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求仙,仙自成。很多成道的人只是一心一意沿著祖師的路走,有時候成道了自身都不知道。

不著空見,即超無色界

後面說,“不著空見,即超無色界”。這一點我們也強調過。大家說,這個桌子是會壞的,甚至於天地都是會壞的,日月星辰一切都會消亡的,一切都是空的。

祖師說,猶如一個天平一樣,你從一端走向另一端都不是中道。

有些人認為人生很短,就是這個樣子,我們儘早地尋歡作樂吧,我們去享受吧,這是著了色相。要說這一切我參透了,我悟透了,我想明白了,都是假的,爭名奪利什麼的,那都是不實際的,又著於空相。兩者都不真實。而且從本質上來說,並無差別,一個是執著於有色,一個是執著於空。

祖師一再強調的真的妙法,包括我們在強調內丹的一個初始功夫,如何讓金公姹女相遇,讓龍虎交配,一個最關鍵的就是媒婆。媒婆我們講過刀圭,一個戊土,一個是己土,戊土是陽土,己土是陰土,一個是先天真意,一個是後天真意。萬萬祖師、萬萬聖人求的就是這樣一個真意。這個真意就是不左不右、不上不下、不內也不外,這才是真正的所謂的很多丹經都在提,但是從來不點破的玄關一竅。

玄關一竅在哪兒

換句話說,《中庸》在說什麼,就在說玄關一竅,把人給做明白了,把人給做透了,自然這個玄關一竅就打開了。

它才是真真正正古往今來不動的一個東西,而且是在你身中我身中相同的一個東西。佛家的經典也好,道家的經典也好,還是別的一些國家一些聖人創立的宗教的一些經典也好,萬萬經典它必須得從這兒入手,都在談做人,都在談這個,只不過名詞不一樣。如果要去學習傳統文化,要去瞭解道教,要去學習、要去修行,必須得走這個中道。

這個玄關一竅,這樣一個真意沒有悟透,直接決定著你的層次、你的感知、你修行的境界。如果說這個人比較樸實一點,倒還無所謂,就怕在這個過程中,得了一點東西同時又生妄念,那這個就變得很可怕了。所以“不著空見”。一層功夫比一層功夫高,一層功夫比一層功夫難。但是又好像《道德經》所說的,“九層之台,起於壘土”,我們從最笨的地方入手,從最低的地方入手,每個人找自己,我自己心性中最難的地方是什麼?我愛發火,這就是我的起點,然後我經常糾結,我經常患得患失,好,我就從這兒入手。

不要怕麻煩多。找一個,好,不要把它當成煩惱,我把它當成寶貝。我去面對它,迎接它。修了兩三年,心性變好了,看事情看淡了,那這幾年的修行就沒有白費。這是實實在在的,真真切切的東西,這才是真真正正把修行落於生活了,用於改變我們自身了。

如果能夠腳踏實地地去走的話,少一些空談,少一些研究,少一些辯論,那每一步都很穩,把功夫用在具體的生活之中,這樣的話到後面,我們會發現,雖然是一層功夫比一層功夫難,但是如果腳踏實地的話,像金字塔一樣,反而是上面的土越來越少,蓋得越來越容易,上升得越來越快。但是前提是底層一定要穩固,甚至還有底層下面土裏面你看不見的地基。

或者像我們前面強調過的種田,在下種子之前,我們要除草,我們要清理裏面的石頭,還要把地要松,甚至於還要為了防止別的動物對莊稼的傷害,我們還要弄一個籬笆牆。

離此三界,神居仙聖之鄉,性在玉清之境矣!”

如此的話,你不求仙,仙自成。

我們也強調過,很多成道的人只是一心一意沿著祖師的路走,有時候成道了自身都不知道。然後自言自己成道的,是某某真人,是達到了某某境界的,往往恰恰相反,是處於迷境之中,心性並沒有透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光般若問道峰 的頭像
    心光般若問道峰

    t458686999的部落格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