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報刊熱衷於報導數百歲的老人、飛天遁地的劍仙、臨壇降詩的各路神仙。陳抱一、木道人等虛構人物風靡一時,兩個濟公臨壇後,登報相互謾駡,這情形也是十分有趣。清末民初,揚州出了兩位神仙,吉亮工與萬啟型,他們有文采、有地位、有擁躉。挖掘這類人的陳年往事,可以厘清思路,明辨是非,增加防範意識,免得被當代江湖術士所矇騙。當專家學者、徒子徒孫還在歌功頌德的時候,偶爾扒一扒陰暗面,也是蠻開心的。這類文章幾乎可以寫成一個系列,大有動搖老君家法、神仙根基的苗頭。
萬啟型,字雯軒,號式一子,江西豐城縣人。生於清同治十三年,即西元1874年,卒於民國九年,即西元1920年,享壽47歲。本文中的萬福來、萬文仙即是萬啟型。萬啟型是暴病而亡還是屍解脫身?陳抱一是福來獨見還是與鹽商共見?這撲倒在地是舊疾復發還是出神入定?是仙是凡?是癡是愚?
愚?
揚城某姓子,年二十。前曾從萬姓名文仙(雯軒)者學吐納術,雲可致長生。及萬以暴病亡,子仍不悟,謂為屍解。日從其黨徒研究萬所傳之口訣。其父母憂之,現將為訂姻於某氏,子執不可謂必欲奪吾志者當以身殉。某姓只此一子,然亦無如之何。左道惑人一至於此是眞社會之蠢也。(吳秉恬•1920年)
癡?
揚州有個沈少陽,那沈少陽的先生是萬福來,萬福來的先生是陳抱一。究竟陳抱一是仙是人,為鬼為狐,我們不得而知。如今萬福來已不在人間,所謂陳抱一的嫡派真傳已然絕跡。據講陳抱一是元代人物,這人活在世上已六百歲。與萬福來結有不解之緣。萬福來三世為官皆得抱一仙人化度,那焦山上有座陳公祠,便系萬先生出資替他蓋造的。那陳公抱一畫像便系福來親眼所見的真像。但常人肉眼不曾瞧見仙家。福來福慧雙修,實能與仙家接近。沈少陽做了仙家弟子,滿臉總是仙氣,渾身總是仙骨。一嘴的阿彌陀佛、救苦天尊。即佛即仙,即仙即佛。(《叢菊淚》•1931年)
凡?
順著石洞,簇新的建了三間殿宇,名叫陳公祠。這陳公祠與蘇公祠並排,提起他個大名,諸位必以為名高一世、譽著千秋了,卻又不然。這位先生名叫陳抱一,據講他是元末明初的。這人年齡在五六百歲,不知他何以與一位萬先生有緣。這萬先生名叫萬福來,曾在揚州做過甘泉縣令,又調任寶應縣縣令。做官的政聲到也無毀無譽。不過去官以後,這位陳抱一先生竟同伊結不解之緣。下手的功夫無非從靜坐來起。但是靜坐之法有雙膝並盤者名做如來禪,單盤左膝者名做文殊禪,單盤右膝者名做普賢禪。由坐禪漸至出定、入定。什麼叫做出定入定?便是盤坐功深,那靈魂離了軀殼是為出定。出定逛逛,複行回歸軀殼是為入定。萬福來這套工夫居然被他做得熟極而流,說入定伊便入定,說出定伊便出定。有次伊在富春茶社與一般道友品茶談話的工夫,忽然眼晴一閉,身子歪斜,一交跌地。一般茶客非常著慌,倒是與伊同來的幾位道友說是莫慌莫慌,快取一塊銅磬過來,包管沒事。請問茶社裏那有銅磬,找了半日隻好找出面銅盆,忙的鐺鐺鐺敲下幾響,果然萬先生一個哈欠,靈魂入定。原來福來平日做的工夫全由抱一先生暗中神授的。以淵源而論,福來對於抱一要算是嫡派嫡傳,其餘同參道友不能直接受抱一指導,惟有間接受福來宣傳。還有間接的間接,願做福來再傳弟子的。這種神秘學術玄之又玄,一言蔽之,我們不會坐禪,便也不會出定、入定。即然不會出定、入定,哪里會認識萬福來?又那會認識個陳抱一。如今陳抱一的祠堂已建設在焦山以上,遊客知與不知,一定是要問問陳抱一的歷史。(《叢菊淚》•1931年)
仙?
玄門的經典,求解固然不易,過來人卻更難尋。依照道家的說法,乃要看你是否有緣。筆者所知的第一個過來人,是清末揚州江都縣,最後一任的縣令萬啟型真人。
他原籍江西,飽學多才。民國建立的那年,還是初入中年。卸任後,寄居維揚,因懷才不遇,即隱於花天酒地之中,每日征歌逐酒,數年間,便弄得一身支離病骨,而朝不保夕了。
那時揚州鹽商中,有一巨賈,因家宅不靜,謂為狐仙作崇,驅之不去。最後經一位高人,轉請了一位隱于廬山的老道,三言兩語便把狐仙遣走。於是那位鹽商,自然地把老道當作神仙看待了。經過一再挽留,每日伴其遊山玩水,盡情款待。一日鹽商陪同老道于富春園中飲茶,恰好萬大令也在鄰桌品茗,為老道所見,便謂鹽商曰:此人病入膏肓,可使之立愈。鹽商大喜曰:彼乃本縣前任大令,為吾友也。言畢,便往邀萬同桌,並告其所以。萬聞之立即走來叩見。老道便命茶房取來一碗涼水,掏出一粒升藥,命萬服之。誰知服後,萬即僕倒於地。大約經過半小時,人始復蘇。就此病已憂然若矢,與前判若兩人矣。
事後,萬即拜老道為師,獲得金丹大道。半年以後,老道已不知去向。後來人們才知其為明初成道的陳致虛上陽真人。(虞陽按:上陽真人,江西廬山,即今之吉安縣,于元文宗時[西元一千三百二十九年],遇師趙緣督真人,得授以術延命金液大還之旨,時距民國初年,幾達五百九十餘載矣。)
萬大令自從拜老道為師後,更深居簡出,每日在家潛修密煉,到了民國十五年後,大丹已就,一日忽謂其家人曰:余某日某時將去。屆時果然無病而終。升遐之日,異香不絕,人也不明所以。直到出喪那天,扛抬棺木的扛夫,發覺棺柩極輕,始知其異。經其家屬同意後,打開棺木一看,乃空空如也,始知其已屍解脫身,實則不知何往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