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專門修煉,而僅以健康長壽為目的者,可用此法,保能如願。
早晨天微明即起,靜坐兩點鐘。然後洗臉,吃飯,做事。夜間亥時下四刻、子時上四刻,靜坐兩點鐘,然後再睡下。每日早晚,共計靜坐四小時己足,不必增加鐘點。只要有恒心,日日如此,勿使間斷,並無妨於做事時間。
(釋讀] 刻,古人用漏壺計時,一晝夜共一百刻;今人用鐘錶計時,一小時分為四刻。亥時下四刻,指夜間10點至11點之間;子時上四刻,指夜間11點至邊點之間。二者相加,共為兩個小時。
冬季夜長晝短,早晨宜在天明以前即起,坐到日出後為止。性急不耐久坐者,起首只坐半點鐘,後來漸漸增加到一點鐘,再漸漸坐到一點半鐘,再增加到兩點鐘為止,以後即不再增加。
[釋讀J 這裏所說的增加到兩個小時為止,也要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而定。一般來說。每次的靜坐時間不低於半個小時即可。
當靜坐時,毋須守竅,毋須運氣,毋須止念,毋須迴光返照,毋須存想丹田,毋須舌搭天橋,手抑合同,毋須眼觀鼻,鼻觀心,毋須其他一切花樣。只要身體端證,不動不搖,象一尊泥塑木雕的菩薩樣子,即為合法。兩腿或盤或垂,眼睛或開或閉,那些都可以隨便。至於兩手,或安放在申間,或分置於左右,更不成問題。惟周身衣服不宜束縛太緊,褲帶要解松,坐墊耍柔軟而厚富於彈性,勿使身體有絲毫不舒適之處。蚊蟲、臭蟲、跳蚤等類,皆要驅除乾淨。坐長久了,能把自己身體忘記最好。
[釋讀] 這裏所講的靜坐方法,是不用任何方法的方法,因而較為方便。但是靜坐的最終目標,是要把自己的鼻體忘掉。
若嫌雜念太多,用數息法亦可。其實雜念朽靜坐是兩件事,雜念並不妨礙靜坐。只要身體靜坐不動,雜念聽其自然亦無妨(最好是身、口、意三不動,但意不動甚難,先求身、口不動,再漸漸調伏意識可也)。
[釋讀] 身不動,即全身放鬆,外面不動。口不動,即抿口合齒,舌抵上齶。意不動,即一念不生,萬慮皆空。
每次開始靜坐之前,及靜坐完畢之後,宜兼做全體運動。動功與靜功相輔而行,方無流弊。偏於靜坐不動,亦非善法。尋常做事、作工、走路之動,乃消耗體力之勞動,不是增加體力的運動,勿以勞動代替運動。
[釋讀] 尋常勞動,做完會累;動功之動,做完更有精神。
所謂人生者,究竟什麼一回事?揭穿了說,不過就是"飲食男女"四個字。其他一切事業,都是為這四個字而經營的。所以孔夫子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子之說,見於《禮記》)仙學家對於飲食男女,確有徹底解決之法,然非普通人所能奉行。若僅為去病延齡計,飲食一層,可參考《學仙必成》第三步各條,已夠應用。但不宜每餐吃得太飽,弄成胃病。男女之事,要有節制,不可任意胡為。特將禁忌各條,開列如左,為有志養生及改良人種者之一助。
(釋讀] 這裏所講,即是飲食男女的問題,是對平常人說法,故與前文所講有所不同。
關於天氣的:
冷天非火爐不暖時,熱天單衣尚要出汗時,黴天潮濕氣重時,
狂風暴雨時,震雷閃電時。
關於節令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關於紀念的:
父母兄長忌日,岳父岳母忌日(此是女方的關係)。
關於人事的:
出遠門辛苦初歸時,處逆境胸懷鬱悶時,
負重任工作緊張時,遭危險驚魂不定時,
悲哀之後,憤怒之後,勞力之後,勞心之後,
酒醉之後,飽餐之後,疾病之後,居喪之後。
關於年齡的:
(此是就中國人身體而言,外國人身體比中國人強,可以加增一倍或兩倍。)
二十歲以外一星期一次,三十歲以外兩星期一次,
四十歲以外三星期一次,五十歲以外四星期一次,
六十歲以外絕對禁止。
(雖以星期為標準,但到期若遇上文所列各種禁忌,則宜改期,不是到期決定要做。總而言之,這件事是虧本的生意,能少做最好。)
[釋讀] 這裏所談,亦是僅就本世紀四十年代國人體質而言。今人體質與彼大大不同,因而不可死搬硬套,但是也要注意做到節制。
關於女方的:
月經期內,懷孕期內,產後三個月期內,
年過五十,月經斷絕以後,絕對禁止。
白帶病太重時,子宮病未愈時。
煙酒能戒斷最好,否則宜有選擇。酒類只有啤酒、葡萄酒、紹興酒、甜米酒可吃,燒酒、高梁酒、白蘭地酒傷人。捲煙粗劣味辣者傷人,雪茄煙亦傷人。
為聖為賢,修仙學道,皆從克制情欲下手。可見情欲是人生的大患,能阻上進之路,能開墮落之門。不必高談闊論,淺而言之,僅求健康長壽,亦非克制情欲不可。世間有歲月清閒、室家和美、享大年、無疾而終者,皆情欲淡薄之人,而非肆情縱欲之輩所能妄冀。
動靜兩種功夫,做長久了,各種病症,漸次痊癒。自己覺得精神充足,體力康強,這就是極大的效驗,不必問身內有無特別景象發生,儘管照舊向前做去。偶或身中果真有異乎尋常的景象,切不可胡亂運轉。一面要小心護持,勿受驚駭,勿犯色欲;一面要請教諸位同志道友,仔細討論,用什麼方法應付。若急切求不到應付之法,只好暫停止做功,勿再前進,俟將來有法應付時,再繼續行功,否則恐不免弄出病來。
以上各條,似乎平淡無奇,實為餘數十年閱歷有得之言。果能依法奉行,決定可以達到目的,諸君幸勿輕視。無論少年中年,若認為這種辦法是人生所必需的,要做就做,不必有所期待。光陰象流水一樣的過去,轉眼身體衰老,百病叢生,再想用功,已嫌遲了。《黃帝內經》日:"夫亂己成而後治之,病已成而後藥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