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有一個潛在的法則,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受這個法則的制約。這個法則告訴我們,一個人意識能級進步的必需前提是,這個人必須有一個開放的思想和空杯的心態,同時必須有一個心甘情願提升和渴望意識進步的強烈願望,這個自我提升的渴望越迫切、越強烈,提高的越快。
在人類意識進步的歷史上,最常見、最危險的愚昧無知,是囿於保守、固執、僵化、死板的錯誤信念和狹隘視界,拒絕相信雖然無形、無像的但是已經存在的事實和已經存在的真理。要想取得意識層級的巨大飛躍,一個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放棄“我知道”這一錯覺,因為光永遠無法照進一個封閉的箱子中去。
通過上一文章我們大家瞭解到,要使大腦功能整體展現出來,需要自我意識正能量的支持,那麼如何才能夠提升個人的意識能級呢?當然,我們可以放棄和遠離低能級的東西,和高能級的東西呆在一起。這包括具有更高能級的人,高能級的書籍、音樂、電影、錄影帶、畫像、工藝品、溫和的貓以及可愛的狗。努力去過一種高雅、平淡、寧靜的生活,使這個世界已經提供的最好的東西環繞在你的左右。但這樣做似乎只能維持在一個平衡狀態,意識能量級並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為了實現提升,我們還需要徹底覺醒。
現在人類的意識活動,經過了不知多少萬年的進化,從最初的本能意識層次到感性意識層次,再發展到今天的理性意識層次,這是極大的進步。但是意識活動的層次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因為人類的意識層次到現在為止,只是到了理性意識的邏輯思維階段,還需要繼續向智慧意識層次提高。很多人對這個問題總是想不開,因為習慣了長期形成的邏輯思維這種常態思維了,要想改很困難。一考慮問題就是邏輯思維。如果我們從思維上打不破它,不從理論上,從內心裏面真正認識到,這個問題就解決不了。因為人類經過了多少萬年才進化到我們現在這個意識層次上來,在人類的思想中打上很深的烙印。
由於人類對現有意識思維模式的執著,使我們不知道自身還擁有的超常思維這個功能,或者知道後根本不相信這一點,一下就障礙了這一功能的展現。意識活動需要進一步完善,這是人為什麼修行的本質,為什麼有些人要走修行之路,就是追求達到更高的意識思維。佛家練功要達到“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從理論上是什麼東西呢?簡單的講就是明瞭了自身隱藏著的超意識智慧。道家最後講“粉碎虛空”,粉碎虛空也是這個問題。道家練功到結了丹、嬰兒出竅之後,還有九年面壁之功,面壁之功最後也是解決這個問題。這是因為常人意識活動有偏狹性,這個偏狹性是指人的常態智慧。
常態智慧建立起來的衡量事物的標準有一定偏狹的,只所以偏狹,是因為只是我們意元體裏很小的這部分功能,最淺表的一部分功能。而我們卻把這種非常淺表的功能認為是整體的“我”,這就叫做“錯認主人公”。本來大腦裏是個完整的,非常博大淵深的,可人們把偏的這一部分認為是“我”了。簡單地說,“錯認主人公”就是把真正的“我”認錯了,這就是為什麼在傳統裏,各家都講目前的我是假我的原因所在。
在傳統裏,無論道家、佛家、儒家,都認為常態智慧和超常智慧是水火不相容。佛家把我們常態智慧、普通人的思想活動叫虛妄分計,只要有思想活動都是假的。什麼是真的?你真正開發的超常智慧就是真的。不是說你會說佛法了那叫真的,說沒有智慧、愚癡是不懂得佛家道理。其實懂得佛家道理,會背那個文了,你自己意識沒開,同樣也叫虛妄分計。正是因為這樣,大乘經典才講,佛說法49年本無法可說,是為說法。佛講無法可說,是到那個層次講才行。到那個層次就得改變常態參照系,常態意元體參照系沒改變就不行。所以佛學講真正的東西要斷惑證真。俗的和真的兩相對立,你要想證真,得把惑斷掉,把俗的丟了,把常態智慧丟掉才行。
道家說:“此神不是思慮神,可與元始相比肩。”要想出功能,思慮神是後天的,得把思慮神、識神去掉,要先天神,那個神和元始天尊一樣。先天之神是什麼?不動元神,那怎麼用,一用它不就動了嗎?這都是矛盾。伍沖虛為了解決矛盾,加個真意,講動是真意,不動是元神。儒家講人心道心,後成為人心天理,人心不能要,要存天理去人欲。後天的、人的東西都不能要,對立的。
由於傳統裏的這種對立的關係,所以長久以來,修行者們都要經歷與常態思維做鬥爭的艱苦階段,因為常態思維認知事物的局限性,我們由此不但會衍生出許許多多的煩惱,還會形成偏執的脾氣秉性。加上傳統裏並不提倡大家開發超常功能,就有種以偏克偏的感覺。雖然道理上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但因為並沒做到斷惑證真,所以,真正到事上還是偏執的個性起作用。一個又一個的偏執象一座座大山一樣,翻過一座還有一座,沒有超人意志力與堅定信念的人是走不出來的。
我們智慧科學認為,常態智慧也好,超常智慧也好,都是人的功能,都是真的,都是客觀實在。兩者之間並沒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是大腦功能的整體體現,是一體的,並不是對立的關係,只是兩者之間有微小差別而已。一是接收資訊不一樣。常態智慧借助眼、耳、鼻、舌、身五種感覺器官來接收外界事物的資訊;超常智慧不借助這些器官,直接接收事物的整體資訊。一是發放資訊不同。常態智慧發放資訊,意識發放指令,從腦子裏分解成不同的局部,讓身體的各個器官去起作用;超常智慧發放整體資訊,直接對事物起作用,就這麼點不同。
雖然常態智慧是局部的,超常智慧是整體的,但這兩個功能之間不是絕對的,它們還有聯繫。常態與超常態意識活動的表現雖然各異,但通過感官接受進來的資訊也不能太離譜了,它得基本符合整體狀況。正因為基本符合,它裏邊也有事物的整體時空特徵,因此我們常態智慧也能夠發揮超常智慧的時空作用。在意識對物質的作用中,比如讓普通人想電子溫度計溫度升高,溫度計指數也升高;想兩個鏡子距離縮短就縮短了,只是這些變化量非常小。這就是為什麼並沒有超常智慧的物理學家們,在研究微觀世界的時候,發現意識活動對那些粒子起著決定性影響的原因。因為普通人對外界物質同樣有著作用,只是非常小,但到了非常非常微小的粒子層次,會變得異乎尋常的大。從而促進了人類對認知意識本身新的突破,人類不得不重新認知意識與物質的關係。
所以我們講整體特性,常態智慧和超常智慧之間有共同性,但也有差別,它們的差別不是不可逾越。懂得這個道理了,就用常態智慧集中精神想,也能出超常智能。這也是為什麼國外超意識智慧開發技術裏,第一步都無一例的外要求被開發者進入冥想狀態。冥想就是讓你集中精神,安安靜靜,這樣一來,就把整體特性放大了,就能起作用了。這就是過去儒家講的“豁然貫通”。管子也早就講過,專心想、專心想,想想就想通了。
因為本來常態智慧裏邊就有整體特性。因為不太精確,就要腦子使勁想,集中精神,安安靜靜。另外,把那個事物具體規律認識的越多,多掌握特徵,把它們很多局部慢慢都放大,離它原來的樣子近了,就符合客觀規律了。如果什麼都不知道,靈感怎麼產生?所以我們從來沒見過沒有一點這方面的知識,就在這個領域裏出靈感的。一般都是研究來研究去,好象怎麼也研究不通,或者在夢中,或者受什麼人或物的刺激,靈感出來了,突然就通了。這就是說,常人的靈感是借助常態智慧而出的。
當然,我們總是這麼專一的想,本身就是在練超意識智慧,這裏要講給大家的是,我們不要把超常智慧看得那麼神秘,更不要拒之千里。只要我們明白其中的道理,並不是多麼難以想像的事情。它只不過是你大腦中另一扇窗戶,只是你從來沒注意過它,也從來沒主動打開過它。我們這裏不但讓你發現,還要主動打開。透過這扇窗,你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讓你感覺,做人原來還有這麼美好的一面,這樣一來,以前偏執的認知會不攻自破的,就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