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未牧:猙獰頭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路轉遙,一片黑雲橫穀口,誰知步步犯佳苗。

在牧牛圖中,將牛比喻成我們的心,此心還沒修練之前,發狂發顛,見到可欲可愛,即前去追求,不顧自家身命,故要用種種辦法,加以馴服,然此像仙家解數,不似禪宗(特別是頓悟)之解數。

此第一句,如老子所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位令人口爽、馳騁田野,令人心發狂,所以廣成子要黃帝,無視無聽、必靜必清(莊子)。

若是禪宗解數,既以牛(心)為主體,就不會說此牛(心)野性難馴,否則豈不一劍將牛殺了豈非痛快,此非無風起浪乎?但若是北宗解數,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為何還有字,此忘字為莊子的路數,如能比照仙家的心齋坐忘解,從心息相依(聽息),到隨息,到神氣兩忘,便能明白兩者軌跡實出一轍!

2、初調:我有芒繩募鼻穿,一回奔競痛加鞭,從來劣性難調製,由得山童盡力遷。

初習打坐的人特別明白這點,人的心不斷向外賓士情況下,忽然要他停下來乖乖坐著很困難,特別是觀察小孩子上課,小孩子往往坐不住,要他坐下來,必定很痛苦。

牛野性難馴,如果要他乖乖聽話,騎在牛背上喝令它往東往西都沒有用,反而還會被摔死,此處最妙的是芒繩幕鼻穿,用一條繩子穿住牛鼻子,使其往東就往東,使其往西就往西,這條繩子,在仙家就是息,初下手時,將心放在息上,但是心外馳已久,難依於息,因此常常要先配合刻意屬息的功夫,或是放棄自然無為式的心息相依,改由控制式用力的吐納,所以由得山童盡力牽

3、受制:漸調漸伏息賓士,渡水穿雲步步隨。手把芒繩無少緩,牧童終日自忘疲。

在刻意數息後,心已逐漸減少遊思妄想,慢慢會的跟著息一出一入,雖有妄想,但是還是立刻回到息上。故曰渡水穿雲步步隨。但是心還是要感覺著息,聽著息依著息不放,否則很快又會想東想西,神遊各處,這功夫剛開始很累,但是做久了之後,漸漸習慣,也就不覺得累。曹文逸靈源大道歌他日功滿自逍遙,初日煉烹實勤苦,勤苦之中又不勤,閑閑只要養元神,奈何心使閑不得,到此縱擒全在人即此境。

4、回首:日久功深始轉頭,癲狂心力漸調柔,山童未肯全相許,猶把芒繩且系留。

在經過數息,聽息的階段後,心已經不再像以前一樣野性難馴,而與息混合在一起,但是此時還是不肯進入第二階段聽之以氣,因為心與息還沒有完全混合,丹經把心比做女,息比做男,此時兩人在一起,但還在似有意似無意的狀態,要他們不分開,還是得把芒繩且系留

5、馴服:綠楊陰下古溪邊,放去收來得自然,日暮碧雲芳草地,牧童歸去不需牽。

此時已經進入真正心息相依狀態,若是死死用心守住息,則嫌太過執著,心與息已經不分裂混容在一起,因此使用聽之以氣的功夫,從有知覺狀態進入無知覺的狀態,因為心與息已經相戀相依,所以人不必再刻意聽息與數息。

6、無礙:露地安眠意自如,不勞鞭策永無拘。山童穩坐青松下,一曲升平樂有餘。

此時應以進入神氣合一的階段,不能稱做心息相依,因為意識已經漸漸模糊,只剩下一點知覺,呼吸也幾乎感覺不到,但是卻不是佛家的空寂,而是意識與呼吸都化作兩種不同的能量,一者為神,一者為氣,神入氣中,氣包神外,從聽息到隨息,感受到造化的微妙。百字碑雲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聽無弦曲,聽息也,山童穩坐青松下,一曲升平樂有餘從此出乎?

比照朱子(熹)調息箴:鼻端有白,我其觀之;隨時隨處,容與猗移(容與,閒暇舒適之義。猗音依,猗移,隨順之義)。靜極而噓,如春沼魚;動極而翕,如百蟲蟄。氤氳闔辟,其妙無窮。誰其屍之(字作字解),不宰之功。

此時已得不宰之功,自然不勞鞭策永無拘了。

7、任運:柳岸春波夕照中,淡煙方草綠茸茸,饑食渴飲隨時過,石上山童睡正濃。

這裏妙處正是睡字,又與仙學的進程符合,從有知覺進入沒有知覺,神與氣交互團結一出一入,功夫正是任運二字,任其運動,不加以任何干涉,任其自然蒸發,自然收斂,自然停止(倘若一物也沒有,任運個什麼)。

在此時,已經進入心止于符、聽止於耳的狀態,進入無知無覺的狀態,也就是睡著了,而一般普通人的睡眠,常常有夢境,意識還在造作,此種睡眠,沒有夢境,意識整個徹底休息,故曰睡正濃

8、相忘:白牛常在白雲中,人自無心牛亦同,月透白雲雲影白,白雲明月任西東。

此時應當稱做神氣兩忘,呼吸、精神都徹底的忘掉,忘記所操持的功法,莊子說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倘若不能忘掉,那麼道便隱于小成了,莊子,中字,亡心也,心都可以沒有,何況道術呢,再想起忘精神而超生之句、寵辱皆忘,方才若有所悟。

9、獨照:牛兒無處牧童閑,一片孤雲碧嶂間。拍手高歌明月下,歸來猶有一重關。

在進入睡鄉後,忽然一覺而醒,此時稱做玄關竅開,稱做此時的意識稱做真意,呼吸稱做真息,根據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所述此境為恍惚杳冥間,先天一氣乍然自虛無中如電光飛奔、閃爍,遽然飄來,又像來自虛空中的一朵清香白蓮,踏著漫妙的舞姿,輕盈婀娜,一時空山靈雨,鳥語花香,一靈不滅,一靈獨存,間或天宇明光,冥合天地,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充塞二重時空。因此此圖採用獨照,一靈獨存也。

仙道的功夫做到這裏,大致上已經上路,一直下去,遲早達到目標,歸來猶有一重關,跟莫後一句無人說意境頗類似,雖然功成圓滿,可惜仍非究竟,因為無論佛、菩薩、神仙、神通廣大(如果有的話),都是人做的,只要是人,便對紅塵有情,只此字,都是聖賢仙佛都要面對的一重關

據說,牧牛圖本來只有八幅,後來增加到九幅,後來又增加至十幅,不知是否如此?

10、雙泯:人牛不見杳無蹤,明月光含萬象空。若問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叢叢。

再入輪回作眾生之意,隨順世緣無掛礙、涅盤生死等空花見山仍是山,見水還是水。悟前野花撲鼻香,悟後野花撲鼻香。

從張紫陽開始,便開啟了仙禪同參的局面,很多學仙無法進步的人,因為執著在有為的功夫上,因此前往禪宗求取突破,在他們進入禪門時,往往把仙學思想帶了進去,從禪詩中很少地水火風,卻常常充斥著自然景物的描寫,可見一般,而也有學仙之前,學習佛學儒家者,因為苦於無法突破,進入仙學,因此丹詩中,也常出現佛學與儒家的語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