的說來,認識方法不同,修煉時著手之處就不同。一般人認為,人就是由肉體和精神構成,這樣一來,對身體的照顧,只能靠體育運動和吃飯等,精神方面,只能用品格、道德修養等來安慰自己一下。這是因為對事物的認識不一樣,便會導致人的所作所為不一樣,當然結果也就不同了。
(二)修持者應該研究什麼
修持並不是說什麼都不管,告訴意守小腹就意守小腹,讓煉小周天就煉小周天,讓靜坐就靜坐,它更要明理,要用智慧,才能往前走。所以人比大象更有本事,儘管人沒有大象的力氣大。要明理,就應該需要研究些什麼?
1、明天地
人的存在,是要先清楚我們個體。但人卻不易看清楚自己,也不知精、氣、神到底都是些什麼,氣血到底是怎麼變化的,這些自己看不到。但是可以觸類旁通,應該知道外面的物理效應、化學效應,同樣也適用於修煉這方面。通過日的升落、月的盈虧等外面世界的變化,找出規律,從而印證自己身體內部的變化,這樣才能修煉自己的生命。而最根本的外界是什麼?是天地。
天是什麼?蒼穹。地是什麼?水土。能夠構成蒼穹和水土的是什麼?中國古人講究太極,它構成一切,構成宇宙萬物,包括人,這些就是由陰陽兩種材料或者元素構成;古人講究陰陽,認為天地是由陰陽構成的,“輕清者上浮而為天,重濁者下凝而為地”。以陰陽升降來表示天地之變化,表現萬物的生機與活力。《易經》講“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個“道”字蘊含著升降開闔的規則。
老子是道家的鼻祖,被後世的道人尊為太上老君,《道德經》是他留給後人的。《道德經》認為宇宙就是一個道,或者說宇宙的存在是由於道的存在而存在的,宇宙當中的變化、人的變化也是因道的變化而變化。道充塞於天地之間,無所不在,一切都是道構成的,包括陰陽也是道,這是道論。用道這一個字代表一切,而道是什麼?老子設立了這樣一個最大的概念,它必須是無形無質的才可以,但它也得必須有內容貫穿其中。所以古人設立第二個概念就講氣,宇宙由氣構成,日月山川也是由氣構成的,茫茫四海也是氣,包括人、生命,還有神也好、精也好,那也是氣的不同形態,或者是另外一種概念而已。把氣分成諸多方面,也只是為了把事物表達得更清楚罷了。
天也好,地也好,一切都是由氣構成的,形形色色的物體都是氣的不同組合、不同變化而構成的不同存在態,大千世界皆為氣。修煉要是不知道氣是怎麼回事,怎麼去煉?要瞭解同源之理,人天同源,物我同源。同源之理即為道,即為氣。在道教的廟觀大門兩邊都寫著“道氣長存”,這便是道家思想很實在的體現。
天地也好,宇宙也好,萬物萬事也好,它只是由氣的不同組合而構成的不同物象,其大致的模式是怎麼樣的?或者說宇宙的模式是什麼?那就是道的演化。道是天地存在與變化的根本,《道德經》裏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是無形無質的,“一”是無形有質,“二”是有形無質,“三”是有形有質。“道”沒有形狀,也沒有品質,只有一份萬物之本的內容;“一”也好,“二”也好,都是物化的過程,“三”就是有形有質,成為物體了。
其實道也可以看作是“0”,一切都是無形無象的。由無生成有,有無之間交替變化,構成生命物質的存在與消亡。活著的不能永遠活下去,所以要有新陳代謝,所以道就是無。老子講有、無論,講有生於無。一、二、三、萬物這都為有,而從無到有的過程就是生一、生二,生三,生萬物的過程。
2、明生命
天地是一個大整體,個體生命是一個小整體。人之所以區別於石頭、木頭,是因為後者為精與氣構成,而人體內還有神的存在。其他動物、植物、一切活的東西,都有神存在。當精氣神三者聚在一起時,才能構成活的生命。也可以說由道而為氣,氣化為三,為精、氣、神;或者說道分陰、陽,陰陽分三才,人之三才為精、氣、神。
既然講人天合一之理,萬物都是相通的,那麼,道是怎麼跟萬物、跟人相通的呢?
《道德經》的宇宙模式圖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由此,我們可以把生命模式圖寫為:心——神——氣——精——身。可以把人看作是心和身兩部分,當然這裏的心不是指心臟,可以把道看成心,心是一個概念,它也無形無象,但人卻不能否認它的存在;接下去把一看作神,二是氣,三就是精了。所以,由道至萬物的生成變化過程,具體到人,就是由心主宰一切行為,心能生神,神生氣,氣生精,精變化出人的身體及其行為,這是大致的脈絡。
3、明修行
我們從宇宙模式圖和生命模式圖中能不能再找出一條生命修持的模式?老子講返樸歸真,講無為之靜,我們修道呢?可以象樹葉之精華往樹根去走一樣,回歸它本來的地方。歸根才能達到複命,回到生命的本來,能夠再造生命,完善生命,所以叫歸根複命。老子的書起名叫《道德經》,可見把道看得是多麼的重要,認為宇宙因為道的存在才存在,如果失去了道,宇宙就變得混濁不堪,翻天覆地;人失去了道,就變得神魂顛倒。天地不能失去道,生命修煉也不會失去道。
一個生命產生後,經成年到老年、最終趨向於死亡,人們希望能象天地一樣長久,這就需要往回返。順則凡,逆則仙,這是修持界的話。為了成仙,就要回歸嬰兒的位置。由萬物到三、到二、到一,歸於道,修行也是往這方面走的。也就是《道德經》所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如人得一就成為“仙人境界”了。
儒家通過“敬”,尊敬天地,尊敬君主,尊敬師長,通過正襟危坐的形式,端正身心培養浩然正氣,得大智慧,通曉一切,也是通過肉體往回走。佛家通過放棄心外之物,不執著,直接溫養本性,心神為本性,也是往回走。道家更是如此,煉精為了化氣,為了還虛,為了回歸本來,為了生命之胎的圓滿。
以上所言,僅是大致內容。平常要琢磨。琢磨得透一點,思想認識就提高一步,行為就更完善一步。具體說來,修行包括以下內容:
一是人天合一思想。因為修行是建立在人與天地之間的整體觀上。人天合一思想,源自《老子》道論。經書上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強調生命存在與完善的整體觀。自然就是“隨之”,如河流奔騰而下,是謂“自然”。反之,硬要河水逆流而上那就不自然了。
二是無為思想。講修行,明白人天合一思想後,用什麼態度去修去實行呢?
《道德經》講無為思想。佛家用戒律去掉執著,放棄一切外緣,回歸本來。道家通過化精、化氣、化神,達到命胎。化精也好,化氣也好,煉神也好,人都得放棄平時的不良習慣,如果去跟人喝酒、吸煙,就不可能很好地溫養命胎了。要求能放下,這就是一種無為思想。無為思想,就是無欲之為。物欲方面要淡化,這樣,複雜而繁瑣的社會生活行為就變得淡了。這個“淡”字的結構,右邊兩個火上之火字構成“炎”,給它澆點水,讓它清涼一些,不就淡了嗎?淡了之後就能安靜下來。所以由無欲而能返樸,而歸於靜,靜下來了,就能回復於道。一切都受道的影響,能夠自然變化,所以《道德經》還有一句話,“萬物將自化”,萬物自化,生命就得以轉化,精氣神就得以培養,這就是修持。
三是神氣融合。道家講究煉金丹。用什麼才能煉金丹?用氣。又怎麼培養元炁呢?通過煉精化氣,即化為後天氣,後天氣化成先天炁,先天炁化成元炁,元炁才是金丹之所煉。所煉之金丹才能跟神相合,烘托出元神。而元炁是怎麼烹煉出的?最根本的一句話叫神氣融合。內丹修煉之法無論在哪個階段都是神氣融合。築基階段也要求神氣融合,雖然融合得不夠好;到煉元神的時候,也是神氣融合。
所以講修持,第一用人天合一思想,強調生命存在與完善的整體觀;第二是行為態度,要做到無欲無礙,達到清靜,這樣“萬物將自化”;第三,實際內容就是為了神氣融合,融合之後自我就能轉化了,就能達到生命的圓滿。
(三)修持應具備的條件是什麼
修煉不是想煉就能煉的,還要講條件,所需要的條件簡單地說就是四個字:法、侶、財、地。
1、法
一為真師。什麼叫法?天地思想,生命思想,修行思想,這些都需要瞭解,這都為法。這些內容怎麼知道呢?可以看書,所以書就是老師,還必須看寫得明白的書,這是真正的老師;或者去聽別人講,別人教你,這也是老師。所以法的第一個含義就是真師。
真師傳你道,授你業,解你惑,這為老師的責任,老師的行為,如果不夠這三個條件的,就不是真正的老師。傳道即傳理,授業即傳法,解惑即去掉人的障礙,以明心睛,使心裏的眼睛能亮。
二為明理。有真師之後,才能明理。但真師只是教理,也就如別人把飯放進嘴裏後,還需要自己咽下去,還要靠自己消化吸收。所以這裏所說的明理,就是說從書本上從別人身上所學的東西,必須通過自己的悟,來消化變成自己的東西,明理的過程就是悟的過程。只有真師才能給人帶來“覺”,把昏昧的元神“喚醒”,把“善性”澆醒。醒了之後,靠自己去活著,這叫悟。明什麼理?明修持之理。
三為方法。修持是貫穿人的生命及人周圍環境的事情,這也是人天合一思想。雖然修持是立足於現在,但修持之後達到什麼結果?怎麼實現這個結果?這需要修持的方法。這個方法裏面的各個環節都要知道,一步不知道,就象黑暗中走樓梯一樣,看不清楚,有一步踩空,就有可能掉到樓底,所以處處都要明白。實修時的方法,是結合自己的行為,用老師教授的,自己悟到的,踏踏實實地去走,用整個身心去做,而不是琢磨琢磨就行了。
修行是培養自己的生命,而生命必須是一個人完整的東西,不完整的東西不叫生命。所以要修行也必須用自己完整的東西去修。什麼是完整的?就是用肉體和精神、或者說身和心、或者說精氣神整體去煉,不能只付出一部分。如果在這裏琢磨琢磨,或者在那兒比劃兩下子,這不行。打個比方,一個研究哲學思想的人,才智達到很高很深的境界,但可能身體也會不好,為了健康,可能會去跑步鍛煉;他研究學問時用的是精神,跑得汗水淋漓時用的是肉體,兩者沒有調合在一起去做,對生命而言,沒有起到本質上的修煉,所以不一定能改變自己健康的程度。這些年社會上有些老年人,只是自己踏踏實實地煉一些小功法,一天煉半個小時,結果藥物沒能治好的病,靠這個就好了,變得面色紅潤,身體健康,心情平和。而老人們所鍛煉的事不一定有那些“哲人”研究的深刻,也沒有他們付出的代價更多。主要是因為這些老人們沒有身心分離而是融在一起去做。什麼叫修持?能把自身整體融在一起去幹一件事就是修持。用道家的語言來講,就是精氣神融一而化;這三個融在一起,不能分離,融在一起才能轉化,轉化之後,才能使生命品質得到提高,這就是實修。
2、侶
有伴即為侶,即非個體。人的存在不是只靠自己就可以的,人需要萬物包括飲食、空氣、水來養他,靠父母親情來滋潤他、照顧他,無論在感情上還是物質上都需要外界的幫助,否則人就無法生存。同樣,人身體產生的糞便、鼻涕等垃圾或感情上的垃圾,都需要外界承納。人的存在不是個體的,同樣的,修持也需要侶。具體講包括三個方面內容。
一為同參。就是志同道合,共同研究,互相探討的夥伴。通過這種形式,能使自己心中的難解之結解開。一個普通人往真人方向去修,但過程中還不是真人,還是普通人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身體不可能不需要照顧,心理不可能不需要安慰,這時就需要同參來幫助。修行經常講一個“苦”字,佛家入手就講苦集滅道,以苦為首,認為人生即為苦;道家煉丹的時候,行為上苦,身體上苦,心理上也苦。修持當中不可能不遇到種種障礙,包括內心障礙,遇到之後,就需要有侶來互相化解,有可能互相一笑而了之,或者互相踢幾腳就發洩完了。這是同參的作用,互相探討,共同深入。
二為護持。修持到關鍵階段的時候,如六根震動、元神出關等,都需要護持,這是必須的。在元神出關修煉中能夠獲得成功的希望很小,不成功即為死亡。六根震動階段,身體上的痛苦也需要護持,在這時連做飯、洗衣自己都做不到,真的無能為力了,就象初為人母者坐月子時需要別人照顧,因為生產時,骨縫開了,容易受風寒,外邪易入侵,過於勞作,會對自身造成傷害。修煉與此差不多。
三為印證。修煉到一個階段,通過明理和方法就應該知道這個階段對應在哪個位置,煉到下一步時,再對照一下。就象看地圖似的,知道下一個路標,只有去過或瞭解到,才能知道。修煉熬到某一階段時,就差那麼一點點,自己怎麼熬都熬不過去,如果有同伴來印證此時的狀態,就可能受益非淺。而且在平時積累修煉的時候需要一段時間,或一個月、或兩個月,之後就到一個關卡,這就需要悟,這個悟也需要印證,這樣才能效率快,否則自己聞,就費時間了。當談到悟時,還有受外界現象的影響而得悟的,比如《周易參同契》講陰陽交,如果是清修之人,偶然看到兩個蝴蝶或者兩隻猴子在一起交合,或許會豁然開朗。這就是悟,需經過外界的點撥,有感而悟。
3、財
財就是有資財。有物質基礎之後,才能安心去修。餓著肚子,沒有衣服,天氣一冷,就哆嗦,怎麼可能放下心來去修?因此,必須先準備好條件,這就需要必須有資財的基礎。
一為了俗。了俗是什麼意思?很多事情都不在乎了,能看得開。人的生存離不開物質方面的東西,離不開財,也離不開感情方面的東西;如果具備了,就有了財,如果又能放下了,即是了俗。就象沒有結過婚的人,對男女之事無論如何都有一種憧憬,一種幻想,當一個人的時候,他可能還安靜,但如果看到別人成雙結對時,他可能就會有太多的感覺。在身體方面也一樣,身體健康的時候,不在乎什麼疾病,如果病得很重,就不可能安心。所以為了修持與修煉首先應該從養生入手,踏踏實實地讓身體健康起來,之後才能往後去修。
這也就是說,在境界方面不夠的話,就擺脫不了這些。境界上去了,就會對下面的東西不在乎,酒色財氣都如此,人情也一樣。這是了俗。
二為根性。財也指個人之財。現在是什麼基礎,是認識幾十個字還是幾千個字?是一個老年人的身體還是青年人的身體?能放下很多事情還是放不下?已經明白修持之理,只要踏踏實實去做就可以了,還是一竅不通?別人一提修持,就搖頭,就嗤之以鼻,還是勤而行之?這些都是根器的因素,是原有的東西,是根性,是修煉之財。
三為物資。修持時需閉關,需護法。閉關,過得快需幾天,過得不快,需幾年。自己要吃喝,還要找個護持之侶,這需要在閉關期間有足夠的物資,這也即為財。人生活中的一切東西,都是財。為什麼古時修道人以富家子弟為多?因為有錢人才能讀書學知識,知書達理,才能知道修持這回事,否則他可能沒有機會知道。
4、地
一為斷緣。斷緣和了俗不一樣。了俗為了欲了情方面,了的是外在的東西;斷緣是能夠回到本來,能夠赤裸裸一些,這樣才能做到佛家的“空”,道家的“靜”,儒家的“中”,這才叫斷緣。不是與外界隔絕的意思。而了俗之後,回歸到自己內在之中,回歸本來,回歸神境,這都為地,這叫斷緣之地。
二為風水。修持之人從古至今都講雲遊,其目的是求法,實際上法在真師講法的過程中差不多已經得到了,只是需要以後逐漸參悟而己,所以這還不是最重要的;主要目的是求能量,求氣,這是很關鍵的。為什麼叫求氣呢?中國有八卦陰陽學說,強調萬物的存在都是由不同的氣構成。八卦強調,不同的卦位,不同的排列組合,有不同的能量存在態,而人是宇宙中的一部分,都偏重於某個方面,肯定有不足的部分,要把生命修持圓滿,就需把不足的東西補足。若在同一個地理環境修煉,儘管春夏秋冬四季變更,陰陽消長也在不斷進行著,但已經滿足不了繼續前進所需的要求了。就只有四處去走了,哪個地方好,就席地一坐,煉幾天,如果非常需要,就在那裏結廬。
所謂結廬在山間,不管道家還是佛家,都講結廬,住的是茅蓬,不是蓋的那些廟宇。廟宇都是自己修完了,給後人留下的思想傳播地,象學校似的,道家、佛家大多通過這種形式把思想傳下去。什麼叫茅蓬?就是找一些樹枝、茅草搭成一個棲身之所,遮蔽風雨。雲遊修行都是走到哪修到哪,可以說雲遊的目的就是為了找風水。環境之不同,氣脈之不同,無論對身體能量的補充還是對心情的滋養也就都不一樣。
三為環境。就是地方。我們今天講課,就在此時此地這個環境,那麼今天的法侶財地是怎樣的呢?我站在這裏講課,講的內容,就是法;我們這些人就互相為侶;你們手裏有筆和紙,我有黑板、粉筆,這是財;這個房間,就是地。修煉的地方要選擇那些安靜的、清靜的、乾爽的,能夠使心情平淡的場合,然後安安穩穩、踏踏實實地去修行。
(四)築基的理法
1、煉己 。必須要煉己,否則前途渺茫,前途危急。
(1)化情。化情即煉己。情指欲望、想法等,我們知道,眼、耳、鼻、舌、身、意為六根,眼睛整天往外去瞅,神肯定往外跑,這樣就悖離修行了;耳呢?哪里音樂好聽,就去聽哪,就忘掉自身的溫養了;鼻呢?哪兒香,就湊到哪兒去聞;舌呢?就講究吃,吃得五臟都累了,這怎麼行。要淡。色、聲、香、味、觸、法對應著六根,化情就是化這些內容。人們所造成的罪孽主要是由貪欲導致,無論是物質方面還是情感方面的。要想六根清淨,要想踏踏實實去修持,就必須去貪,去貪欲,去無明,去掉糊塗,破除迷信,別再盲目,這樣才能夠明明白白。
(2)化性 。築基小而言之是固本培元,培養氣,培養物質基礎。煉已是煉性情,化心,化性。無論是品性、德性、根性,都是性。怎麼化?情是外面的色、聲、香、味、觸等周圍的物質世界與情感世界,而化性是內在的,它需要修持者能夠做到坦誠、樸素和樸實。
一是誠。怎樣才能做到化心性?這就要求人在平時的生活行為中以誠待之。如果人在日常行為中能處處做到這個字,便會使本性趨向平和,得到清靜。誠是敬而樸的意思。
二是中。中也是儒家的,其實哪家都有這個字的內容,如佛家講的不二法門,道家的陰陽觀,也都是中。能夠率性而為又能做到中的時候,人對本性的修持就比較圓滿。
三是真。做不到真,外表行為就做不到“誠”;做不到真,人的實際內容就體現不出“中”。一個小孩天真爛漫,出言無忌,率性而為,這為本來,這是修持人所應具備的天性。當小孩安靜時,與成人的清靜不一樣,那是真的清靜,那是一種祥和。別看他平時總在動,他的率性就是一種靜,是另一種靜。就如腎主水,為坎,屬陰,而裏面有真陽;心為火,為離,屬陽,裏面卻有真陰一樣,所以動中之靜即為真靜,靜中之靜只是一種表像而已。修持人能做到真,即可得無為之靜,本性將自得涵養,而得自在。
(3)養心 。化性也好,化情也好,目的都是為了養心,因為煉己的內容就是通過化情化性達到養心。清靜時就能養心,以《老子》的話來說“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這句話用於養心是很合適的。
一是慈。對“慈”字怎麼理解呢?在實際上,認為什麼是慈都可以,只要它對自己適用就可以了。若過了幾天,認為那樣做才算是慈,那就按照那種理解去做。其內容隨著人認識的提高而變化。修持本來也是這樣,所以不立文字,不執著於文字相。隨著人境界的提高,會對事物有不同的認識。
慈者,即善而和也。如果人的性情、行為都是善的,就能達到和;能達到和,就能表現出慈。如果能做到善而和,便會實現養心的目的。
二是儉。生活儉樸,性情比較安靜,即樸而靜的意思。能做到樸素,即淡於外幻,淡於色、聲、香、味、觸,去掉貪、嗔、癡。能淡於物質生活方面的享受也就容易做到樸實、樸素,就能靜,就能養心。
三是不敢為天下先。這樣說好像是很消極的,不爭上游,不思上進,其實並不是這樣。《道德經》裏有一句話,“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不相往來”。上學時老師告訴我們“老子的思想是消極的”,而如果老子的思想真是消極的,他寫道德五千言做什麼?他何苦去研究、去苦口婆心地講什麼道,講什麼做人之理、生命之理、修持之理?其實他是用這句話告訴人要踏踏實實地來完善人自己,要放棄那些沒用的事情,安安靜靜地象嬰兒一樣,只有無為之時,才能回歸於道,人的生命才能不被耗損,才有機會往前去發展。《老子》講“上善若水”,而儒家之《大學》提倡“止於至善”,他們對人生問題的認識是一樣的。《老子》有“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這些皆應看作是生活的標準。水雖不爭,但正由於其不爭,才得以保持自己的本來,這叫無爭而涵養,不去做一些無謂的事情。涵養,是周全生命之理法,這是養心了。其實做到平和就行,真實的平和,本來的平和,而不是消極的平和。
《管子·內業》講:“內靜外敬,能反其性,性將大定”。內在之靜,外在之敬,儒家強調這個敬。對這個敬,我們可以理解為如果人能敬天地、敬父母、敬一切,當人敬萬物的時候,會自然地達到一種無欲無爭、一種平和的境界。就象“道德”似的,內在之體驗為道,外在行為之表像為德;換句話說,自身的境界為道,德是別人評價的。就是一個東西從兩邊看,這是整體觀,靜與敬也是一樣。人能做到靜與敬這兩個字,便能反其性,性將大定,大定為本,之後如果在修煉中出現任何障礙,都能闖過去,都會坦然處之。泰山崩前灰飛散,過眼雲煙我坦然,這叫大定。內魔不起,外魔不入,一縷白雲上青天,就修成了不敢為天下先之先的境界。
這些前人說的理,真的挺好,所以我們要看書。心明而靜自得,這種變化是自然產生的,才能養心,養性,性得以自化,精氣神才能互相融一而化。
2、築基 。築基的目的就是培元,培養氣。就靜法修持而言,只靠意守小腹來達到築基的目的是不夠的,還得靠平時的運動來活動氣血,舒展筋骨,否則就淤滯了。還有調整呼吸,通過調息,慢慢地使氣血融合,通過氣血融合,衝開百脈,逐漸進入內外交融,這樣才進入胎息。胎息得先有胎,這個胎指內在生命之胎,大周天不開,神不顯現,神不得以養,永遠不叫胎。內外能量交流叫息。調息就是調氣血。所以先煉正常的呼吸,不是煉腹式呼吸,這是養生的內容,不是修行內容。調呼吸養生需通過吐納,吐納有外吐納、內吐納、鼻吐納、口吐納之分。當然修持而言的呼吸;是靠氣脈,如果玄關竅已經開啟,采聚天地之氣就方便了。當初時期修煉,竅沒有開,可以通過吐納來調整氣血,這是調息最初的簡單運用。
在築基階段,只有在靜中,人的想法、念頭、意識,才可能有真意的內容,才會產生心液之氣。真意即是心液之氣,這即為火。水是什麼呢?水是精。在《陰符經》裏說:“機在目”,人與天地相通,其機竅在目,通過自身的氣血變化,感知外界與溫養內在,皆在目。根據陰陽論,目為周身唯一之陽竅,其他竅位包括耳、鼻、口等皆為陰。所以要想煉精化氣,得靠一點真陽來闖破萬般黑暗,這也算性光。眼藏神,所以有眼神之說。
眼神為陽,下注於心坎即為真意,真意通心液,心液下沉於腹,才能煉精化氣。通過叩齒,使全身經脈之氣發動,發動之後,口中產生津液,名之玉液,一下嚥,內氣就沉下去了。感覺是意念,事實上,能感覺到玉液至小腹,達至小腹,就能把精引出來,所以這個精可以叫玉液之精,這是概念。也叫坎離交,也叫心腎交融,坎為水,離為火,玉液為坎,內有真陽,心液為離,內有真陰。怎麼去做呢?機在目,迴光返照,回歸祖竅。什麼都是找根本,其他竅位都是氣竅,那不是根本,神是人的根本,神的竅為祖竅。通過眼神內斂下注到黃庭,真意一走,有心液之氣下注,以中丹田的氣下注到腹內之氣,互相勾引交參。簡單說來就是用上丹田的神光作用到中丹田的氣,使中丹田的氣下注於小腹,然後在小腹中烹煉,來築基。
在修煉命法之初,人體之氣從督脈上升至印堂位置時,眼睛要往回含,過山根,回到祖竅,這樣就通神了,之後到達泥丸宮,由此下落到心坎絳宮,繼續下行至小腹丹田,然後默默觀照。象燒水一樣,水燒開了,就氣化了。氣化之後,小腹發熱,有充實感、圓融感,但沒有力量感與飽脹感。慢慢氣會轉動,四處亂竄,但力量不強,又緩緩地彙聚成球狀。只有球狀的東西才能做到周邊沒有障礙。出現的這個氣化了的球體,就叫小丹。有些修煉者所出現的精氣外泄現象,也容易在這個階段出現,氣不純時才容易外走。主要是因為督脈不通暢,氣過不去就變成精而泄了。
靠揉腹也能做到小腹發熱,即揉小腹時也能使神往回含,再落意腹內,如常說的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只要這樣靜靜地呆著,就會逐漸地做得好,丹氣就會自然的產生。只要神光能達到心坎,就是真意。
在下丹田水火相濟,之後運化、結丹,這時小周天還沒有通。修煉不要著急,不要覺得有氣了,就引著它走,那不合適。當丹田氣足了時,它自然會發動,這即是火候,丹苗是最有用的,充足了,就不聽使喚了,自然會走,一次就通了。不要煉一點就引一點,那樣很容易散成筋骨之氣。這就是結小丹的過程。結小丹,通小周天,然後玄關竅開達到天人合一的第一步。再結中丹。大丹在大周天之後,通過三花聚鼎結大丹,通過五氣朝元結金丹。金丹跟神相合烹煉出元神、出嬰兒,這才是命胎階段,才是根本,到此,修行才算入門。
修持脈絡,第一階段講斷緣,佛家稱戒行,道家是築基結小丹。第二階段是佛家的化緣,道家是小周天結中丹過程。第三階段佛家的金光位置,即是道家大周天結大丹階段。第四階段佛家的舍利子,即是道家的金丹層次,中間有舍利光、舍利珠,那都是五氣朝元的過程,金光之後才出舍利子,火化之後得到的那些東西不是真舍利子,舍利于跟金丹一樣,是空靈之氣,具空靈之性。通過舍利子達到第五階段的佛子,佛子顯現,之後出法身。道家第五階段講元神出嬰兒出法身,兩者在此階段是一致的。
道家走的是化氣之道,佛家走的是化性之道,相比較而言,只要踏踏實實地走,還是道家容易實行。佛家的戒律要分人,有人貪、嗔、癡極強,如果難以戒掉,那麼化性之道就沒法走。當然有些素質好的,築基根本不需要修,幾天就出金光了。其實,素質好的人修什麼都快。
第三講:練精化氣的原理與方法
人正常所用的,是以心生神、神生氣、氣生精,由精產生身體的變化,來構成完整的生命活動。修煉都是往回走,逆反而上,從精到氣到神到心。通過煉神達到元神,通過煉氣到達元炁,通過煉精到達元精。一般都是先練型,通過對身體的自我調整實現整體平衡,讓心神與肉體的結合也達到平衡,這是當初階段的煉精之法。所以修煉時要求身體端正,使中脈豎直。
人在心理上端正、清靜與安詳,並使練形達到平衡,有了這些基礎之後就可以煉精。此精指的是筋脈皮骨等肉體的一切,也包括生殖之精。其基本過程是通過煉精化成後天之氣,通過煉氣達到元炁,通過元炁煉元神。要注意的是,氣沒有煉到元炁的層次不能養元神,所以有煉氣而還神之說。元炁跟神相合,才能達到元神的位置,之後才進入命胎階段。也只有達到命胎階段時,才能涉及到生命本身進行修持,方能進入修持階段。在元炁以前都是修煉點年,練精化氣時期只能稱為養生階段。做到心理安靜,神態安詳,從身體到心理都比較健康,這是養生的內容,即能夠養護與照顧自己的生命。
(一)性命雙修的整體修為
雖然練精化氣還沒有涉及到命胎,沒有涉及修煉層次的內容,但要想修煉與修持,就必須有練精化氣來做基礎。當然,我們也可以有這樣的問題,練精化氣階段是否是必須的?當煉到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之後,煉精化氣的內容是否還存在?是不是一點都沒有了,只靠煉神就可以了?回答這個問題,可以說,只要肉體存在,就會有這部分內容。肉體是由精氣構成的,缺了精氣,肉體就不存在了,所以不管到哪個階段,即使煉到育化嬰兒的位置,精化氣的狀態也存在,只是那時轉化得會更好一些而已。
另外,修煉是否一入手就必須煉精化氣?我們知道,煉精化氣階段的精一般指生殖之精,這是以局部煉法入手修煉都必須有的內容。一般講上丹田為藏神之所,中丹田藏氣,下丹田藏精。意守上丹田與中丹田的目的也都是為了化精,所以說從局部入手修煉的,都屬於煉精化氣的內容,都是比較單純的煉氣之法。
那麼,怎麼可以越過煉精化氣與煉氣還神階段,而直接溫養命胎呢?唯一的途徑是照顧整體去煉。從整體入手去煉,其本身就已經包含了煉精化氣的內容,而能夠直接進入命胎階段。實際上如果仔細考慮一下,會發現佛家修持就是這麼走的。佛家講煉性之道,把本性看作是生命的根本,講究萬物皆空,其目的就是為了回歸本性,為了溫養照顧本性,這就是命胎修持。而道家入手一般均以精氣為主,通過精氣來煉神。佛家則先把精氣放棄,在禪定中把本性顯露,之後繼續溫養本性。這樣,兩家就均有了先性後命或先命後性的修煉過程,但最終實現的還是性命雙修之道。而在實際上完全可以把精、氣、神完完全全放在一起,哪個也不用丟下,都把它們當成生命之中的一種存在,在這個前提下做到清靜就可以了。事實上,老子的書也好,莊子的書也好,都不去放棄精氣,要求三者同時存在。只是現在不太實用了,因為現代人的生活繽紛複雜,忙碌不堪,而難以澹泊,難以寧靜,也就難以做到這些了,委實可惜啊!
(二)合本性的煉己之道
煉精化氣之前的內容是築基,當然是指小築基,真正的築基是包括煉到金丹之前的所有內容。而煉己就是佛家明心見性的內容,是道家元炁跟神相合後烹煉出元神的階段,涉及到本性才叫煉己,想煉己必須以元炁為基礎。而現在把築基、煉己提到前面講是為了以後路途的安全,先通過書本,或通過老師講解,對煉己在理念上有一個大致的規矩,什麼是好事,什麼是壞事,什麼事可做,什麼事不可以做等等,僅僅如此,但這不是在真意或真念當中所認識到的,本性顯現之後,才能認識到對與錯,才能有一個自己的說法,否則既認不清,也把持不住,只有達到合本性而煉元神位置,這才能叫真正的煉己。
(三)在靈山上的覺者印證
本性顯現要求身上的氣達到元炁層次,元炁不純和,本性就不能真實地顯露,就達不到出言無忌的境界。象佛組在靈山講法,當釋迦師拈花時僅有迦葉一個人微笑,為什麼呢?因為佛祖達到顯出本性的位置後才講這些事情,而聽眾是普普通通的一些人,能從道理上講解,身體方面沒達到這個位置,無論法講得怎樣真實,怎樣玄妙,講得再多,即使一萬句全是真言,也跟沒有講是一樣的,因為對方聽不懂。什麼時候能聽得懂?身體到位時才能聽得懂,怎麼才能到位?對佛家修持而言,就是已經放棄物我,做到心心相印。而放棄物我,可不是指學生沒有自我,而是把一切都“撲”在佛祖身上,這叫心心相印。所以修持所言的師生關係,不是教法,也不是師授法,而其本質是印證,徒在師處得到印證,為師對徒的印證,修在自身,非師之行。當然就佛陀的角度,講法是面對大眾的,對誰都一視同仁,象陽光普照萬物一樣,而接受者呢?如果失去自我,就不叫心心相印。不要以為自我放棄了一切,達到空的境界,就能與佛合拍了。什麼是佛?佛是覺者,自性之覺,自我之圓滿者。能放下一切外相的東西,即本性之外的東西,本性當時是不可以失去的,本性必須立起來,如本性失去了,那樣只能是很昏庸而已。
而修持當中的空不是徹頭徹尾的空。靜也一樣,沒有絕對的靜,地球在自轉,太陽也在轉,人自己又怎麼能絕對的靜呢?所以不要歪曲理解空、靜的含義。就個人身體而言,只要存在生命的變化知相,就只能有相對的靜。什麼是靜?能達到平衡就靜了。很多人修煉都追求靜,可無論怎麼追求都求不到,反而弄得自己心力憔悴,那種做法是不足取的。
中國字能做到望文生義。比如“靈山”這兩個字就是,《易經》裏講,山為艮卦,意思是止。儒家修持講止觀之法,但止的位置在哪呢兒?在心坎處,在中丹田的位置。“靈”就是“零”之生命的玄化,但表像又是什麼都沒有,就是空,能達到無為之相,空的境界就是靈。如果沒達到這個位置,兩者是不可能相通的,不相通怎麼叫得法?兩首之間也是一種能量交換。另外佛家講空無之法,學生呢,如果人人知道空無之性,知道生命之本來,知道結果之本來都是這一個“不著落”,這樣,道就有所傳,學生也就得法了。也就有更多的迦葉微笑了。
(四)煉精化氣的武火周天
煉精化氣的大致內容包括:第一,任督二脈開,即小周天通;第二,玄關竅開,能達到天人合一,自身的氣脈可以與宇宙進行能量交流;第三,結小丹。什麼是真正的精化氣呢?先是武火周天,即乾坤周天,也叫河車搬運之法,還有文火周天,即子午周天。只有通過周天運行,才有真實的精化氣的內容,僅僅靠溫養小腹是不可能使精化成氣,氣也不會純。必須經過全身整體脈絡的周流,在不同位置,有不同的氣變過程,周流之後才能達到精化氣的質變。武火周天運行是實實在在地化氣之法,但這時所化的氣也沒有什麼作用,還必須經過文火周天。沒有文火的階段,氣不能養,就不能收回。經過文火之後,還必須烹化,也使氣能回聚。即每次修煉使武火周天、文火周天、息火烹化這三個階段都具備。也只有這樣,才能逐漸往前走,直到結金丹。不是僅僅得把中丹田看作離,下丹田看作坎,使心液之氣與腎液之氣相通就可以了。事實上僅靠兩者相通是不行的,必須通過武火周天、文火周天,沒有這兩個階段是煉不好的。就算使意守黃庭,感到心液之氣在動也不起作用。所以說,評價一種煉法能否修成,是好是壞,要看它的整體脈絡,要看它能否照顧生命的整體。如果處處著眼於局部,即使守一輩子,也只能做到出陰神。必須精氣神都煉好了,才能出元神。
(五)丹法的火候是水到渠成
有位老先生問,聽前一講築基課後。這些日子小腹發熱,原先煉好多年都不熱,以後該怎麼辦?我回到說繼續煉,再通小周天。他又問,怎麼去把持火候呢?我說知道“水到渠成”就行了。有些書講,周天有氣通周天意通周天之別。所謂氣通周天,即是氣足了,自然就能闖過去,象水多了,就能衝破堤壩,這是真實的周天通。意通周天是指氣不是很多,象河水並不多,而硬要滿過堤壩的話,就用風鼓蕩著水,使之上揚,這樣也能使堤壩濕潤一些。意通周天,僅僅是使氣能夠流動,但這樣做不容易達到氣通周天,因為氣散則耗。而直接溫養小腹,是比較踏實的。有很多人把意通周天當作真正的小周天通了,就不去意守小腹,不繼續溫養了,這樣即使意通周天十年,還覺得小周天走得不滿,這樣丹不能結,元神不會顯現,欲速則不達。 什麼叫水到渠成?心液下經小腹,使小腹發熱,發脹;有氣動、氣旋,慢慢彙聚成球。當然這個球不是光爍爍、圓陀陀、實實在在的,也不是有邊緣、有界限、有硬殼感的,只有到中丹時才有這種感覺,在大丹和金丹時才是這樣的狀態。此時的丹還不到這種程度,僅僅有一種意象的感覺而已,還要繼續溫養,迴光返照,安安靜靜,真意默默而守。實際上小周天之後,通過武火搬運、文火溫養,再通過默默烹化,這才屬精化氣的實質內容。而在築基階段,無論怎麼意守小腹,迴光返照,都不能稱之為武火。築基地內容僅類似於文火這一部分內容,只靠一個人真意默守而已,僅僅是照顧。
(六)小丹熟時的徵兆與火候老嫩
什麼時候開始通小周天呢?形成小丹後,或者有熱感而不一定太足,也可以沒有什麼感覺,或者熱感持續幾天後消失,過幾天後又出現了,而且,無論默守與否都有跳動感、充實感,自己難以把持,這些都是小丹熟的徵兆,到這時就該準備通小周天了。也需要注意,不要有性生活,不要喝酒,調節情志,不要大喜、大怒、大悲、大驚等,要注意溫養。等到哪一天丹苗一起,開始亂竄,就會下行至會陰,這時生殖器會有一些感覺,應該注意,不要引導,只要知道有小周天這回事就行,沒有太多的內容,很簡單,只要能耐住性子等就行。一引導就是意通小周天,屬於揠苗助長,就容易這兒熱一下,那兒熱一下,但走著走著就沒有感覺了,這是因為丹苗還嫩,火候不到。那麼什麼叫丹苗老呢?就是指丹苗已經很旺了,想通小周天,但自己就是按兵不動,就在哪硬守著,其實哪能守得住哪?丹苗旺了,它自己就會走,所以這個階段不存在“老”的說法。什麼時候有這種說法?小周天以後的修煉才有。所以不要著急,著急反而更慢,守著就行。怎樣使氣走得更好呢?用真意,默默地守著。這個“默”字,左邊是黑,右邊是犬,好似描述狗在黑夜看家時的狀態:趴在窩裏,耳朵支起來,半睡半醒間,等待著敵人的出現,守護著主人的家。這種解釋似乎很牽強,但修煉時的默守與此是相似的。
(七)武火周天的產生
武火周天是指丹苗發動後,下行會陰,經尾閭上行,過夾脊、玉枕、百會、上鵲橋,再下行經絳宮,至小腹,這是任督二脈的第一次周流。第一次所走還不算是武火周天。僅僅靠默默而守,等待其自然發動,要隨著它,不要引它。如果一引,就意念過重,周圍的氣也往這裏聚,會象交通堵塞一樣,卡在一起難以通過,所以不要管它。因為大周體之前,意念還不是很純,念頭過重會適得其反,幫倒忙,如果幾個念頭同時存在會闖不過去的,做到睡著就可以。
第一次周天運行回到小腹,之後再走,又回到小腹。這時小丹已經破了,丹苗一走之後球感就沒了,有一種挖空的感覺。但丹苗只是走了一部分,大概是十分之六、七,走完之後肯定回來,接下來才叫武火周天搬運。如果僅靠丹氣自己運化,則進度太慢,這時才需要人為地幫助,通過有為來達到無為境界。 武火周天也叫河車搬運。車就是運載貨物,河表示有水流動,水就代表氣,搬運氣運行叫武火周天。至於牛車、羊車、鹿車之說,則是為了描述貨物的輕重不同而設,是對氣經過後三關時的感覺的形象描寫。
(八)乾坤定位與小周天運行
為什麼小周天也叫乾坤周天呢?修煉是以自身精氣神的狀態、條件、素質去煉的,在還不能達到很好的境界時,只是混混沌沌地擺在那兒而已。而乾坤兩個字代表天地或是代表一個人,可以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易經》講:“乾坤定位”,就是把身體的各個部位用乾坤來規定一下。煉內丹要求有鼎器,因為乾坤能定位,就把它看作鼎器,藥物是氣,小丹是精氣的混合物,是渾元氣。火候第一個指武火周天。周天一次是模仿日、月、地球的運動,由於天體的圓周運行,而有了寒暑交替,四季變化,晝夜往來,從而也就把人體這種氣脈走向稱為小周天了。
小周天正常所走,如果不是強調後升前降,不加意念的話,隨氣自然運行,那麼,氣就可能經會陰向體前任脈走,也可能過尾閭走督脈。但是,真氣一旦從會陰隨任脈向上走,又會“突嚕”一下子從丹田處進去,便回來了,只有從後背走才可以。開始所走,要經過下鵲橋,為什麼叫下鵲橋呢?在先天八卦圖的坤與震之間,乾與巽之間是不通的。所以走小周天時有牛郎織女的說法,神話中傳說七月七牛郎織女相會,是通過喜鵲搭鵲橋才得以實現。郎是男,代表陽氣,後面督脈為陽。什麼叫牛?督脈所走,有後三關說法,陽氣上升的時候,象老牛拉車爬山一樣,有一種力度,一點點地往上走;開始走的時候,氣脈很細,越往上走,就變得逐漸粗壯,很沉穩,不是輕飄飄地往上行,所以似如有力量的牛在拉車。什麼叫織呢?織就象女子紡線一樣,細水長流,很輕巧。牛所拉的一車能裝載很多東西,走得雖慢,卻走一次有一次的進展;織女是形容線長而細,紡的圈數多的意思。氣通過上鵲橋後經十二重樓,往下走,小周天到這個位置,就象走督脈時感覺管道很粗,是一條氣脈,走到前面時就沒有一條明確的管道了,是纖纖細細,毛毛細雨似的。這就是牛郎織女的說法。
(九)武火與文火的運行火候
乾坤定位,把任督二脈作鼎器,次數隨意。隨意就是憑感覺,如感覺走一圈尚不盡如人意,還想繼續走,那就接著走第二圈,如果還不滿意,就走第三圈,直到感覺滿意為止。也就是說,像吃飽了、夠了,如果繼續吃就會撐得難受,到這時就應停止武火運行,也就是夠了就行,什麼火候都是如此。火候的強弱因人而異,有人走四、五圈就可以,有人身體弱一些,走三十圈還沒有太多的感覺,不感覺煩,反而覺得挺有意思,那樣再走幾圈也沒關係,原則上夠了就行。
有人氣很少,走三圈便感到象水源不足似的,心理上、身體上都感覺累,氣走得也很吃力,也很緩,心念上也感覺煩了。所以火候分兩方面的感覺,一是身體方面氣血轉化的品質達到什麼程度,程度夠了就可以;二是心念上的感覺煩了、累了,這就是火候,沒有什麼特殊把持。憑感覺把持住一個“夠”字,一個“累”字,別過火,要記住:別貪就行。之後要關照它,”一意觀照“就是武火周天運行,也叫乾坤周天、河車搬運,做到“隨著”就可以了;文火就是“綿綿若存”,就是依慣性而行,不制止它,順其自然。當走武火周天感覺累了時,就“真意默默”,照顧著周天任督二脈的運行,一旦照顧了,氣脈運行就不象一意觀照那樣剛猛,便比較柔和,而接近綿綿若存、雲霧繚繞的感覺,也就是文火周天。
文火周天也叫子午周天。古代把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從半夜十二點至中午十二點是陽氣升而督脈升的過程,也就是取象于天地的自然周流。人不去管它,日月也依然運行,地球也照樣旋轉,晝夜自然交替,這就是真意默默的文火周天。
通過武火周天去煉精化氣,它所煉的只能得到一個很粗的框架,而文火周天才能進行比較實質性的精化氣內容。老子、莊子講道法自然和無為而行,只要清靜,身體氣脈就能自然流淌,自然達到溫養、轉化、烹煉、合本性。武火是有為之法,文火是無為之法,只是默默觀照而已,這樣才能達到氣化。一般需要的時間比武火周天長些。武火周天一次煉化均是走幾圈,一般不超過十分鐘,文火周天的時間約是十五分鐘。 什麼時候文火周天走完呢?還是憑感覺,武火周天時強調一個“夠”字,一個“累”字,這時就是默默守著,守著身體綿綿若存的那種大致的脈絡走向,一圈、兩圈……守到氣到小腹時不想往下去走了,感覺沒勁走了,而這時腹內還有丹氣發動的景象,兩者內外相呼應,這個時候便是文火周天走完了。
接下來氣脈還在自行周流,這時不用管它,等著任脈之氣回至丹田就行,做到一個“讓”字,就是敞開心扉,隨便些,讓它進來就可以了。回來之後再溫養,溫養任督周天,照顧到腹部這一片,能照顧到全身更好,所謂全身,還是以任督二脈為主幹,以小腹為中心的。在溫養時,是上丹田的神不用,而下丹田的丹氣還在動,之後需靜靜地等著,等著心液之氣被感應,等到丹氣往上串動時,心液之氣便自然產生,一上一下互旋而合,之後再回歸於小腹,融和為一,融和之後才能進入烹化階段。烹化階段就象我們燉肉一樣,一開始用大火燉20分鐘,之後用文火煮,再用微火偎,這樣肉的味道才能出來。要用時間來“靠”,不能急。
(十)太極圖的曲線真情
修煉還講究一個“情”字,沒有情,內氣就不會產生。我曾寫過《築基四十八字》的內容:“端身正坐,容目微闔;呼吸圓潤,落意丹田。心息相依,情物融融;真元雷動,神凝炁伏。炁精交融,百竅沖和,內息綿綿,溫清丹田。”這裏面強調了情的作用,如果沒有“情”,心腎之氣不交。當然這個“情”不是指外在的感情,而是指內在地真情,就是心意要動。情物融融就是心腎已交,神氣已交、陰陽二性能互相感應、互相交融、互相轉化。
在文火周天之後,心液之氣下降,丹氣上升,二者相合,二氣互旋,而此上下二氣不能針尖對麥芒那樣徑直地碰撞一起,兩者互旋的狀態就象太極圖中的曲線一樣。這才是精化氣的實質內容。而武火周天、文火周天,那都是為它鋪路的,二者相交才是實質內容。那麼,火候又如何呢?《易經》講“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強調一個“寂”字,靠的是時間,靜靜地等著,它自己就變了,如果人一想、一使勁,就又恢復到武火的內容,就不烹化了。所以還要做到一個“淡”字。意念淡一些,二者才能更好地交合。
(十一) 玄關一竅的發現
有人說玄關是指兩腎之間的虛空之處,而兩腎之間是藏元炁之所,在小周天階段卻不能使元炁走周天運行。元炁一引一走,象水蒸氣受冷變成水珠一樣,就變成精泄出去了。元炁一動裏面就虧,元炁虧就傷神,神不安寧血就會散亂,如果大周天開了,守著它煉還可以。而在小周天階段所煉的還是後天之氣,後天氣跟元炁相差太遠,兩者根本不相融,小腹裏這時結的丹氣永遠引不入這個虛空之所。也有人說把玄關竅看作是身中一竅,也就是虛空之所。全身的虛空之處,這句話是大周天之後的境界。而大周天不開,全身虛空之處感覺不到,只有經脈全部開通,身體被氣充盈,全身形成汪洋之海時,才能形成一個整體,在其裏面便有一個象“細胞核”的東西。大周天開後,身體與外界是相通的,此“核”或在這兒,或在那兒,這要看自身與外界的整體融通性,它不能以自身為標準來劃分的。
在小周天階段的玄關竅是什麼?正常人的氣脈不是很通,達不到“融”的狀態,也不會產生脹感,不脹就不足以達到破。水多了才能決堤,精足了才能外泄。破堤之後才能闖,從門內闖到門外去。一般人還沒有這些徵兆時,也只能依靠眼、耳、口等與外界相通,而氣脈通之後,氣在任督周流的第一次是從會陰穴開始闖開,但會陰為卑下之地,清陽之氣采不來,而且也不能用會陰采氣,一采就感覺到發悶、發脹、發痛,所以對會陰幾乎都是棄置不用。為什麼?因為它與中脈相通。要知道任督二脈不通,中脈是無法應用的。 而這個竅在任督二脈的範圍內,一般都在印堂位置,這裏藏神,感覺最深,修煉不是講究意嗎?藏神的位置就是指揮意的地方。另外這裏還有上鵲橋的關係,氣脈走的時候,不那麼方便,停留的時間長,氣化的時間也隨之而長,化完之後骨竅就開。僅這兒開了還不起作用,主要是外面的一轉化,裏面同樣也有變化。其實氣從督脈上來時,玉枕等一些竅位也已經通了,所以氣從督脈上來時,玉枕等一些竅位已經通了,所以走印堂時會有電光閃現,並伴有雷震之聲,這是玄關竅開的過程。其大致的位置就在兩眉中間偏上,也因人而異,與自身的素質、狀態、健康的情況和氣脈的充盈程度有關;也因闖開時修煉的地點不一,而對自身上的影響也不一樣,致使開的位置有差異。
開了之後,說明自身與外界有一個地方可以溝通能量。而原來僅靠鼻呼吸、靠口飲食等才可以獲得外界的能量。開之前有陽光三現之說,象小火花、閃電一樣,三是虛數,代表不特定的多次。開了之後氣就會由此湧出去。這時候氣脈所走就象水在一個管道裏流淌,源源不斷、周流不息,也並不是指氣到了這兒其他處就沒有了,幾乎是平均的。氣吐出之去後,會本能地吞回來,人不用去管它。在小周天的第一圈過來時,到玄關竅時有一種發涼感和空洞感,第二圈時有可能還往外吐一點,然後再回來,一般是三圈之後就不往外出了,而且外界就會有氣進來。
一般修煉講究環境,選擇氣場好一些地方避開風水很差的地方。風水差就是氣脈不充盈,不均衡,不調和,不祥和,找到風水好的地方修煉全身有一種靜地境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