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雲:“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這種論點很容易用來支持萬物均有氣的觀點。人類雖然是高級動物,但是從精微物質的角度去認識,仍然是稟氣而生,行氣而長。從宇宙全息論的觀點來看待世間的萬事萬物,他們是完全相關本源的,也就是說萬物之間在真氣這個層次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如果用傳統術語來概括天下萬物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成是:“實者非真實,空者亦不空,心能化氣,氣亦有心。”萬物之間不但可以物我俱生,物我俱化,而且可以物我互生,物我互化。這就是功夫界的奪天地造化的理論來源。
“純陽體”只是譬喻和形容修煉的某種層次,並非代表修煉出某種境地的實際狀態。人道的修為中有為因素較大,出多大力往往結多大的果。神道的修為,要想成就卻一定要逢緣。這個緣可以是天地的巧合,可以是至人的暗助,所有能夠真正煉出元神的各位修煉者無一不是在天地的恩賜之下而成,正所謂:“人,萬物之盜”而“天生天殺,天之理也”。吾誠告天下勤修學子,當重德而守之,方能發太一之真,合天地之數。實際上,真修的造化之緣也是由元性所攜帶而來的德性所鋪就。
元神要靠採集宇宙能量來調節肉身,肉身修煉出來的精華物質又要提供給元神以作更大的成就,如修出聖神和玉神等等。人的肉體就像一個加工場一樣,將采進來的能量資訊篩選和提煉之後又送給元神,所以這個時候的元神能量是有限的,要進行:“培、煉”。元神雖然擺脫了空間的限制卻還不能擺脫時間的束縛。
要想了卻死生,求得真我的永恆,須跨入仙道。俗語說:“天有九重天,地有九層地”。人的意識信號系統中也有與之相應的結構,權且名之為“全息性”,因為假設總是要有實證來完善的。人的意識信號系統中不但有超感覺器官的第六意識,而且有第七,能量意識,第八,智慧意識。
當元神(外丹,內煉外成)修煉成功時,人的第八意識就存在了,但是這決非人的為所欲為而不受限制,相反,人的自我感覺還要向相反方面退步,譬如人的主觀敏感性降低及身體的不平衡反應增大, 這都是為了爭取更大的進步而作準備。因為元神的出現象徵人的潛能發揮到極限的存在可能性了,但元神又不斷接受來源於肉體殘留不良資訊和信號的干擾,稍有不慎即會人神俱毀。
對於元神而言,法術的運用是輕車熟路毫不費勁,但卻不能抵禦來自於有形人體的約束和干擾。這就需要繼續修煉人的第九意識——超越時空的意識,第九意識實質上其存在的位置已經處在八卦之外,不在五行之中。
第九意識只是個名詞,以意識體這個角度來說就是,聖神。聖神所處的物理空間具有很高的位置,相對於人體這個三維空間之物來說,聖神一年,相對人體已經是千年了。聖神的能量來源就是玉神。
玉神的意義相對於人體來說就是全身細胞全息的聚合,古人稱之為金丹(內丹),現代物理上稱其為“反物質”的源泉。正是有了這種“反物質”,人體的生化轉換及再造才有可能完成。人的無生無滅、長生不老正是在人具備五神的基礎上完成的。“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於天。”
人如果想奪天地之造化,必然要盜取天地之精華為自己所用。儘管由心所生五賊,其權柄的使用和生殺卻無時不由天所制。尊師重道的關鍵性也正體現在此處。“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這跳出“三界外”指的是一種精神境界。而“不在五行中”卻是一種修真的肉身境界。
人只有做到氣化如願、羽化飛升的境地,才能使自己的肉身從有到無,合於虛空之神,方能說出有入無、“不在五行”。這是因為虛空之中的五行已經具備了,虛此實彼方能和符合於“反之則道之動”的總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