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大丈夫能伸能屈。”
一個人,伸展,證明的,是他的實力;能屈服,證明的,則是他的胸懷。
一個人如果只能享受榮光,卻承受不得恥辱,那麼,只能說明他的心理還不夠強大。
人生於世,不只有風光的時候,也會有落魄的時候。
真正厲害的人,風光的時候,不狂妄;落魄的時候,也不會強為、妄為。
低得下頭,保持低調
《道德經》中說:“不自是,故彰。”
就是說:“不自以為是,反而能夠彰明。”
有的人覺得,鶴立雞群是一件好事,其實也未必。
一隻鶴,在雞群中太過耀眼,那麼,他往往得到的,不是雞群的仰慕,反而是雞群的排擠。
如果為了那微不足道的“虛榮心”,去炫耀自己,那麼,就會得不償失了。
真正明智的“鶴”,會選擇“和光同塵”,讓自己看起來,似乎與雞群沒有什麼差別。
等到雞群發現了他是一隻鶴,主動去推崇他,那麼,這份推崇,相對來說,才是安全的。
有一句俗語,叫“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對於鶴來說,自誇的行為,反而是在自我貶損。唯有被動得到雞群的認可與欣賞,才是最大的榮光。
最後,他們即使得到了眾人的認可與欣賞,依然還會謙卑處世,平等待人。
所以,他們的榮光,不會失去。
低得下頭,潛龍勿用
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起來。”
時機到了,庸才可以成為英雄。
反之,如果時機不對,即使是“龍”,也只能“潛身於魚蝦之間”。
“太公垂釣于渭水,孔子厄于陳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力,而是時機不到。
一個人,如果明知時機不對,卻按捺不住自己急迫的心情,違背時機的去強為、妄為,那麼,輕則會白費力氣,重則會讓自己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真正厲害的人,一定是“見機行事”的人。
當他們發現時機不到,那麼,他們就會低下頭,默默積蓄自己的力量,耐心等待時機的到來。
待的時機到來,他們便會迅速出擊,把握住時機,乘風破浪。
所謂“潛龍勿用”,就是已經具備了飛騰之實力,只是東風還沒有到來。
此時保持靜默,便是對自己最大的保護。
低得下頭,不與愚者爭
《軍師聯盟》中,司馬懿說:“與愚蠢硬碰硬,拼個頭破血流,豈不更蠢?人這一生,難免與愚蠢為伍,要學會向它低頭。”
有的人,脾氣一上來,便“天不怕,地不怕”。這樣的人,已經失去了理智。
與之硬碰硬,不但不能體現自己的勇敢,反而體現了自己的愚昧。
有的人,本是“光腳”之人,很可能會無所顧忌。與這樣的人硬碰硬,吃虧的,也只能是自己。
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對於偏激之人,能夠低得下頭,忍得下一時之氣,選擇退一步,不但不是懦弱,反而是一份智慧、一份大度。
有人用“對牛彈琴”來嘲笑牛。
其實,真正應該嘲笑的,是那個“對牛彈琴”的人。
有的人,明明知道對方不可理喻,還非要用道理說服對方,結果讓自己生了一肚子氣,對方卻是一句話,也沒有聽進去。
這便是“對牛彈琴”了。
對於不可理喻之人,低下頭,保持沉默便好。何必去與之理論,做無用功呢?
真正厲害的人,不是“寧折不彎”,而是有心理韌性,能夠“雪壓枝頭低,雖低不著泥”,低得下頭。
正如韓信忍得下“胯下之辱”,才能有後來的建功立業。
一個人,只有低得下頭,才能抬得起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