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動靜探龍訣,是玄空飛星派不外傳的立向秘訣。
陰陽動靜探龍訣共有五訣。
口訣:『乘、止、截、虛、氣。』
用法:如有山,則以山為坐。如無山為坐,則以水為向。
如無水,則以路為向。如無路,則以明堂為向。
如無明堂,則以門為向。
玄空飛星派就是以這五個次序,定坐立向。
第一訣:乘龍訣
乘者、騎也、坐也!龍前行而坐在其中。
這只是借喻,並不是真正騎龍。
因真正的騎龍,穴位是騎在龍脈上。
穴位若是騎在龍脈上,便是凶穴,
必定是丁財兩敗的破局。
口訣是「以山為坐」,相對的另一方為向。
因山主陰,水主陽。山主靜,水主動。
立向以陰為坐,以陽為向。
如有兩山皆近宅前,則以較大的山為坐。
如有兩山高度大小皆一樣,則以較近宅前的山為坐。
山以大為坐,以在宅內望見計大小。
第二訣:止龍訣
古訣:「氣乘風即散,界水則止。」
任何龍脈,遇海、大河、湖、泊會立即停下。
而只有界水(真水),才可以為向,來龍為坐。
口訣是「以水為向」,相對的另一方為坐。
因山主陰,水主陽。山主靜,水主動。
立向以陰為坐,以陽為向。
如有兩水皆近宅前,則以較寬闊的水為向。
如有兩水闊度大小皆一樣,則以較近宅前的水為向。
水以闊大為向,以在宅內望見計大小。
第三訣:截龍訣
古訣:「氣乘風即散,界水則止。」
氣乘風即散,所以闊大的路,可以截龍氣。
但橫路只可截龍氣,龍氣仍然未停,因只有真水才可界龍氣。
但如無龍脈與界水定立向,則以橫路為向。
口訣是「以路為向」,相對的另一方為坐。
因山主陰,路主陽。山主靜,路主動。
立向以陰為坐,以陽為向。
如有兩路皆近宅前,則以較寬闊的路為向。
如有兩路闊度大小皆一樣,則以較近宅前的路為向。
路以闊大為向,以在宅內望見計大小。
第四訣:虛龍訣
古訣:「氣乘風即散,界水則止。」
氣乘風即散,所以有氣流動,即可以為向。
虛者,無遮擋也,如明堂、花園、平地、停車塲。
所以,如無龍脈、界水與橫路定立向,則以明堂為向。
口訣是「以虛空為向」,相對的另一方為坐。
因山主陰,虛主陽。山主靜,虛主動。
立向以陰為坐,以陽為向。
如宅外有兩個花園,則以較寬闊的花園為向。
如有兩個花園大小皆一樣,則以較近宅前的花園為向。
花園以闊大為向,以在宅內望見計大小。
第五訣:氣龍訣
古訣:「氣乘風即散,界水則止。」
氣乘風即散,所以有氣流動,即可以為向。
氣口壹星栽福柄,來去二口死生門。
氣口即大門,即以大門為向。
所以,如無龍脈、界水、橫路及明堂定立向,則以門為向。
口訣是「以氣口為向」,相對的另一方為坐。
因山主陰,氣口主陽。山主靜,氣口主動。
立向以陰為坐,以陽為向。
堪輿,又叫風水。何為風水?東晉著名學者,也是風水學的鼻祖郭璞,在他的著作《葬經》中有這麼一段論述:“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是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也就是說風和水是用來導引和控制氣的工具,而風水學則是合理利用這個工具的方法。
那麼可能有朋友會問“什麼是氣?”傳統觀念認為氣是萬物的本源,也是構成宇宙的基本物質,分為陽氣、陰氣、生氣和地氣等。而在風水學中所講的氣,則多指生氣。關於生氣,在風水著作《葬經》中有詳細描述:“生氣即一元運行之氣,在天則周流六虛,在地則發生萬物,天無此則氣無以資,地無此則形無以載,故磅礴乎大化,貫通乎品匯,無處無之而無時不運也。”這段話的大意是生氣是一種帶動世界運行的氣,並且充斥於整個世界中,無時無刻不在運動。從科學角度來看,生氣更像是一種粒子,或是一種波。當這種波被施加於人體時便會對人產生某些影響。用傳統的說法,風水對人的影響就是“天人感應”。
說起“天人感應”,就不得不提起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源頭了,那就是《易經》。《周易系辭》中曾經提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也就是說“形”的變化往往會有“象”作為提示,而“象”又與“形”的變化密不可分。古代人在觀“象”的過程中確立了二十四節氣,並且嚴格的劃分了四季。更領悟了“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也就是通過判斷天文和地理現象的變化來確定事物內在聯繫並預知事物的未來發展走向的方法。這也成為歷代風水堪輿學家運用風水堪輿術斷定吉凶富貴的理論指導。
雖然風水術在晉代才得以確立。但早在先秦時代便已經有了風水術的雛形,稱之為“相宅”。《尚書.召詔序》雲:“成王在豐,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先秦時代的風水術是一種樸素唯物主義的科學,也並沒有那麼多的迷信色彩。由於那時是風水術的萌芽時代,也沒有那麼多的禁忌。而在漢代,風水術則被進一步的規範化和程式化,有時日、方位、太歲等許多嚴格的標準。由於生產力的發展,也出現了諸如辟邪用的石獸、人俑等裝飾擺件。在唐代,許多文人和官員都懂得風水術,比如花間派的著名詞人溫庭筠和唐僖宗時代的紫金光祿大夫楊筠松。由於大唐國力強盛,對西北的統治穩固牢靠,所以風水術也在西北地方廣為流行,其中有一本名為《諸雜推五行陰陽宅圖經》的書籍中,首次將向陽、居高和鄰水作為房屋風水好壞的基本條件。而明清時代更是風水術的大發展與大繁榮的時代。直到新中國建國以來,風水術的理論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但在實踐中扔不斷的被應用。
風水術不僅能夠運用在房屋居所的選擇和佈置中,也可以用來選擇墓地,當然這是風水術的另外一套理論了。有個故事可以從側面說明風水術中生者和逝者的關係,漢代時,未央宮的銅鐘無故自鳴,東方朔說一定有銅山發生了災難。沒過多長時間,西蜀的官員上奏有銅山發生崩裂,而且正是在大鐘自鳴的那天。漢武帝問東方朔為何能知道,東方朔回答:“銅出於山,氣相感應,猶人受體于父母也。”套用現代科學則有另一種更為通俗的解釋:自然界的氣是一種波,借著逝者的身體發射出去,在這個過程中,波被逝者的身體調成了一個固定的頻率,而逝者的子孫由於在生理上受祖先的遺傳,所以可以接受到這種波,進而對自己產生影響。
在文章的最後,談談自己對風水術的看法。對待已知,我們要接受;而對待未知,我們不能一味的認為這是迷信。風水學其實是一門包含了天文、地理、水質、環境、建築、生態和人體等學問的大學科。在這個包容多元的時代,風水學應該被理性看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其更好地為現代人服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