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是感知的投射;意識,是願望的延續。
記憶,是體驗在相續;概念,是凝固的覺受。
思維,是感受之迷離;命運,是因果在回憶。
你我都在,心靈沉睡的夢境之中。
因對夢中,遭遇境界的體驗,細緻分析的概念,固化了夢中境界。
你我深陷夢境中,徹底遺忘了做夢的人。
被具體,真實,細緻的種種生存境界,封閉在密不透風的,輪回往復的心靈迷夢之中。
你真的活著嗎?問問自己,你是真的活著嗎?
你摸摸你的身體,看看你的樣子,回憶你的思維,體驗你的感受,感知你的情緒。
“你”,如此真實存在的“自己”,如何不是活著的?
可是,你所“認知,感受,記憶,觸摸,體驗,理解”到的自己。
何時何地,有一個不變的“主體”永恆存在過?
你的身體由細胞構成,細胞分分秒秒在新陳代謝,生滅不停的身體中,何曾有永恆的“你”?
你的意識由記憶分別,記憶由概念層層疊疊形成,疊加組合的意識中,何曾有不變的“你”?
你的感受由體驗累計,體驗是心靈覺受逐漸固化,固化覺受的體驗中,何曾有原始的“你”?
由身體,頭腦,感受,體驗,認知,組合而成的“自我”中。
真真切切,確確實實,並沒有一個“自己”真實存在,永恆不變。
那麼,這個虛構而成的“你”,由虛構所認識到的“世界”,怎麼可能真實?怎麼可能是真實的存在?
所謂的真實,不過是“自我”的,自以為是而已。
你不信嗎?
在你心事重重,深陷於某個情愫之中,無法自拔時。
你全身心陷入自己內心的困擾,此刻,外界的世界對於你,是“若有若無”的。
說有世界吧,可是各種現象,對於心無旁騖的你而言,確實是視而不見。
說沒有吧,世界各種現象,似乎依舊客觀存在。
而這種客觀與存在,只是感知中“記憶”在波動。
或者說,客觀世界,是你感知中的記憶在重播。
若感知熄滅,則頭腦熄滅,若頭腦熄滅,則名相熄滅。
物質現象,將不再構成世界;現像是因緣聚合,由心靈妄想,賦予了現象於“世界”的名稱。
而失去了感知,失去了頭腦,失去了記憶,失去了“你”的心靈,並未死去並未消失。
而是前所未有的“清醒”,猶如睡夢之中蘇醒的時候,你沒有“自己”,卻不再被自己所“沉醉”。
原來“自我”,只是心靈被宿業,所“記憶”。
清醒之心,在覺知中蘇醒,那不掛記憶的自由,是本來圓滿光明。
你觀察過嬰幼兒嗎?
你看一兩歲的寶貝,在他遭遇不開心的事情時,他本能的會號啕大哭。
哭泣是他意願的表達,他內心對於哭泣,並沒有明確的理解,並不確定哭泣就代表著悲傷。
哭泣,對於孩子而言,就是一種語言,用來表達內心願望,未達成的不滿。
哭泣,是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後,情緒表達的一種方法,孩子的哭泣與成人的語言,性質是一樣的。
僅僅是心願的表達工具。
在嬰幼兒,遭遇某種不快樂的條件時,頭腦意識調動心靈曾經的體驗記憶。
形成了“應該”哭泣的表達願望,於是孩子用哭鬧來宣洩心靈的情感,用以撫慰內心體驗的欠缺。
你仔細地、認真地、深入地,觀察這些寶貝天使們。
你會發現,在孩子頭腦中,對“概念”的記憶很短暫。
他因為某件事情而哭鬧時,在號啕大哭十分鐘之後,孩子已經想不起來,自己為什麼要哭泣。
是因為什麼事情而哭泣,孩子對於原因“概念”,早已遺忘了,可是哭泣依舊在繼續。
這是為何?為什麼人類,會無緣無故地哭泣?
為什麼生活中,會有大量抑鬱症、焦慮症、失眠患者?
他們毫無理由地、沒有外因地、不自願不自覺地,被精神煎熬所活著。
是因為,哭泣或者歡樂,悲傷或者欣喜,積極或者消極,人生的種種情緒狀態。
是心靈深層體驗中,覺知由長久形成的習氣所捆縛,以情緒來表達迷茫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