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量是從梵文"Kundalini" 這個字翻譯過來的,這個字的本義是捲曲,在印度的古籍中,這個字被用來指在人體脊柱底部,捲曲成三圈半的能量。隨著佛經傳入,有關靈量的知識也傳入中國,當時按音譯為「軍荼利」、後亦有譯作「昆達裏尼」、「靈蛇」、「拙火」、「靈能」等。我們譯作靈量,是取它是個靈性的能量的意思。
靈量位於我們脊柱底部三角形的薦骨的位置。這塊薦骨( 骶骨) 醫學上稱 Sacrum bone,古希臘文原意為聖骨(Sacred bone)。當人還是胚胎的時候,靈量便從頭頂進入,通過脊柱,潛藏在三角骨的位置,捲曲成三圈半的形狀。靈量是個母性的力量,我們體內的靈量是外界萬物之母的力量的反映。這個母性力量一直養育著我們,照顧著我們。她知道我們的一切,到了適當的時機,在適當的條件下,靈量便會升起,將我們連接到無所不在的整體能量去。這時我們便說那人得到了「自覺」(Self- realisation),他得到了覺醒,他悟了道,他知道了真我,他知道了自己的本來面目。
關於靈量的知識在許多古代文化中都存在,例如在中國,老子所說的那個萬物之母,「先天地生」、「為天下母」的力量,便是靈量,他稱之為「道」。錫呂•瑪塔吉女士說,老子是個詩人,所以他用文學的手法來說明這個「道」。老子說﹕「譬之若江海」,是用揚子江來比喻靈量的升進。靈量升起時,要通過上面的幾個能量中心,才能通過頂輪而出。如果這些能量中心有阻塞,靈量便很難通過。這種情況,就好像是在揚子江開始航行時很困難,有許多旋渦和大石,但通過重重險阻,接近海洋的時候,便變得風平浪靜了,最後還會進入大海,與整個海洋合一。
【自覺】就是靈量(Kundalini 昆達裏尼)被喚醒的過程,通過【自覺】這個過程,將我們的真我連接到無所不在的整體能量中去。這是一次真正的洗禮,是我們精神的重生,也是人類進化的下一步。就好像小鳥出生的時候是一隻蛋,它必需要作第二次的出生,變成小鳥,才能獲得自由。梵文中叫一個得到自覺的人為dijaha,而一隻小鳥也是叫dijaha,便是這個意思。
只要我們有真誠的願望,按照我們所介紹的簡單的方法,這個靈量就會被容易的溫和地喚醒。當這個靈量被喚醒,它將從三角骨升起,並穿越其上的六個輪穴。當它穿越頂輪至上,我們將進入無思慮的境界,同時又是非常清醒的。便達到「瑜伽」。沒有喚醒靈量,不可能有「瑜伽」。
三條經脈
我們人體精微能量系統的另一個構成部分是三條經脈,分別是左脈,中脈和右脈。三脈是我們人體內的三種力量,左脈掌管我們的記憶、過去和情感方面,右脈掌管我們的思維、未來、行動以及計畫力面。一般人由於中脈沒有打開,只能使用左右兩脈的能量,而且他們多數不能兩邊平均使用。有些人使用左邊的能量多些,有些人使用右邊的能量多些,於是造成兩種很不同的人格
左脈
傾向左邊的人很內向,他們感情豐富,卻怯於表達出來,往往多愁善感,顧影自憐。他們的好處是較有藝術氣質,比較容易相處,不曾去主宰別人,無事生非。缺點是性格怠惰,做事優柔寡斷,缺乏條理性,很容易受別人的支配,在現今競爭劇烈的社會,他們的成就往往有限。
右脈
傾向右邊的性格外向好動,好作思考計畫,勇於表現自己、卻缺乏情感及藝術方面的發展。他們的好處是辦事能幹,井井有條,懂得組織他人為自己做事,由於他們能量較多,做起事來像有用不完的精力似的,所以能夠有魄力做大事,在現代的社會,這類人往往成為政客、官員、行政人員等,有一定的成就和地位。但他們的缺點是自我過大,以為一切都在他們掌握之中,他們只看見自己,卻看不見他人。在小的層面是去利用他人,在大的層面是去侵略和掠奪其他國家。傾向右脈的人肝臟往往過熱,脾氣暴躁
中脈
打開了中脈的人兼有二者的長處,卻沒有二者的短處。他們看見人最崇高的靈性方面,於是能欣賞別人、享受和別人在一起,真正做到相親相愛。古往今來,真正的大文學家、大音樂家都是打開了中脈,得到了自覺的靈。他們的靈感來自天上。就算有些在世時得不到承認,但卻只有他們的作品能通過時間的考驗,成為不朽的作品。許多人在欣賞之餘不明所以,只覺得他們的作品有一種獨特的吸引力,其實是因為他們的作品有清涼的能量散發出來,並使人自然而然地進入無思無慮的狀態。打開了中脈的人許多亦成為歷史上的大人物,他們在歷史轉折的關頭出現,帶領自己的國家和民族闖出一條新的出路。但他們卻不曾陷入自我的陷阱,他們許多都能保持謙虛,並不將自己置於他人之上。有些得到自覺的人社會地位並不高,沒有多大成就,但他們都能表現得與眾不同,並向周遭散發出平安,令身邊的人感到喜樂。
七個輪穴(Chakas)
我們身體能量系統的第三個組成部分是七個輪穴。這些輪穴是身體上能量的進出口,這些進出口在身體上主要有七個,因此一般說有七個輪穴。但其實除了這七個大的外,還有許多小的,分佈全身。經脈也是一樣,除了三條主要的外,還有許多小的。人的身體遠比今天醫學所瞭解的複雜。
現代醫學發現,這幾個輪的位置其實相應於人體脊柱上的主要神經叢(Plexus),是控制我們身體的樞鈕。古代的瑜伽士更確切的描述每個輪的花瓣數,這些花瓣數目和該神經叢處的副神經叢(sub-plexus)也相應。此外,每一個輪都有它獨特的特性和功能,我們以下逐一介紹。
七個輪穴由下而上分別是:
根輪、腹輪、臍輪、(幻海)、心輪、喉輪、額輪和頂輪。
譯作純真輪,梵文是Mooladahra,意思是根部和支持。這個輪穴的顏色是珊瑚紅,有四塊花瓣,它的特質是純真和智慧。這個輪穴是整個能量系統的根本,它的位置在脊椎骨底部,身體之外少許。
在身體方面,這個輪穴相應於盤骨神經叢(Pelvic Plexus),照顧著我們的排泄系統和生殖器官。因此如果這個輪穴變得疲弱,我們便會患上這些器宮的疾病。特別是在現代社會,性變成一種商品來販買,許多人在性方面都變得隨便,於是純真輪很容易受到傷害。愛滋病便是這樣形成的,如果停止不良的性習慣,清潔純真輪,那麼愛滋病也能夠治好。
純真和智慧是一個人辨別是非對錯最根本的能力。在現代,讀得書多往往和智慧沒有甚麼關係,憑著一番理論,那些很有學問的人往往做出普通人都不會做的蠢事。相反,那些讀書比較少的農村居民,卻有一種根本的智慧,過著一種簡單和平衡的生活。純真輪打開的人純真得像一個小孩子,他們仍然保持著小孩子的那種純真和好奇心,他們生活於這個社會,卻不會完全受這個社會的制約。
根輪對應的部位是手掌和腳掌的掌跟處,如果根輪有阻塞、這個部位會有麻痹、刺痛,發熱或沉重的感覺。每個輪穴都分左中右三部,如果左手有感覺,便是這個輪穴的左部有問題。如果右手有感覺,便是這個輪穴的右部有問題。如果左右兩手有感覺,便是整個輪穴有問題。
根輪是靈量的守護者,如果一個人的根輪太壞,靈量便不會升起。
腹輪(真知輪 Swadisthana Chakra)
腹輪又譯作真知輪(Swadisthana),在人體能量系統的示意圖上,往往將它置於根輪之上,臍輪之下,但其實真知輪是沒有一定位置的,它在腹部像個衛星一樣繞著臍輪旋轉。真知輪的顏色是黃色,有六塊花瓣。
真知輪在身體方面對應于主動脈神經叢(Aortic Plexus),它掌管我們的脾臟、胰臟和肝臟下部。真知輪是右脈的起點,如果一個人過度活躍,過份思考和計畫,便會使這個輪穴和整個右脈發熱,長期的透支,便會使這個輪穴衰竭,無法照顧脾臟、胰臟和肝臟的需要,產生這些器官的疾病。如果一個人的脾臟不好,便會生血癌,如果一個人的胰臟不好,便會生糖尿病﹔如果一個人的肝臟不好,他的注意力便不好,經常煩躁、胡思亂想,不能入靜。
真知輪相應的部位是大姆指,一個人如果有以上談到的這方面的問題,會表現在右手的大拇指上,這時我們便應停止過度的思考,並用各種方法使肝臟涼化下來。如果一個人學習邪術或相信錯誤的學說,真知輪左部便會阻塞,並且表現在左手的大拇指上。
這個輪穴的特質是純潔的知識(Nirmala Vidya)和注意力(Nimala Chitta)。打開了這個輪穴的人,會得到純潔的知識和從上天而來的創造力。
所謂純潔的知識是對應於真正的知識,或者說是宇宙真理的實相。我們在學校裏所學的,都可說是相對的知識,是自然事物看得見的實相,這些知識只有一時一地的意義。譬如說英文只有在說英語的國家及社群有用,這些知識都可以說是些實用性的知識,是為了應付生活才學的。但除了這些實用性的知識以外,在古代的經典中都說有一種超越的知識,知道了這種知識,便會知道宇宙人生的整體道理。這種知識在過去被稱之為「道」、被稱之為「理」、或被稱為「真理」。
臍輪(正道輪 Nabhi Chakra / Manipura)
臍輪又譯作正道輪,梵文叫 Nabhi Chakra,位於腹部中央肚臍的地方。這個輪穴的顏色是綠色,有十塊花瓣。
臍輪在身體上相應於太陽〔腹腔〕神經叢(Solar Plexus),掌管著我們的胃部和腸髒。如果一個人的家庭出現問題,或過份擔憂錢財,便會出現胃病,表現在左手的中指上。如果是事業上的問題,則表現在右手的中指。若兩手都有刺痛,便是整個臍輪出了問題。
這個輪穴的特性是追求,它也掌管著滿足感。自從進化伊始,深植在生命之內的是一種追求的需要。為了得以延續,生命首先要追求的是食物和水,越是高等的動物,他們所需要的也越多,越複雜。
像現代的人,很少以得到溫飽為滿足,有了穩定的生活,還要去追求大量的財富。有了財富,便追求名譽、地位和權力。過去許多大聖大賢均指出,這種對世俗財富和權力的追求是沒有出路的。這些帶著功利目的、不純潔的欲望是不能得到真正滿足的,就像一個無底的深谷,一個人擁有多少錢,多少權力,還是覺得不足夠。現代的經濟學認為人就是這樣的,於是說人的欲望是不能完全被滿足的。
如果一個人是敏感的話,他應該可以從自己的經驗知道。當他沒有錢沒有權力時,他以為有了錢有了權力,便可令自己快樂,但那些有了錢有了權力的人卻一樣生活得不快樂,他們的問題可能比沒有錢沒有權力的人還多。當一個人明白了這一點,他便知道所有這些物質性的東西都不能真正令他感到滿足,他要追求一些有永恆價值的事物。這時他便在進化的過程中邁進了一步,他成為一個真理的追求者,這種真理的追求者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有,而在現今這個時代尤其多。
臍輪的另一特性是平衡,所謂平衡,就是過著一種中正平和的生活。過去的大聖大賢都教導世人要過一種中庸的生活,避免走向極端。
如果一個人的臍輪受到啟發,生活方面便會受到照顧,不愁衣食,在物質生活上也感到滿足。這是因為那個人得到了瑜伽,是一種不求而得的結果。
幻海(空 Void)
在人體能量示意圖中,在臍輪的外面有一個綠色大圈,它是由真知輪圍繞著正道輪轉動而形成的,梵文叫做 Bhavsagar,英文叫做 Void 或 Ocean of illusion,意思是迷惑的海洋。在古代的經典中,常有用海洋比喻求道要超越的難關。在佛教中有到彼岸的說法。在人體,這個迷惑的海洋表現在由靈量到中脈的一個中斷的區域。我們知道左脈起於根輪,右脈起於真知輪,但中脈在幻海之上,靈量無從到達。這種情況就好像有三張梯,左右兩張放在地上,而中間那張卻懸在半空。
古代的求道者要越過這個幻海,先要清潔自己的輪穴,由下而上,一個一個的去清潔。由於輪穴的清潔與否,與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有密切的關係,因此要得到升進的人,先要有道德,過著一種平衡的生活。等他遇到真正的師傅,就能渡過彼岸去。
心輪(仁愛輪 Heart/ Anahata Chakra)
心輪在我們胸部正中,胸骨的後面,它的顏色是紫色,有十二塊花瓣。心輪相應于心臟神經叢(Cardiac Plexus)照顧著我們的心臟及呼吸系統。
當我們還是小孩的時候,抗體會在胸骨內形成,起著抵抗疾病及外來入侵的作用。如果在童年時得不到母親的照顧,這部分的能力便不能健全發展,長大後會變得很膽小、害怕黑暗,害怕犯錯,唯恐別人傷害他。此中心的左側回受到阻塞,表現在左手的小指,會有麻痹、刺痛,發熱或沉重的感覺。
此中心的右側,反映父親方面,父親失職或過份專制,此中心之右側會逐漸受到阻塞,表現在右手的小指。
心輪的特性是愛心。心輪打開了的人,會自然生出一種仁人愛物之心,這是一種無條件的愛,不是因為某種功利的目的才這樣做。心輪打開了的人,能超越一己形軀之私,去關心和幫助周圍的人。例如孟子說,如果我們看見一個小孩子跌入井中,我們便不期然要救他,孟子說這是不忍人之心,怵忑惻忍之心。後來儒家解釋孔子所說的「仁」,也是釆用這種一體之仁的意思。天地是生生不息的力量,如果我們明白到宇宙萬事萬物都是一體之所化,那麼我們看見其他人受苦,就好像是自己受苦一樣。因此後世儒家又有民胞物與的說法,看見其他人,就像看見同胞骨肉一樣,看見世間的萬事萬物,一草一木,就好像看見自己在世間的夥伴一樣。
人的靈也是這樣,在我們心輪左部的那一團火是宇宙的整體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的反映,在物質上人有形軀之隔,在靈的層面,大家都是同一個整體的一個部分。因此這種愛是無條件的、無執著的。
無執著的愛和有執著的愛很不同。後者像男女間的愛,是一種執著和迷戀。前者是無條件的,不會附著於任何人或事物。錫呂•瑪塔吉女士常舉一棵樹的汁液為例,如果一棵樹的汁液只眷顧著一朵花,停留不動,那麼整棵樹便會死掉。因此無執著的愛是周流不息的,才能潤澤萬物。
喉輪(大同輪 Vishuddi Chakra)
喉輪位於頸項底部喉嚨處,顏色是藍,有十六塊花瓣。它照顧著我們的頸部神經叢(Cervical Plexus)和甲狀腺。
此中心是神經的樞紐,手掌上的神經線都先經過這裏,才連接到大腦去。因此這個中心和我們手掌的感應能力有很大關係。若果這個輪有阻塞,即使那個人得到了自覺,他自己在手掌上也不能感到涼風。相反,若此能量中心暢通清潔,他的手掌便能感應到那無所不在、周流不息的整體能量。
這時我們便能真正明白古人所說萬物一體的意思。同時體會到有一個無所不在的生命能量,造就一切關乎生命的工作。這時我們便不會再誇大自己的作為,從而謙卑下來,靜觀大化,好像是看著一場戲劇在身邊上演一樣。而我們是一位觀眾,無論發生甚麼事情,我們都好像置身事外那樣,不會有太大的反作用,所謂寵辱不矜,能經常保持平常心的狀態。
這不是說甚麼事也不做了,而是一方面忙碌造事,另方面卻不認為自己做過甚麼事,一切都交由自然的力量去成就。在薄伽梵歌,這叫做「無欲之行」,老子稱「無為而無不為」。
吸煙會令喉輪阻塞。此外對喉輪危害最大的是內疚感,它導致此中心左部阻塞,表現在左手的食指上。內疚感強的人不能以正確的態度去面對錯誤,卻以內疚感來掩飾它,認為自己有罪。同時,這個人的自尊心會降低。如果能治療喉輪左部,那個人的性格也會改變過來。
此中心之右部主宰言詞,我們一定要注意如何使用聲帶。輕浮粗暴,冷嘲熱諷,或責駡他人都會導致此中心右部阻塞,表現在右手食指上。
喉輪好的人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他說話甜美,懂得如何替人排難解紛。由於他明白到自己是整體的一個部分,他很能合群,很受集體的歡迎。這類人引導我們走向團結,走向美滿的人際關係,在大的層面走向世界大同。
額輪(寬恕輪 Agyna Chakra)
此中心有時亦稱為第三眼,位於腦的中心,顏色是白色,有二塊花瓣。照顧著我們的松果腺(pineal gland)和腦下垂體(pituitary gland)。
這個中心是個很狹窄的通道。左右兩脈在視神經交叉處相交,當這個中心暢順健全時,靈量直透而升上,思緒靜止,思緒交替的空間延長。這時注意力能依附在這剎那停頓與平靜中,從而達至完全醒覺卻又無思無慮的狀態。使人領略到那種莫大的安寧與舒適,若果能把這種無思無慮的狀態維持並延續,我們對宇宙的新探索也就開始了。
此中心是通向宇宙無意識的閘口,如果它不暢通,靈量便不能升入頂輪,你的靈便沒法達成與宇宙的整體能量相結合。
造成此中心阻塞的原因是太大的自我 (ego / 我執)與超我(super ego / conditioning 所知障),這是因為右脈過多的體能活動和思考過度,以及左脈的過度情緒化和思想積集,使兩脈膨脹如氣球,向中脈擠壓,在這種腫脹狀態下,中脈受堵,阻擋了靈量在頭頂升起。
要改善這個中心,我們應該培養出寬恕別人及自己的態度。如果我們不寬恕別人,便不能通過這狹窄的通道。
要克服自我,佛陀也教導世人說「諸法無我」,就是要破除「我執」,這個自我是沒有永恆意義的。另外,他又教我們用歡笑的心情來降伏自我,就是當這個自我膨脹起來,以為自己做了甚麼了不起的事情的時候,自己看出這種想法是多麼的可笑。
超我來自於人或社會的思想的積集。在個人來說是他的習慣或固定化了的思想,在社會來說是那個社會一代一代傳下來的社會制約。要是一個人受制於超我,便不能改變自己的習慣。要是一個社會受制於超我,便不能掙脫它的文化傳統。
要克服超我,不是要走向它的反面,發展那個自我,而是要克服思想上的積習,返回中央。
這個輪是連接著視神經床的,因此怎樣使用眼睛很重要,如果我們常用眼睛看那些不純潔的事物,目迷五色,左顧右盼,我們的額輪便不能良好。額輪的元素是光,因此多看藍天白雲,多看自然界的花草樹木,或多看純真無邪的小孩子,都會對我們的額輪有幫助。
頂輪(自覺輪 Sahasrara)
此能量中心圍繞頭頂,這裏是所有能量中心與三條脈絡會合的地方,當靈量上升,直透頭頂天靈蓋上方時,你便得到你的自覺了。
頂輪掌管著大腦頂部邊緣系統(limbic area)的一千條神經線,因此古人用——千瓣的蓮花來代表它。這一千條神經線一般人是用不到的,得到自覺以後,這些神經線便會受到啟發,並且活躍起來。這時那個人便能獲得他從前沒有的力量,在中樞神經系統感知到他從前不能感知到的事情。
初學者最初得到自覺時,頭頂通常只有很小的一絲靈量在升揚,而各能量中心亦只是稍稍通暢。若能持之以恆經常練習,各能量中心會逐漸得到清理,潔淨的能量中心會進一部開啟,便會有較多的靈量升揚,你對生命能量的感應力也會增強。
這種感應力有時會表現為感到手部及指尖有刺疼或發麻,或有時在能量傳送時會感到體內各能量中心有一股清涼之和風自頭頂湧出,這股微風有時顯得溫熱,那是因為你的靈量正在清理各個能量中心。宇宙靈力便會恒久不息地清理你的靈體,你會更清晰地感覺到一切環繞在你周圍的生命能量。
你會變得更為開朗,更懂得接受那來自大自然:樹木、山巒、繁花、浮雲與藍天所放射出來的良性能量,你也能感覺和領會到別人的情況,而且知道何時和如何去幫助他們。這樣你便開始過著一種靈性的生活。
錫呂•瑪塔吉女士經常說,有兩個真理。第一,我們不是這個身體,不是這個記憶,不是這個思維,不是這個自我和超我,我們都是純潔的靈。第二個真理是有一個無所不在的上天的浩愛力量存在,這個力量造就所有關乎生命的工作。印度的經典稱這個力量為 Paramchaitanya,意即無所不在的生命能量,帕坦迦利稱之為改變季節的力量,孔子、老子稱之為「道」,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傳統,對這個力量都有不同的稱呼,但所指的其實是同一個力量。
靈量是從梵文"Kundalini" 這個字翻譯過來的,這個字的本義是捲曲,在印度的古籍中,這個字被用來指在人體脊柱底部,捲曲成三圈半的能量。隨著佛經傳入,有關靈量的知識也傳入中國,當時按音譯為「軍荼利」、後亦有譯作「昆達裏尼」、「靈蛇」、「拙火」、「靈能」等。我們譯作靈量,是取它是個靈性的能量的意思。
靈量位於我們脊柱底部三角形的薦骨的位置。這塊薦骨( 骶骨) 醫學上稱 Sacrum bone,古希臘文原意為聖骨(Sacred bone)。當人還是胚胎的時候,靈量便從頭頂進入,通過脊柱,潛藏在三角骨的位置,捲曲成三圈半的形狀。靈量是個母性的力量,我們體內的靈量是外界萬物之母的力量的反映。這個母性力量一直養育著我們,照顧著我們。她知道我們的一切,到了適當的時機,在適當的條件下,靈量便會升起,將我們連接到無所不在的整體能量去。這時我們便說那人得到了「自覺」(Self- realisation),他得到了覺醒,他悟了道,他知道了真我,他知道了自己的本來面目。
關於靈量的知識在許多古代文化中都存在,例如在中國,老子所說的那個萬物之母,「先天地生」、「為天下母」的力量,便是靈量,他稱之為「道」。錫呂•瑪塔吉女士說,老子是個詩人,所以他用文學的手法來說明這個「道」。老子說﹕「譬之若江海」,是用揚子江來比喻靈量的升進。靈量升起時,要通過上面的幾個能量中心,才能通過頂輪而出。如果這些能量中心有阻塞,靈量便很難通過。這種情況,就好像是在揚子江開始航行時很困難,有許多旋渦和大石,但通過重重險阻,接近海洋的時候,便變得風平浪靜了,最後還會進入大海,與整個海洋合一。
靜坐與內省
「…… 有兩種事情,一是靜坐,另一是內省,這是人類成長的兩種方法。在靜坐中,宇宙無所不在的生命能量令你成長。借著內省,你清除所有負面的能量。就像一條正在流動的河,很多石頭阻礙水的流通,若把石頭清除,水流便會順暢。同樣的,當輪穴清潔,靈量會以高速流通,你會享受這改變。我知道你們恒長靜坐,但你們也須內省。不需要批評,你需要象旁觀者一樣觀看自己。我有沒有愛別人?我是否純潔?我有沒有控制自己的自我?若你看到這些,所有的負面能量便會離你而去。就象當主人醒來,賊人便會跑掉。當你開始內省,負面的能量便會跑掉。這清洗,這純潔是基本的。靈量正在工作,她會幫助你。若你保持你的注意力,所有負面能量都會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