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遇見你的第一眼

我就被你深深的迷戀

寒冷的風也感覺到溫暖

我的世界又回到春天

都是緣分讓我們遇見

你的溫柔留在我指尖

我要輕輕的撫摸你的臉

就讓愛情把那幸福裝滿

我們許下一起到老的誓言

把承諾永遠記在彼此心間

就算星移鬥轉海枯石爛

這份情也不會改變

無論是苦心找尋,還是途中偶遇,那些美好的人與事,都要倍加珍惜,別奢望下一站還有原樣的風景,錯過的東西或許就是無期。有緣無份是一種託辭,只因我們還不夠努力;敗事在天亦是一種慰藉,就算完敗也不言放棄。放下了別落淚,轉身了莫回首,把苦痛埋心底,讓往事吹風裏。

 

煙花落處,沒有悲涼,沒有憂傷,只因手心緊握著你留下的餘香,一世塵緣,淡不去的過往,只因你在我心上,那深深淺淺的流韻,粘滿相思,在流年裏呢喃著不變的山高水長,斷橋處,總有那一曲清音,在時光裏低吟淺唱,散不去的馨香,在隔世的風塵中綻放著沁肺的芬芳。

我們的小窩,不用很大,充滿笑聲,溫馨就好。我們的存款,不用很多,父母老了,我們負擔得起就好。

老公,不用很帥,風雨一生,足夠的包容和擔當就好。孩子,不用很優秀,平安長大,懂得如何做人就好。

生活,不求一帆風順,磕磕絆絆,我們能共同面對就好。工資,不求多高,偶爾出遊,偶爾慶祝,夠開銷就好。

如果你一生氣,對方就立刻聽你的,那是怕你,怕是因為愛。如果你一發嗲,對方就立刻聽你的,那是寵你,寵也是因為愛。如果你一難過,對方就立刻聽你的,那是疼你,疼也是因為愛。但如果不管你做什麼他都不願讓步,那愛究竟在哪?對你好有三個標誌,要麼怕你,要麼寵你, 要麼疼你。

人生有太多得不到的美好;命運有太多想不到的結局。沒有誰的生活一成不變,沒有誰的人生年年如一。所有的歷練,總會迎來一次成長的跨越;所有的堅持,總會看到一片閃光的色彩。

 

問世間情為何物

古人雲:直教人生死相許

佛曰:視若無物

魔道:不可方物

我說:不過一物降一物

總以為我們前世有約,我從花開盼到花落。

不知是不是時光的馬老了,再也馱不動誓言。

相思的愁依然緊鎖眉間,卻再也見不到你笑臉。

你在繁華的世界,從不寂寞。

我在無情的人間,期待你出現。

溫柔的誓言依然纏綿在耳邊,心碎的感覺你卻看不見。

淚水感動不了秋天,冬依舊會出現。

冰能封住河流,卻封不了我熱血沸騰的心田。

我依舊在千年樹下許願,既使……再等千年!


【睡前思考一段話】

有人說,人生是一場旅行,不可能與任何人永遠相伴。有多少人半路就離去,有多少人中途就轉移。總以為來日方長,卻忘記世事無常。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已經失去的,而是正在擁有的。平淡的相守常常最安慰;簡單的擁有往往最可貴。珍惜便會發現真心;懂得才會覺得值得。生命中的每一次緣分都應該被珍重,生活中的每一次別離都應該被祝福。每一個珍惜在乎你的人,每一個對你坦誠以待的人,都值得你去回報十分,對於那些不在乎你的人,你只能說一句,我懂得珍惜,也捨得放手。當一份緣分擺在你面前時,你努力爭取過,不求人人將心比心,只求自己此生無悔。

歲月的風,吹紅了櫻桃,吹綠了芭蕉,年年歲歲。所幸,腳步一直向前;所幸,靈魂一直向著豐厚探索。人生到了下半場,真正的敵人只剩下自己了,戰勝了自己,荊棘終會開出明燦的花。

紅塵飄渺,幻若雲煙,不染的心境,便是靈魂棲居的水雲間。半城風月,一世癡纏,心之所向,我的樓蘭……

 

落花微雨,蕩滌塵埃,細雨敲打窗櫺,敲醒了我久違的思緒。風起時邂逅一場雨,落雨時讀懂一朵花,雨聲和著那心弦,絲絲入扣。雨,淋濕了衣衫,也濕了我的心……猶記得初見,忐忑、美妙,江南煙雨,魂牽夢縈。邂逅江南的你我,多少次,行走在悠遠的雨巷,難忘那丁香般幽怨的女子,撐傘走過,淺笑嫣然,望著你,與我在煙雨中默默對視,低語輕喃,伴隨一曲高山流水的靈動,吟唱著一闕莫失莫忘詞詠。

 

寂靜的夜,淡淡的月色灑落窗臺,手捧清茗,靜默無言。紅塵多少事,欲語淚先流,煙花散盡,惟心溫熱。

一個人總要到了一定年齡,才能恍然醒悟許多東西,才能比較清楚明白活著的意義。人生就像一首詩,當我們年輕的時候,往往讀不懂它,而當我們讀懂它的時候,早已不再年輕。紅塵來去一場夢,醒來已是中年。比起青澀年輕,似乎更喜歡現在的自己,縱然芳華漸逝。能打敗人的,從來不是年齡,而是過早地放棄成長放棄追索最真實的內心。

上帝給了我們一顆靈動的心,是想要我們能夠柔軟和溫情地活過一回,而不是無知無覺地白白走一遭,你總要學著仰望星空,總要學會欣賞夕陽,總要和喜歡的人,一起走過山長水闊,去敬畏生命,去領略愛的真義。

輪回臺上,她淒涼一笑,“這一世,我們互不信任,彼此傷害太深,愛到最後傷痕累累。不過,若有下一世我依舊愛你,即便是遍體鱗傷。”她縱身跳下輪回台的那一刻,他的心碎了。他拉住她,“一起吧,下一世我可不想做你弟弟。”這一次,她會心的笑了。奈何橋上,他們相視一笑,喝下了孟婆湯。若真有緣,下一世便愛到地老天荒。。。

回首經年,梳理過往,已對世事滄桑有所領悟,世間一切如過眼雲煙。一切塵念,源於心;一念放下,刹那盛開。置身于繁華之中,無論是身前的車水馬龍,還是身後的雲淡風輕,都要從容相看,不讓得失囚困於心。活一場淡泊寧靜,用一份榮辱不驚的淡定,笑看花開花落。生命只是一場路過,無論過程多麼繁雜,總有一天殊途同歸。

臆瀲那九天之上的瓊露,散落在這紅塵間,也唯獨對你鍾愛不已。

天還淡淡地,霞光卻踏然而至,透過那婆娑繁葉的間隙,撒下斑斕地影。

那清晨地霧還未散去,如約而至的我,行走在那幽靜的小道,一步,一步,越來越近,卻感覺越來越遠,相隔天淵般。

我不敢太快,太快,縱然我迫切地相見你。

但我不能打擾那沉睡中的你,我依戀的你。

你如那九天上的仙女,如那山間的花魁,如那深海中的珠女。

世間,美的只有你,其他都已黯然失色。

我不知何時你能回頭?

千古流年,我靜靜待你歸來……。 

 

千杯酒,千滴淚,千古情仇千般醉

毅在人生

一杯酒,一滴淚,悠悠相思,情難墜,過往浮雲,都言化憔悴。淚惹紅塵酒不醉,悠哉悠哉,情難為最。

二杯酒,二滴淚,悠悠情思,愛無悔,天涯相隨,常伴風雨搖綴。夢裏紅塵終不歸,悠哉悠哉,情愛最美。

三杯酒,三滴淚,悠悠苦思,人憔悴,夜月憐憫,只言獨孤無奈。古往紅塵俠侶來,悠哉悠哉,執劍嫵媚。

四杯酒,四滴淚,悠悠深思,心悲催,夕陽西下,斷腸人兒在何方?青衣眉黛花芳菲,悠哉悠哉,君卿我慰。

五杯酒,五滴淚,悠悠沉思,花容毀,鳳來飛舞,為君不見落花淚。素筆箋頁描春眉,悠哉悠哉,月下花蕊。

六杯酒,六滴淚,癡情兒女,心腸累,流水無情,落花隨意無尋覓。桃花庵下桃花塢,悠哉悠哉,何處見桃仙。

七杯酒,七滴淚,多情自古,空餘恨,翩遷公子,輕搖摺扇面僕僕。酒醉千愁欲嬌羞,悠哉悠哉,實屬紅塵無奈。

八杯酒,八滴淚,柔情似水,蜜語流,醉臥西施,粉黛凝脂仙人醉。何言凡人畫骨柔,悠哉悠哉,嬌豔明媚。

九杯酒,九滴淚,鶯燕早飛,痕留跡,依樓畫月,銀紗流瀉月光裴。婆娑起舞弄清揮,悠哉悠哉,清淺如夢。

十杯酒,十滴淚,惆悵難為,鏡中景,照鏡著裝,風塵忘及莫傷悲。人如黃花面容催,悠哉悠哉,情難為誰。

百杯酒,百滴淚,欲問何人,經不在,對月獨飲,空留餘下人心碎。月色嬌美花香醉,悠哉悠哉,酒不醉人醉。

千杯酒,千滴淚,愛恨情仇,誰道來,一壺濁酒,暢飲情愁千古緣。無人知曉情何來,悠哉悠哉,難解奇緣。

 

心疼,是愛情的最高境界。

感同身受,是一種很難的心態,除非他真的愛了,才能對有關於你的事情,各種關心和體恤。

一個男人是不是真的愛你,就看他心疼你的程度。偶爾一次的疼愛,或許不能代表什麼,經常性的寵愛和心疼,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在這個世上,沒人那麼大公無私,更沒人願意像父母一樣承擔你的保護職責,那願意做這些事情的男人,不是能量太多無處安放,而是對你有情意,希望用自己的有限能力給你一點點溫暖和體貼,或許他不是最好的選擇,但一定是最愛你的人。

夏天的光線如此亮烈,如同我寄情於此,讓你恰如其分的懂我。那是掩於年月深處的修辭,坐等襯得起的詞句。把時間荒廢在值得荒廢的事情裏。人世是可以混沌的,而我願內心幽深卻清澈。你看向我,只一眼即是底色。你容我任性,容我恣肆,容我在你的世界,心無掛礙的愛與自由,動容。一意一心的執守裏,或許有一種近似愛情的東西存在。一種心甘,心甘情願感染你的氣息,一種刷新,一生愛你千百回,就像每個晚上,點起燈盞。看慣了人間的殘忍,無信無義,也收藏了你給的溫暖。只有不斷的想起這些純粹而勇敢的愛,才不懷疑人生太短。你飽含深情,我覆蓋,貼近,更近。

 

月朦朧,雨淋漓,似訴卻吟……花半開,酒淺醉,是是又非……恍如昨,恍如前世,旖旎三尺弦,撥亂…撥亂…,又慢撚癡,恨,怨……千古悱惻纏綿,纖纖五指間………

情也空,意也空,萬樹飛花催淚濃,相思點點融。憐也匆,恨也匆,虛幻如煙逝水中。何須求夢同?

 

我不問,你不說,這就是距離;我問了,你不說,這就是隔閡;我問了,你說了,這就是信任;你不說,我不問,這就是默契;我不問,你說了,這就是依賴。。。

清茶一杯代美酒 獻給遠方好朋友 此香不比鮮花濃 卻是真情出我手 願你時時都平安 幸福美滿無憂愁 好運吉祥伴你走 健康快樂到永久!

 

一壺老酒醉雪月,無數溫良話平庸。諸事不爭,淡而生味。這人間,來過便好。

 

只有打開身體中的這“九大竅”,才能吸收到宇宙能量,並把體內濁氣排出去!

01

修道的人開發人身上的竅門、竅點,相當於安裝了“信號放大器”,不但能接受到天的“生氣”、地的“地氣”,還能接受人的“人氣”。修道必定要學會“開竅”。全部修道不過就是修一個“靜”字,心靜意靜。但修靜的方法是什麼?靜修的方法就是開竅,就是學會開竅。但是“開竅”這件事,古人叫“千聖不傳”。真要修道,必先開竅。開竅一定要“用訣”,這個訣是秘訣,一般人他是不傳的,叫“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 ”。

古人說“給我十兩金,不傳一口意”啊。訣是一種用“意”的方法,他為什麼不傳呢?因為他要傳給有德者。那修道怎麼辦呢?要開竅,得懂得秘訣啊。其實訣大多只有幾個字,非常簡單。大道至簡,非常容易,上手容易堅持難,秘訣本身一點都不秘。人身上有無數接受宇宙自然“生氣”的地方,也有接受社會生靈“人氣 ”的地方。比如,凡是骨頭連接的地方,都能接受天的“生氣”,也就是關節都能接天的“生氣”。簡單吧?簡單——這就是一句秘訣。 

大家要特別注意,修道常用的竅位,它和經絡學上的穴位是不一樣的。如果一樣的話,也就沒有“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的說法了,大家根據書本練習不就得了?不行,看書修道是不會成功的。所以二者有相當大的差別,不要搞錯了。穴位是人體經絡裏面的小發電站,人身體的穴位相當於生物發電站,這些生物電在穴位裏產生然後沿著經絡運行,影響人體生化反應的方方面面。它有一定運行週期,大約每晝夜運行五十二圈。

所以中醫裏用電的良導體——金屬的針來針灸,道理就在這裏。修道要開的竅,則多半與人體產生激素的腺體有關。大體上,我們修道常用的有九個竅,這九竅可不是穴位,它們大都跟人體裏的激素,以及激素所在的腺體有關。比如,這裏四個竅,集中在腦袋上,這主要是接天的“生氣”的。這四個竅:一個是“頂竅”;然後是“意竅”,又叫“上丹田”;第三個叫“玉枕竅”,又叫“神竅”——注意啊,可不是玉枕穴;還有一個呢,叫總竅,是非常重要的竅,也叫“泥丸”。

這個就是有些道書上說的“泥丸宮”,實際上是人的腦垂體,統管我們的內分泌,可以自動調整我們身體的各項功能。就人體激素分泌而言,它相當於中樞,它就像花生米這麼大,但作用很大,所以這個又叫“總竅”。  

 

修行人抱著“這種想法”修煉,一定會“走火入魔”!

01

有人認為禪修、靜坐會走火入魔,因此主張不可學禪、靜坐,然事實並非如此;走火入魔多是因為誤隨邪知邪見者為師,或觀念、方法錯誤所致。這類人往往抱著“強烈的念頭”來打坐練功,如有的為了追求氣通周天,有的追求特異功能,有的是為了成仙成道等等。若能瞭解何謂“走火”、“入魔”,即能破疑生信,不致對禪修、靜坐產生誤解而心生恐懼。

走火”屬於生理上產生的問題,此系因修煉“安爐煉丹” 的方法所引起。即是意守丹田,將意識集中于丹田處,此處因而發燒、發熱,猶如火種,稱之為“火”;再用意識引導此火,打通任督二脈,乃至於轉小周天、大周天若心情過於急躁,或方法拿捏不穩,就會氣血逆流,導致微細神經受損,甚至引發嘔血或半身不遂,嚴重者因此死亡。而道法靜坐不修此種法門,所以不可能產生 “走火”的問題。

02

入魔”屬於心理上產生的問題。此乃由於心有所求,希望諸神明予以加持;長此以往,幻境現前,例如夢見神明指示種種吉凶禍褔之事。起初可能有些感應,慢慢地感應不復靈驗,失眠、頭痛隨之而至,此時心生恐懼,以為招感魔障,即用種種方法降伏;不知此諸境界,乃自己心識所變現之幻象,日益執著,而導致精神失常,此即所謂的“入魔”。

瞭解“走火”與“入魔”之後,即知其與禪修、靜坐無任何關連,故勿須心生疑懼。只要依據正確的觀念、方法禪修靜坐,不僅不會走火入魔,更能啟發本具之智慧,契證生命之實相。

大師論道,道可道,說的是什麼“道”?

道教源於中國最早的歷史,可算是伏羲,有伏羲姊妹治人煙的佳話流傳。

伏羲先祖仰觀天法地,始畫八卦以通神明,定乾南坤北。經過兩千餘年,出現了春秋戰國時代的老子、孔子。諸子百家都講道,以道的理論作基礎的道風已普遍形成。老子講道是以《道德經》為基礎,孔子講道是以《大學》《中庸》為基礎,儒家講的道天地之內的道理,而道教講的道既包含天地之內,同時更涉及到超越天地有形的範疇。

《道德經》對“道”的闡述,分為三乘道理來講:

第一句話“道,可道,非常道。”這是道德經的第一句話。

老子講大道是“無名,天地之始。”這是他自己對“道”的闡述。

第二句話“名,可名,非常名”,這是闡述“道可道,非常道”的。中國有文化以來因形定名。沒有形象的道是無法闡述出來的,他借用名、形來闡述道。第一個名是沒有安在任何條件的名上,稱為無名。

第三句話“無名,天地之始”解釋的就是第一個道。這個道生於天地之前,這個道比孔子講儒學還要高一乘。

又曰:“有物渾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這是老子自作自解第一個“道”字。

經中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這也是在解釋第一個“道”字。

第二、“名,可名”是指定,指定的這是一個水瓶,是可名的水瓶;再指一個茶杯,這是可名的茶杯;再指定這是一張桌子,而這是可名的桌子。它卻不能代表水瓶也不能代表茶杯,這就表明了可名的實際內含意義。可道,天地寒來暑往,日月東升西降,一年春夏秋冬,運行哺養萬物生成,講的就是可道。可道之物,必然有可名之稱。

第三、“有名,萬物之母”,指天地有名了,是萬物的母親。天有陽光雨露,地有栽養萬物,因為有了名即有了萬物,那麼這有名就是萬物的母親。由此,也就解決了道從無極開始、生化天地萬物的基本問題了,也就成就了道家完整的宇宙生成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