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陽初動,萬萬不可即行周天,究其何時搬運:譬如晦日為日月合璧,月受日光,次月初三日始現娥眉於庚,此時藥苗尚嫩,不可以用,正所謂「潛龍勿用」也。至初八日,「陽光」已半,在人身正當沐浴。至十五日月光已滿,陽氣十足,正采藥之時也。「二候采牟」者正此候也。越一日,謂之藥老,不可取也。此即《悟真篇》所雲:「藥遇癸時須急采,金逢望遠不堪嘗」之義。

真種產時,自有一番景象,如耳後生風、虛室生白、丹田發暖、光透簾幃、外腎勃舉,皆是此中消息。至此,我以法攝歸玄關,此武火也,少時機息,寂然而照,以待火發之機,吾之元神與之同行同止,而以「吸機」緩緩吹之,使之上升。但用「吸機」時稍加之意,「吸機」時丹田中息向下,而先天氣受其逼自尾閭上升,此也武火也。行至中間火熾,故有息火沐浴(卯沐浴)之事,然而息火者,非神離氣也,不過不用吸力耳,意也止引。片刻,有機複動,我複風吹火逼,迨升至絕頂,緩緩而下,此時當用「呼機」,「吸機」大可不用,及降至中間,稍為休息(酉沐浴),而後方降入玄竅,又歸根矣。然升用「吸機」呼任其自然,呼也為沐浴。降(退陰符)用「呼機」時,吸任其自然,吸也為沐浴。周天火候有文火、有武火,亦有沐浴。

火起於真種入爐之後,陽火發生之時(子時起火者此也)。起火于虛危穴之間,由此切切催之,款款運之。順其生髮之機,以神而引,以息而吹,火受神息引吹,自然上升,有上行之機,則引上行,有定靜之機,則聽其定靜。總是動而後引,靜而後定,才合自然之道。「午退陰符」也順其降機而行。要者,不論進火,還是退符,元神仍凝玄關,稍分其神,以引升降之陽火、陰符。

行畢一周,藥歸本穴,複又靜矣,此時我仍靜觀寂照,俟其再動,動而複行搬運。終至藥無可采而止火。止火者,不行周天。但此時自有其景,即陽光三現,止火景也。若再行火必有傷丹之虞。至此精盡化為氣,火足丹成,馬陰藏相,正宜溫養。又有七日天機生焉,可采大藥。(七日者,非定時也,此要看功夫純與不純)

服食過關

止火之後,漏盡已證,內丹已成,當靜觀溫照。不靜觀則大藥不生,不溫照,則藥不出爐,故靜觀溫照為采大藥至要之訣。

大藥既已出爐,上沖下撞勢不可擋,故有兩腎湯煎、耳後生風、鼻搐身湧之效,此時更有一道白光自下丹田上至明堂。大藥過關,古有五龍捧聖之喻,五即土數,龍即真意,聖即大藥,概以真意而采之,捧過三關九竅,九竅者,每關有三竅,三關共九竅。到乾頂而降下中田,正所謂:「乾坤交媾罷,一點落黃庭。」從此守中、下二田為一,只以中田為主,行養胎之功可也。

詳其運作,但以一意靜守,俟其動而後引,自然衝開尾閭,升至夾脊、玉枕,以至降及印堂等處其機不動,須待其機自動,動而引,一一通過,下重樓,點化陰質,時以中、下田化一境界,作十月溫養之基。唯過關時,上而鼻孔(上鵲橋防危險處),下而穀道(下鵲橋防危險處),均極危險。藥至尾閭不通而欲從谷道出時,即用「緊撮穀道內中提」之訣,或用饅頭狀的木器抵之。藥至印堂時,則用夾鼻牽牛之法(用木夾夾住鼻孔),脫過此險,大藥過關時也須以神主宰於中,以意引藥上升。丹經所謂:「兩相知之微意」。更須六根(眼耳鼻舌身心)緊閉,使無外馳之患。

大周天乃無為之天,小周天乃有為之天,此所以有大小之異也。(概用息與不用息之別也)

十月沐浴

大藥入中宮以後,仍以寂照為主,但此時之寂照,必寂而照,照而寂,不寂不照,不照不寂。寂照至極處,自有天然之火候,自然之運動,不須神馭,不須息吹。如天地之氣,自行運而不息也。唯寂照時,神雖居中田,而必合下田,化一虛空境界,始成一大圓鏡矣。若僅滯于中田,則二氣不能隨時發生,涵養我之元神,亦不合玄妙天機。故服食後,胎神大定,失於寂照,則二氣不暢旺,二氣不暢旺,則不能資養元神,是以寂照為養胎之本。

如此寂照,一日有一日之功效,直至十月胎圓,陽神已足,智慧叢生,六通俱見,一鏡獨明。哈哈!「有人問我修行事,遙指天邊月一輪」,正此時也。唯大智若愚,慧而不用,否則壞其圓明。

古仙曰:「一年沐浴防危險。」危險者恐沐浴有所失宜,寂照恐有疏漏,沐浴失宜則氣息難盡滅;寂照疏漏,則昏沉不能盡絕。如此則元神不可脫胎矣。

脫胎出神

神全胎圓,即可脫胎,將陽神遷至泥丸,上、中、下三田化一虛空境界。只寂照之功稍偏于上田。以泥丸為存養之所,既至六藥紛飛,便可出神。出神之功,必須由近而遠,隨出隨收,由暫及久。出則存神輪(修行至此,自有神光照頂)中,入則存神上田。又須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空無所空,始為真空。初出神,僅二三步即可收回,一定七日,而後再出,出而稍為遲留,即須收回,再定七日再出。以後一定十四日一出,或二十一日一出,或四十九日一出,或九十八日一出,定日愈久愈妙。期間在外時間漸漸加長,路程亦由近至遠,三年後,慧力乃定,神也堅固。三年乳哺之功畢矣。此時變化莫測,神通廣大。但尚有九年面壁之功。亦有于斯時出遊人間,大行功德後再行九年面壁之功者。

煉神還虛

三年乳哺,存寂照之功,還虛者寂無可寂,照無可照。太虛即我,我即太虛,尤不可我之外存一太虛,仍歸於未生之前,無相無形之境,只昭昭一靈耳。

至此,才謂功果圓滿,位列仙班,證無上妙道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