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雲:“夾脊雙關透頂門,修行徑路此為尊。”這不僅僅是學仙的修行捷徑,也是人接命添油的補虧正法。凝神夾脊,有洗心止念之功,能入無心忘我之境。進而透泥丸,下命門與原始祖氣相接,使精氣神融為一體,以涵養本源,救護命寶。所以它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基礎功法。意守夾脊雙關,上可通天穀泥丸,下可達陰蹻尾閭,中黃直透,使真氣周流一身,貫通百脈。

 

1、中黃直透, 性命雙修

夾脊雙關在人背脊二十四節上下之正中,(即背部兩肩胛尖中間的空竅)。閔一得說此竅在“脊前脘後,而有形無形。未開謂之玄關,既開謂之玄竅。學者行到虛極靜篤時,此竅乃現。胎息息於此也。我身中元神於此升降,乃謂得道道路也。”《皇極闔辟仙經》謂此處即是中黃,一名神室,黃房,其名不一,總之乃先天休養之所,由中升降,故謂中黃直透。此處乃證道之捷徑,先天升降之道路也。故為結胎、養胎、脫胎之處。易曰:“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和之至也。”所以凝神夾脊,覺極通暢,有熾熱如火之感,即為入竅之驗。

修持者但於行住坐臥之中,常操此心藏於夾脊之竅,守而不離,則天地之正氣,隨鼻呼吸以扯而進,自與己之混元真精,凝于丹田,而為吾養生之寶。久久純熟,則裏面皎皎明明,如月在水。自然散其邪火,消其雜慮,降其動心,止其妄念。妄念止,真息自現。真息無息,真念無念。息無則命根永固,念無則性體常存。性存命固,息念俱消,進入虛無之境,此乃性命雙修之第一步也。

2、凝神氣穴,救護命寶

夾脊雙關乃修行徑路。因此竅能上通天穀,下達尾閭,中通心腎,召攝陽靈,救護命寶。此非修行徑路而何?然欲通此竅,先要窮想山根,進入虛無境界,如此則呼吸之氣方漸次透泥丸,通夾脊,以達天心祖竅,與原始祖氣相接。南樵子曰:此段工夫“妙在運雙關所凝之神藏於氣穴,守而不離,則天地原始祖氣得以相通而入也。”《皇極闔辟仙經》雲:“蓋此段功夫,神既入竅,則呼吸一在竅內,而吾鼻之呼吸只有一點,微而若無,方為入竅之驗。驗驗不失,乃得真金焉。”學者只要堅持下去,則根本完固,救護命寶,始可言修煉工夫。

3、補虧正法,接命添油

修持者每日入室行功之時,必先寬衣解帶,放下萬緣,然後呼出濁氣一、二口,再緩吸體外之清氣入于絳宮。待心平氣和後,再用意使兩目平視前方,進而交光合一。如此把意念放在雙眼之間的山根穴位,久久凝定。複以意升至泥丸。再倒轉玉枕,直注夾脊。神至夾脊後,即當息心靜氣,養我浩然,不事他顧,專一於此,勿令念起他散。如此每日行持一、二時,或多坐更佳。氣壯者五、六日,氣衰者十天半月,即覺夾脊中熱如火熾,且有跳動感。修持者直待有此景象之後,便用意將此熾熱之火送入兩腎之間空竅。隨即感覺兩腰也在轆轆跳動,察其跳動不已時,即以意送入陰蹻。既至陰蹻,又覺其掣掣跳動,雖跳動也不理它,久之自覺渾身通泰,心如迷醉,遍體脈絡皆覺活動,暖融融如坐春風中,深深休息于陰蹻海底。如此片刻,自然凝定跳止。細察陰蹻所生真陽之氣,如爐煙嫋嫋,升至小腹,再至臍輪;久之複由臍輪下降至陰蹻,如此上下升降,以靜導天然化合之機。此時惟忌念起,念起則散,雖坐無益。總之實行此法,務將此虛靈不昧之神,長住陰蹻而不出。安居既久,則神自化氣,氣自化精。精足氣自生,神自旺,精氣神渾然一體,斯為得之矣。

夾脊關指玄

劉 利

王自強先生的“夾脊關揭密”一文,文中以自身練功體體驗對夾脊關的治病養生奇效作了初步提示,讀後深為王先生這種勇氣實踐、敢於探索的精神所感動。但由於該文畢竟是因“一次巧遇”而引發的探索性文章,故而對於夾脊關在修煉中的具體作用和正確的修習方法還未闡述詳盡。今據師傳及丹道典籍將夾脊之密和盤托出,以饗讀者。

夾脊關,又稱軲轆關,位於脊柱二十四節正中,與中醫針灸之“中脘穴”前後對應。它上通百會,下徹尾閭,中透心骨,外可拈攝天地靈陽之氣,內能救護一身立命之寶。於此外做功夫,仙經稱之為“添油接命法”、“伏氣法”,對於祛病健身乃至激發潛能都有著立竿見影的奇效,是為仙道修煉中秘不外傳的大法,它一直貫穿於整個丹道修煉的紿終。誠如《性命圭旨》中所說的那樣:“此法自始至終丟它不得,起手時有救補護益之功,第二節有流戍就己之功,第三節有添油接命之功,第四節有助火載金之功,第五節火有即濟之功,第六節胎成而有沐浴之功,第七節溫養而有乳哺之功,嬰兒出於苦海,此時到岸不須舟,這著功夫方才無用矣。因而素為古來修真之士所重,知之者從不輕易示人,以為“非大德大行者不可傳”。其良性效應極多,有“夾脊一通,百病不生”之美譽。就其大端而言,約有四大效應:

一曰凝元神,銷識神。元神、識神是古代丹道修煉術語,識神是指人體被後天七情六欲所污染的雜妄之心,而元神是指人體本源的清淨自心,一如人在嬰兒時不知不識、純真無雜的心理狀態。我們練功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掃除七情六欲,從而摒除識神對人體的干擾,而讓元神來當家作主,這樣才能使功力不斷上升,進而臻于身心高度康泰的理想境地。但當前廣大練功者多是以識神主事,即以個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來練功,即或偶爾元神一現,乍見光明,便馬上又生出歡喜之心,貪戀之情,元神又被識神淹沒矣。欲凝元神,實為難事,而其捷徑即是意守夾脊。我師所著《天元秘傳》中說:“學者只要以定此竅,守而不離,久久純熟,則裏面皎皎明明,如月在水相似。自然散其邪火,銷其雜妄,降其功心,止其妄念。妄念無,則元神廣大,修煉有主矣。”

二曰成胎息,化凡息,胎息一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只練功者在深層次入靜時呼吸極度細微,自身和他人都感覺不出有品鼻呼吸的存在這樣一種狀態。到此境界的練功者,百病全消,精力充沛,整個人有“脫胎換骨”之感,是修煉上一個質的飛躍,為練功者夢寐以求。《尹真人東華正脈皇極闔辟證道仙經》中說:“蓋切切然以意守夾脊雙關,自然通於天心一竅(筆者按:天心此處指臍內一寸三分處,為先天元氣、元陽團聚之處)。得與先天元始祖氣相連,如磁石吸鐵而同類相親,即莊子真人所謂真人之息以踵也,行之既久,一呼一吸,入於氣穴,乃自然而然之妙也。久久胎息定,鄞鄂成,而長生有路矣。”這段文字明白指示,只要意守夾脊,自然能奪天地混元之氣入于丹田,久之自然成就胎息。但目前氣功界修胎息者,大都誤解了古人“昔日聖師傳口訣,只要凝神入氣穴”的本意,多用思慮營營之識神去直接意守下丹田,再加之以調息、數息、閉息等吐納方法,以求成功。如此不但不能如願,反而弊端叢生,如南懷瑾先生大力呵斥的那樣:“男子金患遺精,女子每得崩漏”。我師有雲:“‘調息要調真息息,煉神須煉不神神’真息息者,胎息也。不神神者,元神也。凝神調息皆有口訣,不然恐思慮之神妄交於呼吸之氣,結成幻丹,反害花物。‘凝神入氣穴’者,須待元神顯現而後凝之,入于丹田,方成真正胎息。學者當先守夾脊,以凝元神,待功候十足,再將夾脊所凝之神送入丹田而存之,自能臻於胎息妙境,是為修煉正路。”

三曰有開頭展竅之妙用。打通大小周天,是當今氣功界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亦是絕大多數練功者的追求目標。但時下流行的周天功多為意念周天和經絡周天。前者即用意念引導體內氣感沿任督二脈或十二正經迴圈,對於流通氣血、誘導入靜,確有療效。但其實際上只是一種意識流;後者乃真氣自動沿經絡循行,毋須意領,療效甚佳,但其運行部位僅限於筋肉之際,深廣度不夠,亦非真周天。所謂周天,是指真氣在四肢百骸、五臟六腑以至渾身八萬四千毛孔之間暢行無阻,浩然之氣充溢四體。我師在《天元秘傳》中說:“開關之法,妙在神守雙關一竅。此竅能通十二經絡,善透八萬四千毛孔,貫穿四肢百節、五臟六腑,神凝於此,閉息行持,久之精滿氣化,氣化自然衝開三關,流通百脈,暢於四肢,竅竅光明”。《易》曰“黃中通理,正位居體,即斯之謂。至此有閉息至於八萬四千毛孔各出氣之驗,此為上根利器也。若中下之士,或行功怠緩,則關竅難開,必待丹田火熾,兩腎湯煎,依法運行,方能開通。”

四曰有補足精氣、複還童體之廳效。因為娶妻生育,人事操勞,所以人到中年,精氣已消耗大半,多有陰虛火旺、氣短神疲的症狀出現。如果想早日使氣功修煉進入高境界,那麼當務之急即是補足精氣,以回復到青少年時期生機勃勃的健康狀態。而補精氣之法,有藥補法、食補法、氣補法(即氣功修煉之法)。但前兩者都須有極高的醫藥知識而後可,否則亂補一通,後果堪憂。每每見人亂服人參、鹿茸等熱性補藥,大吃雞鴨魚肉,美其名曰進補。哪知妄用熱藥,反旺心火,以致陰陽失衡、口鼻出血、煩躁難當;油膩過量,以致氣血混濁,常得消渴(糖尿病)症、心腦血管阻塞等難治之疾,且上述疾病已成為當前之多發病,國人謂之“富貴病”,實應注意。古人雲:“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氣補”,確實如此。學者在意守夾脊到達一定功候(有證驗存焉)時,再用進一步的“添油複命法”(實際上是“填精補髓法”)練功,不出百日,即可補足半生所耗精氣,從而煥發青春,容顏反壯。我師在《天元秘傳》中說:“嬰兒于胎中,夾脊一處本通。後因胎足出產時,七竅頓開,氣脈神明,不復由此升降,遂至血液垢膩,積漸淤寒,孰知此間正是我初來時舊路,此竅能通,百病不留。學人住世數十年,利名碌碌,勞瘁不辭,多得疾患。若能知此生火種陽之訣,則無論老少,其腎陽變弱為強,易如發反掌。”

以上就夾脊關在修煉中芸芸功用之大者略述四端,其他諸如濡養五內、益氣養陰、補血安神等等功效,修學者自能在實際練習過程中真實體驗到,故不贅述。希望通過此文能夠引起廣大學功者對夾脊關的高度認識,進而踏踏實實地從強健身心這一基準做起,待到“複還乾體”時再追求“高功能”,否則面帶病容而談“五眼六通”,就無異於癡人說夢。即使略有所得,也是極不穩定的,抑或是人體陰陽失衡的一種病態反映。

最後,以古丹經中所載朗然子之詩總結全文:
“夾脊雙關透頂門,修行徑路此為尊。華池神水頻吞咽,紫府元君朝上奔。常使氣充關節透,自然精滿穀神存。幾時學得長生路,須感當初指教人。”

夾脊雙關非凡竅

張杏春

中國傳統的丹道工夫對於延緩人體衰老,促進人類健康長壽的作用和意義是無可置疑的。而丹道工夫的核心是先天一炁,先天一炁則在玄關一竅之中,故開啟玄關一竅,攝取先天靈真,是延緩甚至逆轉衰老進程的關鍵和捷徑。

玄關一竅在哪里呢?張紫陽雲:“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名為神氣穴,內有坎離精。”筆者認為,此竅乃夾脊雙關。因為所謂“雙關”乃關聯乾坤、神氣、坎離之意。默守此竅,乾坤相合,神氣相融,坎離相交,真陰真陽相戀,先天炁已在其中矣。這樣的妙竅,絕非其他關竅能比擬,能代替,故曰“此竅非凡竅”。

再看《性命圭旨》:“古仙有言曰:夾脊雙關透頂門,修行路上此為尊。以其上通天穀,下達尾閭,中通心腎,召攝靈陽,救護命寶,此非修行徑路而何?”說明夾脊雙關在修煉中確有特殊作用,乃是非凡之關竅。修煉的方法與效驗,前輩修煉家也說得很清楚:“此著工夫最是簡易,不拘行住坐臥,常操此心,退藏夾脊之竅,則天地之正氣可扯而進,與己之混元真精凝結于丹田,以為超生之本。蓋以天地無涯之元氣,而續我有限之形軀,不亦易乎!學者只要認定此竅,守而不離,久久純熟,則裏面皎皎明明,如月在水相似”。

筆者的實踐體會是,所謂常操此心,退藏夾脊一竅,不是強烈意守夾脊,而是知而不守,知而不辨。因為用意死守,是後天用事,不僅無益,反而有害。唯有知而不守,知而不辨,方是先天主宰,方能儘快進入狀態。能不能進入狀態,是修煉成敗的關鍵,因為此竅只有在恍惚杳冥的狀態中才會啟開,所謂“開則成竅,閉則成關”。

另外,初練者或有嚴重疾患的同志,進入狀態也比較困難,因此在進入狀態前人身上感到特別難受,這是正邪兩氣搏鬥的時刻,此時要堅持住,否則將前功盡棄。而奇跡往往在那再堅持的幾分鐘,甚至幾秒鐘之內發生。一旦夾脊雙關突然洞開,頓覺全身消失,一顆晶亮的黍米玄珠懸掛在虛空之中。這是世間絕對沒有的無價之寶,靈丹妙藥,“佛家稱謂牟尼寶珠,道家稱謂金丹玄珠,能得長生不老”。

逆轉衰老有妙法

站坐隨意,放鬆全身,微閉雙目,靜聽自己的呼吸,使心神安定下來。

然後內視返照第七胸椎兩側的夾脊穴,似有似無,似守非守,默默地、輕輕地讓心神退藏於竅中,進入忘物忘我境界。

到了一定時候,即有溫熱感,熱量由小到大,接著出現膨脹感,膨脹的範圍也是由小到大,然後形成一個氣團,並逐漸擴大,可以感覺到有氣在蠕動。

 

此時如能一念不生,渾然無為,全身突然一震,象觸電一般,百脈在此一震中同時開合,天人合發,先天一氣施化己身,在不知不覺中采攝了先天能量來補充自身已耗損的元氣。

功後心境豁然開朗,精神特別充沛,這是元氣旺盛的明顯效驗,也是該法功效立竿見影的有力證據。

如此天天練,天天震,天天采,在默默中添油,在渾然中接命,已經乾枯的性欲又復蘇了。

外公敍述到此時,欣喜之情溢於言表,他感慨地說,真陽生髮,才是逆轉衰老的開始,要加以珍惜,不可妄為,必須長期堅持修煉,方能返還童年。

前輩有雲:“一息尚存,皆可複命”。

老年人不要認為自己已經老了,喪失信心,應及時下手習練。

中年人或身體虛弱者如能習練此法,除祛病強身外,更能延緩衰老過程。

如果工作繁忙,只要有空就微閉雙目,回觀夾脊雙關,變耗能為儲能,也不失為強身之法。

如能每日抽出半小時至1小時潛心習練,長期堅持,必能使你體質明顯增強,飲食、睡眠減少,不畏寒暑,抵抗力明顯提高。

此法簡捷易行,且不影響修煉其他功法,有意者一試便知。

大周天八脈八穴論

氣功大周天八穴位置及八脈線路如下:

一、任穴 任脈
任穴:任者,任務、責任也;心為人身之主宰,所以任穴在於心。心主意念,一切由意念作起。
任脈:起於漕溪(口腔),經咽喉、膻中、肚臍、氣海,至會陰與督脈相接。

二、督穴 督脈
督穴:督者,督導、總督也;腦為元神之府,督穴在於腦。
督脈:起於會陰,經尾閭、夾脊、玉枕、百會、印堂,至漕溪,經舌搭橋,與任脈相接。
漕溪,素稱鵲橋,位於口腔,因下頜、牙床如同漕渭之漕;上齶唾液自然下降謂之溪,上下合稱謂之漕溪。修煉道功,此處至關重要,任督二脈至此以舌搭橋而銜接。

古人對唾液尤為重視,喻為甘露,古人作字,以水以舌為活,舌枯為亡。
世人對唾液萬不可輕易啐棄,應收斂吞咽,以潤臟腑,而利聚津生精。

三、沖穴 沖脈
沖穴:沖者,沖要也;沖穴位於會陰穴。此穴乃人身各氣脈上下前後貫通之要隘。又是兩個便門之鎖鑰。煉精化氣之要道,降龍伏虎之訣竅。修道者應重視此處。
沖脈:分為主脈、支幹脈。
主幹脈上起於百會穴,下達於會陰穴。
支幹脈分上支幹脈和下支幹脈。
上支幹脈起於膻中穴,分向兩臂達于雙手勞宮穴,止於五手指端。
下支幹脈起於會陰穴,分向兩腿達于兩足湧泉穴,止於五足趾端。

四、帶穴 帶脈
帶穴:帶者,臍帶也;此處為先後天之兩界山,所以帶穴在於肚臍。
帶脈:分為頭部、軀部、上肢部、下肢部各有三條帶脈,另有全身總帶脈。
頭部三帶脈:位於天庭、鼻端(準頭)、承漿各前後環繞一周。
軀體三帶脈:位於膻中、肚臍、靈元各前後環繞一周。
上肢部三帶脈:位於肩、肘、腕各環繞一周。
下肢部三帶脈:位於胯、膝、踝各環繞一周。
全身總帶脈:由百會兩邊分下,經兩耳、兩肩,沿雙臂外側到手背五指端,反向勞宮穴,上行沿雙臂內側至腋下,經兩肋到來侉,順兩腿外側下行,至腳面至五趾端,反向湧泉穴,沿兩腿內側上行,至會陰為終點。
帶脈多行於腠理和各關節處。

五、網穴 網脈
網穴:網者,情網也。世人無不墜入情網之中,生殖器乃人之生機之把柄,操造化權衡,又為網之綱,綱舉目張,所以網穴在於此處。
網脈:任督二脈打通,前後上下環行謂之人身小周天,沖脈達於四肢,帶脈環繞於全身,各脈縱橫銜接,全身已形成一立方體。應繼續運行內部元氣,內至臟腑,外至腠理,俱皆打通,全身脈路上下縱橫,宛如織成魚網一般,至此謂之網脈成。
演練網脈,如用自動功法,可能有些大動,全身左右旋轉,運用內部元氣打通緯線,沖刷臟腑,可能感到頭部暈、目眩、噁心欲吐,如同中了煤氣一樣,如不能忍受,可暫停一會,好些再煉(煉功者至此難關萬不可中斷煉功),一直煉到無頭暈目眩嘔吐感覺時,內部臟腑基本打通,那時身輕如燕,左右旋轉如飛,猛停站立毫無眩暈之感。

六、丹穴 丹脈
丹穴:人之二目,如天之日月,丹穴在於目,男左女右。
丹脈:分內丹脈、外丹脈。
內丹脈:網脈完成後,雖然全身線路上下縱橫交織如網,但是中間仍有阻塞不通之處,應繼續運行內部元氣,將阻塞之處全面打通,全身氣脈無所不通,完成渾一體,縮之可藏於密,放之可達於全身,至此人身之精氣神凝為一體,形神合一,可謂之人體內大周天完成矣。
外丹脈:內丹脈完成,由動功轉為靜功,氣息變為昭息(可能是胎息),瞑目靜守,全神貫注,自放毫光,由丹穴出於體外,環繞周身,如沐浴溫泉,至此祛病健身,益壽延年。另外可利用外出之丹氣,與外人醫療疾病,但不要損傷自己元氣。

總結以上六部功法,由點、線、片、面、體漸漸而成。功法到此階段,煉功者應注意幾點:
1、人之修道,首重品德,俗雲:道不離德,德不離道,必定出魔;有德無道,結果胡鬧。應多行善事,廣積陰騭。
2、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應持之以恆,不得間斷,否則前功盡棄。
3、切忌自滿,需知丹脈完成,僅是道功開始,猶如九層高樓,才進一層,前途遙遠,需要誠恒,奮力攀登。

七、天穴 天脈
天穴:天穴位于上丹田(兩眉中間二指處),又名為父竅。此穴打通百脈俱通。
天脈:煉好外丹脈,由目中發光於體外,環繞周身不能遠離,恰如一二歲嬰兒剛學走路一樣。此時應氣滿丹田,作好築基,專心致志,全神貫注,靜心屏息,二眸凝視天穴,仰視上空,假想天空中有一日光(婦女如有一月光),漸漸將天穴打通,此時金光燦爍,宛如一日光,由天穴沖出體外,由近及遠,初煉時要緩緩上行,走出不遠即收回,由天穴入體內,隨時演煉,時出時入,往來無阻,召之即回,放之而去,就如同嬰兒一樣,由爬到走,由走到跑,登山涉水以至登峰造極,達于無為,天人合一。靈光走出人體,虛無飄渺,上達於天,下躍于淵,任其遨翔,放之彌於六合,縮之退藏於密,至此謂之天脈完成。達於煉神還虛境地。
此時人的形體即是靈光的外殼,無此外殼不能培育靈光,所以修道必須珍重形體,要作好性命雙修,也就是說無假不能成真,如璞中之玉也。人能達此境界,才不愧為“人為萬物之靈”,“天地人三才並列”之稱。

八、理穴 理脈
理穴:理穴乃素稱之“玄關之竅”也。又名祖竅。此乃天機之處,不能出於口書於紙,此竅全憑煉功者自悟耳。
理脈:天脈煉成,還要修煉靈光,達到入火不焚,入水不溺,不畏罡風掃射,作到功德圓滿,悟通理穴“玄關一竅”,靈光由此竅沖出,避住罡風掃射,達於太空。至此氣功大周天八脈全部完成矣。

佛教的“五眼六通”:返回
五眼者,一天眼,持戒清淨。二肉眼,能分別小乘。三法眼,能分別二乘。四慧眼,能分別大乘。五佛眼,能分別最上乘。
六通者,一天眼通,見佛性,洞徹本地風光。二天耳通,能懂最上乘法,證與證者,言語互相瞭解,旁人不知。三他心通,悟與悟者,心得相同。四宿命通,無量劫生死種子,和盤托出。五神足通,佛性遍滿虛空,無所不在,如旭日當空。
六漏盡通,證無餘涅盤,不受後有。前五通各種修煉都可達到,惟漏盡智證通為佛家的境界,是菩薩依定慧力所示現的六種無礙自在妙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光般若問道峰 的頭像
    心光般若問道峰

    t458686999的部落格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