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在塵埃裏的回憶裏,廝守著兩個人的滄海桑田,緊緊依偎著點滴的回憶,妄自築著暖城的堡壘,恕不知,在塵世間一切因果輪回更替的季節裏,心已是疲憊不堪。誰能夠將相思焚散,散盡那縱橫的牽絆,恒古不變的誓言,也望瘦了那彎冷月。天涯隔愛,距離弄涼了心意,彼岸忘川,容顏為了相思而枯黃,倘若不是那麼的刻骨銘心,何來的傾下這滿地的淚光?在一個人的世界寂寥,很多時候選擇沉默,不是我不在意,而是已沒了計較的力氣。任自己情緒跌宕,無需安慰,自己待著就好。春已經不在,但是花事還未了,也記得你曾說過白頭到老,可最終你還是轉身得比我早。豁然回首,原來那些曾有過的歡顏和約定,歲月的滄桑已掩蓋,化作了塵埃。低眉含笑,淺夢淡行,見或不見,曾經在心;念或不念,默然相伴。用一顆素然的心,愛著每個清晨的今天,憧憬著每一個想要的明天,靜靜地等待,坦然自若。
一縷秋風入懷,一枚秋葉靜美,盼望中的淺秋,就這樣款款而來。
此時的秋還是開端,淺淺的,淡淡的,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沒有空山新雨,卻有一枕清涼,未見秋色滿城,卻見秋花漸綻,正午也許依然酷熱,早晚卻是涼意如水,秋風秋雨相伴,秋花秋果裝點,就好好享受這淺秋的美妙吧。
這是一個美麗的季節,風是清爽的,雨是纏綿的,天空是蔚藍的,那盛開的波斯菊,最喜歡這明媚的秋陽。
這是一個喜悅的季節,有豐收的氣息,有瓜果的香甜,有開心的笑臉,那在春天種下的夢想,也已漸漸變得圓滿。
今夜很靜,風微涼。我獨自徘徊在遙遠的異鄉。望見天幕上那一輪彎彎的月亮,好美呀,美得讓人心醉。我抓起一把溫柔的月光,讓她砌成一堵美麗的牆,上面有詩、有愛、有酒,有快樂、有憂傷、有漂泊、有流浪,有我的良知和願望,也有我的追求和夢想……讓美好的記憶,在我的眼前重播。此時此刻,月亮被風吹得當當作響,灑下了一地碎光,於是,我輕輕地把它拾起,一片片,一縷縷,把它掛在樹梢上,把它貼在窗戶上,然後再悄悄的把月光裝進自己的行囊。在夢中,我會插上騰飛的翅膀,飛到月亮之上。在那裏,可以登高望遠,可以朝著家的方向眺望:那久別的故土、那難忘的村莊,那嫋嫋的炊煙,那肥沃的土壤……在我的眼前不停地搖晃。還有純樸的父老鄉親、童年的夥伴、親切的目光,感到溫暖和綿長。雖然遠隔千山萬水,仿佛就在自己的身旁……它像一首優美的歌曲,不停地在耳邊回蕩,它猶如一場剛剛上演的大戲,永遠都不會散場……
問情深有幾許
天上人間
七夕浪漫的夜
留下愛的足跡
萬家燈火裏
星空關注的夢
溫情的秋風又起
撫慰的心泛起漣漪
不是一束花的故事
相愛的兩個人
是浪漫中的默契
是含情脈脈的含蓄
牽著手相擁
凝視對方不語
若有期許
那是愛在生命中的
生死相依 不離不棄
愛不需要花言巧語
彼此的尊重
是深愛的根基。
一程山水,有一程山水的情絆,一簾幽夢,有一簾幽夢的不舍,這一路行途遙遠而漫長,要迷藏多少不舍,要揪心多少情絆,亦是不得而知。不知有沒有人同我一般,喜歡用一枝淺清歲月的瘦筆,將紫陌紅塵裏的心殤難言,以文字的溫婉芳菲成一首動情泣人的小詩,亦或者安暖成一篇解愁開懷的短章。執字抒懷,是誰在必經的路口吟著一首歡喜之歌,靜靜等待著與我們相遇成永遠的風景;又是誰在記憶深處頻頻搖曳成一窗靜美,殷殷盼望著與我們相擁成不改的山水;誰在夢裏獨守著一片冰心,切切願念著與我們靜好成清甯的留藏。我們終是紅塵一粒,亦是凡胎俗心,在閒時歲月裏,只能任這些折疊在光陰裏的涓涓憶念繞指叩心。心愁在一抹夕陽的殘暉裏熊熊燃起,又在一場花開的夢裏悄然寂滅,蕩漾在心底的情思,將靜語年華暈染成了詩意的流年。
素色流年,靜守安然。喜歡這樣的感覺,淡淡的,夢一般恬靜,水一般柔情。喜歡這樣的日子,素雅潔淨,輕若風,悠若雲。于淺笑安然裏執一縷墨香,聆聽陌上花開的聲音,那些牽牽念念,也便穿過紅塵歲月,溫軟了一懷恬淡。倚窗而立,臨風遠眺,凝眸間,總有一些情愫簡約明媚,總有一些滄桑,滑過流年,漸行漸遠成笑靨中的逝水沉香。
人生有三錯,第一錯:你心太軟,什麼事一找你,你就答應,什麼忙一找你,你就幫,你要知道啊,有的人習慣了得到,便忘記了感恩,第二錯:你心太善,這世道,善良的人總會被人當軟柿子捏,社會現實人心複雜,需要你的時候說盡了好話,不需要你的時候就一腳踢開。第三錯:你太為別人著想,人與人的相處,最大的悲哀莫過於,你把一個人當做好朋友,掏心掏肺的付出,可他卻沒有把你當做朋友,只是享受著你對他的好,但儘管這樣,我還是希望你能夠繼續的錯下去,你只管負責善良,福報已經在趕來的路上!
世間它是一念之間的執意所生的夢當下~一念流轉的因緣大千世界~所以本就空性~然要回歸於原來的那空性~就是不起執分兩心的作念因緣~當下即是~所以世間人不明究竟那原來的依據點是什麼?
就依緣隨緣的執分如何~卻忘這夢是一體因故所產生的妄想當下因緣~當夢醒時分的時候~這當下的所有~又能帶走些什麼呢?
更所以本就是圓滿具足~一念之差矣!
當你的意識之中專注於一念,一點,一如等等究竟中空性,自然有所映性影應,見其必然之相對,那就是宗教所義之見性分身因緣究竟,何需道場究竟一定盲從所為論之,應緣所夢現實依如而生其緣,是故修行!
修行中,所說的“明心”,指的就是心靈“見性”。
見性自六根六塵中,恢復了,純淨清澈的明瞭。
修行解脫分段生死,指的是見性內“知覺”蘇醒了靈性。
修行中的“成就”,指的是靈性還原了,生命原始覺知。
覺知以本初靈性,原始生命的完整,臨在身心意識內。
靈性與身心人格意識同體,光明卻不受人格心意牽引。
修行中的“見性”,是覺知虛空分解,靈性融入無生。
覺性,無生無滅,明空十方,普照三世,清淨莊嚴。
修行者的“覺悟”,是自證聖智,“祂”的蘇醒。
“祂”是源於覺性中,卻熄滅了覺性智慧的,“當下”周遍,不動自在。
若心向人間,則根塵意識必定相續。
即便是,天天學法,精勤禪修,佈施放生,磕頭朝拜。
猶如蒸沙作飯,雖歷經百千億劫,依舊無法獲得解脫。
何為?
一言以蔽之,心外無物,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離心說法,必定“法法有自性,相相有實體”,心相相續即為輪回。
離心說法,則會“有說法者,有可說法”,我與我所,心相相續即為“外道”。
佛法,為“一合相”,一合相,即“諸相非相”。
何為“相”,分別心是也;何為“心”,無明習氣故。
達摩祖師說:“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
心色相續,顛倒輪回,是為“眾生界”。
何為?
於分別心中,“不受”分別的,即“如來”。
何為?
法從分別生,還從分別滅。——文殊師利菩薩
因緣相續,生滅諸相,相牽引心即生死。
于生滅諸相,“見”無生實相,即“法門”。
法從分別生,何為分別?
識緣名色,業塵聚合,遮蔽自性,所現大千。
還從分別滅,如何滅?
依究竟佛智,返觀內照,熄滅妄想,習氣除滅,如來自現。
自性現前,則疑惑頓消。
一切法本無生,一切心本寂靜。
諸法生滅,只是自性顯現。
宇宙世界,皆是如來化現。
是故:山河大地齊說法,宇宙只在佛心中。
終日走路不沾一粒塵,終日吃飯未吃一粒米。
佛與眾生,體性一如。
沒有離開眾生的如來。
沒有離開如來的眾生。
眾生自性即究竟如來。
如來佛智即眾生清淨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