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認認真真地把“宇宙生命層次概況表”看完之後,你會發現,該表中有兩項是十法界的共同特點。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特點既是“心”。所有的法界以及你在六道裏的生存環境,都是隨著你的心識所轉化出來的。不同的心轉化為不同的時空,不同的法界,不同的生存環境,不同的正報和依報。因此,修行必須修心。
      

一、修行必須修心
      既然我們已經明白了心能轉境,否則,心必被境所轉。我們想脫離苦海,不就是想轉苦海為極樂之境嗎?我們想脫離六道,不就是想超越輪回之境嗎?覺者為佛,不覺者為凡夫,“覺”是心的“覺悟”,而不是身和境的覺悟。這就為我們修行點明瞭回歸本性的奧秘,修行必須修心。
      縱觀六道及十法界的成因,瞋恚心對應地獄道;貪心對應惡鬼道;愚癡心對應畜牲道;良心對應人道;傲慢心對應修羅道;善心對應天道;慈悲心對應菩薩道;清靜平等心對應佛道。各法界對應的都是一個“心”字。
      許多修行人雖然也知道修行既是修心,但“知道”不等於“悟道”。悟道不等於“得道”,得道不等於“了道”。口上說修心,但在行動上仍然是在向外找,向外求。行為總是與修心聯系不起來,整天身在外跑,心往外馳,心馳則神往,心又怎能清靜?執著於一些表相的修行。如:放生為了自己治病消業障;捐錢印經、建寺為了自己積功德;跑山拜佛為了保佑全家平安得福;長期研究經典,功夫用於字面上的理解,談論佛法時,能說會道,似乎懂得很多,但實際又不按佛說的去做,仍然在執著文字相。這些外求法雖也有些作用,但仍未回到修心的根本上。因此,長期修行雖也誠心,但不見效果。問題正是由於偏知偏見而捨本逐末,本末倒置。
      幾年以前,我曾對一些執著跑山拜廟的修行人講:“不要到處亂跑,越跑心越亂,應在家裏修清靜心,清靜入定之後才能開悟,開悟之後才剛剛開始修行”。但當時聽不進去,跑了幾年毫無長進,這才承認我沒有騙他。這一個小小的障礙就障礙了三年。每個人都有無數的障礙,如塵沙之多。如果每個障礙都需要三年才能認識和突破,一生才能突破多少障礙?如果無人點化,有時一個小小的障礙就會障礙你一輩子。因此,修行的過程是漫長的,需多生多劫才能成就。
但是,並非每個人都需要多生多劫才能成就。任何事情都是有捷徑的,那就是必須真正地回到修心的本源上。許多人正是由於執著外求,在外圈轉得時間太長了,才誤了自己的修行進程。如果你不從修心入手,即使修上千萬劫也難成就。
      許多修行人都知道修行是修心,但又不知道怎樣才算真正的修心。修心是要按照宇宙的本性,修正自己不符合宇宙本性的認識和習氣。那麼,要想進入正式修行,首先必須開悟,先須明白宇宙的本性是什麼。如果不明白宇宙本性,當然也不知道自己有哪些認識和習氣是違背宇宙本性的。這個問題放在後面再談,在本文裏你需要明白的是心能轉境,修行必須修心。      

 

二、修心要修什麼心?
      在“宇宙生命層次概況表”中,已經明確了各道的心理成因。我們修行的目的是要出離六道,了脫生死,成佛得道。那麼,我們首先分析一下六道的心理成因。六道分別為“三惡道”和“三善道”。由此可以分析出“善惡”二字是六道的基本特徵。繼而分析“善惡”二字又是怎麼來的?宇宙本性是如如不動、無作無為的,因此,宇宙本性中沒有善惡之分別。善惡是由人的分別心造出來的。
      幾乎所有的修行人都是在修一個“善”字,但修行人恰恰又被這個“善”字所障礙,難出六道的原因也正在於此。從陰陽根本律的角度來分析,善與惡是一對陰陽,是互為存在的,是一不是二。只要你心裏還執著一個善,另一面又必然造下一堆惡。因此,你的心只要還在善惡之中,你就符合六道的特徵,這就是你多生多劫修不出六道的根本原因。其實,古人所講的“人之初,性本善”的“善”,並非“善惡”之善,此“善”是指宇宙本性,“人之初”是指剛有人類之時,人的心很單純,離道(性)很近。而後人卻把“人之初”誤解為剛初生的嬰兒,把“性本善”誤解為善惡之善。這些都是人們分別心的造作。
      因此,善惡都是人的分別心造出來的,宇宙本性裏沒有善惡、是非、對錯、好壞。
例如:辣椒的本身不分好與不好,愛吃辣椒的人就說它好,不愛吃辣椒的人就說它不好;大家都愛聞香味,不愛聞臭味,但是臭豆腐、臭幹子都非常臭,愛吃的人就吃著很香。
      由此可見,萬事萬物的本性是沒有好壞之分的,好壞是由人們根據自己的需求分別出來的。而且是越急於需求的越認為好。因此,由於人們多生多劫養成了分別心的習氣,對一切事物都要根據自己的利益進行分別和撿擇。這種念念都要分別、取捨的習氣,在人們的第六意識中已經形成了定式思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所知障,如同烙印一樣,並牢牢地輸入在第八識的程式庫裏。既然已形成了習氣,才會使這種違背宇宙本性的分別心習以為常,難以察覺。因此,分別心是人們最難改變的習氣。
      正是因為念念分別的習氣,才使你難離六道的束縛。為什麼?修行人應該都知道,宇宙中的生命由聖入凡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如果由凡入聖應該是逆煉歸元:萬物歸三,三歸二,二還一,一還道。根據此理形成的程式,我們分析一下形成六道的分別心在哪個層次上。顯然,只要還有分別,你的層次就還在二、三、萬物的層次中。六道裏還分別有善惡、是非、對錯、好壞,正是在二、三、萬物的層次裏。你只要還有分別善惡之心,怎能不在六道裏輪回呢?分別心離“一”尚遠,離道還有十萬八千里,又怎能成佛得道呢?
因此,你要想出離六道,首先要斷掉分別心。不要遇事總愛分別個好壞、是非、對錯,隨緣做事而不要執著修善。許多修行人,生生世世都在修善,但又被“執著”二字束縛在六道之中,還一直錯誤地認為自己是正確的。當你隨緣做事而又不思善、不思惡的時候,你的心自然從枝梢末節的萬事萬物上逆返歸元,從萬物、三、二歸還到一。此時菩薩的慈悲心,佛道的清靜、平等心才能油然而生。
      但是,佛為什麼又教導眾生“諸惡莫做,諸善奉行”呢?佛並沒有說錯,這話是針對六道眾生所言。因為六道之內的眾生都有貪、瞋 、癡三惡道的習氣,要改掉這些習氣,就要“諸惡莫做,諸善奉行”。這樣才能斷掉三惡道之因。諸善奉行是在修三善道之因,而只有達到了三善道的標準,才有資格向更高的臺階邁進。因此“諸惡莫做,諸善奉行”是六道眾生修行中必須經過的臺階。對於那些已經出離六道的羅漢、辟支佛、菩薩來說,此處的“善”字又非彼“善”的涵義。這時的“善”是指符合宇宙本性的為善。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善。而此處我講的不要分別善惡,是指雖隨緣修善,但又不動念,不執著。如果執著修善,則同時又在造惡,不正是在造六道之因嗎。然而要想出離六道,必須斷掉善惡,是非、好壞的分別之心。修行人萬不可偏解、誤解,以免給自己修行造成障礙。
      在本文中,要使你真正明白三個問題。一是修行主要是修自己的心。二是修什麼心?要斷分別心,修清靜平等心。三是要明白修善是修行某一階段的法船,而不是目的,不可執著在法船上。只有心裏無善無惡之時,才是真正放下了善惡之分別,才能斷掉善惡之業,回歸於道。
      為了使同修們對分別心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因此,這裏還有必要為同修們作以更深層的說明。分別有三種,概述如下:
第一種是為了生存的正常分別,比如:我們每天要根據天氣選擇穿什麼衣服;走在十字路口要辨別紅燈停,綠燈行;外出要能辨別東西南北;買東西要知道買什麼;進廁所要知道男女廁所等等。這些都是為了生存的必要分別,這雖然也是分別,但這類分別是不起煩惱的。
      第二種分別則是分別心,這種分別是站在自我利益和自我見解的角度上來分別一切事物,對自己有利的就分別為“好”,對自己不利的就分別為“壞”;對一切事物都是以自己的見解為參照標準,都要分別個好壞、是非、對錯、善惡,對於不合自己利益和見解的事物和人,就會起反感,由此而產生種種煩惱。這種分別是站在個人的立場上,產生了對立性和對抗性,以致達到勢不兩立的地步,違背了本來是一沒有對立概念的宇宙真相,因此,是背離宇宙本性的。這正是我們修行人應該改正的分別心的習氣。
第三種分別稱為“分別智”。分別智是在“根本智”的前提下才能產生,根本智是指開悟以後悟透了本性,悟透了宇宙真相,這種本性流露出來的智慧稱謂根本智。分別智是指無論辨別任何事物,都是從本性和整體及宇宙規律的角度來辨別、認識和處理問題,而不是從個人利益及自我見解的角度來認識和判斷事物。比如,要想修行少走彎路,就必須判斷各種法是內求法還是外求法;是從心上修還是執著表相;選擇師父時要判斷是明師還是邪師,也要看他是否開悟?是否符合本性?是教你從心上修?還是教你執著神通和外求法?做事的時候,是否執著?是否求結果?是否偏在善惡兩邊?是否符合本性的清靜無為,如如不動的特徵。等等這些都是需要用智慧來分別的,因此稱為“分別智”。
      以上這三種分別,雖都是分別,但角度不同,其結果也完全不同,我們平時要斷掉的是第二種“分別心”。我們要修出的是分別智。不可盲目地一概肯定或否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