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練習丹道動功時,所謂練丹六字訣,“聚、松、靜、慢、遠、圓”。松是要求全身放鬆,執著放空,正能量才能灌充;松而寬,寬而通,通而悅。

1松是指身體和精神放鬆

首先是精神放鬆。只有寧靜的心,才能達到空無的境界,才能達到一切都無所謂、無所求、無牽掛。其次是內臟腑放鬆。只有臟腑放鬆,才能使臟腑諸神合於元神,元神才可和識神協調,使精、氣運化。再次是肌體放鬆。只有肌體放鬆,才可使脈絡、神經、氣血通暢,達到神精、氣血、知覺的統一,以不變的身形,感覺各部位的無知。

身體在練功過程中保持自然舒松,在精神放鬆的前提下,身體的形態高度放鬆(如物理學中的失重感),不著空,不著相,不僵不滯,身體的肌肉屈性和伸性對抗相對變弱調和,血管舒張,經絡暢通,達到“凝神聚氣,調息養神”之目的。一般說來,在練功過程中,松字訣看起來很簡單,但真正悟解和做到,卻要下一番功夫。

人生活在紅塵社會之中,在覺醒的時候受種種外界環境因素影響,精神和身體常處在緊張狀態,使身體機能難以正常發揮,甚至導致各種疾病的出現。因此,練功首先要從消除緊張狀態入手,把世事勞碌、人生憂患放在一邊,第一步先使精神儘量放鬆,只有精神不緊張才能做到身體的真正放鬆,身體放鬆,也不是完全鬆弛、鬆懈或鬆散無力,而是松而不懈、松中有緊、緊而不僵。

每一種功法對身體姿勢都有一定要求,要保持某一姿勢必須有一定肌肉群處於緊張狀態,這和練功放鬆似有一定矛盾。其實,這時的肌肉緊張是在保持姿勢的前提下使各部肌肉達到最大限度的放鬆,將矛盾統一起來。在練功初期,由於要求有一定的意念活動來排除雜念,這種狀態與精神的放鬆也要統一起來,在開始練習時不容易做到,經過一段時間,就會逐漸做到松中有緊、緊而不僵。

2松需要進入無牽無掛的境界

胡孚琛先生的《丹道法訣》中認為,練功要做到:“齒輕叩,津頻咽,身要直,體要松,息要微,意要輕”,關鍵是一個“松”字訣。怎樣將身體真正放鬆,這就要採用佛教淨土宗的修持法訣,進入無牽無掛的境界,“徹底將自己交出去”,交給本尊,交給師父,自己赤條條無牽掛,身體也就真正放鬆了。丹家講要“身非我有”,講“吾喪我”,講“墮肢體,黜聰明”,“外其身而身存”,必須下狠心放下自身,扔掉“我”,才能真正使身體放鬆。站勢和坐勢煉功要注意放鬆雙肩,臥勢煉功要特別放鬆頸椎,只要身體真正放鬆了,煉功才會出現效驗。

3松是整體的放鬆

丹道修煉,要求全身放鬆,整體放鬆,一松而無有不松。如果著意放鬆身體某一部位而其他部位堅硬(非松),則容易造成其他部位的不平衡,反而破壞全身之整體放鬆。整體不松,則氣血必有停滯之處,雍塞成患,容易發生問題。

只有做到全身放鬆,方可處處皆松,氣血流行全身,而無絲毫阻滯之患,達到恢復人身自我調節之天然本能。如此氣血周流,無時或滯,日日積累,自可堅固形體,保健延年。進一步還可以和合精炁神,達到更高層次的修為。

4松是至柔故幾於道

老子論天底下最柔弱的東西是什麼?水。《道德經》雲:“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再硬的石頭也會水滴石穿,沒有誰能夠戰勝水,一個人什麼時候最軟?活著的時候是軟的;什麼時候是硬的?死。硬的就是死,軟的就是活的。一個人要活得好,能夠成功,就要軟一點柔一點弱一點,把自己放低一點,越放得低,生命力越強。

松則至柔,易進入虛無空靈境,修一己真陽之炁,以接天地真陽之炁,盜天地虛無之機,以我神炁之真機,從而達到丹道的上乘境界。否則,“無可奈何花落去,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5松之極則進入“天人合一”境界

松”字訣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無所執,無牽掛,“身非我有”,虛之極而無之極,從而“上不見天,下不見地,內不見我,外不見人,一無所見”,則我通天地,天地通我,我與天地,似契似離,同於大通,“渾入我,同天地”。真正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