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家氣功的修煉中,入門後的第一個階段便是築基階段。亦稱:“百日築基” 所謂築基,顧名思義就是打地基的意思。大家都知道,高樓大廈平地起,關鍵在於打好地基,地基打好了才能蓋起大樓來,倘若地基不固,即便蓋好大樓也會傾於一旦。   

道家氣功的修煉,猶如蓋大樓一樣,也需要築基,這裏指的築基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要以所選功法的要求,在明師的指點下,以堵漏失;二是用精、血化氣後形成的體內真氣(生命能量),去疏通、修補身體的病變。  

也有部分門派將煉精化氣也歸到築基部分,這是要求比較高的了。  

年未滿16、童身未破者,精氣神三全,不需要進行命功修煉,可以直接進行高層性功的修行。

堵漏與修補

1、堵漏: 男、女性進入青春發育期後,都會出現正常的生理現象,男會遺精,女有月經。這在道家養生學中稱之為“身漏”,即稱“漏身之體”。精與血為人體生命的“至寶”,也是人類繁衍生息的根本。但繁衍生息男無須天天走、女不該月月失。然人類生性貪圖享樂,更戀床地之歡,固造成生命能量的浪費,使元氣走失、疾病叢生而不能怡享天年。故歷來修道仙術的第一步便是“百日築基”即“補缺堵漏”。道家先師呂洞賓所講的“順則凡、逆則仙,只在中間顛倒顛”便是此意。  初習者往往咬文嚼字地去理解氣功術語,以為百日築基,就是一百天完成,其實這裏所指的“百日”並非百天的意思,而是以百日來形容需要較長的時間來完成的意思。   

至於到底需要多少天來築基堵漏,這與所選的功法、有無明師指點、練功時的入境程度、每天所化的練功時間、及每個人不同的身體狀況等諸多因素有密切的關聯,無統一標準可循,更不是修煉者的主觀願望所能決定的。  

2、修補   

所謂修補,指的是修補已漏之身。這裏所指的已漏之身,並不是單純指走精與漏血,主要是指由於體內元氣的走失,造成真氣(生命能量)不足所引起的各種病變。因此,一般人認為未婚男女是童子身、練功無須百日築基的看法無疑是偏面的。  

 

二、關於氣機運行   

三、在醫療氣功(大部分是道家築基功演化而來)靜功的修習中,大部分學員在築基階段,都要經歷得氣、行氣、疏通和衝擊四個過程。  

1、得氣   

2、道家氣功的修習,一般通常從“命功”入手,”所謂命功,即築基功。而築基功的下手功夫一般都在下丹田開始,修煉者首先會感受到練功時腹內腸子蠕動增強,頻放矢氣(屁)繼而出現丹田發熱、小腹發熱等得氣現象。  

3、行氣   

4、隨著修煉者自身“堵漏”化氣和練功中外氣內收的能量積聚,小腹發熱伴有充實感,這是體內的真氣逐漸累積的表現,隨之真氣就會按照自身的規律在體內運行,身體會出現一些反應。 

5、疏通   

6、由於人體正常的組織和經絡都是通暢的,因此氣機運行時通過正常的組織和經絡時一般是沒有感覺的。但人體經絡中通常會有很多小的氣滯點,這些小氣滯點尚未形成病變,所以平時沒有什麼感覺,但由於練功後能量的增加,運行力度也隨之加大、加上練功時意識內守,對身體的感受遠比平時敏感,氣機運行在疏通這些小氣滯點時便會產生熱、漲、麻、疼、癢、冷、重壓、蟻行感等八觸現象,俗稱“氣感”。 

7、衝擊   

8、當氣機運行到有明顯病變或不正常的經絡時,氣行受到強大的阻力,這是因為所有氣質性病變的部位,經絡都處於淤滯或堵塞狀態(氣滯、血淤、痰凝、濕聚等),氣要通過受到病變的阻礙,就形成了兩個相反的力,衝擊力和阻滯力,病變部位受到外力的衝擊就會出現明顯的反映,如:疼痛、發熱、出血、及其他類似于病情加重的反映。這便是氣功界通常講的“氣沖病灶”。道家氣功把這一階段稱之為“脫胎換骨”前的“大死大活”過程。  

9、氣沖病灶的過程,少則幾小時、幾天,多則幾個月,有的病情較重或年老又身患多種疾病的學員,甚至經歷幾年的氣沖病灶的過程。這個過程的長短,(撇開精神因素和念力調控的因素)是以修煉者自身所積聚的能量的量級和體內需要修補的疾病的性質、嚴重程度及病變部位的多少來決定的。  

 

三、關於氣沖病灶   

(一)、氣沖病灶一般要經歷三個階段,即找病、翻病和退病的過程。   

1、找病   

當氣機運行受到較強的阻力而體內能量尚不足以衝開病灶時,氣機的運行便會自動改變運行路線,當另一運行路線再次受到強烈的阻滯時,便會再次改變路線,如此不斷迴圈,一方面將體內足以衝開的小病灶(氣滯點)全部疏通了,另一方面也把由於能量不足而暫時沖不開的病灶一個個地暴露出來了,這個過程就是找病的過程。  

 

2、翻病   

第一階段的找病過程使絕大部分經絡變的更為暢通,修煉者的能量在不斷的練功中得到加強,便會直接沖向已經找到的病灶,並以更大的力度加以衝擊,使各種病灶的症狀更加突出,各種疾病都被翻了出來,這就是翻病的過程。  

翻病過程是修煉者修復體內疾病的相持階段,也是經歷痛苦磨難的階段,這個時期,不但修煉者自身會感到身體的明顯不適,病情“明顯加重”。如果此時到醫院檢查,各項指標往往也處於暫時的失衡狀態而變的不正常。因此,道家氣功將這一階段稱為“大死大活”階段。不少患者由於對氣功治病的機理不瞭解,往往在這個階段敗下陣來,放棄繼續修煉而導致半途而廢,實在可惜。要知道沒有“大死”的過程是不可能有“大活”的結果的,更談不上“脫胎換骨”和“返老還童”的效果了。  

3、退病   

病灶和真氣經過一段時間的相持後,隨著修煉者不斷練功,體內的能量不斷得到補充,病灶(大的氣滯血淤區)在真氣的不斷衝擊下,逐漸化解、縮小乃至完全消失,患者自身感覺的各種疾病的症狀也會逐漸減輕、消失。這就是退病的過程。  

 

(二)、找病翻病的三個層次   

找病和翻病的過程是不以修煉者主觀願望為轉移的,氣機運行有它自身的規律,它不但要把你瞭解的病翻出來,還要把許多你並不知曉的疾病也翻出來。因此往往會給一些不瞭解氣功治病規律的修煉者帶來困惑,有的甚至誤認為自己練功出了“舊病未去、反而病越練越多”偏差。其實這是道家氣功修煉中極為正常的好現象,因為築基補漏,不能光去修補你知道的病,必須對身體進行全面徹底的修復,才能真正算得上“脫胎換骨”。而“全面”、“徹底”,必然包含了三個層次的疾病。  

1、過去的病   

一些多年前所患過的傷病,有些雖然早已康復,但因傷病在癒合時組織結構發生某些變化(組織粘連、手術刀口的疤痕等),經絡組織並不通暢,氣在衝擊這些組織時,便會出現疼痛,酸漲等舊傷舊病“復發”的症狀。  

2、現在的病   

你所瞭解的現時正患的疾病,氣沖時便會出現症狀加重、疼痛加劇的現象。  

3、未來的病   

所謂未來的病本身就有三種情況,一種是自己並不瞭解、尚無症狀的“已病”(已有的病);一種是沒有症狀的早期病變,如:中醫認為的腎虛、肝瘀、心火等;另一種則是真正的“未病”(處於潛伏期的將來的病)。  

這三種自己並不知道,甚至連醫院也無法診斷出來的“病”,在氣沖病灶時,也會被翻出來。  

綜上所述,對於修煉者或希望通過醫療氣功的修煉、達到康復疾病目的的人來說,“百日築基”,無論從修煉入門到康復疾病都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在這一階段的修煉中,氣沖病灶是修復“已漏之身”的必經之途、是築基階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通過了這一步,疾病才能康復,繼續修煉才有了根基。

道家修煉築基法要

該築基法為道家真傳,更加珍貴的是非常系統完整,功理功法注意事項以及輔助功法一應俱全,非常適合沒有師父的自修者和養生鍛煉者。  

功法分為修性煉己的靜功法和修命練炁的吐納法,甚合道家性命雙修的宗旨。輔助功法中有收功的退符八法,有睡功法,對於體弱多病或者神經衰弱者還有強身健體的站樁法。

一、中華道家築基修性法——靜功法

靜功總說   

中華道家修煉築基法,先從靜功開始。其實修煉過程的每一步功夫,都離不開靜功的作用。無論是起初入手、最末了手,還是中間過程的各個環節,其中每一不同層次和同一層次的不同側面,都是靜功在起主導作用。因此也可以把道家修煉總體稱為靜功。  

靜功,在中華道家修煉功法之中,是最為基礎的東西;而在氣功之中,屬於高層次的功法。內丹與氣功的層次之差別,由此可見。  

靜功的外在動作   

中華道家修煉,歸根結柢是要修煉內在的精、炁、神三寶。因此外在的姿式動作,並不重要。只求能夠做到頭脊正直、舒適自然,即是最大原則。  

靜功的姿式,一般採取坐式、站式或臥式,或散步亦無不可。各種姿式的要點如下:  

坐式,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於地面,或者交叉亦可;也可盤腿坐在床上。盤坐困難者可先在座下墊個枕頭;兩手相疊,大拇指相抱成太極圖形狀,置於丹田即可,或者手撫兩膝亦可。  

站式,自然站立,雙膝微屈,兩手疊放丹田,或垂於體側均可。  

臥式,一般為側臥,一手曲肱枕頭,拇指與食指分開,耳朵置於虎口處,以使耳竅開通;另外一手置於胯上,或放于丹田;兩腿亦成一伸一屈之姿式,與兩手剛好相反。  

散步之時,應當選擇在人少安靜的地方,公園或者大一點的庭院之內,沒有其他干擾,而且道路又比較平坦。緩步徐行,如飄雲端。散步之時,可以用靜功之中的聽息法,但是不要閉眼睛。  

選擇一種姿式做好後,開始煉功。對於外面動作,修行要點如下:  

1、               全身放鬆   

無論採取何種姿勢,均須全身放鬆。這個放鬆,不是軟作一團,須要保持頭脊正直,以便經脈通暢;但也不要成為硬挺,變得僵直呆板,反而不利於放鬆,亦會阻礙經脈的暢通。放鬆的做法,首先要求雙肩下沉。一般人平時身心緊張,而不察覺,動作上就不符合放鬆的要求;現在我們做修煉功夫,首先從動作上調整過來,自然就容易進入放鬆的狀態。  

4、雙目垂簾   

垂簾即微閉之義。為什麼需要微閉雙目,因為睜開眼睛容易滋生雜念,全部閉上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於煉功。微閉之時的口訣,就是“睜三閉七”,即睜三分閉七分。具體做法從前皆是口傳,在這是明白說出就是眼簾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為度。  

5、舌頂上齶   

兌為口,丹經上又謂之“塞兌”,即抿口合齒。舌頂上齶的做法,從前也是秘傳,要把舌尖反卷過來,以舌尖底面頂到上齶部位。因為人之上齶有兩個小窩,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炁。故此煉功必須堵住,如同嬰兒哺乳之狀。  

6、鼻息自然   

即自然呼吸,但忌粗短。 隨著靜功層次的不斷深入,鼻息應當逐漸做到深、長、勻、細、微。   

達到以上要求之後,即可逐步鍛煉“聽息”的功夫。所謂“聽息”,就是聽自己的呼吸之氣。初步用功,只用耳聽,不加意念。但是並非要求死守耳竅,也不是聽呼吸的聲音。只須隨著一呼一吸的路線,似聽非聽的慢慢體會,這就算是得法。至於呼吸的快慢、粗細、深淺、長短等,不可用意念去強行支配。聽到後來,心息逐漸相戀相依,雜念不知不覺泯滅,連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漸也就到了入靜的境界。  

7、兩手抱訣   

兩手的掐訣法,道家稱為“太極八卦陰陽連環訣”,又稱“太極訣”,這個在從前都是師徒之間秘密相傳,因而世人罕知。兩手抱訣之時,男子左手抱右手,女子右手抱左手。因為男子左手為陽,女子右手為陽,故以陽手居外,而陰手居內。外面陽手的大拇指,須放在陰手的虎口裏面,這樣兩手拇指交叉,這是一個“太極圖”的形狀。如此相抱,則人身之陰陽二炁,自然接通,片刻之後,兩手感到發熱發脹,奇妙無比,即是二炁接通之效。  

靜功的內在法訣   

1、聽息   

古代道家修士創立了許多法門,如聽息、坐忘、守一、數息等等。比較起來,以中華道家莊子所講“心齋”之中,談到的“聽息”法最好。   

所謂“聽息”要求兩耳返聽於內,好象是聽呼吸出入之聲。但是呼吸出入,本來要求無聲。所言“聽息”,是求其凝神內注,專心養靜;並非列死地去守耳竅,也不是去聽呼吸的聲音。“聽”是為了精神集中,只要隨著一呼一吸的路線,慢慢似聽非聽的去做,這就算是對了。至於呼吸的快慢、粗細、深淺、長短,都要順其自然變化,不要用意念去強行支配。  

聽到後來,心息相依,雜念全無,連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漸也就到達“入靜”的境界。   

2、觀光   

“觀光”之法,是道家秘傳的修煉法門,從前秘而不授,皆為師徒相傳。觀光的作用,就是為了煉性。吾人之性,原為虛空一光,在下生之前,來自宇宙。因此這是煉性的根本方法,謂之性功。性之根,在於兩目中間之一竅。此竅來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稱為“祖竅”。  

初先靜坐片時,用前面所講“聽息”法。身心入靜之後,即將兩目之光收回,似觀非觀,止于祖竅之前——不在身內,亦不在身外,就在眼前約一寸二分的位置  

觀祖竅之法,是為了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會見光。但是這個境界是自然的,萬萬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會見光,但為幻境,非為真性。許多煉氣功的人士,往往就在這裏進入魔境,不自覺察。須用“若有若無,似看非看”,在無意有意之間,不可著意,又不可無意,自然而然。  心神微微放于祖竅,就可能出現自己的性光。初則點點,飄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他;開始似乎由外而來,出現之後,此時以心神稍微照攝之,凝定之,即以真意照于白光之中,此為聚性之功;繼之由點而漸漸凝聚成片,片片而來,由外歸內,慢慢聚起;再繼之則時聚時散,難以固定;如是則最後終於成為一片,而無波動,如此真性漸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靜。  

光是性的表現,觀光即知自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性即定,光滿性即滿,光圓性即圓。王重陽祖師當初描摹其圓滿形狀曰:“圓陀陀,光灼灼。”圓者,是言其沒有不規則的形狀,灼者,是言其沒有黑色的漏洞,這樣才能到達“性光圓滿”的最高境界。進入這一境界,生死可以自主。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備極高功德,就不可能達到。  

觀光的功夫,雖用“觀”法,而其實不是在觀,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煉此功,須循序漸進,由光小而至光大,由光弱而至光強,從波動而至光定,從片片而至光聚。亦有人修煉多日,兩眼漆黑,而從未見光,故不可追求。  

以上所言,“聽息”與“觀光”之道,雖似有為,其實無為;無為之中,無所不為。雖曰聽息,其實無聽;雖曰觀光,其實無觀。聽息無息,息聽於無;觀光無光,光觀於無。無息之息,謂之真炁;無光之光,謂之真性。由此參悟,方入真道。  

靜功止念法   

靜功的關鍵,在於入靜;入靜的關鍵,在於止念。止念就是去除心中的雜念,然後一心一意地去做靜功。往往有的人,平時不覺自己腦海之中存有雜念,及至靜坐之時,什麼念頭都來了。只有通過靜功止念之法,去除雜念,才可能把靜功做好。  

止念之法,可以分為平時和練功兩種情況講述:   

平時如何止念   

1.欲正人,先正己;欲人敬,先敬人。   

2.事來則應,事過則忘。   

3.得之不喜,失之不憂。   

靜功如何止念   

1.有念即止   

2.收回忘掉   

3.順其自然  

靜功之層次   

靜功築基法,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身靜(身體不動謂之身靜)   

起初做功夫的時候,不論是採取坐式、站式還是臥式,總要周身放鬆,不使身體存在局部的緊張,亦不讓其有絲毫的拘束,腰帶可以松一松,鞋帶也不要系得太緊,不宜穿過緊的衣服,更不要存在緊張的情緒。身心放鬆之後,自己感覺非常的舒適,做得恰到好處之時,煉功時間雖然長久,自己心中並不厭煩,身上也沒有坐立不安、難以忍受的情況,能夠坐得住,坐得輕鬆,這樣就是肉體已經得到安靜了,這種境界,謂之“身不動”,即身靜。此為靜功之初層。  

心靜(念頭不動謂之心靜)   

做到身安靜之後,思想上的束縛尚未解除。這時,要用“聽息”的方法,做到以心聽炁,心炁合一。此時心無雜念,萬緣放下。已往事情不回想,眼前事情不牽掛,未來事情不打算,大腦神經完全進入休息狀態,這樣就是精神世界得到安靜了。心中不起念,謂之“心不動”,即心靜。此為靜功之中層。  

意靜( 不知有我謂之意靜)   

心中無念之後,功夫尚未徹底。此時還有一個自我存在,心中並未完全乾淨。更進一步,由心炁合一,逐漸做到忘記自我,入於混混沌沌的境界,似乎睡著了一樣,什麼也不知道,並且也不是做夢。此時當然不知有我,進入“忘我”的境界。一般人睡著了還要做夢,夢境中依然有一個“我”在那裏活動,凡喜、怒、憂、思、悲、恐、驚、飲食、男女、金錢、名譽、地位、利益、爭鬥、煩惱等等,見景生情,心旌搖曳,醒時也許有把握,夢中全都無把握,不能做到自己對自己說了算,這樣不能算是真正的忘我。所以做靜功,一直應當做到忘我一層,才是真正的入靜。忘記自我,謂之“意不動”即意靜。此為靜功之高層。  

一般人講靜功,最多講到念頭不動,即心靜的境界,只能達到中層。氣功家講靜功,能夠做到身體不動即可,並不深入內在的念頭把握,僅能維持身靜;而且強調用意念,不忍割棄,不過到達中層。中華道家修煉學之築基靜功,認為心靜並不徹底,由心靜進入意靜,方為靜功之高層。于此可見中華道家修煉學之高妙,築基尚且如此,往上功夫之層次,更非一般氣功學說所能望其項背。除靜功之劃分為初層、中層、高層之外,尚有最高一層,可以頓悟直超,即身得道。但這屬於修“道”一方面事,非修“丹”之範疇。故此略去不述,確定修煉築基法之靜功為三大層次。  

雖然初層身靜、中層心靜、高層意靜之三大層次,看似簡單,其實並不簡單。內中所含奧妙,直指修煉玄機。丹書雲:“身不動曰煉精,心不動曰煉炁,意不動曰煉神。”可見築基靜功的三大層次,已將煉精、煉炁、煉神之功,包攬無遺,成為一部性命雙修之大法。煉精就是補精,煉炁就是補炁,煉神就是補神。精炁神三寶於是補滿無虧,直至“精滿不思欲,炁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睡”的境地,而這也正是道家修煉築基法的真正目的之所在。  

總之,中華道家修煉築基之正法,就是靜功。靜功由“聽息”、“觀光”入手,入靜之後,聚合性光。雖為修“性”,其實不是單純的“性功”。此中奧妙,極為深刻。聽息之作用,在於聽,而聽在耳,耳屬於腎,腎主炁;觀光之作用,在於觀,而觀在目,目屬於心,心主神。故此靜功之道,所煉的就是人身之神炁。因此雖為修“性”,其實不只煉性,乃為性命雙修。功夫成就,自然神炁合一,進入化境。  

靜功之行持 以上所談,基本上囊括了中華道家修煉靜功築基方方面面的問題。但是,恐有修習者對於具體的實行,還有不明之處,因此再作說明如下:  

主要一個問題,就是具體用功的時間安排。這一點已在“靜功與生活”第10條談到,就是每天保持半個小時以上,堅持下去。一般來說,持之以恆,修煉一百天,就是“百日築基”之功。可以完成兩大法門中所談到的初步境界。時間可以選擇在早晨、晚上、中午、半夜之時,即子、午、卯、酉四正時。早上三點至五點鐘,這時一般人都會醒來一次,因為經過睡眠,大腦較為純淨,如果能夠起身靜坐,會有較好的效果。  

我們談到的靜功兩大法門,即聽息和觀光;三大層次,即身靜、心靜、意靜三層。如果一定要說多少時間才能完成,這一點由於每個人秉賦的不同,一定會有所差異,因此不好硬性規定,即使築基百日之說,也不過是大概需要一百天而已。不過若為學道者方便起見,在百日築基的階段之內,專以靜功修習,可以勉強規定一個時間的次第,以便體驗修習的功效。  

因為聽息和觀光兩大法門,聽息是經常的做法,觀光不可能限定多長時間就能見光,這個要根據每個人的情況,才會出現。也許最初養靜,就能見光。一般來說,能夠達到第二層次“心靜”的階段,就能見光。因此我們只能從靜功的三大層次,勉強劃分時間如下:  

前半個月,專修第一層次“身靜”。聽息必須要聽,觀光順其自然。  

中間一個月,專修第二層次“心靜”。聽息仍舊堅持,觀光有之即可。  

後一個半月又十天,專修第三層次“意靜”。聽息、觀光,無心用之即可。  

如此分段,在具體修習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比較容易把握。聽息之法堅持要用,觀光之事不可追求,開始是有心而用之,以後均歸於無心。對於三大層次,修第一層時不管後二層,修第二層時不管第三層。在限定時間之內,只體悟一個層次的效驗,這樣逐層遞進。  

另外,做功者應當經常閱讀本書,反復理解,以求自悟。即使看不懂也沒關係,先將其大意含藏心中,不知不覺在做功之中,將會發生不可思議的潛化作用。

二、中華道家築基煉炁法——吐納法

中華道家修性學,首先講究祛病健體,其次著重延年益壽,最後追求長生久視。這些均需修性煉命,性命雙修,才能達到。  

前面所述,靜功的修煉之道,是為了修“性”(當然前面已有所述,靜功聽息、觀光兩大法門,所講即屬性命雙修。此處所言,是依其側重面而言)。修性功夫到達一定程度,就要“煉命”。命即炁也,煉命即煉炁,這是中華道家修煉築基法的第二步功夫。這也正是中華道家修煉學所獨具的精華所在。佛家修煉,只講修持心性,對於煉氣功夫則不重視,所以性命雙修是中華道家的獨特學術。  中華道家雖講煉炁的功夫,但是與社會上所傳的氣功絕不相同。觀見社會上各派氣功,五花八門,雜而多端,頗令學習者眼花繚亂,無所適從。或見異思遷,或誤入旁門,或不知法度,甚至做出偏差,不可收拾,欲養生而反戕生,此氣功本身之弊端也。蓋中華道家功法,遵循“道法自然”,依法行持,不可能出現任何偏差,且與他家氣功都可相通,更在社會上所傳一切氣功層次之上。  

筆者在此所講的中華道家吐納法,即是中華道家修煉築基煉炁之法。從前僅在道門內部傳授,不傳外人。為了使得人們獲得大道真傳,不為各種氣功所誤,故此不自保守,謹將吐納功法之真訣真法,公開於世。  

 

功理篇   

吐納者,呼吸也。莊子雲:“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為壽而已矣。”意即吐出濁氣,納入人體所需之清炁,以幫助培蓄人體內部之真炁,達到修真養性、延年益壽之目的。  

中華道家修煉,重視“炁”對人體的作用。認為“炁聚則生,炁亡則死。”天地萬物無不需炁以生之。東晉道士葛洪在《抱樸子》中說:“服藥雖為長生之本,若能兼行炁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藥,但行炁而盡其理者,亦得數百歲。”中華道家吐納,就是一種行炁之法,至簡至易,常年堅持,自可終身受益。  

中華道家認為,人在受生之初,胞胎之內,以臍帶隨生母呼吸受炁。胎兒之炁通生母之炁,生母之炁通太空之炁,太空之炁通太和之炁。那時並無口鼻呼吸,任督二脈息息相通,無有隔閡,謂之“胎息”。及至十月胎圓,裂胞而出,剪斷臍帶,其竅閉矣。其呼吸即上斷於口鼻,下斷於尾閭,變成常人呼吸。常人呼吸隨咽喉而下,至肺部即回,即莊子所雲“眾人之息以喉”是也。其氣粗而浮,呼長而吸短。從此太空太和之炁不能下行於腹,而腹內所蓄之先天祖炁,謂之先天元炁,“動而愈出”(老子語),反失於太空。久而久之,先天炁喪失過多,腎部脈虛,根源不固,百病皆生,而走向死亡。  

蓋人生稟天地之數有限,要知保炁即保生也。故常人不欲求長生之術,亦應求延年之法。中華道家修煉,就是要返本還源,回到嬰兒先天狀態,以增益壽算。吐納之法,使呼吸歸根,保住先天元炁,炁足則百病可治,固住生命之本,始可再言上層修煉。丹經謂“欲點常明燈,須用添油法”是也。  

 

功法篇   

須擇空氣清新之地,或山林、公園、湖邊、田野皆 可,室內可以打開窗戶。時間可以選擇在子、午、卯、酉四正時,且此時一般工作較少,也便於自我安排。   

身法   

煉功之時,最好不要穿過緊的衣服,腰帶可以松一松,以利氣血流通。姿勢不限,行、立、坐、臥均可。  

行,可緩步徐行,神態自若,安然行炁。   

立,自然站立,腳同肩寬,雙膝微屈。雙手自然下垂,放在體側,或雙手相疊,放在臍下。  

坐,最好盤坐,雙手相疊,放在肚臍,或掐訣最好。亦可平坐凳上,手撫兩膝。  

臥,可以平躺,手心向上,置於體側,或雙手相疊,置於臍上。或者側身臥最佳,一手置於頭側或枕肱,另外一手放於肚臍,兩腳一伸一屈,與手相反。先轉動頭部,使脊椎正直,然後做功。  

上四種姿勢,可以自由選擇。但求其自然安適,以利入靜。   

煉功時要求舌頂上齶,即舌反卷以舌尖底面頂住。因人之上齶有兩個窩,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炁。故煉功時必須堵住,如嬰兒哺乳之狀。  

兩耳須屏卻外界一切干擾,如入萬籟俱寂之境,仍舊按照前面靜功所講的方法,凝韻聽息。《莊子》雲:“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炁。”此即“莊子聽息法”。要求兩耳返聽於內,聽其呼吸出入。呼吸本求無聲,所以聽息者,是求其絕利一源,專心養炁。  

煉功時雙目微閉,含光內視。所以微閉者,睜開容易滋生雜念,全閉容易昏沉入睡,皆於養炁不利。微閉時眼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為度。這時可用前面靜功“觀光”煉就的“性光”迴光返照。即眼光觀鼻,鼻下觀心,心觀丹田。觀丹田者,觀丹田之炁是也  

心法   

行功前必須排除雜念,念想不除,無法馭炁。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日:“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就是要人常用止念功夫,有念即止,使前念消除,後念不生,日久自然心底清靜無物。如《老子》所言:“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如此方可言行炁之法。  

《青華秘文》論述止念之法時說:“但於一念妄生之際,思平日不得靜者,此為梗耳,急舍之,久久純熟。夫妄念莫大於喜怒,怒裏回思則不怒,喜裏知抑則不喜,種種皆然,久而自靜。”又說:“心求靜必先治眼,眼者神遊之主也,神游於眼而役於心,故抑之於眼,而使之歸於心。”即言內觀返照,亦可止念。  

入靜功夫,主要還在自己悟解。   

息法(命功有為之法,複歸無為)   

首先開口,緩緩吐出體內濁氣,再自鼻中吸入清炁,用意咽入下丹田(臍下一寸三分,同身寸),以補充呼出之氣。呼必呼盡,吸必吸滿。吸時小腹圓起,呼時小腹回收,叫做順呼吸。初學吐呐必須如此,這樣口呼鼻吸三次。  

然後抿口合齒,舌頂上齶,收視返聽。鼻吸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出入于丹田。務必做到以心領氣,以氣隨心,吸氣時隨意念下注丹田,呼氣時以意念領出竅外,謂之心息相依。  

開始人的呼吸之氣,並不能直達丹田。人之心窩正中,原有一管,上系於肺,下通丹田,乃是虛空一管,無中生有。原來在胞胎時是相通的,下生之後變為肺呼吸,這根管就逐漸迷塞了。《老子》說:“天地之間,豈有橐龠乎,虛而不屈。”就是指的這根管。有人初學氣功為什麼會發生胸悶胸痛呢?就是由於行氣不當,把橐龠管沖壞的緣故。所以行氣之時,不可強迫壓氣,也不可強制憋氣。勿執著,勿勉強。只要不痛就往下一點,發悶就往上一點,時間長了,慢慢衝開,自己是有感覺的。  吐呐還有一個重要的口訣,謂之吸長呼短。吸氣進入丹田,略存一存,然後才能收腹呼氣,作用在於吸入空中太和之炁,注潤丹田積蓄下來,坤腹先天元炁不得外流通,才能達到吐納的真正目的。  人身如一小天地,心為天,腎為地,隨著行炁,心性漸漸伏下,與腎炁交合。《老子》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口內自然生出甘涼津液。此津液乃煉炁所生,比起平日唾液,大有補益之效。待至滿口,送至咽喉,引頸吞之,汩汩有聲,亦可説明入靜。津液為人養生之寶,蓋當可化炁,潤澤周身,謂之“煉津化炁”,肺主炁屬金,金能生水,水為腎主精,亦為造精捷法也。隨著修煉功夫的長進,津液愈加甘美無比,若非修真之士,誰能知之。呂祖喻為“長生酒”,曰:“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行炁既久,成為自然,即使不用意領,炁息自回丹田之內,仿佛有吸引力,橐龠已通矣。這時只將微意守于丹田,仍是丹田呼吸。吐惟細細,納惟綿綿,若存若亡,似有似無,方為真息。此時逐漸將有為之法,歸於無為,先存後忘,知而不守。丹經雲:“真意往來不間斷,知而不守是功夫。”積久純熟,有心化為無心,有意化為無意,則可使心神得到極大休歇,達至無念無欲之境,心神清定可致無夢,《莊子》曰:“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中效驗不可思議。  

最後神氣合為一體,不知不覺打成一片,心入炁中,炁包神外,混沌交合,氤氳不散。津液愈生愈旺,香甜滿口,丹田溫暖,周身融融,呼吸開合,周身毛竅皆與之相應。靜到極處,但覺炁如根根銀絲,透入毛孔,空洞暢快,妙不可言。鼻無出入之氣,臍有噓吸之能,好似嬰兒在胞胎中,是為胎息。《老子》雲:“專炁致柔,能如嬰兒乎?”真正存神達化之功,即在此也。到此地步,仙道不遠矣。  

但是達到如此境界,隨人秉賦有早有晚。要在慎終如始,勿懶勿怠。《太上老君內觀經》說:“通道易,行道難;行道易,得道難;得道易,守道難。守道不失,身長存也。”   

養生篇   

1.外出路途所阻,而生饑渴,可就地靜心吐納服炁,則無饑渴之感,所謂“炁滿不思食”。種種效驗,日久自知,不必詳述。   

2.煉習吐納,最好結合太極拳之類的動功。蓋“有動乎中,必有其靜。”動靜相兼,互相增益。煉武術者,亦可以此作為內功,只知蠻用拙力,不知以意領炁,以炁領形,終究落於下乘,且於養生無益。  

3.《老子》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此法貴在堅持,行立坐臥之間,隨時可用丹田呼吸,不必拘泥時日。常人多在大病之後,方去尋求氣功療法,一旦病有好轉,卻又置之不理,學者切忌此種弊端。  

4.平日注意保持元和,話宜少說,言多傷炁。《老子》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虛其心,實其腹。”所謂“大巧若拙,大辨若訥。”內含修煉之旨也。更要注重修德,德正則心安,心安則炁順,試看哪位修養高深之人沒有德行。  

5.葷腥香辣之物,不利養炁,應少食或不食,老年人尤應注意。蓋葷腥之物,性屬沉濁,食之必使先天之炁粗而難伏;香辣之品,性主輕浮,食之必使先天之炁散而不聚。故均應避之。應持清淡飯食,以養真炁。食可則止,不宜過饑過飽,過饑傷炁,過飽傷神。此飲食之道,修真煉炁者不可不知。   

6.不可當風吐納,煉到好處,全身發熱,毛孔開張,更不可見風。若盤腿打坐久了,下肢酸麻,不可驟然下地,最傷筋骨。先把兩腿伸開,手撫兩膝,養靜片刻,待覺身輕,方可下地。  

7.煉炁當禁煙酒,煙為火之象,火能爍金(肺),故抽煙多者肺先損,肺損則無以生炁。酒者,入於心經則多說話,入於肺經大聲叫喊,入於腎經情欲不節,入於脾經不願吃飯,入於肝經大動肝火……種種危害,皆令人性亂而炁耗,故宜戒之。  

即此一法,已為養生不二法門。但這在道家修煉之中,只為築基功法。學者得其真趣,欲求上層接命之術者,再訪高師深造可也。

三、輔助築基法

(一)退符八法   

初步修習中華道家築基功法,在每次做功完畢之後,應當有一定的收功方法。做功之時,道家稱為“進火”,因需用心神,而心謂之“火”;收功之時,道家稱為“退符”,即用文火封固,以鞏固煉功的效果。這裏介紹的“退符八法”,是筆者根據傳統中華道家的按摩法,結合自己多年的煉功經驗,總結出來的八種方法,簡便易行,功效奇特。  

幹沐面   

幹沐面,又稱乾洗臉。兩手五指併攏,以先下後上的順序,搓擦面部,如同洗臉之狀。要搓至面部輕微發熱,才有效果。可以達到調暢氣血、治療面癱、振奮精神、美容駐顏的神奇效驗。連做三十六次。  

鳴天鼓   

天鼓,即指耳膜。兩手心捂住耳竅,不使漏炁。以雙手十指按於腦後,然後雙手食指壓住中指,再以食指由中指往下叩腦勺。如果耳膜無損,即可聽到“咚咚”如同打鼓的聲音。鳴天鼓可使耳膜得到震動,可以保持耳朵的聽力,達到老不耳聾、聾者複聰的奇效。連做三十六次。  

運神目   

兩目為神光之所系。以兩手心捂住左右雙眼,如果練功之後兩手心發熱效果更好。然後以兩手心揉動雙眼,先由內向外,再由外向內。可以治療眼部一切疾病,如近視、遠視、散光、沙眼、失明等,見效甚速。向內向外各做十八次。  

羅千   

羅千即牙齒之神的名字。按照先腮齒、後門齒的順序,雙齒相叩。一下一下,不可太急。輔助此功,可以在大小便之時,緊緊叩住牙齒,養成習慣。能夠達到堅固牙齒、老不落齒的功效。連做三十六次。  

中嶽   

中嶽即面部中央之鼻。兩手四指均握掌,大拇指放於食指之上。以兩手大拇指的外側,從山根直至鼻翼兩端之迎香穴部位,從上到下,依次擦動。肺開竅於鼻,兩手拇指外側有“少商穴”,屬肺經,故用此處。可以達到增強肺活量、調整呼吸、保持良好嗅覺、防治感冒、治癒鼻炎等奇效。連做三十六次。  

濟天一   

濟天一,天一生水,水屬腎,即指腰眼腎臟之部位。左右手心各捂住左右兩腰眼,一上一下搓動兩腰眼。最好能夠搓到兩腰發熱。可以收到溫腎壯陽、心腎相交之功效。治癒腿軟、膝冷、腰痛、陽虛等症狀。尤其腰部受寒或扭傷而痛,即以此法,將熱氣搓入腰眼之內,即可速愈。連做三十六次。  

揉丹田   

丹田即肚臍之部位。此處為人生身受炁之本。兩手相疊,男左女右(即男以左手壓右手,女以右手壓左手),先以順時針方向揉動丹田;然後反手男右女左(即男以右手壓左手,女以左手壓右手),再以逆時針方向揉動丹田。可以收到調動丹田之炁、增加內炁、治療腸胃疾病的神效。順時針、逆時針各做十八次。  

搓湧泉   

湧泉即兩腳心之湧泉穴。坐於凳上或床上,以左手搓右腳心,又以右手心搓左腳心。可以增強全身內炁、驅寒、明目、排濁、治療腿軟等功效。左右各做三十六次。  

以上退符八法,一定要按照所述順序依次煉習。可在做功前,作為進入功態的一種方法,通過對於身體的按摩,使全身放鬆,能夠很快入靜;在做功之後依次煉習,使炁機遍達于周身,作為退符收功。如果實在無暇做功,僅做此八法,或者在工作勞累之時,或者在睡覺前後,亦可收到養生益智、祛疾延年之神效。  

(二)回陽功   

中華道家回陽功,用在初步築基階段。靜坐之中,或睡眠醒起之時,出現無欲陽舉的現象,可用回陽功將其收回,以免散失。如是有了濁念而出現興陽,則屬於濁水源,縱使收回,亦難以保守。  

回陽之法,道家傳有十六字訣。其訣為:“一吸便提,息息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具體做法是:陽生之時,先是吸炁,至會陰穴,然後以微意提攝之,隨息歸入下丹田(即臍);同時咽下津液一口,即為水火相見。此法可連用數度,直至陽回而止,然後再以文火溫養丹田,謂之封固。   (三)睡功法   

中華道家秘傳睡功法訣,筆者整理為:“東首而寢,側身而眠。如犬之屈,若龍之盤。一手屈肱枕頭,一手直摩臍眼。一隻腳伸,一隻腳綣。神不外馳,炁自安然。收神下藏丹田,神炁和合成丹。”   此訣大意是說:頭靠東方而臥(東方為太陽出升之地,乃是生炁之所),側著身體而眠。好象犬之屈身而睡(道諺日:學道不學道,學個狗睡覺),又似龍之盤曲環繞。一手屈臂而枕頭,一手直撫於臍眼(丹田)。一隻腳伸展(左手屈則右腳伸,右手屈則左腳伸),一隻腳綣回(左手伸則右腳綣,右手伸則左腳綣)。神意不可馳逐於外物,炁機自然安定和平。收斂心神含藏于下丹田之中,神與炁自然和合凝聚,結成內丹。  

睡功起始,應當先睡心(先收心養靜),後睡眼(後閉目入睡)。致虛之極,守靜之篤。神炁自然歸根,入于丹田之內;呼吸自然綿綿,歸於元海之中。此時不必有心調息,而呼吸自會安定;不必用意伏炁,而炁機自然降伏。臨醒之時,應當先醒眼(先睜開眼睛),後醒心(後心生知覺)。然後慢慢輾轉身軀,方可起臥。睡功做到好處,自可入於大靜,一念不生,心同虛空。其後如果能夠放下身心,靜定一場,還會出現其他良好效驗,妙不可言。  

以上道家睡功的法訣,不是一般的小法小術可以比擬,乃是主靜立極的上乘大道。當初陳希夷(陳摶)祖師留其肉身于西嶽華山,蔣青霞真人脫質升舉于王屋山,都是修習睡功得道的古代仙真。   又,上古時代道家傳有“宴息法”:每當夜晚之時,耳無所聞,目無所視,口無所言,心無所住,息無所促,形無所動。只留一點元神元炁,相依相偎,如同爐中一點火種相似,綿綿不絕,若有若無。久久純熟,自可達到“神滿不思睡”的境地。所謂妨礙修煉之“睡魔”,亦不知不覺而自動消失。  

陳摶老祖傳有睡功秘訣三十二字,名日“蟄龍法”。其決日:“龍歸元海,陽潛于陰。人日蟄龍,我卻蟄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雲上臥,世無知音。”呂純陽祖師曾為之題詩雲:“高枕終南萬慮空,睡仙常臥白雲中。夢魂暗入陰陽竅,呼吸潛施造化功。真訣誰知藏混沌,道人先要學癡聾。華山處士留眠法,今與倡明醒眾公。”修習道家睡功的同志們,當由此參悟之。  

站樁法   

站樁一道,流傳已久。在我國最古老的醫學文獻《黃帝內經》中,就有“獨立守神,肌肉若一”的描述,說明早在遠古時代即已出現。另據《金蓮正宗記》卷四記載:道教祖師“全真七子”之一的王玉陽,為了修煉大道,“偏翹一足,獨立者九年,東臨大海,未嘗昏睡,人呼為‘鐵腳先生’。丘祖贊之曰:‘九夏迎陽立,三冬抱雪眠。’如此煉形九年,而入於大妙。”於此可見,站樁也是道家修煉的一種方式。  

這裏把內家拳的一種站樁修煉法——混元樁,介紹於此,以供志心修為者習之。  站樁之前,須做好全身放鬆的一些準備工作。不可穿太緊的衣服,腰帶要松一松。不宜穿高跟鞋,鞋帶也不可系得太緊。這樣才有利於血脈的流通,保證煉功的效果。   

首先兩腳開立,與肩同寬,雙膝微屈,臀部後坐,雙手自然下垂,放於體側,目視前方,似看非看,頭直項豎,身形中正,呼吸自然,全身放鬆。如此站立片刻,凝神定意,排除雜念。  

然後兩手抬至胸前,抱起撐圓,五指張開,十指相對,手心向內,似抱兩球,呈臂半圓、腋半虛的姿勢,手掌距胸約八寸,兩手相距一尺左右,松肩橫肘,小腹微圓。頭頂如繩吊系,以振奮精神;兩目微睜,目視前方,以蓄養精力;肩部稍往後張,使心胸開闊,有利於增加肺活量和精神的舒放;全身放鬆,有利於周身氣血通暢運行。  

如此站立,少則幾秒鐘,多至一分鐘,即會感覺四肢全身,有麻、熱、脹、沉等不同程度的感覺,說明氣血已達身體之梢部,是氣行全身的標誌。  

收功時,慢慢伸直兩腿,緩緩放下雙手,就會感到雙手更加發沉發脹。如此原地休息一會兒,待全身的酸脹反應消失之後,全身輕鬆,再散散步即可。  

王薌齋先生述及站樁時說:“習時須首先將全身之間架,配備安排妥當,內清虛而外脫化,松和自然,頭直、目正、身端、項豎、神莊、力均、氣息平靜、意念放大、發挺腰松,周身關節似有微屈之意,掃除萬慮,默對長空,內念不外遊,外緣不內侵,以神光朗照顛頂,虛靈獨存,渾身毛髮有長伸直豎之勢,周身內外,舒適挺拔。自覺如雲端寶樹,上有繩吊系,下有木支撐,其悠揚相依之神情,喻曰空氣浴殊近相似也。然後再體會自身肌肉細胞動盪之情態。鍛煉有得,自然為正常運動。夫所謂正常者,即合乎改造生理之要道,能使貧血者,可以增血;血壓高者,能使其下降而達于正常。蓋因無論如何運動,都不可使心臟跳動失於常態。然在精神方面,須視此身如大冶洪爐,夫物不在陶溶中。但須覺察各項細胞為自然同時工作,不得有絲毫勉強,更不許有幻象。如依上述之鍛煉,則身體之筋肉不煉而自煉,神經不養而自養,周身舒暢,氣質亦隨之而逐漸變化。其本能之自然力,由內而外,自不難漸漸發達。然切記身心切不可用力,否則稍有注意便失松和,不松則氣滯而力板,意停而神斷,全體皆非矣。……只要呼吸一失常態,或橫膈膜略一發緊,便是錯處,願學者宜慎行之,萬勿忽視。”   

開始站樁,由於兩臂抬起的不適應,會出現“假疲勞”的現象,即肩酸、臂脹、腿抖、身晃等感覺。須知這是正常現象,是樁功必經的一個階段。一般來說,堅持天天站樁,十天左右即可自動消失。這時再站,不僅不覺其累,反而有舒適之感,站完之後精力旺盛,猶如睡足覺早晨剛起床一樣。此時方才進入站樁正軌,說明體質已明顯增強。從此興趣倍增,接著站下去,就能夠進入“忘我”狀態,如《清靜經》所言:“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如此則可使身心得到極大休歇,身不煉而自煉,性不養而自養,宿疾不治而愈,生活充滿信心。王先傑老師說:“久煉此功,可收到精神充沛、氣貫周身和力量渾厚之效,這就是所謂神元、氣元、力元的混元之體,所以此樁法名為混元樁。”   

站樁時,可安排于早晚,白天有暇也可以站,一般每次保持在半個小時以內為好。開始不適應,可站五分鐘至十幾分鐘,待“假疲勞”的階段過去之後,增加為十幾分鐘至半個小時,堅持下去,即可達到去病健身、養性延命之效。  

站樁功法簡便易行,費時少而收效大,有病去病,無病強體,沒有副作用,更不會出現偏差。實踐證明,站樁對於慢性風濕或類風濕關節炎、筋骨疼痛、四肢麻木、頭暈目眩、慢性氣管炎、慢性腸胃炎、慢性肝炎、半身不遂、腦血栓、高血壓、心臟病、神經衰弱、頭痛、失眠、多夢、癌腫瘤、骨質增生、腰肌勞損等等疾患,都有明顯療效。要在學者堅持站樁鍛煉,久則自知,非站無以得之。呂祖《指玄篇》曰:“此事本然無大巧,只爭逐日用功多。”   

站樁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站樁時閉眼,容易站不穩。要雙目微睜,目視前方,這樣不僅可以去昏沉,亦可療目疾。   

2、當腿部肌肉顫動或身體發生搖擺時,注意控制,以免前傾後倒,影響煉功效果。   

3、站樁前不宜飲酒,飲酒後不宜站樁。   

4、飯飽之後,休息半個小時,才可站樁。空腹亦不可站樁。   

5、大悲、大怒、情緒波動之時,不宜站樁。   

6、過度疲勞不宜站樁。   

7、女子月經期間,如有不適反應,不宜站樁。   

8、失眠者上床前站一會,可以睡個好覺,但時間不可太長,否則引起興奮,更加難以入睡。   

站樁之道,不加任何意守,不講丹田呼吸,不論時間方位,不拘場地。因此不同於一般的氣功,倒很符合中華道家“清靜無為,抱元守中”的修養功夫。《太上赤文古洞經》曰:“有動之動,出於無動;有為之為,出於無為。”《陰符經》曰:“自然之道靜。”站樁遵循自然之道,使人的身心在靜中自然得到調養。久而久之,就能體會到《莊子》所言“形全精複,與天為一”的“大妙”境界,就會明白站樁是合乎大道的。篤好修為之士,或可由此悟出道中三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